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行政注销,是行政主体在程序上注明行政相对人权利已经消灭的事实的行为,它在我国行政法律规范中设定广泛,涉及行政管理多个领域。由于现有法律规范对行政机关的注销行为并未作出明确定性,导致实践中混用、滥用注销行为的现象较为普遍。对行政注销法律属性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操作层面均具有重要意义。行政注销行为的法律属性不是恒定的,有行政确认、行政监督和行政处罚三种可能。要正确区分不同情况下行政注销的不同属性。  相似文献   

2.
"行政行为"是行政法学的重要范畴,但其代表性质的研究却一直被忽视。虽然民法学界论及了董事、经理等人员的代表行为,但行政法学在这相通的方面则完全是空白。行政法学应予以借鉴,在阐述行政行为的代表属性时,引入代表行为概念,在此基础上推进行政表见代表制度的确立,由此更加明确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公务行为的不同种类、性质、后果,区别对待,以促进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3.
行政公益诉讼中的"不履行法定职责",有其独特的内涵、外延和制度构造。通过对817份判决书的梳理可以发现,行政公益诉讼中的"不履行法定职责"主要包括履职程序违法或存在瑕疵、履职内容不合法、公共利益受损害状态未消除三种类型。对于"不履行法定职责"的认定规则,在行政机关负有法定职责的前提下,较为理想的审查思路是建立"三层次裁判结构",即首先要明确法院对行政机关履职行为的审查范围,然后以"行为过程和结果状态"双重判断标准对行政机关的履职行为进行审查,最后还要考量行政机关是否具有合理的免责事由,从而判定行政机关的履职行为是否构成"不履行法定职责"。  相似文献   

4.
我国行政诉讼法从1990年10月1日正式生效以来,贯彻执行情况总的来说是好的。但作为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在“应诉”行为方面,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愿当被告、不愿出庭应诉的种种消极现象。克服这种消极现象,变消极应诉为积极应诉,需要认真解决行政机关对应诉行为的认识问题、觉悟问题和应诉能力问题。行政机关,首先要切实认识,行政诉讼是以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为特定内容的一种特殊的诉讼活动。其要旨是要求各级国家行政机关既要执法又要守法,使国家的行政管理  相似文献   

5.
举证责任包括提供证据责任、说服责任和不利后果承担责任。在行政诉讼中,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负举证责任。应明确行政机关举证责任的范围和举证的规则,以使行政机关依法参加诉讼活动。  相似文献   

6.
违宪审查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对立法机关的立法行为和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包括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是否违反宪法而进行的具有法律意义的审查和处理,是监督和保障宪法真正能够得以实施的一种手段。违宪审查和宪法保障、宪法监督、司法审查及宪法实施等相关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相似文献   

7.
张继荣 《中州学刊》2003,(2):190-192
行政机关作为重要的社会活动主体 ,应在提倡全社会遵循诚信原则情况下自己首先做到诚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诚信原则的行为屡有发生 ,影响极坏 ,因此 ,必须通过立法保证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遵守诚信原则。立法应从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从事经济活动 ,公务员个人行为和公务行为 ,行政管理 ,保护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等几个方面进行 ,对违反诚信原则的行为规定严格的法律责任 :行政机关的经济活动由政府作为一个整体承担义务 ,以财政为不能履行金钱义务的执行对象 ;公务员违反诚信原则应清除出公务员队伍 ;公务员对行政机关违反诚信原则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行为有行政诉讼等充分的救济渠道 ;滥用职权有判定标准 ;行政机关违反诚信原则的虚假、违法行为在撤销权方面应予限制 ,撤销应承担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8.
一、政府管制与行政执法的关系 行政执法如何更好地达到管制目标?政府管制又如何促进行政执法变革?这两者关系可概括如下: 首先,行政执法是实现政府管制的一个重要环节. 行政执法并不是一个有明确外延的概念,其含义因使用者目的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指代对象范围的大小,可作如下区分:广义的行政执法是相对于立法、司法而言的,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法律的执行和实施,包括整个行政行为.狭义的行政执法仅指行政机关实施的行政处理行为,是相对于行政立法(行政机关制定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行为)、行政司法(行政机关裁决争议和纠纷的行为)而言的,不包括行政立法和行政司法.还有一种最狭义的行政执法定义,仅指行政监督检查和行政处罚行为[1].  相似文献   

9.
高校主体行为具有多重属性,主要论述高校行政权力的性质以及高校在行使权力过程中产生纠纷的解决途径.高校行政行为的界定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但是,我国"权力标准"在界定高校行政行为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分析、比较德国的"重要事项"标准,进而提出了建构适应我国国情的多元化界定标准.  相似文献   

