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船山先生传     
船山先生。姓王氏。讳夫之。字而农别号姜(?)。故明之遗臣。清朝之逸民也。明既亡。先生隐于湘西蒸左之石船山学者称船山先生云。其先世本扬州之高郵人。明永乐初。官衡州卫。遂为衡州之衡阳人世以军功显。及武夷公始以文学知名。中天啓辛酉副榜。先生即武夷公之季子也。先生颖悟过人读书十行俱下。一字不遗。年二十四与兄介之同应崇正壬午科湖广乡试。俱获隽焉。以道梗不赴会试。越明年癸未。  相似文献   

2.
先生姓王氏。讳夫之字而农。号薑齐。湖南衡阳人。父朝聘副贡生。以文学知名。先生少负异才。读书十行俱下。年逾冠与兄介之同举崇祯壬午乡试。以道梗未与计偕。明年张献忠陷衡州。士类多污伪命。其不屈者投之湘江。先生走匿南岳双髻峰下。贼执其父以为质。先生自引刄。刺其肢体。舁往易父。贼见其重创也。免之、父子俱得脱十七年北京陷。先生涕泣不食者数日。明年、王师下金陵。唐桂二王、相继称号。督师何公腾蛟屯长沙。堵公允锡驻常德。两公颇不相能。先生忧之。上书监军章公矿。  相似文献   

3.
王夫之湖南衡阳人明举人张献忠陷衡州设伪官招夫之夫之走匿南岳贼执其父为质。夫之引刀自刺肢体。舁往易父。贼见其创也。免之。父子俱得脱。归居石船山。杜门著书。神契张载正蒙之说演为思问录內外二篇。所著书有周易稗疏。书经稗疏。诗经稗疏。其言易不信陈搏之学。亦不信京房之术。于先天诸图及纬书杂说。排之甚力。而亦不空谈元妙附会老庄之旨。故言必征实。义必切理。其说尚书诠释经  相似文献   

4.
秋八月吳逆死大兵進窺衡州四女夭葬敗葉盧左海側 梅陰塚詩序船山老人幼女七歲許字友人唐君之子者以戊午八月夭敗葉廬左有梅一株老人所翫息廬(土已)梅存因(?)其側老人女蚤曉字動有閑則嘗自言使我且死必不亂垂亡果然老人哀之甚且恐此土為樵犂所侵詩以誌之唐君卽須竹先生子名常適字無適薑齋文集補遺有唐子無適墓誌  相似文献   

5.
子敔述亡考曾刻本作先子船山大人。曾刻本作府君讳夫之。字而农。别曾刻本无别字号姜斋。中岁称一瓠道人。更名壶。晚岁仍用旧名。居于湘西蒸左之右船山。自为之记。蒸湘人士莫传其学。间有就而问字者。称为船山先生。所评選。有汉魏六朝诗一帙。四唐诗一帙。古文一帙。绪论一帙。皆(?)时尚辨伪体。名曰夕堂永日。人士之赠答者。又称夕堂先生焉。王  相似文献   

6.
居骨肉间。遇大疾眚以至于死。其深悲极哀。发于至性不可遏抑。此诚怆惨不忍覩。闻之事。而况以同气之亲。衰暮之年。一旦沦陨于贼。而茫然不知没于何时何地者乎。泰和周仲简舍人。与其兄伯养先生。少而同学相师。至于老相友爱也。先生尝宦游湖南。光绪戊申以忧归。即家居不复出。清命既绝。国益大乱。匪寇盈野。先生之里骚然。则以吉安郡城去其乡不百里。民户繁集。常驻重兵。乃趋侨之。而城忽为贼陷。  相似文献   

7.
刻漧涛园诗集述病枕憶得敍云昔在癸末春漧涛园初刻亡友熊渭公为之序乱后失其锓本赖以自免笑悔盖南昌归后所刻也三月张献忠陷黄州五月陷武昌八月陷岳州长沙十月衡州溃陷桂端王率安仁王永明王走永州贼得武夷公索公及石崖公公剺面伤腕舁示贼因与武夷公俱得脱衡州陷贼钩索绅士補伪吏有不顺者投之湘水公与石崖公以父母衰不能越疆望门无依舅氏谭公玉卿引公及石崖公草屦莽枝度函口迳岳奔命匍  相似文献   

8.
伍先生定相伍定相。字学父。一字玉铉。衡阳人。万历时贡生。十三岁。即通诸经性理通鉴诸书。稍长。益纵览群籍。褐衣敝屣。授徒以养母。动静语默。必与横渠延平两先生相吻合。邹泗山先生称之曰。居敬穷理。实践虚求。伍子一人而己。为学综天文地纪人官物曲兵农水利之书。以淹贯为主。船山之学所由本也。早岁喜吟咏谓诗文古今未有合一者。合诗于文。则文不宣理。合文于诗则诗不达情。因选汉魏来十一代诗文。各成  相似文献   

