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通过考察韩国文学作品在中国的翻译出版现状,探索了韩中文化交流的问题.目前韩中文化交流好像主要从韩国向中国流动,但这只是局限于大众文化的暂时现象.从韩流以外的其它方面比如教育和翻译以及相关书籍的出版数量来看,中国向韩国的流动是主流的.按照后殖民主义理论家R.Jacquemond的主张来看,韩国与中国的文化交流表层上呈现出典型的翻译不平等.当然我们不能把现在的韩中关系界定为被支配文化与霸权文化的关系.在两国文化中行使霸权的是英语圈文化,从全球性视野来看,韩中文化交流还属于被支配文化之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2.
中国国学对韩国文化影响源远流长,形成传统儒学文化的共同基因;韩国文学的大文学观,是生命的转喻,蕴涵着深厚的中国国学的文化传统;韩国文学在东西方地理学中融合,把东方、西方合璧融化为韩国化文学,凸显着和合文化的底蕴.  相似文献   

3.
4.
通过对1950-1978年的朝鲜(韩国)文学翻译的考察,可以发现这个阶段中国的一切文学翻译活动都是围绕“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这一时代主题展开的,而且冷战意识形态赋予了文学翻译以深厚的政治色彩,作品的艺术性退居衡量文学价值标准的次席,政治思想性成为第一标准.受这种意识形态的影响,中国文学对韩国文学基本上持批判和否定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6.
影响的焦虑——全球化、知识分子与20世纪中国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是一个世界性的潮流 ,而与此相关联的问题却早已出现。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民族性和世界性都曾是 2 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苦苦探索的问题。2 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就是充分吸收了西方文明中先进的东西 ,可惜的是现代性的追求屡遭挫折 ,只是在 2 0世纪的最后 2 0年知识分子才又重新具有了世界性眼光。近年来 ,全球化问题的提出对更清楚地认识过去和更坚定地确立今日文学的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与中国当代文学的格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当代文学的空间格局指的是当代大陆文学、当代台湾文学和港澳文学三块。在50年代到70年代“全球化”的缓慢进程中 ,大陆文学居于“全球化”边缘却居于民族文学的中心 ,而台、港、澳在现代文明与“全球化”格局中位于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过渡地带 ,文学呈现了“全球化”语境下变动的特点 ,它们是中国当代文学与世界文学的中介点。中国当代文学的这三块空间 ,在世纪之交走向一体化 ,出现了构建“全球化”中的中华民族文化家园的倾向  相似文献   

8.
文化全球化同政治、经济全球化一样是客观存在的。在文化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只能是立足本民族文化,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吸收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学的精华,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9.
常青 《理论界》2009,(1):165-166
本文从文化角度谈文学翻译所面临的全球化与本土化问题.一方面在理论上探讨了全球化与文学翻译、本土化与文学翻译的关系;另一方面指出其对文学翻译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燕世超 《江淮论坛》2008,1(2):126-130
全球化对于中国文学与中国先进文化的作用表现为一种悖论.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文学与中国先进文化将与他国文学与文化在互动中发展,表现在:一是有利于吸收异质文学与先进文化,二是有利于输出自身文学与先进文化,三是与他国文学与文化在互动中产生新质.但全球化又与先进文化和文学精神相背离,表现在:一是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自由与民主精神,二是全球化与文化的丰富性和文学的多样化相矛盾,三是全球化与文化的丰富性和文学的多样化相矛盾.中国文学与中国先进文化应对全球化的挑战的基本战略应该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提高人民群众对先进文化的认识和文学修养,二是维护文化与文学的生态平衡,三是发展文化与文学产业.  相似文献   

11.
韩梅 《东岳论丛》2004,25(3):114-117
明末清初著名文学评论家金圣叹通过对《水浒传》、《西厢记》的评点 ,完善了小说、戏剧评点的内容和形式 ,将中国古代叙事文学批评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的文学评点还在朝鲜半岛得到广泛传播 ,文章介绍了金圣叹文学评点在朝鲜半岛传播的具体情况并分析其原因 ,阐明了中韩两国古代文学的密切关系 ,揭示了中国文学对朝鲜半岛文学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琪客文学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的英美文坛,其热度一直经久不衰。但同期在中国出现的琪客文学却历遭口诛笔伐。进入21世纪以来,英美琪客文学登陆中国,并引发了本土琪客文学的创作。实际上,英美文化输出的全球化、消费主义的全球化及后女性主义的全球化,是琪客文学在中国被接受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3.
王本朝 《浙江社会科学》2020,(1):132-137+160
中国文学的"现代"和"当代"自有其连贯性,也有其阶段性。其阶段性在于社会主义文学在当代中国的兴起,当代文学制度的建构就是中国文学史的重大事件。当代文学与社会主义文学并非是固定不变的,而有历史建构的特质。它既被历史所规定也同时创造着多种可能性,有当代社会制度的参与,也有文学自身的努力。当代文学及其文学制度是当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生产机制,它开展文学秩序的重建、文学批判和文学斗争,确立文学价值和方向,创造了新的文学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韩国文学有关中国的书写甚少,究其原因与当时的冷战时局不无关系.考察20世纪五六十年代韩国战时和战后文学中出现的中国因素,通过对比战时文学"现时的敌对"和战后文学的"苦难的20世纪""记忆中的盛唐",可以解读五六十年代韩国作家的中国认识.即拥有璀璨文明的古代中国——尤其是唐朝,在韩国作家的中国认识里作为"理想国度"的记忆得到书写;20世纪上半期的中国与韩国是同样饱受外敌之扰的苦难国家,而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却被置于冷战的对立方,被描写为朝鲜军队的"帮凶".  相似文献   

15.
政治倾向与商业力量是过去30年文学评奖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不同话语权之间复杂的博弈常常使文学评奖过程具有妥协游戏的特征,平衡各方利益的中庸趣味占据了主导地位.创作主体为获奖而写作的倾向,推动了史诗情结和宏大叙事的风行,文学的多元性和独立性成为被牺牲的代价.文学评奖要找回失去的尊严,必须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确保程序公正,坚守自己的独立品格,拒绝把评奖当成追逐现实功利的工具;而文学创作要确立自己的尊严,必须拒绝为获奖而写作,坚守自由与独立的文学立场.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是经济和技术、信息密切结合之下的客观产物,它不可能对文学的民族性构成根本性的压抑。在“全球化”语境中,文学在保持和其他文化与文学对话的同时,既要坚持自己的价值准则、审美精神、生命智慧、思维方式,又要适应经济与技术的发展,这样才可能保持自己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17.
18.
南京大学何成洲教授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十九世纪后期北欧文学及其对世界文学的影响"(批准号:03CWW05)近期结项,成果鉴定等级为良好.最终成果是专著《对话北欧经典--易卜生、斯特林堡与哈姆生》.  相似文献   

19.
歌德是德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但他又最少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在西方文艺史上,他鲜明地反对世界文化的“欧洲中心论”,大力提倡发展民族文学,并且在世界史上第一个从理论上提出了“世界文学”的概念。他的文学观是最早具有全球化视域的总体性的文学观。歌德提出的关于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理论,直至今天仍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辉。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与韩国经济增长战略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界把韩国的经济增长战略归纳为高速增长型、出口主导型、工业指向型、非均衡增长型。而对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增长战略并没有明确的表述。本文通过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增长过程所体现的特征的分析与概括 ,比较中韩两国经济增长战略 ,找出中韩两国经济增长战略的共性与差异 ,为今后经济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