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任是一种社会资本形态,它是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黏合剂,其在群体性事件治理的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预警阶段,信任社会资本发挥着"感应器"和"减压阀"的作用;在处置阶段,信任社会资本发挥着"救援队"和"润滑剂"的作用;在善后阶段,信任社会资本发挥着"监督员"和"指导员"的作用。构建诚信政府,提升政府公信力,发挥其处置群体性事件的主导作用;培育民众间的普遍信任;发展和完善非政府组织,增强其信任"传递和生产"功能。  相似文献   

2.
论产业集群的信任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任是嵌入在社会结构、经济交易之中的一种功能化的社会机制,是产业集群运作机理的核心。在社会网络、分工合作和空间集聚三种力量作用下,产业集群中信任机制依靠交易性嵌入和结构性嵌入两种途径来形成,信任能够增加产业集群的社会资本,降低交易成本,促进集群竞争优势的产生。产业集群的信任的产生和发挥作用是一个动态过程,其变迁轨迹为:从依靠人际信任、计算型信任等延展到包含制度信任、契约信任、过程型信任等诸多类型的信任体系。我国一些地区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时,需要重视通过构建社会网络,积累社会资本来塑造产业集群信任机制,并把握集群信任机制的动态发展轨迹,形成各种信任类型相互补充的信任体系。  相似文献   

3.
论信任的衰落与重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现在正在走向后工业社会,与这三个历史阶段相对应,存在着三种类型信任,它们分别是习俗型、契约型和合作型信任.当学者们考察工业社会的历史阶段时,认为出现了信任衰落的问题,其实,衰落的是习俗型信任,同时兴起的则是契约型信任.但是,由于信任概念的模糊不清,导致了所谓"社会资本"提法的滥用,严重地阻碍了信任研究的深入以及实践建构的开展.关于信任,需要作为一种社会资源来加以认识、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4.
社会资本与社会信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魏永峰 《理论界》2009,(2):193-194
社会信任和社会资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密切的关联.社会资本对社会信任的积极作用在于它能够催生信任规范、传递信任.其内在机制是,社会网络能够促进信息流动和拉长人与人之间的博弈链.社会资本对社会信任的消极作用表现为,它有可能限制成员的"信任范围",并且不良的社会资本会对整个社会的信任产生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何君安 《人文杂志》2012,(5):178-181
社会资本是指社会网络当中所蕴含的社会成员之间的信任、合作态度,能够降低交易费用、化解集体行动困境,对公共事务治理绩效具有根本性制约作用。中西方社会资本形式有很大不同。论文对中西方文明不同的价值偏好、社会总体结构状况、个体的自我定位、幸福观等问题进行了比较,对中西方的社会资本特征进行了进一步的考察,对其类型进行了重新归纳。  相似文献   

6.
在资源配置中,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是相辅相成的。资源配置中的政府作用是资源配置的市场失灵带来的。市场失灵可以划分为功能性失灵和结果性失灵。根据市场失灵两种类型的不同机理,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具有引导性作用、弥补性作用和规制性作用,每类作用的发挥都需要相应的手段和路径。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一个重视人际关系、社会资本库存较高的国家,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与其在区域创新网络中的区域社会资本息息相关。为更深入分析二者间的作用机理,研究以网络中心性为调节变量,从社会互动、信任体系、区域文化认同三个维度测度企业区域社会资本,构建区域社会资本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并搜集福建省185家企业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在区域社会网络活动中所形成的社会互动、信任体系、区域文化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正向影响的显著性分别为显著、显著和不显著;同时,网络中心性在这三个维度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中发挥了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8.
企业社会资本的生成机制、制约因素及其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社会资本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资本要素,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信任、互动和建构成为企业社会资本的生成性机制,它们是企业社会资本创造、维护与增长的关键因素。而信任度的缺损、短期效应问题、网络的路径依赖和封闭趋向都是我国企业目前建设企业社会资本的制约因素。提高诚信度,建立市场伦理,对企业代理人的激励和监督,对企业内外网络的治理等建议是发现资源、利用资源,将资源转化为资本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9.
不同群体的人力资本是嵌入社会网络关系的重要资源,人力资本存量的多寡会影响不同群体的行为选择。基于2021年人际关系网络调查数据,依托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人力资本较少的群体在金融与交通等市场化程度较高领域倾向于动用社会资本;人力资本较高的群体在医疗与教育等市场化程度较弱领域倾向于动用社会资本;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能够相互“借力”为其所有者提供收益。在构建社会资本动机方面,“男女有别”的特征尤为突出,男性更愿意进行同质化的情感投资以维系其社会资本。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化,社会资本的工具性价值越来越弱,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对营造高质量的公共资源交易环境越来越重要,这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0.
当中国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阶段,政务诚信建设成为提升政府信任、解决社会信任问题的共识性路径。但在寻求解决信任问题、提出建设政务诚信的方案时,必须意识到的是,西方学术界以社会资本视角理解信任,是资本精神、交换经营意识浸淫到西方社会文化层面、日常生活领域和人的行为模式的结果,极具工具理性特征,不能以拿来主义的做法,直接服务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目标。因此,中国信任问题的解决和政务诚信的提升,应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避免资本原则和资本精神在政治、文化和日常社会领域的转移,摒弃社会资本视角下的信任理解,以资源而非资本为视角理解信任、解析中国政府信任问题,并以此为基础,突破运动式、口号化的政务诚信建设窠臼,在多元社会治理主体的结构化互动关系中开发、培育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资源。  相似文献   

