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只手的二分之一秒缠绵 那天快要下班的时候,头儿突然对已经准备走的一楠说,晚上请从上海来的几个客人吃饭,你也去。一楠不喜欢这样的应酬,但她知道,作为这家房地产公司的文案策划总监,她不能推辞。  相似文献   

2.
中奖诈骗2009年8月下旬,李小姐在自己的新浪邮箱中收到了一封邮件,告诉她中奖了。这封邮件说:尊敬的新浪用户:您好!祝贺您!您的新浪邮箱账号已被系统随机抽选为‘十三周年庆典’抽奖活动获奖‘幸运之星’!  相似文献   

3.
《阅读与作文》2008,(3):22-24
一位美国朋友邀请你去他家,你以前从未去过美国人的家,你不清楚该怎么做。该带一份礼物吗?该怎么穿?该几点到?到了那里该做什么?你若是客人,只要使自己感到自在就好了,待客之道就是这样:客人虽然不是在自己家里,却使他们有宾至如归之感。  相似文献   

4.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逢年过节,家里会来客人。有时候家里来的客人彼此之间是不认识的,作为主人,你要为客人相互介绍。谁是介绍人呢?女主人。要介绍一下这是“人民大学金教授”,那是“化工学院王老师”,你若不介绍,有时候就会失礼。  相似文献   

5.
征婚卡片     
周礼 《社区》2011,(35):35-35
那天,我受邀去参加朋友迈克尔的生日party,地点在一家五星级大酒店。迈克尔是我在德国最好的朋友,也是一位难得的知己。他是一家出版社的负责人,交际甚广,且有着良好的人缘,来祝贺他的人特别多,有出版界的同行,有知名的作家,也有政府的官员。在酒店门口,迈克尔撇开其他客人,热烈地拥抱着我说:“欢迎您!我亲爱的朋友。你能来,我非常开心。”  相似文献   

6.
【一晃,竟也两年了】吃晚饭的时候,安蓝听到姜子文说:"明天米青要过来,咱们请她吃顿饭吧。"米青?安蓝抬头看着姜子文竭力装作随意的神情时,脑子里瞬间蹦出了两个字:女神。米青是姜子文的大学同学,在婚礼上,她见过米青一次,当时她和姜子文给客人敬酒,敬到他的同学那桌,姜子文曾经的室友黄瞍,借一点儿酒意,大大咧咧拍着姜子文的肩膀笑道:“子文,米青可是你的女神啊。”  相似文献   

7.
李鹏 《阅读与作文》2009,(10):24-26
一个星期六,家里来了客人,爸爸跟客人聊天时,方小华跑过来,缠住爸爸说:“爸爸,我要去公园。”爸爸笑着说:“你没看家里有客人吗?明天……”“不嘛,不嘛,我就要去。”  相似文献   

8.
新年伊始的某日上午,电话铃突然响起,我顺手拿起听筒,电话那端传来了一个高兴而熟悉的声音,原来是王桂芝老人打来的电话。简短的新年祝福问候之后,她充满激情地说:“我找了一个老伴。”惊喜之余我赶忙说:“祝贺你,祝贺你,那你得给我们大家吃喜糖了。”王桂芝老人在电话那端高兴得哈哈大笑。王桂芝老人是我几年前在旅游中结识的。她今年74岁,虽已年过七旬,但仍看得出老太太一表人才:长方形的脸形,细腻的皮肤,黑黑的头发,唇红齿白,加上潇洒的服饰,脖子上一年四季都佩戴着一串非常合体的项链,真是越看越耐看。她说起话来文文雅雅,慢条斯理,很有…  相似文献   

9.
为了孩子     
为了孩子冯敬兰有人在敲门,声音怯怯的。正是午休时分,办公室里我们几个不约而同打住了话头,把目光投过去。“请进!”一齐说道。门被小心翼翼地推开一道缝,有人轻轻地叫出了我的名字。我起身把客人迎进来,“是你啊小云?”我惊讶地脱口而出。我不知道她怎么会找到这...  相似文献   

10.
人缘好,成就早。八岁时,威廉·费尔普和父母一同去看望林兹莉姑妈,并在她家中度假。一天晚上,有客来访。客人和林兹莉姑妈寒暄一阵之后,无意中瞥到活泼可爱的威廉,微笑着问:"你叫什么名字?"威廉礼貌地说:"威廉,先生。"客人看上去非常喜欢他,又问:"告诉我,你最喜欢什么?"威廉说:"我最喜欢船,收集了许多船的模型。"  相似文献   

11.
讽刺与幽默     
《今日南国》2010,(12):62-64
危险的图钉 小明告诉妈妈,今天客人来家里玩的时候,哥哥放了一颗图钉在客人的椅子上,被我看到了。妈妈问:“那你是怎么做的呢?”小明说:“我在一旁站着,等客人刚要坐下来的时候,我将椅子从他后面拿走了。”  相似文献   

