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利用动态投入产出技术和浙江省2007年42部门投入产出表数据,以单位产出所能诱发出的消费和出口额度为依据,分析浙江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结果发现:要通过改善产业结构来扩大消费和出口,应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发展服务业,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并保障资源类产品的供给。  相似文献   

2.
从20世纪中期起,生产性服务业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但关于生产性服务业的行业界定与核算方法还没有统一表述。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投入产出法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行业进行了界定。同时,采用浙江省台州市2011年的相关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核算的行业界定法和投入产出法两者进行比较,得出投入产出法的计算精确度明显优于行业界定法的实证结论。  相似文献   

3.
通过运用上海制造业27个细分行业1997~2009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对上海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具有积极效应.更具体地,生产性服务业对上海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程度与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异质性相联系.交通运输、邮政和信息传输业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贡献较大,金融业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对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影响显著,而房地产业的发展对于三种要素密集型制造业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都是负面的.  相似文献   

4.
数字经济时代,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成为重要表现。如何更好地推动数字技术对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影响是当前学术界关注的重点问题。基于技术融合、业务融合与市场融合的分析框架,手工整理2007—2020年中国上市公司和地级市匹配数据,对中国282个地级市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并对数字技术影响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因果效应及作用机理进行经验识别。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可以显著提升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水平,并且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基础上仍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技术主要是通过提升技术创新、增强通用性资产投资、打破地理空间局限来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技术对城市群地级市、高技术行业、数字化发展程度高以及所在地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水平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研究结论不仅揭示了以数字化为代表的新兴动能对于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也为数字化相关政策的制定以及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郭庆然 《统计与决策》2016,(19):122-125
文章选取1980-2011年184个国家制造业、服务业与人均收入水平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利用分位数回归与广义最小二乘法,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分位数回归结果发现: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人均收入对制造业发展水平产生的创造效应总体上呈现为下降趋势;而对服务业发展产生的创造效应,在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时产生的创造效应较大,在服务业发展水平较高时产生的创造效应较小.广义最小二乘法回归结果表明:制造业与人均收入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向关系,而服务业与人均收入之间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非正规经济的就业效应研究———基于投入产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波 《统计研究》2021,38(2):87-98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非正规经济在促进我国劳动就业方面的作用不断凸显。本文通过编制2002-2017年包含非正规经济部门的投入产出序列表,采用投入产出模型,定量测度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居民服务其他服务业等5个行业非正规部门发展对我国劳动就业的直接和间接效应。研究结果显示:①各行业非正规部门对就业的直接贡献均高于同期同行业的正规部门,而且以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为主的第三产业非正规部门的就业效应高于以制造业、建筑业为主的第二产业非正规部门;②由于制造业和建筑业两个行业非正规部门均存在较强的后向关联效应,因而对就业的间接贡献高于以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非正规部门;③各行业非正规部门产出变化对就业的间接贡献主要集中于农林牧渔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在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居民服务其他服务业等行业的表现不容乐观; ④动态来看,样本期内5个行业非正规部门产出变化对就业的直接和间接贡献均呈下降态势。  相似文献   

