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五四后期作家,沈从文与五四始终保持着密切联系.他主张恢复新文学传统,弘扬"热情"、"天真"的五四精神,重构现代文学新的生态环境.在这一过程中,沈从文与五四人的交往构成了他五四观形成的重要中介,而作为编辑与读者的相互制约和创作与评论中的反思则促进了他五四观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人生"作为中国现代精英知识分子对于五四新文学的理论建构,与实用科学理性有着难以割舍的血缘联系。从"实验主义"的科学接受到"求真理"的思想共识,最后落实到和俄罗斯拯救意识深度结缘的"为人生"的艺术主张,这种在科学和人文错位的对接中将"文以载道"的传统文学观转换为五四功利主义文学观的全过程,都是在实用科学理性精神的烛照下完成;这真实地体现了五四新文学张扬西化同时又游离于西学的双重矛盾:既反映了中国现代精英知识分子现代性认知问题上的思想茫然性,又揭示着中西方文化与文学融汇过程中的历史复杂性。如果我们忽略了实用科学理性和"为人生"的内在逻辑关系,就会失去对五四新文学基本性质的科学描述与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的起点问题,代表性观点有三种,即"晚清"说、"五四"说和整体观照说.综而观之,一个大体全面而客观的划分姿态应该是:既整体观照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不用概念和政治作人为的隔裂,又不回避对起点的界定,但起点一定是某一个时间阶段,是总的历史和时代语境等因素"合力"催生的结果, 而不可能是某个人、某个时间点或者是某篇著作和文章.  相似文献   

4.
陈海英 《兰州学刊》2006,12(6):66-68
颓废的心理情绪,是“五四”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所决定的一种精神性情绪形态,它较广泛地存在于“五四”文学之中。本文从西方世纪末颓废思潮的影响、传统文化审美心理的制约及“五四”特殊历史现实土壤等方面,着重分析了“颓废”在“五四”小说中发生的根源,认为传统文人放浪形骸的没落士大夫情结是“五四”作家接受西方世纪末颓废思潮的传统依据和心理基础,而“五四”黑暗的社会现实以及文化转型的特殊历史语境,则是“颓废”心理情绪适宜的生长土壤。  相似文献   

5.
在世纪末的“全球化”文化语境中,五四精神及其文化遗产正面临着新国粹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双重挑战,守候五四精神的现代中国知识分子正面临着各种新旧思潮的冲击和围困。但是,当今中国仍然处在向现代化转型的艰难的长途行进之中,五四新文化启蒙所标帜的现代化目标实际上还远远没有完成,现代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全部进步和希望都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及其启蒙精神的饲养密切相关,而全部曲折和教训也都与五四新文化启蒙精神的失落密切相关。当历史走过各种挫折而再次寻找和确认现代化的出路的时候,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们的启蒙之声在历经曲折之后更加发人深省。作为一种知识模型和价值体系,五四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是,在20世纪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中,我们还没有比五四更好的文化选择。因此,我们需要的不是放弃五四精神而是重申五四精神,不是超越五四精神而是要找回五四精神。在走向21世纪的足音中,我们倾听着20世纪初五四启蒙运动先驱者的声音。  相似文献   

6.
“五四”时期的主要传播媒介是出版物。“五四”新文化借助出版这一物质形式而传播思想,繁衍壮大。新出版则在“五四”新文化的生长中开辟自己的前进道路。“五四”对新出版的贡献在于引发了出版格局的重造、思想和出版的会合、编辑生产力的变革。“五四”在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的同时,也开辟了中国出版史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7.
丁媛媛 《南方论刊》2022,(1):107-109
本文通过剖析五四精神中的爱国主义内涵,分析了以五四精神涵养青年学生爱国情怀的历史意蕴与时代价值,指出爱国应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应是具体而现实的以及爱国应站稳人民立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青年学生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的分析思考与路径探析,以期为五四精神融入青年学生爱国情怀涵育提供理论借鉴与现...  相似文献   

8.
在近代中国思想史上,"五四"有着独特的地位和特殊历史符号的魅力."五四"的历史有多久,对"五四"的意义阐释就有多久.社会主义、民族主义、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对"五四"各有建基于意识形态立场的阐述,也有一些思想者在一再的反思中追索"五四"的真谛,自称为"五四之子"的殷海光就是其中最典型者之一.殷海光的"五四"观经历了两次转变,一次是意识形态之间的转换,一次是从意识形态阐释向回归历史的学术思想解释之转变.后一个转变为进一步深化"五四"认知和发挥"五四"的精神价值,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遗产.  相似文献   

9.
论五四时期的传统文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新文学阵营的内部差异和前后变化以及与整理国故的关系、多种派别对五四文学史的共同参与等方面展开论述 ,认为反传统只是新文学前驱者的重要特征 ,而非本质特征 ,不能用以概括多元复合的五四时期的传统文学观 ,“全盘反传统主义”更是后人强加于历史的想象 ,而非历史的真相。五四传统文学观的准确表述应该是 :以科学的态度与方法重新估定传统文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对"五四"的定位与评价一直是中国思想史研究争论的焦点之一,革命史范式将"五四"定格于现代中国不断革命中的关键环节;海外知识分子与文化保守主义者则对"五四"的激烈反传统持严厉的批评态度;而启蒙论者高扬"五四"的启蒙价值与人性关怀;如今,一种"大五四观"突破以往研究的藩篱与范式限制,从更高的层面与宏大的视角上重新认识"五四",其研究理路展示的恰恰是"五四"的真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