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面对日渐复杂的都市社会,当代作家们在想象的世界里开始了对都市发展的反思与救赎,邱华栋便是其中突出的一个.他小说中的反都市书写有对物质文明下欲望化生存方式的写照与反思,也有对现代科技的理性批判,还有对经济繁荣下都市文化现状的焦虑以及对人们所处的道德困境的担忧.  相似文献   

2.
小说是语言的艺术,也是时空的艺术,时空构造制约着人物的塑造和主题的表达。本文将从亨利·勒菲弗的“呈现的空间”和“空间呈现”角度入手,以邱华栋都市小说中的空间形式为个案进行研究,探究邱华栋都市小说中的现代都市空间形式和都市空间的呈现方式,从空间理论的角度揭示其作为真正意义上的都市小说所具有的特质。  相似文献   

3.
由生态学和美学相交叉而形成的新学科——生态美学,把文学批评的视野扩展到生态学的领域,为文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美学范式和考察视角。透过生态美学这一视角,以邱华栋的都市小说为例,着重考察"新生代"都市小说创作中所体现的生态美问题:一是在表现了物化都市对自然的远离及对人的自然本性的异化之后,试图通过特定主题及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努力探寻都市社会的自然生态之美。二是在揭示了物化都市中人们始终处于空虚、失落、漂泊、流浪的精神状态之后,试图重构审美文化的价值形态,倡导生态关怀和人文关怀,从而构建起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自身和谐共生的精神生态之美。  相似文献   

4.
乌托邦都市是人们针对现代都市异化的一种理想假设和实践建构。在城市化浪潮、科学技术和文化思潮的多种合力作用下,都市异化为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断裂,进而导致了都市属人性、多样性和可持续性的丧失。因此,建构自由、正义、人文和和谐为内涵的乌托邦都市,无论是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实践层面都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应秉持价值中立的立场来评判乌托邦都市在城市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呐鸥开“新感觉派”小说风气之先,《都市风景线》策略性地解构了“爱情乌托邦”和“乡土乌托邦”的流行话语,揭示了“乡土中国”和“海派中国”的差异幻象;他对都市现代空间的悖论性书写表明小说价值判断的复杂性和隐含的进步趋向,这对于学界重新认识和评价“新感觉派”小说具有建设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90年代都市小说表现出理想爱情的沦落。从新写实小说的爱与世俗的妥协,到新生代小说对欲望的张扬,再到新人类小说的身体写作,90年代都市小说所表达的情爱有一种不断向世俗下滑的轨迹。而如何在欲望对道德的冲击和颠覆中找寻爱情提升人自身精神高度的力量,重建对于爱情的认同和想象方式,也许是我们无法漠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九十年代的都市小说真实地反映了市场经济冲击下的中国都市生活.这类小说中的情爱叙事则细腻地展现了都市人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于婚姻和爱情的理解与感悟.在这些小说中,奔涌凹凸的欲望之流构成了叙事的主要线索和内在推动力,而其对于婚姻秩序的颠覆与向纯洁爱情的回归同时存在.本文旨在通过对若干文本的解读,探寻九十年代都市小说对于两性情感的把握与开掘及其所反映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8.
现代性的全球化推进的一个巨大载体是工业化、城市化。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都市文化也越来越成为当代文化的核心或主体,研究都市文化有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的现实意义。都市文化的虚拟化又是都市文化在今天的一个新趋势、新形态,它带来许多新的问题。要真正从根子上认识都市文化的虚拟化,需要从"三种自然"观切入。都市文化的虚拟化一是表现在它的存在空间被虚拟化了;二是表现在媒体意象对人们生活的大量介入,即都市生活被媒介"殖民化"了;三是表现为商品符号世界的形成,它的直线膨胀和对都市的"暴力殖民"。都市文化虚拟化的结果是导致人和自然关系的异化和都市人格的异化。  相似文献   

9.
"另类"写作:反本质主义的都市欲望文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后期,卫慧、棉棉等人以抽象化的躯体写作,卡拉OK式的狂欢表演,将都市"另类"人的疯狂欲望,定格在一个狭小的"私人空间",其文学价值和深层意义上的人文精神已消失殆尽,是反本质主义的价值祛魅.  相似文献   