7.
交通基础设施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刻改变了服务贸易模式,本文探究了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关联对制造业区域转移的影响效应,对于构建协调、可持续和高质量的区域经济格局具有一定意义。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行业-地区层面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关联显著促进了区域制造业迁出,且交通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发展均能够增强这一作用效果。异质性分析还发现,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关联只对区域劳动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迁出、东部地区制造业迁出发挥正向促进作用;低端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关联对区域制造业迁出的促进作用大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关联的作用。本文从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关联视角出发,为加快制造业区域转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成本函数和要素份额函数,利用中国1998―2005年27个制造业行业企业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宏观基础设施对中国微观层面的企业生产平均成本和投入要素需求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基础设施显著降低了制造业10个行业企业的生产平均成本,同时对不同行业企业的劳动力、资本和中间品等投入要素需求存在正负弹性差异,即存在互补效应和替代效应。最后,本文对中国、美国和加拿大的基础设施效应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数字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数字经济发展在促进我国劳动力就业方面的作用不断凸显。文章利用2018年中国投入产出表数据,采用投入产出的研究方法,测度数字经济核心行业发展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第一,从中间投入的角度来看,数字经济核心行业发展对就业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软件行业的直接就业效应最高,数字设备制造业的间接就业效应最高。第二,从行业联系的角度来看,数字经济核心行业发展对其他行业就业的拉动作用和推动作用并不一致,数字设备制造业是创造劳动力需求和推动劳动力需求增加的主导行业。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成本函数和要素份额函数,利用中国1998-2005年27个制造业行业企业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基础设施对中国微观层面的企业生产平均成本和投入要素需求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基础设施显著降低了制造业10个行业企业的生产平均成本,同时对不同行业企业的劳动力、资本和中间品等投入要素需求存在正负弹性差异,即存在互补效应和替代效应.最后,本文对中国、美国和加拿大的基础设施效应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1.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它在经济研究的领域中正受到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注意。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首先是经济理论与经济统计相结合的产物,正确地理解核算体系的理论基础,对于核算体系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The joint efforts in the USSR by the Central Planning Commission and the State Statistical Commission to develop projections of famil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viet population are described. The projections, based on official data for the rural and urban populations in 1987, are for the years 1991, 1996, 2001, and 2006.  相似文献   

13.
14.
Estimation of the parameter in the problem of the Nile is treated as a decision problem with squared error loss, It is shown that the minimum risk scale equivariant estimator dominates the incomplete sufficient unbiased estimators considered by Iwase and Seto, Sharper bounds for the equivariant estimator are derived which may be used to obtain the values of the same from the sample with sufficient accuracy.  相似文献   

15.
16.
家庭消费的分析,是整个消费经济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有助于揭示家庭消费变化的趋势,而且可以为消费品生产结构的调整提供依据,本文结合浙江省农民家庭消费的实际,对回归分析方法在农民家庭消费分析中的应用作一初步探讨。 一、农民家庭消费收入弹性的回归分析 农民家庭消费支出的变化,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但一般来说,收入水平的变化对其影响较大。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E·Engel)曾在研究有关家庭收入与消费支出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恩格尔定律。尽管恩格尔定律在我国农民家庭消费分析中的适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The USSR is moving from extensive to intensive type of population reproduction, not because of any governmental measures but as a reaction to objective circumstances. At present there is a reduction in the population cohort of working age. This has an adverse effect on production. And the number of the elderly is increasing; we must involve them more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in monitoring the service sphere, for instance. The infant mortality rate has declined sharply in the USSR, especially since World War II. The birthrate has also dropped, but it is still higher than in the US, France, or West Germany. Some authorities think that this (the ZPG) is a good idea, but this author thinks it is a bad idea, meaning a drop in society's productive forces. We need an active demographic policy, meaning one which ensures optimal reproduction of the population with an improvement in its health, culture, and living standard. The policy must be differentiated, as conditions vary from one part of the country to another. An example is the 1981 decree on assistance to families with children which provides for payments of 35-50 rubles/month to mothers who must stay home to look after children. The number of children per family to ensure reproduction must be 2.6 on the average. In the Central Asian republics family sizes of 4-5 children are anticipated, but in the RSFSR, Ukraine, Belorussia, and the Baltic republics the anticipated size of families is rather low. Measures must be taken to alter this by providing assistance to families with children.  相似文献   

18.
龙华 《统计研究》1984,1(3):68-71
徐衡同志《没资效果计量中的几个问题》一文,对我的一篇他文中关于投资效果系数的计算方法,以及投资与国民收入增长速度之间关系的表述提出了不同意见。 他从剖析一个经济方程式入手,首先对波兰经济学家奥斯卡·兰格教授的下列方程式表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职工家庭生活调查,从1981年一季度开始运用电子计算机对全省六个调查城市的1,260户的分户资料进行超级汇总,至今已届三年。根据这三年的实践,对于今后统计计算现代化的有关问题,提出我们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岳巍 《统计研究》1985,2(1):1-6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正确地总结了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教训,提出和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方针政策。它对指导我国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对指导我国统计工作改革,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