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爱玲作为一个女性书写者 ,在 2 0世纪 4 0年代的孤岛上海 ,以老辣犀利的笔触刻画了一系列女性形象 ,揭示了她们的妻性、母性、女儿性的异化 ,带有女奴时代的烙印。张偏离了五四新文学的启蒙主义的传统 ,以独有的苍凉、绝望的人生意识观照了处于千年男权中心意识下的女性的原生态 ,冷静而又真实地反映了她们的真面目 ,有其深刻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
凌叔华小说中的女性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女性意识、女性视角和女性艺术笔触入手,对凌叔华小说中的女性世界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文章指出凌作反映了男权社会中不合理、不美满的女性人生,并通过品味艺术形象,剖析了凌笔下“婉顺女性”形象系列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揭示其特定的文化内涵与时代特色。文章还考察了凌叔华极富个性的结构艺术、文学风格以及表现方法,对其作品所蕴含着的审美价值与审美功能作了认真探讨。  相似文献   

3.
《聊斋志异》被前人称为"空前绝后之作",把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创作推向最高峰。在近五百篇故事中,蒲松龄一反传统,颠覆了前人对女性描写的传统模式,写出了一个个有悖于常情的奇女子,塑造了异彩纷呈的女性艺术世界。虽然《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是从男权文化背景下的男权视角来塑造的,没有完全脱离封建思想、封建道德之局限,但毕竟对时代有所超越,赋予女性形象以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在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女性作为一个具有审美主体性的生存个体,历来被塑造成主体属性缺失的天使或恶魔形象,这是男权话语对女性实施客体化、物化的一种叙事策略。基于此,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探讨了夏洛蒂.勃朗特的绝笔长篇《维莱特》中的女性书写策略,以揭示身处男权社会的女作家夏洛蒂大胆地把女人当人来写的独特的女性视角和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5.
在陈忠实的<白鹿原>中,白鹿原是一个典型的男权社会,在这个以男性为尊的社会里,女性的世界黯然失色.田小娥因不甘屈辱的境地,惨死于公公之手;聪慧果敢的年轻女革命家白灵,却被毕政委以清除"叛徒"的名义残忍的坑杀;鹿兆鹏媳妇在理与欲的矛盾挣扎中走向疯狂,被父亲毒死;还有一群谨守着传统礼教的"沉默羔羊",则被完全笼罩在了男权社会的阴影之下.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有着冷眼观世的孤高和略带神经质的艺术敏感,因此她能冷静而真实地走进女人生命深处,成为"五四"女性神话的颠覆者和解构者.她冷峻地写出了男权社会女人的生存实态,把女人的故事从天上拉回人间,向世人挖掘展示这样一群不被主流社会正视满心只想着维护自己身心利益的普通人.张爱玲在她的小说中塑造了"坚守传统职业的女结婚员们"、"寻找自我意识的新女性"、"不停挣扎的英雄"等形象,这些女性的生活状态不再有神的虚幻光圈.  相似文献   

7.
在小说《伊甸园之东》中斯坦贝克塑造了三类典型的女性形象——地母型、天使型及妖妇型,描述了其在男权社会中作为"他者"的生存状态及其社会认同。本文借助于"他者"理论从女性主义视角对从男权社会对三类女性形象的定位及其认可度来剖析作家的女性观,并指出斯坦贝克虽是男权体系的维护者,但并非评论界所说的"厌女症"作家,其对女性还是持一种认可和欣赏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希腊神话呈现了大量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她们在男权社会的人生体验能够从社会层面反映古希腊社会历史变迁中的女性生存困境,能够从自然层面和文化层面深刻揭示男性霸权对女性的无情压迫。希腊神话中的女神和女人为改变自身的命运与男权社会进行不懈地斗争,逐步构建了自己的女性意识,体现出女性意识的觉醒和成长。  相似文献   

9.
改造既有的符码是女性书写的一大策略,张爱玲在通过改写对抗男权话语上做了一些尝试,并为女性书写作出了贡献,提供了野火花一样的地母形象。张爱玲的文学创作在男权社会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相似文献   

10.
《维莱特》中的女性书写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女性作为一个具有审美主体性的生存个体,历来被塑造成主体属性缺失的“天使”或“恶魔”形象,这是男权话语对女性实施客体化、物化的一种叙事策略。基于此,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探讨了夏洛蒂·勃朗特的绝笔长篇《维莱特》中的女性书写策略,以揭示身处男权社会的女作家夏洛蒂大胆地把女人当“人”来写的独特的女性视角和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1.
贾平凹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各种类型的女性形象,体现了他对女性的体悟、思考和关注。从早期商州文学中的传统农村女性的形象,到《废都》中的世俗化的欲女形象,到《高老庄》中的传统与现代结合的理想型女性形象,在这个嬗变过程中,贾平凹努力追求抒写女性的本真生存状态。但是贾平凹始终无法摆脱根深蒂固的男权思想的束缚,致使其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无一避免地打上男权思想的烙印。所以这些女性形象只是男权思想的产物,是贾平凹审美理想的再现,而非女性的本真形象。  相似文献   

