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史学工作者对列宁制定的新经济政策,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使我们颇受启发。但有些问题尚需进一步探讨,如促使列宁和俄共(布)从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过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粮食税是否是新经济政策的中心内容?新经济政策与1918年的经济计划是怎样的关系?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是如何完善的?本文仅就上述问题谈一点肤浅的看法。一  相似文献   

2.
由“战时共产主义”过渡到“新经济政策”是苏联建国初期经济政策的一次重大变革。它对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对苏维埃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新经济政策”的提出和实施,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的创造性的发展。今天,学习革命导师列宁的有关教导,重新研究这一经济变革的经验,对于我们认识和掌握社会主义社会的客观经济规律,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实现四个现代化,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3.
由于受马克思恩格斯小农经济理论和农民合作思想的影响,在新经济政策实行以前,列宁对以家庭为生产组织形式的小农经济一直是否定的。但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村实行的余粮征集制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以同质集体劳动为特征的农业公社、共耕社等组织并没有显示出高于个体农民的生产效率,于是,列宁果断地摒弃已不合适宜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行新经济政策,在农业领域又退却到个体农户独立生产、允许私人贸易状态之中。但是,如果不对私人贸易加以控制,必然出现私营商人剥削农民、操纵市场、脱离国家控制和监督的消极结果,于是,列宁晚年明确主张采取农民商业合作,以取代私人贸易,实现小农经济和国家经济体制的衔接。这是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合作思想的勇敢扬弃和宝贵创新。  相似文献   

4.
1918年夏至1921年初的“战时共产主义”时期,是苏维埃俄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特殊阶段。长期以来,人们对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原因和评价存在着分岐,同时对这一时期列宁的经济建设思想也颇有争议。如实反映“战时共产主义”本来面貌,正确把握列宁在“战时共产主义”前后的思想动态,深入研究列宁在实践中应用、发展马克思主义,摸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有助于我们科学地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5.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尝试,它是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失败后,列宁根据当时国内的具体实际和广大农民群众的要求,被迫采取的“退却”的政策。因此,新经济政策与列宁的“退却”思想密切相关,是“退却”政策的结果。同时,新经济政策也标志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6.
1921年初,苏维埃俄国结束国内战争后,开始转入和平建设时期.由于帝国主义战争和国内战争的破坏,当时苏维埃俄国的国民经济处境十分困难.为了医治战争创伤,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克服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带来的消极影响,列宁在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了以实行粮食税、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允许自由贸易等为主要内容的新经济政策.由于实行新经济政策,使苏维埃国民经济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经济政策是列宁解决以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所采取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措施,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重要贡献之一.本文仅就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理论方面,作几点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在1918年春制定建设社会主义计划的理论原则基础上制定的,旨在平复战争创伤,挽救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造成的政治和经济危机。它在农业、工业及商业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提高了生产力,使国民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挽救了苏俄政治经济危机,巩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巩固工农联盟,巩固无产阶级专政。但到了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后期,由于实行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开始排挤资本主义经济成分。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奠定,新经济政策至1936年彻底消失和中断。  相似文献   

8.
苏维埃俄国的“新经济政策”,是在1921年3月,以列宁为首的俄共(布)根据当时国内的经济政治形势,果断地中止了特殊的“战时共产主义”体制的同时宣布实行的。其主要内容是:从余粮收集制转到征收粮食税;从禁止自由贸易转到有领导的贸易自由;从直接冲击资本主义转到容许国家资本主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对工业体制、企业管理进行一系列的改革等等。  相似文献   

9.
1921年春,俄共(布)召开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决议,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进入恢复国民经济的新时期。继续探索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在新经济政策的指导下,经过艰苦、曲折的历程,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胜利。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什么?综观列宁1921年到1922年的一系列有关论述和俄共(布)的决议。最根本的是无产阶级政党解决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工农之间的经济联盟、经济结合的问题。列宁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新经济政策的基本的、有决定意义的压倒一切的任  相似文献   

10.
一、新经济政策的本质在于发挥市场、商业和货币的作用十月革命胜利后,由于国内反革命叛乱和帝国主义联合武装干涉,把列宁和俄国人民不知不觉地引向了“战时共产主义”道路。这是一种高度集权、高度集中、高度国有化、国家化、党政军合一、带有平均主义和军事主义性质的社会模式,就经济方面来讲,其实质是取泪商品、货币、市场,保存单一的公有制,平均分配产品。战时共产主义保住了新生的苏维埃人民政权,因而内战结束后,党的十大之初准备把战时共产主义措施推广到社会各方面.由于全国局势转变,促使了布尔什维克和列宁转变了政策,进…  相似文献   

