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军国主义以“在乡军人会”等群众性组织为其社会基础,又与天皇制度、神道、“武士道”精神等紧密结合,在近代日本社会,形成一般极其凶恶的势力。日本军国主义以无休止地对外扩张为其特点。扩张需要征服,征服离不开暴力。军国主义的残暴、野蛮与疯狂,是一切战争暴行之源。日本军国主义企图通过恐怖手段,在当时中国的首都南京进行大规模屠杀,以迫使中国政府屈服、中国人民停止抵抗。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军国主义恶性膨胀的产物。日本军国主义是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二次大战结束后,日本军国主义已经覆灭。但是,日本国内极少数右翼分子与政客,一次又一次地在南京大屠杀,以及对中国和东南亚侵略的问题上,进行翻案活动。我们必须对这一危险倾向,保持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警惕。  相似文献   

2.
南京大屠杀与南京人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1937年底至1938年初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事件中,有30万以上的同胞遇难。“30万”,这一数字,不仅被郑重记录在中国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的判决书中,而且已经被赫然镌刻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墙壁上。它已成为世界人民用来声讨侵略战争、捍卫世界和平,以及中国人民用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维护中日友好关系的生动教材。 但是,近年来,在日本却有极少数人,别有用心地在南京人口问题上大作文章,企图用一个被歪曲了的南京人口数字,来推翻30万同胞惨遭屠杀的血腥事实。日本北海道拓殖大学讲师田中正明,就曾对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提出所谓“质问”:“市民二十万,防卫队五万,合起来当时南京人口就是二十五万。即便一个没剩  相似文献   

3.
1987年的“12·13”是侵华日军在南京制造大屠杀惨案五十周年,为了悼念死者,激励生者,振兴中华,奋发图强,江苏省中国现代史学会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于12月5日,邀请了省、市史学界、新闻界人士近四十人进行了对五十年前日军屠杀我市同胞的遇难遗址的凭吊和座谈活动。五十年前,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在占领平,津,沪后,于1937年12月13日占领南京。入城后,就进行了长达六个星期的杀、烧、  相似文献   

4.
南京大屠杀埋尸研究,直接关系到南京大屠杀的规模与遇难人数的实证.在新发现的南京大屠杀埋尸资料中,大部分进一步证实了已有的结论与理念,但也有一部分揭示出了一些新的值得思考的问题.如:红卐字会开始埋尸活动的时间,红卐字会收埋尸体的总数,以及全城大量埋尸基本告一段落的时间等.这些问题都直接关系到南京大屠杀的规模与遇难同胞的人数,因而是属于牵动全局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最近发现的埋尸资料,提出并初步剖析了这些问题.对这类问题的最终认定,尚有待干更多资料的发现,以及对各种资料的综合解读、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美国外交关系档案揭秘:1937年秋冬的“泛南京大屠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37年12月14日,美国驻德大使陶德在给总统罗斯福的密电中披露,日本驻德大使东乡茂德承认,日军在攻占南京之前就已杀死了50万中国平民。1938年1月25日,美国国务院接到驻上海总领事高斯就日军暴行的专题报告。这一报告与"广田电报"中记录的英国记者田伯烈关于日军屠杀30万平民的报道的内容完全吻合。美国外交关系档案中记录的来自加害方和第三方的消息相互印证了同一事实:1937年11月至1938年1月,日军在以占领南京为目标的侵略行动中曾经大肆屠杀中国平民和俘虏。若将第三方档案与其他证据(电报、日记、书)连贯起来就能明晰地看到,日军从侵略中国开始就伴随着一系列的屠杀、奸淫、抢劫等残暴的反人类罪行。不仅"南京大屠杀"真实可信,而且在南京沦陷之前、之后,以及在南京周边地区,日军曾施以大量屠杀中国平民的暴行。也就是说,1937年秋冬,不但存在"南京大屠杀",而且还发生更令人震惊的"泛南京大屠杀"。档案及相关记录揭示并证明,日本的侵略野心和军国主义教育就意味着与犯罪相伴,也注定了日本军人成为罪恶的战争与屠杀机器的必然。"南京大屠杀"并非孤立事件,它既不是日军犯罪的开始,也不是其暴行的结束。  相似文献   

