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发展煤矿企业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必须要提高煤矿企业主要负责同志的思想认识,必须要选准煤矿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模式,必须要有好的外部支持。只有这样,发展煤矿企业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才大有希望。  相似文献   

2.
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是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选择,即发展绿色经济,做到可持续生产.本文在对循环经济理论的相关介绍后,讲述了发展电力企业的经济管理的思路和建议,并给出了电力企业发展中的经济管理应注意的问题,发展循环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循环经济的理念是在全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下,人类重新认识自然界,探索新经济规律的产物。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繁荣,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发展循环经济成为我国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本文试从循环经济的概念入手,分析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与障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可持续发展为执行理念的经济模式,在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从分析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入手尝试以循环经济的理念探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通过对发展海洋循环经济实现途径和运行机制等内容的探索,提出在海洋开发中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循环经济是指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的经济形态,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由传统工业化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环境问题的最佳选择,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对循环经济的研究尤为重要。本文以研究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现状为出发点,分析了目前我国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旨在促进我国循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苏建设 《领导科学》2006,(12):14-15
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范式。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经济范式,从概念的提出到理论架构的基本形成,经过了探索和争鸣的过程,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融合、发展与传播,循环经济理念正在深入人心,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潮流。因此,当前市县政府应将循环经济理念贯穿到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中,合理进行经济布局,最大限度地共享市县区域内的基础设施,使其效用最大化,并逐步转变发展模式,建立新的产业形态,形成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生产体系和消费体系。市县政府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构建…  相似文献   

7.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被普遍接受的生态化经济发展模式,在国家经济体系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而循环经济政策对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在借鉴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政策的法律保障体系层次丰富、高度重视财税政策作用、加强环保技术引进研发、注重循环经济宣传教育等基本经验之基础上,针对福建省循环经济法律保障体系不完善、缺乏强有力经济支持、科技教育环境待优化等主要问题,从完善法律保障结构体系、充分发挥经济手段作用、重视循环经济技术研发、注重民间组织交流合作等方面,提出福建省循环经济政策的优化措施,由此指导、推进福建省循环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傅红霞 《决策与信息》2013,(11):174-174,219
循环经济致力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煤炭企业,它是一种生态经济,为企业提供类似于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当今在企业中实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增强企业经济实力,节约资源、能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中国循环经济的政府引导及激励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化和具体化。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向循环经济的转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构建相应的保障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予以支撑。中国的循环经济政策必须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具有自己的特色,必须针对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按照从易到难,逐步推进的策略制订切实可行相互协调的政策体系。鉴于行文篇幅,本文重点分析对循环经济的政府引导及经济激励政策问题,重点研究循环经济的产业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价格政策、财政政策等。  相似文献   

10.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工业化条件下的生态经济,是指导人类经济活动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倡导经济、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解决环境问题、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引起了经济理论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企业是实现循环经济最微观、最基础、最重要的要素,企业的管理更需要创造社会效益。在循环经济理念下构建企业绿色财务管理通道,能够更好地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营造企业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良好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12.
作为重要老工业基地之一的哈尔滨市正处于循环经济发展推进的关键时期,应抓住机遇使哈尔滨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跃式发展。近年来哈尔滨市综合经济实力得到显著增强,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稳中有升,推行新型工业化取得明显进展,工业"三废"的综合利用率不断提高。但也存在资源利用率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人均资源已然不足、后备资源极度匮乏,产业、能源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度依然较大,改变资源消耗型经济结构的任务艰巨。制约哈尔滨市循环经济发展的三大类主要因素是:生态因素、产业环境因素、制度发展因素。在分析了哈尔滨市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环境状况、循环经济产业结构及布局情况和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情况并对循环经济发展体制环境、循环经济发展政策环境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对哈尔滨市三次产业进行了具体定位:第一产业发展与生态农业集聚区发展相结合;第二产业发展与现代循环型工业化示范新区发展相结合;第三产业发展与现代可持续发展服务产业先行区发展相结合。构建哈尔滨市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支撑体系,循环经济推进体系的建立需要有相应的发展战略对策来支撑,故提出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继续调整循环经济产业结构、完善循环经济可操作性制度建设三大类对策。欲以此研究为契机,为哈尔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制定研究后来者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业传统经济的增长潜能已逼近极限,如何寻找一条新的农业增长方式、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现今的一个重要课题。农业循环经济的提出,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具有应用价值的经济模式。本文在对南京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南京农业循环经济的优势、成效及面临的问题,并初步提出了南京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日益紧缺的资源和环境质量的恶化,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循环经济则是可持续发展的"三赢"经济,它把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统一起来,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循环经济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世界范围内的资源紧缺,众多有远见的决策者、经济学家与企业领导人纷纷把发展循环经济摆上了重要议程。循环经济是经济健康、优化发展的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它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其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发展循环经济意义重大,它是经济增长方式的第二次根本转变。近年来,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都坚定不移地选择发展循环经济。我国正处于21世纪前2…  相似文献   

16.
循环经济是当今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模式。本文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针对河南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探寻河南旅游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对河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在经济发展节奏加快的同时,部分是建立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的。自然资源的匮乏和生态环境的破坏让人们越来越重视国民经济中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重要性。我国想要实现作为科学发展观中基本要求之一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就应该重视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其作为实现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关键,探究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十分必要。本文主要讲述目前我国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现状探讨其主要作用,并且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循环经济是对于经济的一种新兴增长模式,山西省现有大型的煤炭企业在环境污染严重和经济增长减慢的条件下,只有转变发展战略,推行循环经济模式,才能提升其在国内外较多煤炭企业中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领导者》2010,(1):64-64
为深入贯彻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促进山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山东省循环经济促进会在全省组织开展了“山东省优秀循环经济企业”评选活动。  相似文献   

20.
循环经济是一种追求“低投入、高利用、低排放”,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三维协调发展的新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社会经济活动组织成“资源-产品-消费-3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并将其作为国家的一项发展战略。但是中国现阶段在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却遇到重重困难。本文试图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保证循环经济在我国顺利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