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残疾人社会安全网,简而言之即国家通过实施社会保障实现残疾人劳动资源的合理配置,缩短残疾人与社会之问的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通过实施社会保障,保证残疾人的最低生活需求,消除残疾人的不安全感,使残疾人能享有充分的权利、尊严和人权,进而实现社会的稳定发展。残疾人社会安全网的主体结构是一个由国家支持子系统、社会支持子系统和个体支持子系统组成的结构系统。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社会排斥的维度打量了残疾人在社会生活中所遭遇的各种社会排斥,说明残疾人群体被边缘化、弱势化的现实,审视了目前残疾人群体保护政策存在的缺陷,进而提出保护残疾人弱势群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保护本身就是制度正义的要求,残疾人就业优先权是社会正义的重要表现。残疾人就业和企业社会责任有着高度的相关性,随着企业对社会责任认识的逐渐深入,残疾人就业趋势呈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首先,就业是残疾人改善生活状况、提高社会地位、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解决就业问题是解决残疾人问题的根本。我们认为必须尽快健全残疾人就业机制,完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要建成一个残疾人就业信息网,它一方面包括残疾人的相关信息,另一方面包括用人单位的有关招聘信息。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要对残疾人开展诸如职业培训、职业资格鉴定等服务,还应该创造性地为残疾人开辟一些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5.
张爱华 《理论界》2012,(6):165-167
国内已有的对残疾人社会排斥的研究存在结构与行动、宏观与微观的断裂。面对社会科学研究中或强调结构或强调行动者,或强调集合体或强调个体的研究状况,布迪厄主张同时考虑行动与结构、集合体与个体行动。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理论将国家、社会与残疾人个体的诉求结合起来,进而同时考虑了残疾人面临的社会排斥与社会整合,凸显了残疾人如何能动地发展出一系列谋求社会支持与福利的行动策略,进而实现回归主流的诉求。  相似文献   

6.
通过调查及数据结果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一、大部分的残疾人最需要获得的援助依次是经济、就业和医疗保障等有形的社会支持。在这几个方面,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的效果不是很好,特别是在提供就业信息方面,残疾人大都转向了向家人和亲朋(血、亲缘关系)寻求帮助。  相似文献   

7.
张兴杰  张开云  梁雅莉 《浙江社会科学》2012,(12):74-80,161,162
完善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的传统路径侧重单个制度的修补,而忽视制度体系的整体调整和效能考量。福利国家的制度经验表明,就业导向的制度重构、工作福利的政策设计、信息系统的完备和专业化家计调查的强化是有效治理"福利依赖"或"过度救助"的制度选择与政策趋势。基于体系优化的完整性、层次性和协调性维度与模型的分析,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存在理念滞后、管理分散、体系结构不平衡、贫困分层制度设计缺乏、救助依赖和社会支持渠道缺乏等系统障碍。本文认为,应从构建四个系统入手来优化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即以优化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理念系统为前提,优化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管理系统为关键,优化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制度安排系统为基础和优化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社会支持子系统为保障,实现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的体系完整、管理协调和制度分层,提升体系效能,实现有效减贫和保障残疾人群的应有权益。  相似文献   

8.
残疾人社会组织的活力与残疾人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息息相关的.要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充分激发残疾人社会组织的活力.而科学构建测量指标是解决残疾人社会组织活力问题的基础.从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分析视角来看,残疾人社会组织活力是指残疾人社会组织在资源动员、专业服务、行业竞争、行业自律、价值引领等方面的发展状态.因此,可以从动员力、服务力、竞争力、自律力、引领力五个维度构建残疾人社会组织活力的测量指标.建构残疾人社会组织活力的"五力"测量指标的政策意义在于:一是有利于科学确立评价残疾人社会组织活力的指标体系;二是有利于正确调整激发残疾人社会组织活力的社会政策.  相似文献   

9.
残疾人社会政策的基点应在人道主义的基础上继续前行:坚定不移地坚持"公平优先";旗帜鲜明地反对"社会排斥";从"问题视角"转向"优势视角"来看待残疾人;从"生活救助"发展到"促其自立",包括对处于劳动年龄期的残疾人的"就业扶持"和对因老致残者的"助其自理"。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14,(6):223-227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残疾人社会组织逐步完善,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其地位日益突显,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调查显示:农村残疾人社会组织服务针对性程度高,多为针对某一类型残疾人的专业化组织,与残联机构联系密切。同时,机构规模小,缺乏自主办公场所;组织类型单一,民间创办不足;与其他社会组织联系不多,国际交流缺乏。鼓励个人或团体自主创办残疾人组织,增强各个残疾人社会组织之间的联系,改变单纯依靠政府购买服务的现状,理顺残联、政府、残疾人社会组织三者之间的关系等措施可有效促进农村残疾人社会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罗一娴  尹朝存 《理论界》2008,(4):190-191
本研究从社会学角度,对川北某县的残疾人生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收入状况、受教育状况、就业状况等仍然是影响残疾人社会生活状况的最主要因素。作者针对残疾人的主要需求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希望为残疾人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决策参考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促进残疾人社会参与,是全面推进共同富裕战略的重要目标。残疾人的社会参与是指残疾人为了提高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采取特定的手段和方式参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一种社会行为。目前,残疾人社会参与存在空间有限、机会缺失、渠道单一、能力不足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制度阻滞"。"制度阻滞"是指残疾人社会参与在制度安排上的缺失、冲突问题以及在制度执行上的曲行问题。当前残疾人社会参与的"制度阻滞"主要表现为"制度缺失""制度冲突"与"制度曲行"三个方面。因此,要消除"制度阻滞",促进新时代残疾人的社会参与,使之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就必须牢牢抓住制度这一关键环节,进行制度创新,优化制度环境,畅通残疾人社会参与的制度路径。这就要求增强制度的完备性,填补残疾人社会参与的"制度缺失";提升制度的协调性,化解残疾人社会参与的"制度冲突";提高制度的执行力,纠正残疾人社会参与的"制度曲行"。  相似文献   

