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8 毫秒
1.
随着网络产业革命、文化创新与社会变革的不断协同演进,网络文化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政府、学界乃至社会公众的关注,但是国内外对网络文化安全内涵并没有定论。当前国内外学者对网络文化安全的定义、内容与要素进行了多元的诠释,学界对网络文化安全建设的政策机制、媒介融合、内容分级分类与社会公众素质等发展现状进行了探讨,各国也从国家顶层设计、技术创新与素养提升等层面进行了建设。应在梳理国内外网络文化安全发展建设的基础上,从我国网络文化安全战略要求提出理论构建、战略安排与协同创新路径安排。  相似文献   

2.
网络文化传播对国家文化、信息和社会的安全方面具有重要影响。但是,由于网络文化传播本身具有无序化、难控制、"自由化"等特征,加上对其在国家安全方面所带来的影响和挑战缺乏认识,我们的网络文化传播正面临着国家安全理念缺失的严重问题。有效维护网络文化传播中的国家安全,当务之急是应积极重塑网络文化传播中的国家安全理念。  相似文献   

3.
社会信息化发展的网络文化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在当今社会信息化、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网络文化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其中渗透性、变异性、侵害性、腐蚀性和破坏性的安全威胁表现得尤为明显.自觉有效地维护网络文化安全.需要在提高安全意识、创新监管方式、完善法律制度、掌握核心技术和建设文化阵地等方面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形成多管齐下的综合治理局面,为建设中国特色网络文化提供安全保障和持续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4.
网络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目前的网络文化安全规范存在权威性、系统性、协调性不足,单一传统的部门法学研究范式难以满足网络文化安全综合治理的需求等问题。从网络文化安全领域立法的政策基础、规范目标、调整对象及司法实践等方面综合考量,领域法学均可有效弥补传统部门法学的局限性,有利于实现网络文化安全法律规范体系的形式协调与价值融贯。构建网络文化安全法律规范体系,首先需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基础性法律地位,其次需注重《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及网络文化安全微观领域法的衔接,最终构建起一个中心明确、层次严密、差序有别的网络文化安全领域法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5.
从人-机-环境看网络文化安全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人-机-环境系统工程角度,分析我国网络文化安全面临的威胁及原因,提出从"人"--网络文化安全的教育体系、"机"--网络文化安全的技术防范体系、"环境"--网络文化的政策法规、管理及标准规范体系构建网络文化安全体系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陈联俊 《学术论坛》2012,35(12):67-72
全球化时代网络社会中的文化安全对于国家治理、社会建设以及人的发展有着突出意义。但是,目前网络社会中文化安全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文化的解构、文化的转型、文化的冲突等。其密切相关的缘由主要有:技术变革、社会基础、意识形态等。需要从文化价值、文化传统、文化认同、文化对话等方面寻找出路,加强网络社会文化安全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7.
蒲业虹 《东岳论丛》2019,40(3):39-45
当代中国进入自媒体时代,网民众多,网络政治文化安全问题日益引起关注。以往的有关研究在防范和解决网络政治文化安全方面提出了有益的建议,主要观点可以归纳为三类:加强正确的政治引导、提高网民政治素养、加强网络信息监管。然而,鉴于网络的虚拟性,这些现实社会具有一定成效的管理方法在加强网络政治文化安全方面往往事倍功半。本文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做人教育和慎独为入手处,提升社会公众的主体性,以增强维护网络政治文化安全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8.
开展高校文化安全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内容,也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举措。目前,高校文化安全教育面临多元化的挑战,因此,在探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内涵的基础上,通过统一思想认识、坚守文化根基、加强教师培养和优化网络环境等措施来提升高校文化安全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文化与国外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文化安全面临着文化帝国主义的严重挑战。为了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应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促进民族文化认同;充分发挥网络、语言、文字的功能,反击文化帝国主义;批判地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文明成果,发展和创新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0.
发展中国特色网络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信息时代而出现的新文化,是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现代人类文化,包括网络技术基础文化、网络制度文化、网络行为文化、网络心理文化、网络内容文化.网络文化具有继承性、非中心性、开放性、多变性、及时性、反理性等特征.网络文化体系是一种动态体系,它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网络技术利用程度的提高而发展.网络文化是一种正在形成过程中的新文化,对其进行管理应注意指导性管理与制度化管理的科学结合,要在探索和建立中国式网络文化模式上下功夫.网络文化必须同知识文化、信息文化、传媒文化相融合,进而形成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电信、电视、互联网的融合是我国网络文化发展的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11.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中员工安全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一种体现,是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和科学发展之本,它渗透在企业各项安全管理之中。大庆石化公司腈纶厂把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作为安全生产固本强基的根本,将"安全第一,环保优先,全员参与,从我做起"作为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作为企业发展动力和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在企业安全生产长期实践中积淀、总结、提炼企业安全文化,培育安全文化理念,构建安全制度文化,营造安全环境文化,形成身体力行的安全行为文化,打造了企业本质安全。  相似文献   

