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民群众是生产力的主体 ,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跨越式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主体性作用的发挥。要做到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作用 ,一是要解决动力问题 ,这就必须坚持物质利益原则 ;二是要解决重心问题 ,这就必须坚持改革和创新 ;三是要不夸大 ,这就必须以遵循生产力发展规律为前提。  相似文献   

2.
孔繁军 《东岳论丛》2003,24(6):122-125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人民主权原则在我国宪法中的表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首先是一种政治理念,是对国家与人民关系的基本定位;其次,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意味着国家权力为人民享有,而不能归于敌人;再次,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意味着人民应享有最广泛的自由和权利,同时意味着人民生活的高度自治化。要实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要树立公民意识,二要改革选举制度,三要缩小行政扩大自治,四要以法制手段巩固民主成果。  相似文献   

3.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马克思、恩格斯在揭示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科学阐明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身份,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重大突破。列宁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性初步从理论变成了现实。当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在追求民族复兴的百年实践中,中国马克思主义者进一步化解了人民主体的能动性、组织性和斗争性难题,将散沙式的民众锻造成崭新的社会政治主体,不仅创造性地回答了“人民如何成为历史主体”这一关键问题,而且大大深化了对“何为历史主体”问题的认识。中国人民历史主体性的生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产物,在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同时,也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4.
卢卡契和萨特是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都提出了总体性的思想,其理论追求、理论轴心、理论指向、理论基石有相同之处,但在具体的理论阐释、理论路线、理论范围上有很大的不同,本文就具体分析了两者总体性理论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5.
总体性概念在柯尔施的思想体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柯尔施思想的基础。文章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和哲学》进行深入的解读,论述柯尔的总体性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描述总体性思想的主要内容,分析总体性思想的理论实质和思想渊源,最后概括出总体性思想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尚东涛 《江汉论坛》2002,3(1):43-47
人的自由,在西方主流思想史中往往被归结为“纯粹化”的抽象的自由。但是,人的自由只存在于人的生产劳动实践和社会关系的社会总体中。只有经由社会总体性中介,才能展示人的自由的全面性规定。社会总体性在时空层面,展示为社会结构总体性与社会历史总体性的统一。社会总体性中介视域内的人的自由,不是任何形式的“纯粹化”的抽象自由。在全面性规定上,人的自由既与不自由相异又与不自由相融,既与不自由冲突又向不自由开放,是生成性的否定或否定性的生成。人应从“纯粹化”自由的虚幻向往中抽身,让自由从“彼岸”渡回“此岸”,从“神圣”归回“世俗”。  相似文献   

7.
许发祥 《兰州学刊》2004,(4):68-68,96
人民群众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是权力运行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权力监督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和加强这一方面的工作 ,本文着重从人民群众对行政权力监督的意义及途径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人民主体思想就是要准确把握人民是改革的认识主体、实践主体、价值主体这一科学内涵,遵循个人主体与社会总体的辩证统一;主体意识与改革客体的辩证统一;解放思想与凝聚共识的辩证统一的方法论。坚持人民主体思想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导向意义、凝聚作用和评价功能。只有将人民主体思想贯彻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领域、全过程,才能使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仅反映着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变化,推动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而且反映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主体性的发展变化。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人民主体性集中体现为:人民的需求变化推动着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的创造活动促进主要矛盾的发展,人民利益的不断满足是主要矛盾变化的结果。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历史,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充分体现人民需求发展、人民创造活动、人民利益实现的历史;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充分彰显人民主体性的历史。文章通过对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改革开放时期、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与人民主体性的内生机理分析,试图探索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人民主体性规律,以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奋斗目标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0.
论卢卡奇的总体性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司空 《江淮论坛》2008,(3):118-121
总体性在卢卡奇哲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它对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也具有重要启发意义.总体性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整体决定部分,它关乎和谐社会的出发点.2.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重要的是理论的指导作用.3.总体性方法的现实载体是无产阶级及其组织形式--共产党.4.总体性作为方法坚持中介性思维,它的核心就在于,将直接性作为它的一个环节,而不是简单地抛弃直接性.  相似文献   

