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建平  张永丽 《西北人口》2008,29(3):91-94,100
本文利用对甘肃省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六个样本村的调查资料。在总结贫困地区致贫基本原因的基础上,运用Probit模型,研究了劳动力流动及其相关因素对缓解农村贫困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家庭劳动力数量、外出劳动力数量、流动者年龄及受教育程度、流动时间的长短、流动的稳定性、流动区域等因素对缓解家庭贫困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外出打工已成为农村缓解贫困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并从家庭决策角度分析家庭禀赋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微观决策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农村劳动力省内与跨省流动微观内在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家庭人力资本中的家庭规模每增加一个单位,家庭成员外出务工概率将增加3.5倍,而人均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家庭外出务工概率较低;家庭社会资本对农村劳动力流动产生负向影响,但在有成员外出家庭中,拥有丰富社会资本家庭的劳动力跨省流动概率较大;家庭经济资本的收入效应将大于替代效应,家庭经济资本越丰富,劳动力外出打工概率越低;家庭自然资本的替代效应将大于收入效应,丰富的家庭自然资本对劳动力流动具有促进效应;此外,农村劳动力流动还存在明显的同群效应。  相似文献   

3.
农村劳动力流动和人力资本提升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张红宇 《人口研究》2005,29(6):43-45
2005年10月20~22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助下主办召开了“改革开放中的农村青年人口问题”全国学术研讨会。来自国务院各部委的官员和决策者,以及全国各地百余位人口学、社会学者以及青少年工作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与会代表就改革开放中农村青年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主要涉及农民工问题、农村教育与发展、人力资本与青年发展、生殖健康与计划生育、价值观与代际关系以及流动儿童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本刊这一期特别设立“农村青年人口论坛”,发表中共中央办公厅研究员李荣时、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巡视员张红宇、国务院研究室社会司副司长邓文奎在大会上的发言,以期引起对农村青年人口问题更广泛关注和更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改革开放浪潮的“启动”下,广大妇女,尤其是农村妇女一改自古以来“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闯进各大、中、小城镇务工经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这些离土又离乡的非农劳动者职业有了很大的分化,职业层次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这是历史性的进步,是社会发展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 0 3年春节期间 ,我们就河北省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组织了一次问卷调查。该调查基于河北省的实际情况 (主要是经济因素和距离因素 ) ,将河北省 1 39个县 (包括峰峰矿区 )分别归入京津周围、省会石家庄周围、地级市周围、山区坝上、一般平原县 5大类型。按照各类地区样本总体的数目和异质性程度 ,我们分别在 5类地区选择了不同数目的村民小组作为样本点 ,共 1 0 0个样本点 ,这 1 0 0个样本点遍布我省 73个县 ,涵盖 5 364个样本户。经过审核最后确定了有效样本点 94个 ,有效样本户 5 0 5 6户 ,这次调查的数据成为本文的主要分析来源。另外 ,…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要求各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但在目前,由于我国多年来固有鄙视农民的观念和害怕农村劳动力流动产生的外部效应,导致政府、企业主对农村劳动力从户籍、工资、福利、工作岗位等多方面进行限制,以达到减少农村劳动力流动.事实上,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是必然趋势.限制措施已造成市场经济观念、运行规则在农村发展缓慢,农民的地域思想在加强,易激化城乡矛盾,影响社会的稳定.另外,限制措施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导致内需乏力,成为制约我国整体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朱廷岚 《西北人口》2008,29(3):77-81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由于地区差距、城乡差别及人多地少等原因,湘西州农民到城市、到发达地区务工。这一现象对当前的新农村建设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既产生了积极作用,也存在着消极影响。如何发挥其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影响,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值得深入研究与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是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方式。现阶段,我国农业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且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空间也在不断扩大。但是,从2004年开始我国却出现了"民工荒"现象,且愈演愈烈。这不仅阻碍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给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带来巨大的冲击。通过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动力进行测算和分析,得出现阶段我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动力不足,是造成"民工荒"现象日益突出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动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组2010年初在四川省63个自然村有无外出务工家庭的问卷调查为研究样本,分析四川省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个体特征,劳动力流动对农民家庭收支、福利及农户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发现: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缓解农民家庭贫困、改善农民家庭福利状况及促进土地流转具有积极效应;对农户劳动力和土地等基本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农业产出率的提高和技术进步的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从绝对数量上来看,泰国没有劳动力短缺问题,也没有劳动力过剩问题。泰国的人口增长率从20世纪70年代的3%下降到80年代的2%,劳动力增长率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3%下降到0·6%。由此可以看出,泰国的人口出生率并不象日本、韩国、新加坡等新兴工业化国家那样低,也不如菲律宾等那样高,但是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某些行业劳动力短缺,而另一些行业却又劳动力过剩。一方面,随着产品的升级和更新换代,泰国越来越缺乏高新技术人才、金融专业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另一方面,随着泰国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使原来从事农业的那些非熟练和半熟练劳工处于相对过剩状…  相似文献   

