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面对中国女性双重压力及角色紧张的现状,女大学生陷入了困惑与迷茫之中。本文在剖析女大学生内心挣扎与矛盾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高等教育中如何培养女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增强女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相似文献   

2.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嫁女与本家进行交往是得到社会普遍认同的.出嫁女庆会归宁和省亲归宁、本家人探望出嫁女、出嫁女与本家互相帮助是他们之间日常交往的主要方式.长期归宁与夫亡归宗是出嫁女与本家联系中最重要的两种形式.在夫亡归宗后,她们或再嫁,或寡居,或出家为尼.出嫁女对本家财产的继承以间接继承方式为主,但有时也有直接继承权.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潇水流域多民族互动的大背景,着力挖掘女书及其民俗文化的深刻内涵,从女书作品的归类及其民族属性分析得出:以女书为媒介在使用和传承过程中依存的女书民俗文化体系嫡传了这片原生土壤(地理人文环境)多元性的特质;女书民俗文化体系极具包容性和涵化性;在强化女书文化的精神特质的同时,我们更要关注女书文化的传统与时代的互补和并存;建构一个女书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系统,才能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女书,从而充分焕发女书的勃勃生机和彰显女书的当代功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湖南省江永县为研究场域,针对当地女性通过运用"女书"书面文字媒介传承她们对平等、独立、自尊的吁求与践行。从女性主义视角诠释"女书文化"这一世界独一无二的文化特性:多民族互动背景下女书文化的多元性,女书作品彰显出女书文化的开拓性和女书传承中女书文化的能动性;而女书文化的这些特性则缘于女书流传的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5.
《聊斋志异》中狐女形象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聊斋志异》中的狐女形象是独具审美特征的异类女性形象,其表现便是人性与狐性的对立与统一。统一主要是狐性怎样不露痕迹地转变为人性中最美好的部分,是美与慧的集合,是率真的性情与高贵的品格。对立主要是指狐女性格中人性与狐性矛盾的地方,即认同俗世与渴望自由的矛盾,自卑与自尊的矛盾等。正是因为这种对立统一,使得狐女形象同其他的鬼女,仙女以及其他异类女性形象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6.
2012年8月,湖南商学院女性研究中心的学生"走读江永女书文化小组"走访了女书流传地的二十五个村落,实地调查发现女书的流传范围在急剧缩小,懂女书的人数也在剧烈下降。由于受到多方面影响,女书的挽救与保存面临巨大的挑战,将新媒体传播引入女书的传播模式之中,以突破地域限制、资金困扰等客观因素的阻挡,是保存并传播女书文化的一种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7.
女大学生是先进文化的传承者,她们能否适应社会需求并成为推动男女平等、共创和谐社会的主要力量,高等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女大学生走向社会呈现出的诸多不适与高等院校在女性教育方面的滞后,不能满足女大学生全面成长有着一定的关系,高等教育必须努力探索针对女大学生终身发展的新途径,只要我们为女大学生成才拓展宽广的教育空间,女大学生走向社会必将获得新的更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校不同程度存在重专业基础理论教育、轻职业价值观和职业技能教育的现象,导致女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艰难越来越显露职业素质构建不合理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当今中国女大学生在校期间遭遇了来自高等教育理念的滞后。要提高女大学生职业素质,首先必须完善政策机制,确定女大学生职业素质提升战略;创新教育体制,优化人才个性与性别培养结构,强化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建立完备科学的评价、分析和预测体系。  相似文献   

