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民工市民化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华 《统计与决策》2012,(11):114-117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步伐是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最主要的着力点。虽然近年来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和城市融入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但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转化为市民的并不多。政府应大力发展大中城市,通过加强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维护、承担更多改革成本、提高大中城市的承载力、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不断促进农民工进城,不断提高农民工落户城市的比重。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成为推动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主力军。以西安城六区农民工为例,通过对农民工的经济需求、社会需求等进行梳理,并采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民工城市落户需求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婚姻状况、获得更高经济收入、让子女获得更好教育、寻求更多发展机会、家人亲朋赞同态度、进城具备条件能力判断、城市人均住房面积、城市买房意愿、宅基地置换房产意愿、责任田放弃意愿、土地政策了解程度、城市生活适应度、市民待遇重要性、户籍重要性、户籍解决麻烦作用15个变量对农民工的城市落户需求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3.
基于世界银行的调研数据,运用多项选择模型(Multinomial Logistic Model),检验城乡医疗保险模式对农民工迁移区域的影响。研究表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会显著抑制农民工选择县外市内及更远的区域务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农民工村外县内的务工迁移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相较于城市两种保险模式,新农合对农民工务工迁移的"拉回效应"更加显著。应在完善中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基础上,促进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合理流动与配置,进而形成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3年七座城市的调研数据,依据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收益理论,采用两阶段法,将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中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作为自变量来分析社会保障对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养老保险及住房公积金对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化意愿影响显著,而医疗保险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城市化意愿影响不显著。从制度供给上看,医疗保险为现收现付制,着眼于短期收支平衡,其基金性质从制度层面并不特别要求权利的积累;从制度需求上看,能享受到社会保险的外来务工人员大多为年轻人,年轻健康则意味着对医疗保险的不关注。  相似文献   

5.
《四川统计》2011,(5):4-5
消费“半城市化”现象需使进城落户农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市民政策层面,围绕土地制度、住房制度和机制建设,研究创新政策法规。目前农民工在医疗、教育、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障方面没有享受到应得的服务,因此需要深入研究、建立健全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在确保农民工享受到城市服务体系的同时,加快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衔接,增强体系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社会保障视域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由于现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导致农村人口自由流动成本过高,阻碍了劳动力自由转移,进而影响了农民增收。基于1990—2006年数据,运用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社会保障——劳动力转移——农民增收”三者之间的内在机理及相互关系。研究表明: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下一期农民增收具有正向影响,而对当期收入增长无显著性影响;由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不但没有发挥其经济推动器的作用,还通过影响劳动力转移的效率,进而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故要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全覆盖,以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加大农民工的培训力度,搞好农民工就业服务;要逐步建立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以消除农村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存在的社保方面的障碍,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7.
《统计与信息论坛》2022,(4):110-119
城乡养老保险统筹是缩小城乡养老差距,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其有利于改进农村家庭福利水平,进而会对家庭经济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5年和2017年两期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了城乡养老保险统筹对农村家庭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影响,研讨了背后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从总量上看,城乡养老保险统筹使农村家庭总消费增加10.6%;从消费结构上看,农村家庭发展型消费提升24.8%,家庭教育消费、住房消费、衣物消费和交通通讯消费也显著增长,这表明城乡养老保险统筹显著优化了农村家庭的消费结构,增进了农村家庭福利。第二,异质性分析发现:城乡养老保险统筹对农村家庭消费的积极影响在东北部、东部、中部地区较为明显,西部农村家庭影响不显著,这反映出城乡养老保险统筹的过程需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第三,机制分析表明,城乡养老保险统筹可能通过缓解农村家庭的预算约束以及降低预防性储蓄两条途径提高农村家庭的消费水平。研究结论可为政府部门进一步推动养老保险改革,促进农村家庭消费提供参考。政府应继续以城乡养老保险统筹作为新时期养老保险改革的重点,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政策扶持力度,优化城乡养老保险的支付水平和支付结构。同时,养老保险统筹要进一步考虑区域发展差异,做到因地制宜,通过城乡养老保险统筹,使得农村家庭在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消费问题解决之后向更高层次的消费水平迈进,从本质上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相似文献   

8.
崔丹  杨赐然 《统计与决策》2023,(24):147-151
文章从个体相对剥夺视角,使用2016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分析了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障对个体收入差距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和收入调节效应的异质性做了延展性探讨。研究发现: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均能显著缩小个体收入差距,缓解个体收入不平等;社会保障对个体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两条作用路径,分别是社会资本积累路径和家庭收入促增路径,前者中介效应弱于后者。社会保障的收入调节效应具有明显的城乡和区域异质性,基本医疗保险对个体收入差距的调节效应主要作用于城镇地区,基本养老保险在城镇地区的收入调节效应要略强于农村地区;两种保险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收入调节效应表现较为多样。  相似文献   

9.
所谓外来务工人员,一般是指从外地进入本地城镇就业,但并不具有就业所在地户口的劳动者.他们在城镇从事着多种多样的工作,但其中最多还是来自农村、在企业中从事简单体力劳动的普通工人,所以在一些论著中也习惯将他们称为"农民工"、"流动人口"等.随着这个群体的日渐庞大,其社会保障问题已引起各界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就指出:"要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0.
胡枫  王其文 《统计研究》2007,24(10):20-25
 摘  要: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为劳动力输出地带来了大量汇款,这些汇款甚至超过了当地的财政收入。在本文中,我们利用最近所做的农民工汇款问卷调查数据来分析影响农民工汇款的因素。因为关于汇款量的调查数据处于不同的区间而不是具体的数值,所以我们利用区间回归模型来对此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的打工收入、农村老家的非汇款收入、农村老家的耕地数量以及农民工的年龄对汇款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农民工的转移成本、是否全家一起外出打工、是否有失业经历以及是否接受过大学教育对汇款量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