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左”倾思潮泛滥的年代里,按劳分配被斥责为修正主义或资本主义的东西。通过几次全国性的理论讨论和其他形式的讨论,人们认识上有了一个转变,对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性质总的是肯定的。理论上基本实现了拨乱反正,实践也有所前进。但目前人们的认识还不完全一致,有的问题甚至还有反复。如对按劳分配到底怎样认识,是否有“消极作用”,要不要进行“限制”,按劳分配同政治思想教育是什么关系等问题,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分歧。这些分歧,归根到底,还是关系到对按劳分配性质的认识。因此,从理论上进一步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提高我们的认识,全面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 按劳分配问题,在过去“左”的错误盛行的一段时间里,曾经把它作为与社会主义制度不相容的弊病,被划进了应当批判和破除的行列。理论的错误导致实践的错误。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也采取了某些不适当的办法,结果使平均主义泛滥,严重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造成经济工作缺乏活力和效率的真正的弊病,对社会主义建设影响很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清算“左”的影响,解放思想,打破束缚,我们有可能对按劳分配问题重新进行科学的探讨。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按劳分配“是整个国  相似文献   

3.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体系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基本特征。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能否认真实行按劳分配,直接关系到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按劳分配问题是我们必须予以充分重视的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本文仅就社会主义公有制与按劳分配的关系、按劳分配应以何种劳动形态为依据、按劳分配与联产计酬以及按劳分酬与社会主义工资等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按劳分配的几个理论问题——同蒋一苇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了蒋一苇同志今年3月21日在《工人日报》发表的《关于按劳分配的几个问题》和7月14日在《人民日报》发表的《试论全面的物质利益原则》两篇文章,我们有一些想法。蒋一苇同志提出的关于工资福利问题的设想和具体办法,很有现实意义,是值得考虑的。他主张首先应当解决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大平均主义,也很有见地,颇受启发。但是对于文章所涉及的按劳分配的某些基本理论问题,我们却认为是值得商榷的,愿把自己的看法提出来,以就教于蒋一苇同志,并同其他有兴趣的同志一起研讨。  相似文献   

5.
一、关于什么是按劳分配的“劳”近年来,一些国营企业在工资改革中以一种基本工资+浮动工资的新型的复合工资结构取代旧工资体制中那种单一的工资结构。比较新旧两种工资体制,从形式上看,区别在于工资的构成不同,新工资结构中增加了浮动工资部分。从内容上看,所不同的是,旧工资体制是按必要劳动进行分配,而新工资体制则按必要劳动加一部分剩余劳动进行分配。因为在新工资体制中,新增加的浮动工资部分  相似文献   

6.
为了正确贯彻执行工资制和供给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注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统一思想认识,认真执行政策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我们曾经大张旗鼓地开展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教育运动,提倡共产主义精神,提倡工作不讲条件、劳动不计报酬.这对于提高广大群众的觉悟,对于促进人民公社的发展,对于推动工农业生产及各项建设事业,都起了重大的作用.但是,有些同志却发生了误解:一种是把共产主义误解为在现有的基础上实行高低"一拉平",实行"一切归公".他们主张取消"按劳分配",而实行"按需分配".他们以为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思想中涉及的基本理论问题非常复杂,存在着诸多矛盾,归结起来,可以相对划分为社会导向与学术导向、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一致性与多样性、现代化与传统、依附性与独立性等五个关系问题.要认识它们,把握它们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并寻求在特定条件下和特定的时期依据这些规律性和特点作出最佳的选择,必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它们进行思考和探索.一、社会导向与学术导向的关系问题所谓社会导向,指的是高等学校的主旨在于为社会经济、政治需要服务,促进社会生产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学术导向则强调高等学校应以增进人类科学文化知识、进行高深的学术研究为首务.这两种思想不仅对高等学校的业务方向、人才观念和对知识价值的认识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而且也影响一个国家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结构和大局.因此,是靠社会来引导还是靠学术来引导?这是高等教育在业务发展方向上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从高等教育办学方向以及结构布局上看,社会导向和学术导向问题主要反映在“学”与“术”的关系上.从哲学上看,“学”是指学问、科学,是认识世界的范畴,它解决的是“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而“术”则指技术、手段、方法,属于改造世界的范畴,它解决的是“如何去做”的问题.与此相近的另一对关系是学术性与  相似文献   

8.
一、市场经济是唯一能促进经济增长的经济体制吗有的学者提出,“市场经济是唯一能促进经济增长的经济体制”。①笔者不同意这种观点。不可否认,市场经济问世以来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时至今天,市场经济也是促进经济增长最合适的经济手段之一。但论定市场经济是唯一能促进经济增长的经济体制,则未免有失武断和极端。1.没有市场经济的时候,经济合不增长,人类社会就不发展了吗地球上出现人类至今约300万年的历史了。而市场经济作为社会经济的主要调节机制或运行方式出现至今不过数百年。按照市场经济是唯一能促进经济增长的经济…  相似文献   

