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在哲学上他继承了荀况的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思想,同时又以唯物主义的观点批判地改造了《老子》的“道”的学说,吸收其中“有无相生”论的合理部分,发展了“物生有两”的朴素辩证法宇宙观。他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立场上“观德者得失之变”,在《韩非子》一书中较多地体现了辩证观点,特别是他提出的“矛盾之说”,同其前辈朴素辩证法思想相比,更具有新的战斗性特色。我们在《论荀况的朴素辩证法宇宙观》(载《哲学研究》1979年第2期)一文中曾说:“大家知道,春秋战国时代是奴隶制崩溃,封建制逐步形成的时代。在这个历史大变动的  相似文献   

2.
与以往的天道观相比,王符《潜夫论》中的天道观肯定宇宙万物是由“元气”生成,否定了宇宙有始的论调;认为“元气”的衍生没有任何外在的作用,与官方正统神学目的论划清了界限;强调元气本源论有个发展、演化的表现过程。  相似文献   

3.
王廷相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体现在他的基本哲学范畴之中。王廷相哲学,以元气为最高范畴。元气之阴阳交感而产生作为动力的“气机”,以及作为信息的“气种”“元神”“道理”。这些基本范畴是构筑王廷相哲学体系的骨架。一、元气气化王廷相把天地万物的本原及其统一性、多样性的根据都归之于元气实体。他说:“气者,造化之本”(《慎言·道体》),“元气者,天地万物之宗统”(《慎言·五行》);“万有不齐,……统而言之,皆气之化,大德敦厚,本始一源也;分而言之,气有百昌,  相似文献   

4.
略论扬雄对汉代易学发展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雄是汉代著名学者和思想家,也是易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模拟《周易》而作《太玄》,试图构筑一个贯通天地人三才之道、包罗万象、广大悉备的宇宙图式。在他看来,作为最高范畴的玄实质上是一种元气,是一种原始物质,其化生宇宙万物的过程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扬雄还提出了一系列富蕴辩证思想的理论主张,特别是推出了关于事物变化、发展的九段说。他的易学思想体系是对《易传》及西汉易学成果的继承和发展,也是西汉末年社会政治思潮在易学领域的深刻反映,树立了以道家黄老之说解《易》的典范,并对后来以王弼为代表的玄学派易学多有启发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王夫之是我国明清之际一位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的著作很多,共有一百余种,在学术上成就很大,尤精于经学、史学,主要贡献是哲学。他继承和发展了荀况、王充、柳宗元、张载的唯物主义思想,把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推向了高峰。他是我国古代哲学家中把朴素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结合得较好的代表。他对程、朱、陆、王的唯心主义理学作了比较系统的批判。他批判了程朱客观唯心主义的“理一元论”和陆王主观难心主义的“心一元论”,发展了唯物主义的。“气一元论”宇宙观。他也批判了佛家“刹那生灭”、“生死轮回”的“寂灭说”和道家“方生方死”、“有生于无”的“虚无说”,提出了“气无生灭”的“元气不灭说”,发展了我国古代朴素唯物辩证法。他的认识论也达到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6.
先秦“元气”论认为,“气”是宇宙演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天地万物发展变化的根源和动力,“气”也能解释人的生命现象。而到汉代“元气”论被发扬光大了,在“元气”论中,哲学与自然科学进一步交融渗透,“元气”论被借鉴和引进到汉代天文学、医学、音乐学之中,“元气”论被王允引入文学理论也就构成了他的禀气论,曹丕将“元气”论和禀气论融入文学批评,构建了他的“文气”说。  相似文献   

7.
屈原曾撰哲理诗《天问》,就宇宙万物起源等问题,提出疑问。柳宗元作《天对》以答《天问》,其中具有重要的科学思想:元气自然论,“无中无旁”的时空观,“阴阳自斗”的矛盾观及其对天体结构和一些天文现象的独到见解。本文拟从科技哲学的角度作一系统的梳理。  相似文献   

8.
王夫之继承了中国古代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法的传统,发展了张载的气一元论唯物主义,明确提出宇宙是由物质元气构成的物质实体,在物质与运动、道与器、理与气、本质与现象、主观与客观等关系问题上,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朴素唯物论的具有机械论、命定论的缺点;揭示了事物对系统一的根本性质,精辟地论述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形成具有进化论色彩的社会历史观,把朴素唯物论和朴素辩证法思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刻画了具有一定特色的唯物主义一元论体系——朴素辩证唯物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9.
《太平经》以“元气”为核心,通过构成论层面上的“元气行道,以生万物”与修养论层面上的“抱元气于自然”两个维度来构建自然观念,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思想。《太平经》中的“自然”具有原则义与实体义两重含义,“自然”的实体义是对原始道家个体精神的继承与发展,也是道家哲学与汉代元气学说、儒家名教思想沟通融合的结果。同时,《太平经》在构建自然观念时,也出现了“自然”与“道”在逻辑关系上模糊不清的问题,这既是其思想内容杂糅的表现,亦是其思想本身所具有张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正> 近几年来,国内发表的几十篇有关柳宗元的论著,没有一篇专门论述柳宗元的辩证法思想。这已影响到人们对柳宗元哲学思想的正确评价。看来,柳学研究亟待深入,而对柳宗元辩证法思想的探讨,则是关键。柳宗元继承荀子和王充的唯物主义元气学说。但是,他的元气学说并不仅仅停留在荀子、王充的水平上。柳宗元成功地把唯物主义元气论与朴素辩证法思想结合起来,把王充的元气自然沦提高到了元气本体论阶段。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先秦诸子中,对美有深刻认识与研究的,莫过于庄周了。庄周的作品,不仅涉及了美的一般性含义,更重要的,深刻地阐述了他对美的本质的认识,即什么是真正的美一“至美”、“大美”,而且最早地论及过真、善、美的关系,表现了他独特的美学思想。 (1)美的本质是道美的本质是什么?按庄子的看法,“至乐不乐”(《至乐》),“大仁不仁”(《齐物论》),当然“至美”、“大美”也是不美的。《天道》说:“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在这里,庄子将朴素与一般的美相对立,可见按美的一般性含义而言,朴素是不美的。然而正是这不美之  相似文献   

