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科纵横》2019,(3):64-66
吴景超对中国现代城市的研究是非常早的,在上个世纪30年代他便提出城市化的主张,那时中国的城市人口还不足10%,是个十足的农业国家,他的研究可谓高瞻远瞩。他的城市化思想是以解决中国的问题为出发点的,中国人口密度大,而且农村人口多,他主张发展城市工业以使中国走上富裕的道路。他认为城市与工业是紧密结合的,城市与它的附庸也是连为一体的,而城市与城市之间不仅有竞争,也有互助。吴景超的城市化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仍然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与人口转变错步进行的中国城市化,在1949年以来的40多年中,表现为一个扭曲的过程。在人口快速增长的前30年里,城市化异常地陷于停滞;而在人口因计划生育而开始减慢的后10多年里,城市化又急剧地发展。其结果是,和迅速发展起来的小城镇形成鲜明对比的大城市,虽经严格控制仍不断膨胀,终致形成人口压力之下各种各样的人口问题。从几个大城市显示的迹象看来,除了各类城市普遍存在的住房、交通、拥挤、污染等城市问题外,人口负增长、人口老化、人口流动等与未来城市发展休戚相关的城市人口问题已日益显化,足堪引起严重关注,并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居聚落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特别是进入城市化发展时期,表现出浓郁的中国特色:聚落城市化发展是被动地受工业化进程牵制而逐渐形成的,其路径的独特性取决于推动聚落城市化的基本矛盾的独特性。中国的聚落城市化是建立在从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转变的交叉点上,这是大量农业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的过程,巨大的人口压力不仅挑战着城市的容纳力并压迫着城市系统内的资源水平,因此中国的聚落城市化中的根本矛盾,从根本上说,是既要实现工业化又要实现生态化的矛盾。这一矛盾反映在聚落主体的心理层面则表现为城市人的反城市情结与农村人的望城心态的矛盾。特别是庞大的农业人口,在相对较短的时间涌入城市,也带来如人口、交通、生态等诸多现实问题,更加剧了中国聚落城市化进程中的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4.
近年以来,人口问题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个战略问题,越来越密切地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个问题在孟加拉国显得尤其突出。孟加拉国面积约55,600平方英里,约占全世界陆地面积的一千分之一;1979年人口估计达8,664万,约占全世界人口的五十分之一,居世界第八位;人口密度为每平方英里1,558人,两倍于日本,三倍于印度,五倍于法国,六倍于中国,二十三倍于美国,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孟加拉国面积相当于我国的山东省,但其人口却多出50%。孟加拉国不仅人口密度高,增长速度也相当快。据估计,孟加拉国目前人口  相似文献   

5.
一、劳动力的转移 (一)劳动力向域市的转移任何一个国家,居民并不是平均分布的,既有人口密度高的地区,也有人口密度低的地区。人们把人口密度高的地区称作“城市”,把人口集中在一定地区的现象称作“城市化”城市化是现代化的一个标志。人口向城市的集中,是通过从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转移来实现的。人口转移,有随同父母的子女转移,有求学学生的转移,有出嫁女子的转移及退职职工的转移,但其核心是“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6.
从国外城市发展的历史和类型差异角度,归纳国外城市化中形成的不同类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总结国外农村劳动力非农化与城市化经验和教训,得出在城市化中工业化、城市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应该良性互动,应选择符合国情的工业化道路;采取分散型和多层次的转移模式效果较好;要处理好工业与农业的关系;处理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土地政策;重视城市化中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发挥政府在法律、交通和教育方面的作用;保持城市建设与人口城市化速度相适应等规律和启示,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对农村人口城市化过程的做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中国城市的空间结构出现了很多新的特点。本研究采用Arcgis的空间统计分析工具,对北京中心城区人口空间分布结构的单中心和多中心人口密度分布形态等进行了描述。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北京市中心城区人口分布总体来讲符合负指数形态。其次,近年来人口密度曲线下降趋势变缓;原城八区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与历史数据相比仍在持续增大,人口密度等高线呈围绕城市中心的环形分布。第三,就业中心与居住中心间隔分布,并不符合西方多中心结构的传统理论。  相似文献   

8.
杨芳勇 《社会工作》2008,(23):20-22
一 城市化的基本含义是指由于工业化而引起的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是一定经济条件下人口城市化的过程。人口城市化是人口、社会生产力逐渐向城市转移和集中的过程,是引起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乡村经济向城市经济的转变过程。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走过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从工业化进程来看,绝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中国已进入了工业化的中期。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低碳城市的发展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化问题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世界各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是大势所趋。作为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城市化进程及其发展方式对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有重要影响。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下,中国应把低碳—生态城市作为发展目标,并以能源低碳化、生产低碳化、建筑低碳化和交通低碳化等为重点,推动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急剧增加,目前已达到50亿,其中城市人口增长幅度更大,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40%。人口的膨胀给社会带来一系列严重问题,如失业人口增加,交通拥挤,贫困面扩大,住房紧张,水电供应不足,教育和医疗卫生设备不能满足需要,等等。而住房问题尤其显得突出。据统计,目前世界上缺房或居住条件恶劣的人口达到10亿,其中1亿人是无处栖身的无家可归者。因此,改善居住条件对于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有  相似文献   