13.
关于农村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与社会支持现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残疾人是典型的社会弱势群体。调查结果显示,农村残疾人目前享有的政策优惠及其效果有限,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的供求缺口较大,其社会支持体系残缺,政府支持以及非政府组织的群体支持较为脆弱。在家庭之外挖掘其他社会支持资源,尤其是充分发挥政府在保障和扶助残疾人方面的主导作用,应是政府重视社会弱势群体利益诉求的积极选择。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在处于“十四五”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时期,农村残疾人本就是社会中的脆弱边缘群体,解决农村残疾人的相关问题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要条件。在处于疫情时代之下,现有的社会救助服务体系不足以应对农村残疾人的社会救助问题。通过对国内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研究,分析农村残疾人在疫情时代下所面临的新困境,以及探究现有社会救助服务体系在实施中所遇到的问题与社会救助服务体系在新冠疫情时代性所存在的不足。为了进一步防止农村残疾人受到疫情带来的影响,提出一些针对残疾人在健康支持、经济援助、社会支持、就业援助与提高社会关注度等方面上的政策性建议,可有效地保障农村残疾人群体处于新冠疫情时代下自身的生活与发展,以及确保未来的乡村振兴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从社会公平的视角分析,残疾人医疗保障制度一方面应保证残疾人普遍享有医疗保障,另一方面还应为残疾人提供差异化的医疗保障。回顾我国残疾人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进程,从保障范围、保障内容及保障水平来看,都体现了公平递进的特征。然而基于社会公平,残疾人医疗负担较重、覆盖范围有待进一步拓宽、未能很好地满足残疾人差异化医疗保障需求、城乡残疾人医疗保障待遇不公平等问题依然存在,故需有针对性地完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6.
残疾人是特殊困难的群体.关心、关注、关爱残疾人,从“事业”发展角度推动残疾人在社会上的“平等、参与、共享”,是政府及社会各界义不容辞的责任.残疾人是社会的一份子,是社会建设的人力资源,残疾人事业发展是社会治理过程中的题中应有之义.近年来,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如火如荼,但是,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之本质内涵、具体内容、制度安排、政策设计、推进路径等要素并不十分明晰,亟需对此加以深入研究明晰,以推动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能否实现残疾人在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共同富裕成为衡量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指标。由于可行能力较弱、社会支持体系不健全以及社会基础相对薄弱等因素,残疾人返贫风险较高,共同富裕面临诸多挑战。积极福利的政策构想为探讨残疾人共同富裕议题提供了理论进路。一方面,在国家层面进行自上而下的积极干预和社会建设,推动社会救助转向社会投资战略,构建以残疾人家庭为核心的社会支持体系,创新发展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与均等化。另一方面,在个体与社会层面进行自下而上的共同体建设,增强残疾人群体的可行能力,激发残疾人社会组织活力,充分发挥慈善公益力量,建设残疾人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18.
关于残疾人社区康复与社会支持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区康复是社区发展计划中的一项康复策略 ,其目的是使所有残疾人享有康复服务 ,实现机会均等、充分参与的目标。课题组对济南市历下区残疾人社区康复与社会支持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旨在为逐步完善城市社区康复工作 ,真正实现残疾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立 ,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作出一点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社会疏离是我国弱势群体中普遍存在的严重社会问题之一。有必要首先厘清社会疏离的基本概念,提出社会疏离包含客观社会和主观情感两个维度。接着,从社会疏离的主客观两个维度阐述相关的理论观点。然后,梳理残疾人、老年人以及流动儿童等不同类型弱势群体的社会疏离研究进展。最后,提出未来需要从社会疏离的内涵界定、理论观点的整合与特定群体的调查等方面加深研究。  相似文献   

20.
所谓残疾人社会工作是针对残疾人康复所进行的社会工作,它不同于一般的残疾人服务,而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帮助残疾人补偿自身缺陷,克服环境障碍,使他们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专业活动。残疾人社会工作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发达国家已成为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在中国目前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