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产阶级议会政治是一种资产阶级的国家制度,是在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体系中实行分权制衡原则的最有效的组织形式,被认为是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核心,以英、美等国为代表。它作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是适应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需要而产生的,并随其不断发展而日趋完善与成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县云压城,团当满目。资产阶级议会政治这一当时具有历史进步意义的政治制度,如航标,似曙光,给苦苦求索救国救民之路的资产阶级仁人志士以极大的希望,成为他们奋车的目标行动的方向。辛亥革命的爆发,…  相似文献   

2.
中国银行是我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的一家银行,始建于晚清,历经北京民国政府,南京国民政府, 其发展历史与国家政权的命运一直密切相关。南京国民政府得以建立与巩固,徐仰仗帝国主义势力外,实 得力于以中国银行为核心的江浙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鼎力支持。  相似文献   

3.
一、马恩关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向社会主义的 社会所有制转变的理论模式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在指出了“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之后,紧接着又明确地指出,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在经济上的任务,就是“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这就是说,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不能也不可能立即将生产资料转归全社会所有,而“首先把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即建立国家所有制。  相似文献   

4.
早在1957年,有人就提出在中国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要同共产党轮流坐庄。现在,又有人主张实行多党政治。他们认为实行多党制或多派制才能发扬民主,它比共产党一党执政好。这种看法,实际上是不懂得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多党制的本质,也不懂得多党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首先,多党制是某些资本主义国家多党并立,互争政权的政治制度。在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统治,实行资产阶级政党制度。资产阶级政党制度或叫政党政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国家学说的演进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国家学说在其理论体系中具有独立的地位。早期马克思用"林木偶像"来隐喻现代国家。透过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现代国家作为一种"虚幻的共同体形式"这一观念为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现代国家的合法性奠定了基础。通过对法国大革命后国家政权的研究,马克思意识到,资本主义现代国家有可能演化为一种独立的、保守的政治力量,马克思指出这是资产阶级不能直接统治的后果,也是资产阶级市侩化政治的集中表现。针对国家机器不可改良的性质,马克思提出要"打碎国家机器",并且以巴黎公社为原型,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社会共和国"这一替代性政治建构。  相似文献   

6.
政党是现代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政治现象。通俗地讲,政党是指一定的阶级、阶层或政治集团中的最积极分子,因共同利益,有共同的政治主张,采取共同行动,为取得政权而结合起来的政治组织。政党的基本特征是:有自己的政治纲领;有明确的政治目标;有领袖集团主持;有组织纪律性等。科学意义上的政党,最早出现在欧洲和北欧资产阶级革  相似文献   

7.
一九六○年以来,正当国内外阶级斗争严重化、尖锐化,我们国家在经济上遇到了暂时困难的时候,在意识形态领域里资产阶级思想便向无产阶级思想展开了进攻。邵荃麟同志等适应着资产阶级利益的需要,在文艺战线上提出了“写中间人物”的资产阶级反动主张,向无产阶级文艺事业和毛泽东文艺思想挑战。这一主张在政治上是反人民、反社会主义的,它为资本主义复辟提供了理论根据。这种资产阶级的政治观,主要表现在邵荃麟同志等对待人民群众的看法和态度上。我们知道,蔑视人民群众,抹煞人民群  相似文献   