12.
在《史记》“八书”中集中体现了司马迁的宇宙思想,全面阐述了天、地、人、阴、阳、五行等原始的宇宙发生因素,“八书”构成了早期的天人宇宙论图式。同时还在《律书》和《历书》中通过阴阳五行八正之气,探究了宇宙由无到有的发展过程,在《天官书》、《封禅书》、《河渠书》和《平准书》中阐释了“天地人”的作用和关系,在《礼书》和《乐书》中阐述宇宙的和谐之道。  相似文献   

13.
一定意义上可以视为能够代表彝族传统哲学和文化发展理论思维水平的彝族典籍文献《宇宙人文论》、《宇宙源流》、《西南彝志》、《土鲁窦吉》等,以元气、阴阳(哎哺)、五行、八卦、干支、河图(付托、联姻)、洛书(鲁素、龙书)等观念元素或范畴所构成的思想体系,记载了彝族先贤对宇宙起源、天地万物生成变化、宇宙结构等宇宙图景的理论观察或自然哲学的观念论述。彝族哲学与汉代天人儒学在基本哲学观念上的有机自然观和思维方式方法上的类比推理两个显著问题上具有共同的观念特质或思维特色;天人感应和自然现象的社会伦理性质属性,是汉代天人儒学与建立在有机自然观和类比推理基础上的彝族哲学的两个最明显的思想观念区别。  相似文献   

14.
《皇极经世书》是邵雍建立先天象数之学的代表作。此书描述了宇宙体系和从唐尧至北周3000多年的历史演变过程,把宇宙的演变纳入“元会运世”、“日月星辰”与“水火土石”的框架之中,表达了邵雍人从天道的朴素唯物主义世界现和阴阳、刚柔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相似文献   

15.
《墨经》(连同《大取》、《小取》)是后期墨家著作的汇集,约成书于战国末期。这是一部很有价值的书,不仅包含有许多自然科学知识,而且是一部战斗性较强的哲学著作。后期墨家是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他们继承了墨子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并在和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哲学的斗争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了朴素辩证法思想。后期墨家的朴素辩证法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它和朴素唯物主义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并且涉  相似文献   

16.
宋代在中国哲学史上是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唯物论唯心论都有了新的发展。特别突出的是当时盛行钻研《易》理的风气,辩证思维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被称之为“道学宗主”的周敦颐更是一个具有开创性的人物。他把《老子》的“无极”观与《易传》的“太极”说熔为一炉。将这两个系统的辩证法思想巧妙地联结起来,铸造成别开生面的“太极图说”,阐发了一种新的宇宙模式论。这种理论尽管是一个客观唯心主义的理论体系,却蕴涵了比较深刻的辩证法思想,为我国古代辩证思维的发展,开辟了新起点,起到了促进作用。周敦颐哲学中的辩证思维途径是从他对宇宙本源问题的探讨中发展起来的。首先,他利用《老子》的“无极”概念与《易传》的“太极”概念,描绘了一幅  相似文献   

17.
《孙子兵法》哲学思想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子兵法》在古典军事理论上的辉煌成就和卓越贡献 ,是与其朴素的唯物论、辩证法思想密不可分的。本文从哲学的角度 ,对《孙子兵法》进行多侧面、多角度的透视 ,对书中蕴涵着的许多睿智而精深的军事哲理 ,做了一些不拘前人之言的探索 ,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孙子兵法》反天道的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朴素的辩证法思想、重视将帅主观能动作用的“胜可为”思想、朴素辩证的发展观思想 ,在中国辩证思维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对我国乃至世界的哲学、文化产生了厚重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湖北江陵王家台秦简《归藏易》的《比》卦之辞 ,以鼻孔呼吸的形象比喻 ,来演绎宇宙生成的模式。它与《淮南子·精神训》所载“唯象无形”、“有二神混生”是同一个神话故事的不同传本 ,对研究中国古代宇宙生成的“元气”学说 ,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现存《周易》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六十四卦的卦辞(包括卦画、卦名)和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辞,称为《易经》;另一部分是《易经》的最古注解,共十篇,统称为《易传》(旧称《十翼》)。这两大部分的著作时间和内容的性质都不相同:《易经》是西周初期的占筮书,但六十四卦及某些爻辞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易传》是西周到战国时期的学者借解释、论述《易经》来发挥他们对宇宙、人生等问题看法的言论汇编。它们的内容的性质虽然这样,但《易经》卦画的“象”和爻辞的“象”,确实是一种借物象作形象性譬喻的表现方法,《易传》中关于《易》“象”的某些论述,也确实  相似文献   

20.
少年时代的爱因斯坦在追求知识的基础上,形成他的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爱因斯坦在创立相对论和对统一场论的追求中,确立起他的“场”一元论的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和宇宙宗教哲学世界观。爱因斯坦在少年时代形成的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是以朴素实在论哲学的认识论为根据的;爱因斯坦在科学理论研究活动中形成的“场”一元论的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是以他在对传统哲学认识论的批判性考查中建立的科学认识论为根据的;爱因斯坦宇宙宗教哲学世界观的核心是他的“上帝”概念。爱因斯坦的“上帝”是在他的科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实在”的最深刻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的一种信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