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穆子 《中华魂》2011,(12):28-28
《精神的力量》、《中国震撼》、《创新的国度》,你看过这三本书吗?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在全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经验交流会上,即兴发挥.脱稿讲了自己读了这三本书的心得体会。并力荐给各位。  相似文献   

2.
读书之我见     
根据知识的基本层次以及知识的获取、基本构建与创新,提出了大学生读书学习获取知识的方式,为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知识掌握提供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3.
读书     
刘晓利 《社区》2014,(23):4-4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听,是谁在呐喊,就是这一声声的呐喊,让无数甚想目睹颜如玉和黄金屋的人爱上了读书。  相似文献   

4.
阿忆 《社区》2008,(8):15-15
不知从何时起,养成枕上读书的习惯。每晚睡前非要在枕上看会儿书不可,哪怕是凌晨上床,也要先看上十来分钟书,方可安心入睡。因为有睡前读书的习惯,因此我的床头总是堆满了书籍,小到杂志,大到砖块厚的名著,什么都有,而且摆放得毫无规则,或者歪歪斜斜拥挤在床头柜上,或者零零散散地落在枕边。再加上看书时,我又喜欢在书上随手加上自己的看法,或是随手记下自己的评论感想之类的,因此,床头还杂乱地搁着一些纸笔,用老婆的话来说,这床实在像个狗窝。  相似文献   

5.
毛周林 《社区》2010,(17):7-7
尽管今天已经步入网络时代。大家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然而并不能排除还是有很多人依靠读书来扩大自己的视野。增加自己的知识面的。说起读书,必然谈到读书方法、读书方式、读书习惯。许多名家也曾经写过这方面的文章:鲁迅有《看书琐记》,唐弢有《读书有感》,叶圣陶有《读书的态度》,周作人有《人厕读书》,林语堂有《读书与看书》,老舍有《读书》,  相似文献   

6.
朱小棣 《社区》2011,(17):4-4
小的时候人们受的教育总是“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要孩子们去读好的书,好学向上,喜爱读书,并且相信读书是好事、有好处,可以成为好人或有用之才。稍稍长大以后我才听说一种反讽的说法: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可见读书也有害处,特别是方法不当.亦可误人终身。步人中年才悟出新的座右铭:读闲书、闲读书、读书闲。  相似文献   

7.
摄影欣赏     
《北方人》2012,(8)
正~~  相似文献   

8.
摄影欣赏     
《北方人》2012,(10)
正~~  相似文献   

9.
学会读书     
徐锐 《社区》2008,(26):55-55
以往,读书,似乎是一件神圣的事。如今,读书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一种极为普遍、极为普遍的事。所有的书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实用的,一种是精神的。  相似文献   

10.
李贽论读书     
李贽是中国明代中后期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对于读书,他有许多独到的见解,不仅主张读书要有益于真性情的保持,强调读书须力求实用并要“有证验”,而且认为读书必须有见识力和思维独立性,读书必须学思结合、手脑并用。李贽的这些思想,对于今人读书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读书美容     
林文钦 《社区》2008,(29):57-57
张爱玲曾说,小女人不读书就不长见识,而天天往脸上擦粉有何益?妆化得再浓也抵不过岁月的磨损,到头来韶华不再,总还是自欺欺人。  相似文献   

12.
摄影欣赏     
《北方人》2012,(12)
正~~  相似文献   

13.
该文简论了“笔记摘录法”、“四多读书法”等十种读书方法,内容丰富,深入浅出。  相似文献   

14.
名作欣赏     
  相似文献   

15.
名作欣赏     
  相似文献   

16.
读书之乐     
漫步于天马行空,重重险阻的取经路上,畅游于侠肝义胆、英雄聚义的水泊梁山中,沉浮于儿女情长,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大观园内……书籍给予我一生的财富和无穷的快乐。  相似文献   

17.
读书之乐     
说到读书,明代学者宋懋澄说:“吾妻经、妾史、以稗奴,然待我于枕席者文赋,外宅儿也。”古代的读书,那是为了学而优则仕,我现在的读书,你说是猎奇也行,说是增加知识也罢,纯属消遣而已。  相似文献   

18.
李贽论读书     
李贽是中国明代中后期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对于读书,他有许多独到的见解,不仅主张读书要有益于真性情的保持,强调读书须力求实用并要"有证验",而且认为读书必须有见识力和思维独立性,读书必须学思结合、手脑并用。李贽的这些思想,对于今人读书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
论读书     
梁启超 《社区》2012,(29):4-4
若问读书方法,我想向诸君上一个条陈。这方法是极陈旧的,极笨极麻烦的。然而实在是极必要的。什么方法呢?是抄录或笔记。大抵凡一个大学者平日用功总是有无数小册子或单纸片,读书看见一段资料觉其有用者即刻抄下(短的抄全文,长的摘要,记书名卷数页数)。资料渐渐积得丰富,再用眼光来整理分析它,便成为一篇名著。想看这种痕迹,读赵瓯北的《二十二史札记》、陈兰甫的《东塾读书记》最容易看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