11.
卢卡奇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的奠基人。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卢卡奇首次提出"总体性"基本范畴,总体性思想在卢卡奇哲学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全面准确理解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对于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依法治国是现代社会普遍认同的观点,依法治国中最重要的是依法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国家是由众多的政府机构组成,政府权力的运作机制关系着国家的兴衰成败,依法治国重在依法治官.制约权力必须依靠法治,只有民主政治基础上的法治才是治国的良策.  相似文献   

14.
作为支配的权力表明权力主体与权力客体间存在支配与服从的关系,意味着权力主体具有支配权力客体的能力.作为支配的权力所以能够存在,其根源在于,社会成员在动员资源的能力上是不对称的,那些在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与符号资本上占有优势的社会行动者能够更多地影响、干预与支配其他群体与成员.在社会生活中,权力与权力的运用存在差异,不能将权力错误地等同于权力的运用.作为支配的权力的运用通常包括暴力、威慑、操纵、诱导与说服的方式.从政治发展的角度讲,政治文明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作为支配的权力逐步消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整体性命题不可分割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要确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就必须要对“中国特色”作出科学的说明和把握。总体性的观照就是要将“中国特色”作为一个历史的、理论的和实践的有机整体置于宏大的社会主义发展历史背景之下作总体性考察,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总命题中去进行总体性分析,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的历史地位、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6.
卢卡奇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代表,他开创了一个哲学时代。根据卢卡奇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中的相关论述我们可以把他的总体性思想概括为整体性、矛盾性、优先性、全面性、历史性这五点基本内容。据此,我们可以看出,他的这一思想,一方面丰富了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和贯彻了唯物史观的相关内容,走近了马克思;另一方面他把这一思想绝对主义化,远离了马克思。  相似文献   

17.
曹润生 《江淮论坛》2008,1(3):122-126
任何一个完整的世界观都是一种整体观,总体性乃是世界观的本性和内在要求.这种总体性在现代世界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和困境,这是因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裂和冲突,使得世界观在现代世界的区分化发展变成了片面化的发展和自身内在统一性的裂解,最终导致以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对立为标志的总体性的失落.然而,科学与人文相互融合的趋势又内在地指向并要求世界观之总体性的回复.世界观之总体性的回复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因为这种总体性在人的生活世界中有其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刘天琪 《江汉论坛》2020,(11):84-88
新世纪以来,"70后"作家纷纷告别"青春写作",走上集体转型之路。在"70后"作家中,李修文具有更为显在的主体性创作特征。从高扬主体意识的"我"之价值实现起步,通过对自我意识的召唤、叩询与反思,李修文最终打破自我,并将其植根于"人民"之中。在其两部散文集中,李修文试图从相遇视角出发,转变"人民"与"我"的主体关系,于世俗生活的言说中实现二者的融合,从而建构新的"人民"书写。而李修文从"青春写作"到"人民"书写的转型,不仅带有他个人对待自我实现以及处世观念的真切思索,更打上了"70后"作家群体面对历史转型期现实问题的琢磨与考量的思想印记,亦不失为中国文学在新世纪的深层次探索路向。  相似文献   

19.
论现代化进程中权力、资本和劳动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国际的、历史的视角探讨权力、资本和劳动的相互关系,一个合理的社会、经济结构应该是政府、资本和劳动三者之间互相平衡和制约,恰当处理三者关系,是一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发达国家借助全球(新)殖民体系和本国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使得全球资源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从而实现政府、资本和劳动的平衡和制约.在我国,由这三者关系所引发的问题层出不穷,协调好此三者关系的方向又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20.
王进芬 《学术论坛》2007,30(7):70-73
在领导俄共(布)执政的过程中,为防止国家公共权力被滥用,列宁提出了以"人民的权利"制约国家公共权力的的思想.他强调要政务公开,保障人民对国家事务的知情权;要让工农群众公开选举一切公职人员并拥有罢免权;要让普通群众和知识分子参与国家重大问题的决策;要强化人民对国家政权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