9.
从辩证思维的角度来看,和谐社会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和谐社会不是不要斗争不讲原则的社会;和谐社会不是没有差异的社会;和谐社会是包容多元文化与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相统一的社会;和谐社会不会随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自发产生。  相似文献   

10.
从辩证思维的角度来看,和谐社会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和谐社会不是不要斗争不讲原则的社会;和谐社会不是没有差异的社会;和谐社会是包容多元文化与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相统一的社会;和谐社会不会随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自发产生.  相似文献   

11.
<正> 按劳分配作为对资本主义分配方式的否定已经从理论变为现实。建立在按劳分配理论基础上的我国工资制度,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和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同时,也应看到,不仅对马克思按劳分配的理解,还存在一些尚待探讨与解决的问题。而且对于如何以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为指导,改革我国现行的工资制度,也存在不同的认识。本文试图在对工资改革试点企业调查的基础上,对现阶段按劳分配的特殊性和作为这一特殊性集中体现的浮动工资实践,谈谈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基本分配原则。在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中,按劳分配与平均主义分配相互合一,必然有深层的体制原因。实际上按劳分配是一种承认人们之间能力差别和收入差别的分配方式;它是一种收入分配的原则,而不是福利分配的原则。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按劳分配原则同按要素贡献分配交织在一起;受劳动力供求双方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并由供求双方均衡所决定。  相似文献   

13.
对邓小平人才选拔理论的几点辩证思考□黄加文人才问题是邓小平同志最为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在他的文章和谈话中有关这方面的论述和理论占有相当大的份量——《邓小平文选》一、二、三卷共收入了222篇他各个时期的重要文章、谈话、讲话,其中整篇整段论述人才方面的内...  相似文献   

14.
现在通行的观点对按劳分配的解释存在重大理论误区 ,主要是 :只认为公有制企业才是按劳分配 ,其他劳动收入都不属于这个范畴 ;没能反映无产阶级的阶级纲领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社会主义原则 ;形而上学地看待资本主义工资的实质。以这种理论作指导 ,必将使劳动分配的实践出现混乱 ,因而必须科学定义按劳分配并进行理论新建。科学的定义可以是 :付出劳动 ,实现价值 ,获得相应的收入。据此 ,应承认我国所有劳动者的劳动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范畴。  相似文献   

15.
在一些书刊中,经常看到这样的提法:“‘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公式”。并且强调“按劳分配以各尽所能为前提”。这种提法值得商榷。大家知道,“各尽所能,按劳分配”这个公  相似文献   

16.
<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术界曾从多角度对社会主义按劳分配模式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为建立按劳分配模式理论作了必要的准备。为了指导我国按劳分配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康发展,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本文试就按劳分配模式理论的建设,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五大根据我国目前和今后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指出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本文就此谈点粗浅之见,以供商榷。 一百多年来,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要组成部分的按劳分配理论,伴随着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而发展,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化历程,无论是这一理论的创造者还是继承者,都为其发展作出了艰辛而伟大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信息产业理论的几个问题郑英隆建立在信息和经济交汇基础上的信息经济及其“有灵性的”经营管理体制,首先体现在信息产业问题上。现代信息产业大发展了,社会的信息商品(主要是非硬件的)供应充裕,信息消费的主动选择才可能具备最基本的客观基础。信息产业理论的强烈的...  相似文献   

19.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点、探索和比较,目前,以“包死基数,确保上交,超收多留,欠收自补”为特征的承包经营责任制,正在全国推行。据国家经委的统计,到今年7月底止,全民所有制企业的一半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吉林、黑龙江、广东、北京等省市达到80%。大中型国营工业企业实行承包制的占74.8%。最初,在少数企业试点的时候,人们对这种责任制形式的作用还不认识,存在一些疑虑,现在越来越看得清楚,这种责任制虽然还不是完美无缺的,需要在实践中继续补充、完善和发展。但是,实践表明,它能够较好地体现生产资料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开的原则,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发挥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在全民企业中广为推行势在必然。承包经营责任制是作为两权分离的一种管理制度出现的,但它实际上是全民所有制生产关系的一种具体形式。它的推行,必将对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长远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需要我们注意从理论上研究它。这里仅就实践中提出的有待解决的几个问题,谈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20.
按劳分配的理论创新──评王克忠的《论商品型按劳分配》钱世明80年代以来在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这一命题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有的同志根据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阐述按劳分配是以产品为实现条件的,由此认定按劳分配同商品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