11.
跨区域流动的农村劳动力的年龄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跨区域流动的农村劳动力的年龄差异张晓辉,武志刚,陈良彪1.引言年龄对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有着无法忽略的影响。农村劳动力在跨区域流动的过程中,其外出方式、就业领域、职业选择、流动稳定性、收入水平以及对环境的感觉等等,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年龄因素的影响,是...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与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文章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现状与趋势.从横向看,中国城市化率还偏低;从纵向看,中国城市化低于工业化的偏差正在扭转;从结构看,劳动力仍较多地聚集于农业生产,是资源配置的最大错位.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的最大特点是在打破城乡要素分割的基础上实现的.但由于受到就业、生活、交往等多个层面的社会排斥,大多数农村流动劳动力未能实现稳定定居,处于"半城市化"阶段,农民工问题成为中国城市化的核心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将会加快,统筹城乡成为公平发展的要求,这些都给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农村流动劳动力的务工机会──论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自80年代早期社会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随着工作流动性的增加,劳动市场的二元结构开始解体。虽然这种变化不可逆转,但是一些阻碍社会性或职业性流动的障碍仍然存在。尽管迁移到大城市的农村劳动力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但是他们却要受一定的限制,只能从事当地劳动力所不愿从事的工作或从事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指定的工作。这不可避免地制造出一个社会性的移民下等阶级。本文试图阐示在蓬勃成长的劳动市场中,农村移民的工作在多大程度上是被指定的,他们对工作的选择到底是对市场力量的反映还是政府干预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总结中国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的表现特征及成因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对粮食供求格局造成的影响,探讨了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与粮食供求区域均衡之间的关系,并基于构建的中国粮食供求区域均衡模型实证模拟了未来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对粮食供求格局可能造成的潜在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会影响粮食主产区和粮食主销区的粮食供求均衡格局。实证模拟结果表明,随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进一步凸现,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作为粮食主销区的广东、浙江、上海、北京的粮食产需缺口会进一步加大,粮食供求区域失衡程度可能将会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5.
劳动力流动中的外部性问题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劳动力流动是实现要素合理化配置的重要手段。但是 ,当大量的劳动力流向城市时 ,却产生了外部性 ,并直接导致政府干预 ,即使外部性内部化。政府矫正外部性的两种手段 :就业歧视和提高劳动力流动成本。这会使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效率受损 ,总产出减少  相似文献   

16.
劳动力流动对流动者人力资本形成的效应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利用在西部地区8个样本村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对比分析了农村外出打工者外出前后自身变化,说明了劳动力流动对流动者自身人力资本存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劳动者本身人力资本的形成存在着正负两个方面的影响,在当前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发挥流动对人力资本的正面作用对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现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18.
大量闲置的剩余劳动力从农村中流动出来 ,显著地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收入。其影响机制是 :  虽然外出劳动力户的家庭总收入低于非外出劳动力户 ,然而 ,外出劳动力对家庭收入的贡献 ,却要大于非外出劳动力。在影响劳动力外出决定的因素中 ,交通条件的影响并不大 ,而那些信息基础设施条件比较好的地区和教育程度高的劳动力 ,更容易外出打工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江  丁一  杨雪 《人口学刊》2015,(2):102-112
本文对我国吉林、青海、贵州三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个体因素对选择外出或从事本地非农业劳动有显著的影响;家庭中人口数量及老年人数量在1%的水平下促进男性劳动力外出,女性劳动力则受到家庭中学龄前儿童数量的影响;另外,本文还重点就不同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因素对个体就业选择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与吉林省相比,青海省民族地区乡村因素对劳动力外流造成过度阻碍,直接增加了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就业压力;而贵州省则正好相反,劳动力的过度外流直接导致土地抛荒等问题,同时也造成了地区城镇化、工业化建设中人才缺失的窘境;在本地非农市场发展方面,青海和贵州省的乡村因素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本地非农经济发展的欠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地区经济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有2亿多农村劳动力通过不同方式转入非农业部门就业,对改变农村面貌,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从劳动力转移模式来看,以19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