11.
全球范围内的城市化与城市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国际学术界有关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的最新数据,比较系统地展示了当前全球人口城市化过程和城市发展的现状以及面临的各种问题,描述了世界经济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全球范围内城市发展的影响和作用,特别是发达工业国家与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过程和城市发展中存在的差异,同时勾画出未来世界的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蓝图。作者提出:城市社会一方面要依靠政府的力量,以发展高新技术来参与国际竞争,另一方面,城市必须尽快进入世界经济的轨道。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实现四化过程中,特别是在当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时期,城市问题,尤其是城市化道路,无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我国城市化进程及目前水平城市是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加深和生产关系改变的产物。城市化的过程,既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又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一、人口分布的特点目前黑龙江省的人口分布状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 1.人口密度较低,增长变化很快根据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全省人口有32,665,512人,土地面积为472,723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为69人,低于全国平均密度每平方公里107人,但高于世界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3人。黑龙江省是建国后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1982年总人口与1949年建国初总人口1,014万人相比,三十三年人口净增2,252万,增加了两倍多。人口密度从1949年每平方公里的22人猛增到1982年的69人。是全国各省市人口密度增长最快的省份。黑龙江省人口密度增  相似文献   

14.
印度是南亚次大陆的一个重要国家。它的面积在300万平方公里上下,尚不及我国面积的三分之一;人口超出6.8亿(1980年),为次于我国的世界上第二个人口最多的国家;平均每平方公里近230人,人口密度比中国高一倍多,印度和我国农村人口皆占总人口80%上下,是世界上两大农村人口最多的国家。因此,农村和农业状况如何,是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生  相似文献   

15.
印度的城市化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以来,城市化已成为一股不可遏止的世界性潮流。尤其自二次大战以后,随着工业化和社会生产力在世界范围的迅速发展,城市化的势头更为迅猛。到1989年,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比重已接近80%,进入了高度城市化阶段。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比重虽然只有40%左右,但是自1950年以来,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人口年平均增长率大大超过了发达国家,显示出与世界城市化水平日益缩小的趋势。印度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大国,近几十年来城市化进程也明显加快。但是如果从世界范围去考察,其城市化水平却属于最低之列,城市化的进程速度也较为滞缓。究竟是什么原因阻滞了印度的城市化进程?当前这一进程中有何特点?今后的发展趋势怎样?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试加分析。  相似文献   

16.
刘扬  陈怀录  陈冲 《社科纵横》2011,26(2):27-32
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必须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中,实现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从而保持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走一条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永续不断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人类能否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关键是能否协调好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我国东部经济发展以及西部的开发中,存在着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破坏的问题,而由于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十分恶劣,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程度。因此,在西部城市发展过程中,要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的水平。本文以低碳世界中的中国西部城市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低碳经济对中国西部城市发展的必要性,指出低碳经济是中国西部城市化进程的必然选择,并提出低碳城市发展的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空间路径视角分析了伦敦都市区与城市群的人口城市化进程.研究表明,伦敦都市区与城市群是英国重要的人口聚集区域;目前英国都市区与城市群区域大多处于人口逆城市化阶段,但伦敦都市区已经历了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空间路径循环;国际人口迁移是促使伦敦都市区人口增长、进入再城市化阶段的主要因素.文章提出,应该更多地从空间路径视角研究中国都市区和城市群区域的人口城市化问题;需要以政策措施适时引导上海都市区和北京都市区的人口空间分布;在交通和信息设施不断完备的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都市区与城市群区域人口城市化的空间路径周期将会缩短.  相似文献   

18.
张雪筠 《社会工作》2008,(10):48-50
作为城市人经济社会活动的物质载体与结果,城市空间在城市化过程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与重组。既有面积上的拓展,也有结构上的分化与极化,而从密度而言,还存在着空间拥挤的现象。目前,我国快速的城市化中,城市空间正经历着拓展、分化等变化,并对城市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创造一个结构合理,空间安全和谐的城市空间是城市建设必须考虑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中国近代人口增长速度虽然十分缓慢,但相对过剩人口却有增无己。中国近代的过剩人口问题不仅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有着明显的差异,而且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中国近代的人口城市化也与同期世界人口城市化拉大了距离,同时带有明显的殖民地色彩。在中国近代社会,人口城市化与工业化并未能够同步前进。文章最后指出,探讨这一问题,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两种生产”理论作为基本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建国以来,哈尔滨市的人口数量发生了很大变化。1949年全市人口78.5万人,1986年未全市人口为266.8万人,是1949年人口的3.4倍,增长速度之快是惊人的。按人口数量计算,如今哈尔滨市已成为全国第八位的特大城市。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城市人口比重逐步增大,这是城市化的必然趋势。但是,如果离开客观条件,盲目扩大城市人口,造成“过度城市化”,则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诸如住房、交通、社会、服务、升学、就业、生活物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