11.
改行新经济政策之初,面对着空前严重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列宁充分依靠和利用俄共手中掌握的苏维埃政权,从政治方面采取客观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功过得失、加强政权建设、重视阶级斗争等一系列措施和行动,这有力地保障了新经济政策取得预期效果并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向前推进.列宁关于推进新经济政策的政治策略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改革至今仍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动态发展上历史地辩证地探究了从十月革命胜利到列宁逝世七年间,列宁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轨迹。重点探讨和解决了两个问题:一、列宁虽然在1918年春的“和平喘息时机”已经准备把工作重点转向经济建设、并提出了经济建设的纲领,但就其指导思想和方法来说,与“战时共产主义”时期一样,都是试图在俄国用“直接过渡”的方法走向社会主义。二、第一次从动态发展上考察分析了新经济政策,提出了新经济政策发展的“三阶段论”;同时,作者认为,新经济政策作为列宁探索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成社会主义的道路和方法,不仅仅指一系列经济政策和措施,而且还包括政治、文化建设等。而这种关于社会主义的全面思考是列宁在其生命最后时刻完成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动态发展上历史地辩证地探究了从十月革命胜利到列宁逝世七年间,列宁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轨迹。重点探讨和解决了两个问题:一、列宁虽然在1918年春的“和平喘息时机”已经准备把工作重点转向经济建设、并提出了经济建设的纲领,但就其指导思想和方法来说,与“战时共产主义”时期一样,都是试图在俄国用“直接过渡”的方法走向社会主义。二、第一次从动态发展上考察分析了新经济政策,提出了新经济政策发展的“三阶段论”;同时,作者认为,新经济政策作为列宁探索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成社会主义的道路和方法,不仅仅指一系列经济政策和措施,而且还包括政治、文化建设等。而这种关于社会主义的全面思考是列宁在其生命最后时刻完成的。  相似文献   

14.
列宁在实践社会主义的艰难过程中,经历了四大理论观点的变化:社会革命理论从“共同胜利”到“一国胜利”;过渡时期学说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到“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建设道路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政治建设从“直接民主”到“间接民主”。他启示我们,要辩证地处理好坚持和发展、理论与实践、一般与特殊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下面几点论述列宁关于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浪到新经济政策的基本思想,即:一、退却的策略意义;二、让农民富裕起来;三、学会文明经商;四、向资本家“纳贡”。其中,结合我国当前情况,也谈到从中得到的某些启示。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6.
列宁从俄国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对建设和谐社会的经济制度基础进行了实践诠释。其中,“直接过渡”理念思维是列宁进行实践诠释的理念支撑,“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则是列宁进行实践诠释的最初尝试。总的来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列宁构建和谐社会经济制度基础过程中享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7.
苏维埃俄国建立初期,经历过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和新经济政策时期。上述历史时期的形成,有当时的客观因素,同时也是列宁在社会主义经济建立方面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成果。当时俄国所面临的核心问题是,生产力还不够发达的苏维埃俄国,怎样实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怎样看待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商品和货币问题?列宁从苏维埃俄国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实际出发,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终于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理论,初步揭示了生产力不发达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规律,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一、对商品经济的认识早在1908年,列宁在《十九世纪末俄  相似文献   

18.
在小农经济占绝对优势的国家里,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如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是保证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在这方面,苏维埃俄国是有经验教训的。列宁曾经认为农民小农经济是“资本主义基础”,甚至认为农民“小资产阶级自发势力是我国社会主义的主要敌人”,把农民当作主要打击对象。因此,十月革命后,在城乡曾实行过左过急的经济政策,使农业生产遭致大幅度地下降。然而列宁善于及时总结经验,改正错误,他的《论粮食税》就是苏维埃俄国从战时共产主义过渡到新经济政策的转变关头,  相似文献   

19.
列宁晚年多次谈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直接和彻底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以便代之以新的社会经济结构的意义上说,是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任务的一种革命的办法。1921年春以来,苏俄政权制定提出了“新经济政策”,用一种完全不同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改良主义办法来代替原先行动的方法、方案和制度。可见,从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至1921年春,经过短短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列宁形成了他的关于“小农结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改良主义道路的理论。什么是“小农结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改良主义道路呢?列宁告诉我们:“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被粉碎,苏维埃俄国由战时共产主义过渡到新经济政策。在这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资产阶级复辟思潮和“左”倾教条主义曾分别从右的和“左”的方面进行攻击。列宁及时地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坚持两条战线的斗争,保障了新经济政策的顺利实施。本文试图对列宁领导这场斗争的历史作一简要的回顾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