9.
女大学生是大学生中情感较为丰富、细腻的群体,对感恩教育有着自己深刻的理解。目前,女大学生感恩状况整体乐观,但缺失现象依然存在;知易行难,认识与行动难以统一;感恩行为被动,部分同学的感恩行为存在目的性;理工类与社科类的女大学生感恩态度存在差异性;影响当代女大学生感恩状况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积极因素,又有消极因素。这两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影响着当代女大学生感恩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广西高校女大学生婚恋价值取向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广梅 《广西社会科学》2004,(9):103-104,107
女大学生的婚恋观正确与否 ,不仅影响她们自身的成才 ,更关系到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风气的导向。在对当代女大学生各种婚恋原因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正确对待两性感情、建立女大学生爱情中的主体意识、正确处理家庭幸福与个人幸福的关系等几种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论女书及女书文化的保护原则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书及女书文化是世界上唯一的性别文字和性别文化,对于它的保护除了应遵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般原则外,笔者认为,还应要特别遵循"文化基因、伦理关怀和在地化"三项原则,只有将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体相结合,才能实现女书及女书文化的活态传承和在现代社会中的文化价值转换。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十多位广州地区在世自梳女的访谈表明,以往对自梳女的研究还有没有关注到自梳女身份选择与传统父权婚姻文化之间复杂关系的局限。一方面,自梳女的身份选择仍是父权文化之下替代性的女人交易,这一交易从异性家庭之间变为原生家庭内部的交易,但另一方面,这一选择也同样是与父亲权力协商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一《说文》女部:(女臿),疾言失次也。从女,臿声,读若慑(心部:慑,失气也,义与(女臿)同)。凡人语未已而儳言者,曰(女臿)嘴。  相似文献   

14.
财婚风尚就是把金钱财物作为缔结婚姻的必要条件的习俗或风气。唐代财婚风尚造成了贫穷的有美才的少女难嫁的社会现象。贫女与寒门士人共同的生存境遇和生存体验是贫女诗在晚唐应运而生的内在的心理原因 ,财婚风尚对贫女的不公正与科举腐败和政治黑暗对寒门士人的不公正是贫女诗产生的外在的社会原因。贫女诗具有晚唐穷士之诗的典型特征 ,风格激切深婉 ,语言清丽浅俗。  相似文献   

15.
《女论语》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以女性视角审视、倡扬儒家“礼教”思想的一部伦理学著作。然而,通过对《女论语》文本及文献记载的有关历史资料的解读。发现现存《女论语》的文本与作者并不契合,且作者的言行与文本所宣扬的内容也多有离析。尽管如此,由于《女论语》的内容和形式所具有的特点,自问世起即对中国女性的心理与行为,乃至中国社会的演进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离骚>抒情主人公三次求女的空间方位分别是西方、北方和东方.求女是象征求贤君,楚地位于南方,没有贤君可求,所以没有出现到南方求女的情节.同时,三次求女反映的是楚地与秦、赵、齐三国的关系及屈原的态度.求女使者的原型是图腾对象,屈原对它们作了艺术改造.求女情节具有现实依据,屈原化腐朽为神奇,把现实中人生转向的堕落变成人生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何光岳 《船山学刊》1994,(2):92-109
秦(?)(?)娃,《史记·秦本纪》谓为黄帝之孙高阳氏帝颛顼之裔。其实乃东夷化,即是东夷族少吴氏之后赢姓与颛顼之女孙女修结婚,而生大业,大业又与少典之女女华结婚,又生大费,又名柏翳,舜赐姓赢氏,是为秦之先祖。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随着非农化水平的发展,家庭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农村地区出嫁女与娘家父母的关系加强,出嫁女与娘家父母的关系由原来的情感满足角色转变为赡养的工具性角色,出嫁女与娘家父母的权利、义务关系发生巨大的变化,由此引发娘家的亲子关系与婆媳关系的变化;农村地区由于老年协会的发展与壮大,老年人的群体性行动能力不断提高,提升了老年人的家庭地位.  相似文献   

19.
女书的学习和传承,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活动。女书,由女性创制,为女性所专用,由女人传给女人,长辈传给晚辈。因而,女书的学习和传承具有明显的性别特征,它与女性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从辩证的视角分析女大学生村官的角色认同,对于充分发挥女大学生村官的基层作用、改善农村人才结构、促进大学生村官计划顺利实施都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以角色认同为切入点,对皖西地区女大学生村官、村干部以及部分村民进行调查研究,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内部自我认同和外部他人认同两个层面探索当前女大学生村官矛盾统一的角色认同现状——理想与现实落差、认可与否定冲突,分析其影响因素,并辩证地提出优化、突破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