10.
用弗洛伊德的梦的理论来分析沈从文都市小说的文本意义.沈从文都市小说既非是为创造一个与其湘西世界相媲美的都市世界,也非为泄一己之愤的工具,而是以梦的伪装形式,歪曲地表达他的欲望满足,即找寻理想的生存方式.沈从文都市小说中不合理性、极端偏执的思维方式,正与梦中的思维形式相吻合,这正是沈从文在小说中对都市人物进行极端丑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在近年来不断爆发的杀富、杀官案中,仇富仇官心理有逐渐上升为潜意识反应的趋势。这是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不可忽视的心因性障碍,这种心因性障碍如果不能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引导将会引发难以估量的社会后果。通过分析仇富仇官心理的原因及表现,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法制、道德、政治基础建设性的看法,以期消弭不良心理和弱化不良影响,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根据秋寿南在《乡试录》中的记载,他的曾祖秋学礼曾著《补斋文集》《仅礼节读》两种,另有《补斋图册》一种;他的祖父秋家丞著有《八一编》行世;他的父亲秋嘉禾没有著作。这些著作中,只有秋学礼的《补斋文集》流传下来,其它都已流失。最近,又从《晚晴簃诗汇》中发现了一首秋学礼的诗,从《慕莱堂诗文征存》中发现了一首秋寿南的诗,这为研究秋家的家史和秋家的文风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由于研究资料严重匮乏,学术界就柳圳撰写的《文质论》这篇反映北朝文质观的第一手资料的理解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在钩沉史籍考辩其创作时间的基础上,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深入分析《文质论》的文学主张,并对此提出新的看法:柳纠作《文质论》当于550年至552年初之间,当时西魏文坛尚未受到王褒、庾信创作风格的影响;古今文体之争是柳氏撰写此文的直接动因,柳氏用文、质两个范畴分别对应今体文和古体文。以调和古今为目的。  相似文献   

14.
商品大潮袭来,中国欣然又必然地踅入城市时代:“城市社会是当下中国社会的轴心,城市文化是当下中国文化的轴心。”[1]作为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关注的对象已发生了位移和暗转:城市第一次成为文学想像的中心。所以倾向现世主义、擅写“与生命共时空文字”(刘心武语)的邱华栋,为我  相似文献   

15.
春秋纬的篇目以《后汉书.樊英传》中李贤注列举的13篇和有宋均注的《春秋命历序》、《春秋内事》共十五篇为基本篇目。后世在对春秋纬辑佚时由于学术观点以及所见佚文的不同导致春秋纬篇目逐渐增多,今天能见到佚文的春秋纬大致有24篇。在对春秋纬进行研究时,我们应当以前15篇春秋纬的佚文为主要的资料来源,其余作为春秋杂纬以备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丘逢甲的诗学观,可以概括为求真、重志、尚雄和求新等几个基本方面,而其中"诗贵真面"、"以经世为心",即求真和重志是他论诗的要旨。他的诗学观融入了中国近代文学思想的主要潮流,在社会转型时期体现出它的进步性和时代性。本文将力求从时代精神和文学审美需求的角度,及以求真、求新为旨意,去探讨丘逢甲的诗学观。  相似文献   

17.
论丘浚的民族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丘浚的民族思想包括 :“内华外夷” ,其目的是为了强化民族心理和解决民族融合问题 ;“因俗制宜” ,根据少数民族的具体情况确立的管理原则 ,目的是消除族群矛盾 ;“兼爱华夷” ,从宇宙观的高度承认各民族的生存权利 ;“以守为本” ,建立在农业经济基础上的防御性的战略方针 ;“推诚与人” ,民族交往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苏舆《春秋繁露义证》通过注解《春秋繁露》本义 ,企图扶正过去被维新变法扭曲的《公羊》学说。他质疑康有为认定的《春秋》口说的可信性 ,申明《春秋》非改制之书 ,认为董仲舒和何休的《公羊》学说并非如康有为所言“绝无迥异”并辩别出了二者之异。苏舆在《春秋繁露义证》中通过“存天理”“灭人欲”来阐明《春秋》济世之用 ,又审定当时的政治环境 ,分辨华夷关系 ,驳斥西方平等观念 ,这反映出苏舆的《公羊》学说与湖湘学派有着深厚的渊源 ,加上他以礼印证《春秋》经世大义 ,凸显出他治经的个人特色。  相似文献   

19.
<春秋纬>的研究,始自光武帝崇信谶纬,东汉之后,<春秋纬>被官方禁绝,但并未淡出学者们的视野,其内容屡为后人征引,说明研究并未中断;历代学者对<春秋纬>的整理和研究,主要集中在文本整理、星占研究、文献征引三个方面;历代研究的不足,在于缺乏对<春秋纬>的专门研究,这也正是今后研究的方向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