12.
加强新疆网络文化建设是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需要;加强新疆网络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加强新疆网络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大力发展互联网接入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覆盖全疆的现代传播体系和网络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新疆网络监督、管理与法律应对;加强新疆互联网资源的建设;加强新疆网络文化的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3.
文化自信与意识形态安全存在紧密的逻辑关联,高度的文化自信对增强意识形态安全具有深刻的价值与意义。在网络新媒体时代,多元文化碰撞,世界意识形态博弈更加激烈。当前,在隐性"文化陷阱"危机中,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仍然存在多种问题,必须依托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充分发挥"互联网+新媒体"的综合优势,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韵味,彰显革命文化的精神价值,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应对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挑战。  相似文献   

14.
白毅 《学术论坛》2013,36(6):43-46
政治现代化和网络化是后发现代化国家在当代同时经历的过程,网络政治文化是这两个历史过程交汇的产物。作为新兴的政治文化形态,网络政治文化具有明显的现代性特质,能够对传统政治文化转型起到引领和促进作用。从网络政治文化内涵入手,对网络政治文化形成的空间起点、影响因素以及历史趋向进行分析,能够理清网络政治文化的形成机理,为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网络政治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文化安全”的悖论与“软实力”的正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历史体验和未来想象中形成的"文化安全"命题,将是民族国家长期应对的重大课题。对"文化安全"战略应从积极方面去理解,因为最强势的文化才是最安全的文化,而强势文化是通过文化自信、开放、创新、发展的实践逻辑获得的。文化安全不只是对于本土文化现状和当下价值的保护,更是对于文化未来发展潜力的坚信和发展方向选择的认定。文化安全是在不断接受强势文化的挑战和冲击的"不安全"的境遇中,不断发展自身而实现的;所以,维持现状的文化安全战略,只会成为自我封闭乃至保护落后的挡箭牌。文化软实力的本质是一种价值体系对世界的影响力以及世界性的认同程度,"中国模式"最终应该是一种思想文化模式。文化软实力的内涵不只是弘扬传统,而是传统文化、当代文化与人类文化的融合;同时,不能缺少文化批判和文化反思的必要环节。通过"文化立人"——以文化"立"人、以文化"化"人,提升民族的思想质量,扩大人类的思想容量,是增强文化安全和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真正目的。如果不能实现这一目的,一切"安全"和"实力"都是一个伪命题。  相似文献   

16.
网络文化与先进文化相互影响;网络文化对先进文化而言,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文章分析了二者的关系,并提出发展优秀网络文化、提高建设先进文化能力的四点对策。  相似文献   

17.
文化安全的文化人类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安全问题是一个涉及民族经济、政治等社会诸多因素的整体性问题。经济与文化的关联性,使得民族经济的不够发达成为了民族文化安全危机的重要原因。加速经济发展,加强文化建设是解决文化安全问题的关键。而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积极进行民族文化资本化也是全球化背景下解决文化安全问题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8.
网络文化——多元背后的一元扩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化有两方面的含义:网络的文化特性和文化的网络形态.网络文化存在着一元与多元的悖论,这是任何事物都具备的二律背反现象.在多元文化羽翼的掩护下,网络文化的一元化也在凸显.而以美国为典型的发达国家正滋生着"网络霸权帝国"的根芽.先进科学技术以及美国文化的内核思想极大的促成了这种一元扩张的特性.  相似文献   

19.
网络聊天是随着科技发展的一种新兴的文化现象。从人类学的角度去分析这种现象,不难看出,通过网络彼此可以很方便地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文化交流较为容易。网络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受到网络"文化殖民"的威胁。要保护和发扬本土文化,就要提高网民的文化自觉程度;组织导向正确、文化内涵深刻的活动,弘扬中华文化,特别是构建互联网文化人类学,从文化人类的视角去观察种种现象,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网络文化主要表现形式可分为网络文学、博客、电子杂志等。网络文学的开放性、参与性、互动性等特点,使网络作品成为真正的"生产者文本"。博客因其自主性、亲历性、及时性等特点,得以规避传统的话语权力,被称为"自媒体"。电子杂志注重技术保障和编辑水平,开创了网络媒体的高端路线,是权力和控制力在网络中的体现。"客文化"是网络上的原生现象,各类"客"使网络文化参与者从技术精英向普通民众转变,实现了网络文化的普及和生活化。网络文化不是网络上的文化,也不是传统文化的网络延伸,而是与网络媒体特点有必然联系的、拥有广泛民众基础的、崭新的文化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