9.
<正> 王船山政治,伦理观念中确有很多封建糟粕。例如,他极力鼓吹“君臣之义”“父子之仁”这些,杨昌济早就指出:“船山所论多有已成明日黄花者”。但这只是船山思想的一个方面。船山在论述自己的治学方法时曾说,“而就事论法,因其时而酌其宜,即一代而各有弛张,均一事而互有伸诎,宁为无定之言,不敢执一以贼道。”我们分析船山的政治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10.
追随萧捷父先生问学30年,对萧先生的船山学方法论略有所窥。值此纪念《船山学刊》创刊90周年之际,我想谈谈对萧先生的船山学方法论的理解。有理解不对的地方,还请师友和同仁们赐教。第一,萧先生治船山之学,首重文本诠释,以此为治船山学之第一要紧事。或曰:此乃海内外船山学界之共识,不足奇。予曰:唯唯,否否。世间固未有不通文义而能治船山之学者,亦未有不精研《船山全书》而能全面准确理解船山者:然而,先生所云之文本诠释,自有其尤重史识和逻辑之特色。其中之重之尤重者,乃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必须区分船山“对旧说之沿袭”与“别开生面之创…  相似文献   

11.
今日初诣讲社与诸君共研究船山先生学术是诚千载一时盛会何者船山先生为千载一时之人今日存此讲社使吾辈瞻其道貌溯其行迹诵其遗书奋乎百世之上兴乎百世之下岂非一时盛事吾辈即瞻仰先生抑知先生之世为何如世乎知先生之世为何如世然後知先生之人为何如人孟子曰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先生当明末清初时内乱外侵中国岌岌乎不可为国矣先生奉武夷先生之训思出而挽救其乱力扶明社无奈天命已去朝则奸(冂巳)持柄於上野则乱匪啸聚  相似文献   

12.
先生姓王氏。讳夫之。字而农。号姜斋。衡阳人。明之遗臣也。少举乡试。时流贼寇衡阳。执质其父。欲招之。先生刺肢体舁往易父。卒脱于难。孝声动四隣。甲申之变。先生以累世朝臣故。痛宗社覆亡涕泣不食者数日。作悲愤诗。已从严起恒瞿式耜走广西图恢复。而悍帅弄权。内竖倾陷。瞿殉节于桂林。严遇害于南宁。大势既去。缅甸闻变。明祚终绝。先生遂决意林泉。杜门著述。孤忠已矣。传学将来。是其志矣。筑室石船山。学者称船山先生。先生于学无所不通。大抵以汉儒为门户。以宋五子为堂奥。旁及屈宋辞章。进窥老荘玄学。于诸经有稗疏。乙部有读通鉴论宋论。诸子楚辞均有注  相似文献   

13.
先生讳夫之。字而农。号薑斋。明崇祯举人。明亡隐於湘西蒸左之石船山。学者称船山先生云。先生理究天人。事通今古。探道德性命之原。明得丧兴亡之故。流连颠沛而不违其仁。险阻艰难而不失其正。穷居四十余年。身足以砺金石。著书三百余卷。言足以名山川。遁跡自甘。立心恒苦。寄怀弥远。见性愈真。奸邪莫之能撄。渠逆莫之能慑。嵚崎莫之能踬。空乏莫之能穷。先生之道。可以奋乎百世矣。其为学也。由关而洛而闽。力诋殊途。归宿正轨。观其於大学补传。为之衍曰。经云、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递推其先。则曰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而意诚。以及於天下平。皆因焉。是事之始。而为先所当知者。明矣。故以格物为始教。而为至善之全体非朱子之言也。  相似文献   

14.
船山学社诸先生大鉴顷承惠赠学报五册船山先生学术纯粹该博近古所稀而当胡清入主中夏之日投荒榛棘不近腥羶尤与寻常肥遯之士不同今诸先生彰表幽潜足为民族思想史生色非独昌明学术挽救颓风已也编中材料宏富议论正大洵足为治国故者津梁绎读一过敬佩无已续有出版尚希源源赐  相似文献   