11.
李萍 《齐鲁学刊》2006,(1):18-22
社会信任建设可以构成社会资本并制约一个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华民族由众多民族构成,民族传统精神可以为社会信任建设提供思想资源,而且民族间的信任精神本身又可以丰富今日中国社会信任建设。要发挥民族传统精神的作用,还需着力解决一些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2.
姚海利 《兰州学刊》2008,(4):46-48,52
社会转型期间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机会主义的泛滥。仅通过正式制度并不能解决这一问题。发展社会组织网络、扩大信任的半径、提高法制建设的水平、发挥传统道德的积极作用,促进传统社会资本向现代社会资本转变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社会资本是存在于社会网络中的,并能够带来收益的那一部分社会资源。它包括在社会性相互作用中基于合作意愿而产生的信任,组织等能够创造价值的社会关系网络。社会资本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社会资本积累不足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相对滞后的重要原因。针对经济区的实际,其社会资本的投资策略应以构建信用体系为核心,加强政府、企业和个人的信用建设。  相似文献   

14.
社会资本与弱势群体社会流动机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涛 《江汉论坛》2012,(2):134-139
社会资本是嵌入在社会结构之中使社会行动得以实现的资源。社会资本的分布不均衡造成了弱势群体因占有较少的社会资源而处于不流动或向下流动状态。弱势群体社会流动机制选择应由目前的物质资本范式和人力资本范式转向社会资本范式,具体路径包括提高弱势群体的社会资本存量、增加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促进弱势群体的增权参与以及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15.
媒介生态变革已形成了官方媒介与社会媒介并行的传播格局,这两类媒介信任如何影响政策遵从是传播学和公共管理的新议题。基于3846份问卷调查数据的结构方程模型,官媒信任与社媒信任对政策遵从的影响呈现差异化的双通道模式:官媒信任可以直接提升政策遵从意愿,也可以通过政策认同、政策获得感间接提升政策遵从意愿;社媒信任不能直接影响政策遵从,而是通过政策获得感间接提升或通过政策认同间接降低政策遵从。两者的共同点是,政策评价在两条路径中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政策获得感都具有强化政策认同进而提升政策遵从的作用。两者的区别在于,政策评价在社媒信任与政策遵从的关系中是完全中介作用,政策获得感与政策认同具有相反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信任与企业家社会资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社会资本的概念出发,所谓企业家社会资本就是建立在信任、规范和网络基础上的、嵌入在企业家现有稳定社会关系网络和结构中的实际或者潜在资源的集合。企业家社会资本作为企业稳定的资源潜力,内生于企业家的关系结构中,其价值取决于关系网络规模与关系成员所有的资本量。由于企业家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多种角色的复合,因此企业家社会资本也就是多角色社会资本的总和。信任是企业家社会资本整合能力的重要方面,作为企业家社会资本的价值基础,企业家社会资本的积累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信任的延伸过程。高水平的信任对合作的成功有着积极的作用,最终会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改善经济绩效。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农业企业从创业到成长不同发展阶段为研究脉络,分析了原生型农业企业社会资本的资源属性和结构特征的演变规律.结果显示,与工业企业相比,资源和风险双约束下的原生型农业企业的诞生和成长更多依赖于所植根的丰富的社会资本.随着企业的诞生和成长,承继于家族的组织社会资本从高水平家族信任、密集网络交互结构、感情逻辑,逐步向低水平制度信任、松散型网络结构以及科层逻辑演化.对温氏集团的案例分析表明,足够的社会资本的支撑,是被称为温氏模式的“公司+农户”的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实施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8.
文化消费作为建构社会认同的重要手段,其消费主体的范围有待于进一步扩大,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文化消费对于建构其社会认同具有重要意义。文化消费通过两条路径来建构社会认同:一条是通过彰显文化消费的符号意义来实现消费的“示同”和“示差”功能,以此实现外显层次上的建构;另一条是经由教育型文化消费,通过积累文化资本、发展自我,从而使个体融入更高的社会阶层,实现对社会认同的内隐性建构。对农村青年三条社会认同建构路径的比较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应该将其文化消费的重点由外显符号意义的文化消费转移到教育型文化消费上来,积累文化资本,提升自我价值,建构城市认同。  相似文献   

19.
吴南 《理论界》2013,(3):66-68
资源匮乏型农村社区,面临着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短缺。农村社区精英尤其是村主任、党支部书记个人的社会资本和道德素质深刻影响社区的信任关系和交往网络,从而也影响了农村社区治理成效。  相似文献   

20.
社会资本对于企业向社会化演进的重要性,在于它的信任伦理特质和社会文化意义.它表现为社会资本引发企业运行之伦理—经济难题的两种理想类型:伦理优先和经济优先.韦伯论题基于特殊主义信任和普遍主义信任之区分,指证儒家由于过于重视“家”而阻碍了现代经济模式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这一论断忽视了中国文化中企业运行走出“家族主义困境”的社会资本的文化设计,即“天下理念”的文化设计.中国社会中基于“天下”理念的普遍主义信任,来自“家文化”及其衍生的对“家文化”的辨证、反拨和文化矫正,它是中国企业应对伦理—经济难题并寻求企业融合社会资本的不可忽视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