6.
南京大屠杀与日军的预谋孙宅巍在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惨案中,经战后中国军事法庭认定,被屠杀的中国同胞达30万人以上。中国人民在这一悲惨事件中,蒙受了巨大的灾难和屈辱。人们有理由从这一恶性事件的起因中,去正确地总结历史经验,吸取教训,使类似的历史悲剧不再...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国内南京大屠杀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京大屠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者侵华暴行中最具代表性的本事件。但从20世纪80年代“教科书事件”开始,日本国内右派就不断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否定南京大屠杀的运动,到了今年1月23日更发展为在大阪国际和平会议中心召开“20世纪最大的谎言——南京大屠杀彻底检证会”。这一系列违背历史事实的具有军国主义性质、美化侵略战争、否定南京大屠杀的翻案活动,引起了世界人民特别是中国人民的高度重视,国内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研究也逐渐成为史学界研究的热点课题。本文拟对近几年来国内南京大屠杀研究状况作一回顾与展望。一近年…  相似文献   

8.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并随即实施的大屠杀,不仅杀死了30多万中国军民,而且烧毁了南京三分之一的城市建筑,摧毁了南京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更将自1927年4月国民政府在南京定都以来十年建设的成果几乎扫荡殆尽.本文对日军大屠杀以前南京的建设成就与社会风貌进行论述与解读,从而深切感受与深刻认识日军大屠杀对南京近代化进程的严重破坏与阻挠.日本的侵华战争的罪恶影响,南京大屠杀是一个最典型的事例.  相似文献   

9.
感受悲剧     
《东方》杂志 (1995年第 5期 )曾刊登了一篇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50周年的专稿——犹太裔汉学家舒衡哲的文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博物馆的光照之外》。文章认为,我们今天常常说纳粹杀了 600万犹太人,日本兵杀了南京 30万人,实际上是以数字和术语的方式把大屠杀给抽象化了。他说:“抽象是记忆最疯狂的敌人。它杀死记忆,因为抽象鼓吹拉开距离并且常常赞许淡漠。而我们必须提醒自己牢记在心的是:大屠杀意味着的不是 600万这个数字,而是一个人,加一个人,再加一个人……只有这样,大屠杀的意义才是可以理解的。”读到这儿,我的心怦怦…  相似文献   

10.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军国主义对我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也是反人类的种族大屠杀事件。反屠杀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意义在于教育人们以史为鉴,不忘国耻。但我国转型期对南京大屠杀事件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和途径都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建爱国主义教育路径就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由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孙宅巍同志主编的50余万字的学术专著《南京大屠杀》(北京出版社1997年5月版)终于问世了。近年来南京大屠杀事件愈来愈成为海峡两岸及国际上关注的热点,极少数别有用心的日本政客不断跳出来妄图推翻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国际上围绕南京大屠杀事件各种学术派别的论著不断涌现,一批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新资料被发现和揭露,人们对南京大屠杀事件的认识和思考也不断加深。在这种情况下,《南京大屠杀》的主编、副主编认为有必要对南京大屠杀事件进行更全面、更深层次的研究。他们抱着一种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鼓…  相似文献   

12.
试论南京大屠杀中的“安全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37年12月至1938年2月,南京失陷前后,曾经在“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主持下,出现过一个专门保障难民安全与生活的“安全区”(又叫“难民区”)。一度有近30万人,麇集在这个不到4平方公里的狭小范围内。安全区的设立与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南京市民在日本侵略军的屠刀与铁蹄下所受到的损失。安全区问题直接关系到对南京大屠杀事件的深入研究。可以说,要研究南京大屠杀,就不能不搞清南京安全区的来龙去脉,在安全区内发生的各种暴行,以及安全区所发挥的作用。可是,迄今为止,在对南京大屠杀问题的研究中,还很少见到专门论述安全区的文章,笔者不揣浅陋,试以近年来所搜集到的资料,对安全区作一粗浅的论述,以就教于史界。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抓住战时日本国内新闻传媒对南京大屠杀无任何报道、日本广大民众更一无所知大做文章,以此证明南京大屠杀史无其事,乃是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编造与中国人民的"虚构"。这当然是本末倒置!本文揭示了战时日本当局在日本国内精心采取的种种措施,千方百计阻止与扼杀对南京大屠杀的任何报道与流传,从而严密封锁了南京大屠杀真相,导致了广大日本民众对这一血腥惨案几乎一无所知。日本右翼势力不能正视甚至掩盖这一历史事实,只能暴露他们的的蛮横无理与别有用心。  相似文献   