12.
永恒的记忆     
谢谢你,杜丽,你为我们的祖国增添了一份荣耀,也祝贺你四年的辛苦没有白费,我为你喝彩!你出色的表现,让我永远铭记于心。  相似文献   

13.
说她是唱民歌的,而她的独唱音乐会一半是美声的,师从大名鼎鼎的周小燕教授,按理周教授的门生应是唱西洋歌的,但她却是在上海音乐学院随郑倜教授学民族唱法。前年一曲《春江花月夜》夺得中央电视台民族唱法专业组一等奖,打破了堂堂大上海多年来无民族歌手获奖的纪录。她,就是上海青年女歌唱家方琼。 从上海的媒体中得知方琼的音乐会订在今年6月13日,而我知道这一天是她的生日,照理我总要寄张贺卡以示祝贺,想不到将贺卡寄出后即接到了她的电话,告诉我,票已寄出,务必前去看她的演出,  相似文献   

14.
2006年5月25日,家住吉林省延吉市小营镇新农村的苏庆财夫妇接待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当苏庆财和客人的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的时候,苏庆财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大哥,这事俺做得不光彩,太对不起你了,太对不起了!”而对方——一位中年男子同样激动地说:“兄弟,你千万别这么说,当年我态度不好,是我对不起你啊!”10年了,这4万元钱早就应该还你了!这些年它就像一座大山一样压着我呀!”  相似文献   

15.
赛珍珠是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使赛珍珠扬名于世界文坛的首先当然是她的中国题材小说,但她一一生也留下了包括传记在内的其他文类方面的珍品。她获奖,乃是“由于她对中国农民生活所作的丰富而生动的史诗般的描述,以及她传记方面的杰作”。从这一获奖评语中,我们分明可以看出赛珍珠在传记写作方面的功力和成就。具体而言,获奖评语中提及的赛珍珠创作的传记杰作指她为母亲写的《流放》(TheE。门e,1936)和为父亲写的《战斗的天使》(n吵tEngAngel,1936)。这两部作品是所谓的脸传。此外,赛珍珠还曾分别于1954年和及规年推出自…  相似文献   

16.
晚上,我坐在电脑前浏览新闻,妻子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爸爸,明天妈妈过生日,你怎么给她祝贺?"女儿在床上一边整理她的衣服一边问。见我没有吱声,女儿又说:"要不要到餐馆去撮一顿呀?"我坐在电脑前,头也不回地说:"这不是你操的心,赶快睡觉,明天还要上学呢!"女儿嘟囔了一句什么,我没有听见。  相似文献   

17.
在自己81岁的晚年,屠呦呦终于获得了距诺贝尔奖一步之遥的拉斯克奖——因为她发现了青蒿素——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拉斯克奖很重要吗?用科学家的语言来解读的话——拉斯克奖是生物医学界世界级最高大奖,是个分量极高的奖项,有美国的诺贝尔奖之美誉。正当人们纷纷祝贺这位耄耋之年的老人时,在获奖感言中屠呦  相似文献   

18.
在国内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研究中,肖淑芬教授是位有影响的学者。她以中华文化的高端思想站位,透析诺贝尔丈学奖的世纪现象,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对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作品的跨文化文学研究;她以女性学者的独特视角,切入诺贝尔文学奖作品的内部机理,提出了许多理论命题;她以敏锐独到的文本细读,梳理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的艺术经典。这些,不但为当下的外国文学研究拓展了新的领地,而且为当代文学创作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宝贵资源和新鲜经验。  相似文献   

19.
烦恼有时是我们身后的影子.如果我们愿意走在阳光下,烦恼只是路过. 烦恼不是你的主人,不能由着它主宰你的心境。它作为客人,只是路过你的心情,根本没有打算陪你许久,你又何必自寻烦恼?  相似文献   

20.
在参加我自己的耶鲁大学毕业典礼之前,我其实已经参加过我们学校的毕业典礼了。刚当完一年级“新鲜人”、我和几个朋友为祝贺一位大四的学姐获得文凭,一起参加了她的毕业典礼、那天阴雨绵绵,毕业典礼又是在户外举行,全场一片泥泞,衣冠楚 楚的几千家长和 客人们都撑着雨 个,看起来都狼狈 不堪。毕业生们一 定要身着黑袍,不 能穿雨衣也不能 打伞,湿淋淋坐在 雨中,更是“如坐 针毡”! 一转眼,我也 是毕业班学生了。 随着毕业典礼逼 近,对于天气的猜 测也越来越多、一 连三年,耶鲁的毕 业典礼上都是大 雨滂沱,今年不知 会不会也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