15.
船山认为,历史的意义在于"垂于来今以作则者也"(<读通鉴论>卷二十),因而研究历史的目的就应当是"述往以为来者师也"(<读通鉴论>卷六),把历史作为镜子,"以为力行求治之资"(<读通鉴论>卷未).如他曾说过:"读史者鉴之,可以知冶,可以治德,可以知学矣."(<读通鉴论>卷二十)因而,研究历史的态度应当十分严肃,"求安于心,起顺于理,求适于用"(<读通鉴论>卷末);而研究历史的方法,也必须实事求是,力戒虚夸,对历史人物的功罪是非的评断,不能仅着眼于"一时之利害",而应当"通古今而计之",(<读通鉴论>卷三)力求写出"天下之公史"(<春秋家说>卷三).因此,船山秉持"推其所以然之由,辩其不尽然之实","因时度势察心穷效","宁为无定之言,不敢执一以贼道"等鉴史的方法,对历史"引而伸之"、"浚而求之"、"博而证之"、"协而一之",从而"心得而可以资人之通,是以有论"(<读通鉴论>卷末).  相似文献   

16.
思问录内篇     
衡阳王夫之譔船山先师之学。极平实。极精微。实哲学政学合一者。成已之仁。成物之智。合内外之道。严人禽之界也。顾先生潜龙以不见成德。于寂寥人境之外。独自翼道探微。守先待后。至今三百余年。中国之人心所以不死。天理民彝之终不可亡。实赖先生有以紧之。紧之之道。无他。不外一眠一食。一动一言。兢业惕厉干干不息。合乎一元之极。不踰神化之位而已。所谓道之所自建。原因人之心思而生。心之有思。因以见事物之有理。非天建地设。有一不可至之境。役人之心以求之也。认得道因心立。即可识天地之间。纲纪造化流行。古今不言之妙。船山斯作。其大旨盖不  相似文献   

17.
何承錱字性存。湖南长沙府湘潭人。曾祖秀骐以孝闻。祖中瀚县学生。咸丰甲寅、粤寇破湘潭。协之降。自奋投水。贼怒杀之。赠训导。承錱甫冠。补府学生员。敦笃、嗜、学。不慕、荣、利。知县沈锡周课士。赏其文称荐之。由此知名。同县秦炳直官广东。延教其子。既擢提督。以承錱参军事。革命党久根据惠州、辛亥武昌变起。其众猝集数万人。窥府城。炳直遣兵败之蛮头岭。承錱欲益师。望省援不至。而民军益众。讹言朋兴。谓军官巳有通款者。营务处刘殿元倡言於众曰。我辈以死报国。誓与河山俱碎。有二心  相似文献   

18.
衡阳王船山先生与顾亭林先生黄梨洲先生并称为三大儒而学说之昌显独後至有清末造经邓湘皋曾涤生郭玉池诸先生之表彰而其人与书始大著於世民国以来日益光大最近湘省府即增辑遗书流布国内而船山学社诸君在恢复祠祭之馀编辑学报公开讲演於先生平日著述阐述甚详向之绝迹人间声影不出林莽者一旦学说所及如日中天视顾黄两先生之身後荣誉尤远过之则信乎为濂洛关闽後之一人而非其他诸儒所能企及者矣然吾於此窃有感焉  相似文献   

19.
<正> “密云松劲干,凉雨竹窗秋”(见封二照片),这是一副长120cm、宽30cm的楹联拓片。观其书法艺术“古朴遒劲、流水行云”,足可称为上乘之作;查其款署而农、王夫之、姜斋,不难得知是世所公认的大哲学家、文学家王船山的遗墨。再从被人尊为“刘浏阳”的蔚庐人熙氏在联旁写的字:“船山先生之在湘南,犹水有洞庭,山有衡岳。吉光片羽,偶落人间,皆足宝贵……”来看,又可见刘人熙亟力倡创船山学社,推介船山学说,崇仰船山的殷切之情。且人熙之于书法,也是湖湘巨擘通家,几行行楷,落笔联旁,不仅相映成趣,而且也是今日难得的墨宝。此楹联历今将三百载,留得此名人名笔,亦属稀有文物。  相似文献   

20.
世人皆谓老荘毁孔子。而船山先生于百家中。独注老荘。谓其无悖于圣人之道也。谓其实有推祟孔子之心也。先生之言曰。昔之言老氏者。代有殊宗。王辅嗣。何平叔。合之于乾坤易简。鸠摩罗什。梁武帝。滥之于事理因果。支补牵会。其诬久矣。迄陸希声。苏子繇。董思靖。及近代焦兹李贽之流。益引禅宗。互为缀合。取彼教外别传。以相糅杂。是犹闽人见霜而疑冰雪。雒人闻食蟹而剥蟚蜞也。夫不观于老氏之所云乎。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常道选道也。父子君臣兄弟夫妇朋友之道。有何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