14.
戚其章 《河北学刊》2003,23(3):162-167
日本千叶大学教授秦郁彦曾著有专论南京大屠杀的著作<南京事件>,并且还写了<旅顺虐杀事件--与南京虐杀的对比>一文.由于他引用了笔者<甲午战争史>中<旅顺大屠杀惨案>一节的有关材料,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故笔者拟从当年旅顺大屠杀的背景、日军杀俘问题、遇害者的身份问题、日军屠杀人数的问题等四个方面对秦郁彦教授的文章予以回应.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与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都对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行进行了严肃的审理与庄严的判决.但是过去史学界对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研究较多,而对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的研究不够,甚至重视不够.本文对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设立的历史背景、审理南京大屠杀案的过程、特点及其重要意义作一阐述,指出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审理南京大屠杀案,具有合法性、严密性、典型性与宽严结合的政策性等特点,其所确认的“日军南京大屠杀杀害中国战俘与平民三十万人以上”,具有不容置疑的历史权威性.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对南京大屠杀案的审判有着“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所不能替代的特殊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再论“百人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人斩”是日本军队在进攻南京途中发生的一场杀人竞赛,两位“竞争”者因此而被战后的南京军事法庭判处死刑。对此事之处置,日本一直有人表示不服,所以当本多胜一在《中国之旅》中重提此事时,立即受到了“虚构派”的攻击,此事也因此成了70年代初以来否定南京大屠杀浪潮的源头。今天日本“大屠杀派”也认为此事是战时媒体的“制作”。作者认为:“虚构派”提出的所谓“证据”,还远未能动摇“百人斩”的事实,所以,我们不必也不能在这一关系的先人血泪的问题上轻易地退让。  相似文献   

17.
"南京大屠杀期间究竟有无朝鲜人组成的日本军"这个问题,在网络上一度被炒得沸沸扬扬,成为一个争论的焦点.论者运用参加南京大屠杀日军部队的建制、近代韩国建国历史与战时征兵制等史料,对这一论题进行理性的、实事求是的史学分析,得出南京大屠杀期间肯定没有朝鲜人组成的日本军的结论.以廓清认知,还历史的真相.  相似文献   

18.
南京大屠杀时期的南京难民区国际委员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37年7月7日,日军挑起侵华战争,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在此后的“六个星期内”,南京城的恐怖达到了极点。约有“20万以上”的中国被俘军民被屠杀,有“妇女二万人”被强奸,有“三分之一”的城区被烧毁。这时南京城水、电、通讯全无,尸体堆积,房屋变成瓦砾。而被日军杀剩的 20—25万平民得以不死,完全是由于有15位外国中立人士所组织的南京难民区国际委员会进行救援工作的结果。这是中国人民永远应该感谢的。本文本此目的,对南京难民区国际委员会的救援工作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南京大屠杀时期,红卐字会的活动包括进行社会救助和参与日伪活动两大部分.红卐字会的社会救助行为固然值得肯定,但参与日伪活动,则使红卐字会的活动具有了善恶并存的两面性.参与日伪活动实质上是沦陷区红卐字会争取日本的"政治合法性"的无奈之举.其实,红卐字会南京大屠杀时期活动的两面性正是抗战时期沦陷区红卐字会艰辛历程的写照.  相似文献   

20.
南京大屠杀与南京市民的创伤记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京大屠杀是南京市民记忆中永远无法忘却的一页。 1982年 ,日本教科书事件后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和纪念碑相继建成 ,架通了南京市民连接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记忆通道。在南京市民的创伤记忆中 ,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与现实生活中的民族情感 ,两者相互缠绕 ,共存共生。幸存者对大屠杀的史实记忆刻骨铭心 ,而他们的情感记忆更多的则表现为宽容。南京市民对南京大屠杀的记忆已超越了原始复仇阶段。创伤记忆理应置换为人类追求和平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