8.
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它不仅是一场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革命”,也是一场“强有力的社会变革”。明治维新导致了天皇制政权的确立,也使日本开始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可是一八六八年天皇制政权建立后,日本并未像十八世纪末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那样,在推翻殖民统治和封建主义后,立即制定成文宪法、实行资产阶级立宪制度。而是在镇压和分化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运动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如何处理各民族间的关系历来就是国内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辛亥革命时期也不例外,在此期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举起民族主义的旗帜,领导各族人民广泛开展“反清”武装革命,努力创建资产阶级民主国家。在他们的革命意识中,争取民族解放是这场革命的重要目的。因此,正确把握这一时期国内民族问题的趋向,是关系这场革命的性质和影响这场革命能否推翻清政权,实现资产阶级“民族国家”理想的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0.
"联邦政治教育中心"是当代德国政治教育的决策、组织、实施和管理机构。1952年后,联邦德国议会和政府以此为核心,逐步构建起比较完善的国家政治教育体系。半个多世纪以来,该政治教育体系在巩固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权、清算和反思纳粹主义、促进国家和民族的"内部统一"以及实施公民教育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是帝国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期间,帝国主义经济在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现象、新特点,那么,帝国主义政治有无变化呢?如果有,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对这一系列问题,迄今尚未引起史学界的足够重视。事实上,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帝国主义政治为适应经济集中和国内外阶级斗争的需要,也产生了一系列新情况、新变化。这些新情况、新变化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家政权进一步从属于垄断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主属于政治的范畴,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和制约,并为经济基础服务。只要阶级存在,民主就只能是特定阶级的民主,没有超阶级的民主、抽象的民主。在当今世界,不是社会主义的人民民主,就是资产阶级的民主。 列宁曾指出:“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形态”,“民主制就是承认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即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一部分居民对另一部分居民有系统地使用暴力的组织”。(《列宁选集》第3卷,第257页、241页)在这里,列宁首先把民主看成一种国家制度,它包括团体和政体两个方面。资产阶级民主就是资产阶级掌握全部政权,实行对广大工  相似文献   

13.
列宁认为,由夺取政权的党到掌握政权的党,其工作重心是有着很大区别的。无产阶级政党在夺取政权以前工作重心主要是通过暴力革命打碎旧世界;而无产阶级政党执政后则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建设新社会来开展自己的全部活动。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预见性地指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已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对西方政体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中山在相当程度上突破了代议制和三权分立理论的局限,丰富和发展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体理论。具体来说,在人民与政权的关系问题上,创立了复合民主制理论;在国家权力结构的布局上,创立了复合分权学说,构建了独特的国家权力结构体系;在国家权力的制衡上,创立了与“权能区分”相联系的制衡理论。这一理论本质上虽仍是资产阶级的政体理论,但它体现了较高的民主性和合理性,为我们今天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5.
在批判"四人帮"的资产阶级权利无处不在的谬论时,人们往往把资产阶级权利解释为等价交换原则.但是,等价交换原则在社会主义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各个环节依然在通行;如果说,等价交换原则体现的是资产阶级权利,那末,资产阶级权利在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不又是无处不在了吗?这就需要我们比较仔细地考虑一下等价交换原则与资产阶级权利的关系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始终认为,权利关系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经济关系的性质不同,权利关系的性质也就不同.等价交换原则是商品经济通行的原则.然而,商品经济是历史地发展变化的,有小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这是三种性质  相似文献   

16.
洛克在政治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在明确个人权利与政治权力界限的基础上,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证了政治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的思想,从而确立了近代资产阶级政权的组织原则。这一思想对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转变和完善政府职能有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题解本文是《国家与革命》的第二章第三节。《国家与革命》是一部全面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伟大著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在一九一七年八九月间,为了适应国际无产阶级革命和俄国十月革命的需要,为了粉碎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歪曲而写作的。当时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沙皇政府在这一年的三月(俄历二月)被推翻,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资产阶级利用窃取的国家政权,对布尔什维克党进行了疯狂的血腥镇压。革命形势的发展,向布尔什维克党和无产阶级提出了必须通过暴力革命,彻底摧毁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十月革命迫在眉睫。对于革命胜利后,应当建立一个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18.
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建立自己的政权,变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就指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72页)  相似文献   

19.
列宁1917年4月提出,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的民主革命已经完成,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的政治局面决定了俄国革命必然要走向“第二阶段”,使国家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可是加米涅夫认为当时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尚未完成,不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相似文献   

20.
本文拟从两种原则、两种体制的对比中,谈谈我对坚持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反对在我国搞“三权分立”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 两种原则、两种政治制度的根本对立 分权,如果作为通常的工作分工,即国家机关各部门之间职权的划分,那是在任何一个形态的阶级社会里都存在着的。但政治学所探讨的“三权分立”,显然不是一般意义的职权划分,而是指资产阶级国家的政体。作为一种组织国家的政权原则及其体制,与无产阶级国家的政权组织原则及其体制是根本对立的。这种根本对立,主要表现在:经济基础、政权组织原则、政治思想体系、运行机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