10.
普遍行政行为诉讼是一种新类型的诉讼模式 ,是民众通过合法途径对政府的行政行为进行监督的有效方式。它与传统的行政诉讼不同 ,其诉讼主体不受直接利益关系的条件限制 ,政府的一切行政行为包括政府怠于履行职责的不作为行为几乎都能成为受诉范围。确立普遍行政行为诉讼制度 ,首先应从宪法上规定民众政治诉讼权利的合法性 ;应对该诉讼的提起设立某种制约方式和进行必要的程序限制。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行政诉讼是指个人、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按照《行政诉讼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的诉讼制度。这一概念包括几层意思: 行政诉讼的原告只能是作为行政管理相对人的个人或组织。行政诉讼的被告是指为某种行政行为或不为某种行政行为的机关或组织。这里包含三种意思:第一,国家工作人员不能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第二,行政机关为被告的诉讼未必是行政诉讼,只有当行政机关以行政主体出现,并行使行政管理职权而为相对人所告时,行政诉讼才能成立;第三,行政诉讼的被告人不一定是行政机关,由法律、法规授权从事行政行为的组织(如卫生防疫站)也可能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  相似文献   

12.
日本和韩国的环境纠纷行政处理方式可以简化程序、降低成本,充分发挥行政机关在环境管理中的专业优势。我国将环境污染纠纷的行政处理规定为不可诉的行政调解行为,而对于自然资源纠纷的行政处理则规定为具有法律效力的行政裁决行为,这导致我国法律体系出现混乱和冲突。我国应当建立统一的环境纠纷行政处理制度,赋予环境行政机关在环境资源纠纷处理中均可行使包括行政裁决在内的完全行政权。  相似文献   

13.
行政补偿制度是因行政机关的合法行为、合法行为的附随效果或公法之无因管理行为等给相对人造成损失.从而进行补偿的行政法制度.补偿原则与范围等是行政补偿制度构建的基础性问题.从我国的制度构建需要出发,行政补偿原则应当包括公民权益保护原则、依法补偿原则等,补偿范围则因补偿领域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现代行政法的使命在于保证行政权行使的合法性,使行政管理符合于国家的要求,又使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免受违法行政行为的侵害或在被侵害之后又能得到救济。它不只是消极地作为“煞车器”制止违法行政行为,还应积极地排除行政机关的不作为,引导并促进行政权的积极行使。行政机关不积极地依自己的职责为一定行为或明示否定为一定的行为的状态,即是行政机关的行政不作为。如果法律规定该行政机关在满足一定条  相似文献   

15.
《行政强制法》颁布以后,对我国现行立法关于非诉行政执行范围的规定要有正确的理解。在一般情况下,依据法律是否明确赋予行政机关强制执行权来确定对行政行为的执行是由行政机关自己执行还是由行政机关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如果《行政强制法》颁布以前的法律规定,行政机关可以选择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或者自己执行的,行政机关不能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而只能自己执行。对强制拆迁而言,基于违反城乡规划法的强制拆迁和基于违反土地管理法的强制拆迁,分别由行政机关自己执行和行政机关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从理论上讲,应当依据强制执行的方法的不同在法院和行政机关之间划分行政行为强制执行的权限范围。  相似文献   

16.
风险警示是行政机关的一种新的行政活动,具有紧迫性、非强制性等特征,有引导和预防功能。它不为任何人设定权利和义务,在性质上属于行政事实行为。它的构成要件包括风险管理机关、不特定的对象、提示风险、公开明示的方式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郭翔  张艾荣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11):45-47,107
公民参与需要付出成本,而成本支出则成为影响或限制政府行为和公民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根据不同分类标准,公民参与成本的主要构成有多种划分。公民参与成本划分以及不同的参与成本对政府行为和公民行为均存在影响。这包括公民支出成本对公民行政的影响,公民支出成本对政府行为的影响,政府支出成本对公民行为的影响和政府支出成本对政府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牛凯 《晋阳学刊》2001,(5):22-23
在我国现实生活中 ,各级行政机关特别是基层行政机关 ,由于人员、经费以及地域等因素的限制 ,经常采用行政委托这种方式。从实际效果来看 ,行政委托一方面弥补了行政机关自身存在的缺陷 ,在贯彻执行国家方针政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 ,由于现行法律、法规对行政委托的规制不够 ,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研究探讨行政委托的有关理论问题 ,对规范行政委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行政处罚     
<正> 一、行政处罚的构成 在我国,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相对人实行制裁的行为。它的直接目的在于惩罚违法者的行政违法行为,即给违法者精神、自由和经济利益造成限制或损害的后果,促进和保证行政法律规范的实施和行政法  相似文献   

20.
公民问责:理论意义与制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问责是行政问责的一部分,是行政问责的深化。公民问责,是指由公民个人依法启动国家的制度资源,对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的行政活动进行质询和审查的权力监督活动。公民问责遵循以私权限制公权的逻辑,以实现对公民权利和公共利益的保障和救济。现代社会的公民问责制主要包括宪法诉讼制度、行政诉讼制度、行政复议制度以及信访和举报制度等。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公民问责制,关键是要建构和完善公民问责的制度平台,降低实施公民问责的"门槛",增强对公民问责的支持和援助,给予公民问责以充分的保护和激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