12.
希腊神话中女性形象原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学术界,对女性问题日益关注,人们探讨着男权社会对女性意识的影响,实际上这种影响一直可以追朔到古希腊神话,我们看到在神话中已包括了对后世影响极大的对女性的基本认识。这种认识又被整个世界广泛地接受。  相似文献   

13.
重理智、轻身体的哲学思想和长期的男权文化对女性身体进行精心的规训和惩罚,使之自觉履行被男权文化规训的“女儿性”、“妻性”和“母性”价值观,忽视了自我身体的丰富性。小说《秀拉》的同名女主人用身体抗击这种被男权文化规训的女性定义,以反叛男权统治和男权文化,寻求自我价值,确立自己的自主地位。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历史进程的演变,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在叙事视域、情爱母题、母亲形象诸方面亦发生了递变.具体说来,叙事视域由内而外到双视域的转换:女性社会性别身份由主妇身份提升到半边天英雄再回落到社会女性——女性文学一直自觉或不自觉地探索着摆脱女性依附性的方式;情爱母题由追求而消解到漂泊的变异:女性主体性由感性盲从提高到理性加盟再发展到自为行动——女性文学一直书写着女性对爱情幻景的自我放逐;母亲形象由圣母而恶妇到原生态女性的生成:女性叙述者由母性介入延展为妻性书写再深入到女性历史建构——女性文学形成了自己诗意的话语特质.研究这些递变,有助于充分揭示被遮蔽的中国女性的社会性别身份、精神世界的变迁史与不变的女性叙事特质,从而准确把握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的风貌及价值.  相似文献   

15.
陈忠实和贾平凹在《白鹿原》和《废都》中都塑造了引人注目的女性形象,并试图通过这些形象反思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命运。但是,由于传统文化影响的根深蒂固,强大的男权集体无意识的渗透,他们往往很难走出男权文化的樊篱,在作品创作中下意识地遵循着男权文化的评判标准,不自觉地流露出压抑女性生命欲求、否定女性生命价值的错位判断。  相似文献   

16.
刘向编撰《列女传》的目的是劝诫天子,教化女性,因此从男权角度出发塑造了许多维护男权思想的女性形象,以传达封建女性观念。 与此同时,刘向在《列女传》中塑造了许多不同身份的女性形象,反映女性的美德和智慧,表明女性对家庭、社会均具有重要作用,其中所蕴含的女性观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价值,对家庭教育、家庭和睦、女性与社会发展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从社会性别批评入手,通过对尤金·奥尼尔晚期的两部经典剧作<漫漫长日入夜行>和<月照不幸人>中女性人物的分析,说明在表现女性时,奥尼尔能够勾画出女性在男权社会的性别角色规范与建构下的不同反应,形象地再现女性的压抑、挫折以及她们破碎的痛苦心理,反映她们作为男权社会的受害者和牺牲品的苦难处境.  相似文献   

18.
"张致和杀妻案"是天津社会发生的性质恶劣的宠妾虐妻案之一。《益世报》对张赵氏受虐身死的报道引起了天津女界团体的强烈愤慨。"赵氏昭雪委员会"的成立促进了案件的公开审理,宣传了"男女平权"的基本理念,推动了天津妇女运动的发展。张致和"罪重刑轻"的判决结果和最终逃脱惩罚的结局预示了脱离了社会政治实践,局限于上层知识女性的近代女权运动的失败。在父权制的文化统御之下,遭受虐待成为报纸媒体呈现的传统女性形象之一,这一形象反过来又强化了男性对女性形象的认可。因此,近代女权运动只有触动男权体制和男权文化的根本才能有所成效。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的女性形象塑造得过于偏激,可以说是走上了两个无法交汇的极端:或是赋予女性一个冰清玉洁、端庄高贵的形象,甚至将其推到女神的高度;或是把女性塑造成红颜祸水、恶妇淫妇的形象,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使得女性失去了本身固有的色彩和气质。这种极端化的女性角色定位,是男权社会男性话语权的必然呈现和男权意识的自然反映。女性解放不仅仅意味着"男女平权",女性解放和女性自身的思想观念、经济的解放以及其社会地位的提升分不开,它的终极目的是实现男女两性的平等和谐发展,从而促进人类自身的解放和进步。  相似文献   

20.
随着女性主义的发展,大众传媒与女性研究在当今国内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女性,作为社会结构中弱势群体的代表,在大众传媒中无论是作为主体还是客体依然享受的是不平等的权力,这主要表现为女性在媒介行业中从事的大部分都是边缘工作,大众传媒依然将女性形象刻板化。大众传媒语篇所透露出的女性仍然处在一个男权社会。依然受着男权主义者的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