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社会梦",基本路径:社会公平正义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之魂,合理收入分配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源泉,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途径,完善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安全阀。 相似文献
3.
周小亮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2):11-18
如何通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制度建设,着力解决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利益协调问题,以实现“民富优先”的发展战略,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必须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为此,在回溯国内外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建设的不同理论分析基础上,初步提出了保障改善民生制度建设的框架体系及路径选择,并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了保障改善民生制度建设中有待求解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保障与改善民生政府责无旁贷。中国政府正在努力实现由国富向民富的华丽转身,保障与改善民生是其当前最为重要的目标与追求。而将"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理念推动发展,保持公共政策的公平正义、制度设计中坚持民主法治的原则以及通过行政人格的建构提升行政人的素质是政府保障与改善民生充满行政伦理意蕴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民生问题是执政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基础的关键.马克思主义最关注的是人的生活,最关切的是人的利益,最关怀的是人的发展,决定了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理论根源:古往今来的历史证明,人类历史就是一部人类依靠自身力量不断改善民生的历史,保障与改善民生是中国共产党必然选择的历史使命;在当代中国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巩固党执政的经济基础的客观必需,是巩固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的应有内涵,是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的时代需要,是巩固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6.
深刻认识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大意义,落实好十七大精神,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大庆市的民生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改善,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大庆正在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迈出坚实步伐.大庆市这座城市所特有的地域资源优势、生态环境优势、人文精神优势等均为民生建设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面向未来,大庆市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地企合作为主要手段,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重要依托,统一思想,发挥优势,奋力谱写大庆市民生建设平衡充分发展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8.
9.
保障和改善农村养老的法治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法学视角而言,农村养老问题是一个法治问题。农民养老对法治存在依赖关系,法治通过保障公民权为保障和改善农村养老保驾护航。我国目前的国情决定了保障农民的养老权益只能通过法治。加强农村养老保障法治建设,夯实保障和改善农村养老的法治根基,是保障和改善农村养老的基础工程。这就要求树立科学的法治理念,完善农村养老的法律体系,切实实行保障和改善农村养老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0.
刘占仁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3(2):1-6
关注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新飞跃,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改善民生,要求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以人为本与公平正义。临沂市河东区创新为民机制,把民生工作落到实处;落实富民措施,将促民增收放在首位;推进惠民事业,使发展成果普惠群众;构建安民体系,让稳定和谐成为常态,努力构建"富强河东、和美河东"。 相似文献
11.
大庆市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 《大庆社会科学》2010,(1):29-33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调查围绕市委提出的十大民生工程中的群众普遍关注的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居住条件、城镇就业等五个方面的民生问题提出基本情况、主要问题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的民生建设之路可见,党的理想信念建设与民生建设具有一致性。要改善民生,加强党的理想信念建设,应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民生建设和理想信念建设提供理论支撑;集中力量发展先进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为改善民生和加强党的理想信念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促进民主进程,加快改善民生,巩固党的理想信念;改善文化民生,继承发扬理想信念建设的文化根基,抵制动摇党的理想信念建设的庸俗文化,等等。 相似文献
13.
14.
改善民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民生问题的基本内容包括民生与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政治生活之间的关系.改善民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依据和核心内容,以改善民生为基本立足点,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则是其价值目标.改善民生的实践是检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真理性的一个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5.
民生的法治保障,是指通过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等环节,来确保公民的民生权利获得最终实现.加强民生法治保障的途径包括:通过健全立法保障民生,通过严格执法保障民生,通过公正司法保障民生. 相似文献
16.
扩大内需应立足于民生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家骅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
针对中央出台的扩大内需政策,联系金融危机中国内外市场经济运行实际,我们认为扩大内需必须立足于民生,增加居民就业、工薪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增强居民的消费信心并着重提升农村居民和低收入阶层的消费率,正确运用金融手段促进信用消费;同时还要通过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改善而志及民生,扩大公共消费比重,增加社会福利,使中央的内需刺激激励政策落实为惠民富民政策. 相似文献
17.
改善民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道华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固然需要加强国家的舆论宣传和教育.但其确立的最终根源在于社会主义现实基础的不断完善.民生问题作为构成社会现实基础的最基本内容.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基础性的意义.我国当前出现的民生问题,是当今社会心理失衡和影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重要社会根源.必须转变国家发展模式,不断改善民生,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全体人民的价值认同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8.
樊爱霞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21(11):26-28,94
改善民生乃社会和谐之本。从历史的角度看,改善民生自古就是封建明君圣主谋求社会和谐所共奉的王者之道,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期始终关注的重要问题。从现实的角度看,改善民生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际切入点和现实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民生优先是当前中国政府工作面临的新命题。为实现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目标,政府需要有效提升执行力。但当前政府执行力中存在的原动力、协调力和监控力缺失直接制约着民生改善的步伐。以改善民生为导向,培养执行主体的忠诚意识,实现行政环节的无缝隙,建立科学的执行监控机制是提升政府执行力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党长期以来的各种改善民生措施。改善民生的核心是人民的生活,最重要的是百姓的衣食住行。民生的改善,能够使人们更加认可、接受甚至信仰主流意识。马克思主义认为满足衣食住行的需要是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