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燕雯 《学术论坛》2012,35(5):35-38
民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公平正义之本。社会公平正义是民生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和改善发生的制度保障。扩大充分就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创新社会管理制度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方面进行探索,推动中国共产党公正观理论创新发展。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公正观从多层次多维度阐释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是什么,以及如何解决新时代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存在的问题,其理论特质表现在:以问题意识为导向、鲜明的时代现实性、永恒的人民中心论和锐利的开放创新性。厘清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公正观的理论特质,有助于开拓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视域,有助于增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动力。  相似文献   

3.
孙树芳 《学术论坛》2012,(11):11-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公平正义提出了新的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和目标,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应当根据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要求,深入分析在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充分发挥公平正义思想的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制度保障、精神力量。要着力推进公平正义建设制度创新,从机制建设入手,建立健全完善保障公平正义的政府科学决策机制、分配机制和制衡机制,最大限度防止因机制障碍损害群众利益及影响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4.
公平正义: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公平正义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取向。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保证。公平正义可以实现社会和谐。公平正义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公平正义才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5.
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公平正义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取向.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保证.公平正义可以实现社会和谐.公平正义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公平正义才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6.
构建以民生为生长点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需立足民生现实,关切与改善民生问题。在理论层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围绕民生利益,把握科学理性与人本价值相统一、关注当下与实现理想相对接、现实"解蔽"与执政辩护相结合以及归宿与手段合理定位的原则,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创新,永葆理论的生机与活力。在实践层面,注入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运用易于民众理解的语言、强化制度设计,创新构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路径,构架起科学理论与人民大众的桥梁,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引导、凝聚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模式的方向向度是坚持“三个至上”思想,价值向度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策略向度是创新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8.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的普遍原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理念,也是社会主义政治价值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制度较之其他社会制度能够更好地实现公平正义,从而能够更好地解决个人与社会关系的难题。从社会主义的角度分析公平正义的含义、透过社会现象探析公平正义缺失的原因,进而提出一系列的应对举措,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公平正义观包括公平正义的概念、标准、内容,公平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公平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公平正义实现的七个方面内容。胡锦涛认为,公平正义包括基本含义、特指含义、效果要求三方面含义;衡量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标准是共同富裕;公平正义的内容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环境公平、国际公平;维护和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维护和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关键在党;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要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机制制度建设是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公平正义引领共同富裕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价值论指导的要求,是立足新时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要求。新时代,我国社会公平正义理想与现实之较大差距是推进共同富裕必须面对的价值伦理基本样态,而在推进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的过程中也必然促使公平正义内涵拓展和外延发展,赋予时代特色和时代内涵。作为新时代重要目标和重大任务的共同富裕,其内在蕴含公平正义,外在彰显公平正义,需要公平正义的引领: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平正义,要引领和张扬共同富裕的价值精神;作为社会主义道义规范的公平正义,要引导和调节共同富裕的进程和评价;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精神的公平正义,要规约和调控财富分配范围和界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公平正义,要管控与矫正共同富裕进程中的不公平不正义现象和问题。  相似文献   

11.
龚平  杨琴 《天府新论》2009,(5):99-101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最核心的价值追求,认真考察和反思马克思主义的公平正义观,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公平正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障,也必然需要强有力的精神支撑和良好的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12.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化的先导。科技创新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制度创新有利于发挥制度的优越性,并为社会主义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文化创新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支撑,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点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3.
<正>8月23日,湖南省廉政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张慧在光明日报撰文: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文章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牢牢把握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法治价值追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法治不仅要求完备的法律体系、完善的执法机制、普遍的  相似文献   

14.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最核心的价值追求,是社会主义实践的价值目标.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公平正义是动员和凝聚社会力量、增强社会团结的旗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准则,是建立社会利益协调机制的价值目标,是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有序发展的伦理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公平正义观与社会主义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最核心的价值追求。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和现实的社会关系出发,尤其是从现实的社会生产关系或经济关系出发,深刻地批判了近代西方文明、特别是西方资本主义的正义原则和实践,并在批判现实的基础上,表达了他的卓越的社会正义思想——共产主义理想。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社会主义国家在实现公平正义的过程中出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巨大反差。认真考察和反思马克思的公平正义观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反差,对于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公平正义问题,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公平正义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是我们党和人民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重大成果。从理性上思考 ,它是改革开放以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所取得的历史性突破 ,是时代精神和中国特色交融的思维创新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循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历史发展的轨迹 ,对深刻领会和把握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溪 《南方论刊》2008,(1):30-32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党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吸收古今中外法治文化,结合中国法治的实际情况,进行的理论创新,主要内容包括依法治国、执政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8.
刘萍 《齐鲁学刊》2012,(5):100-106
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价值目标是建设法治社会。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和发展,需要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的民主化和法治化水平。应以保障人权、公平正义、民主参与和权力制约的法治理念为导引,进一步完善民生民权保障的法制;加强依法行政,完善行政法制模式;强化公众民主参与机制;加强基层民主自治,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民社会;健全多元化的公民权利救济机制,拓展法院的司法功能。  相似文献   

19.
梁胜文 《理论界》2010,(3):15-16,143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鲜明地提出了要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并反复强调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提出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基础;强调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深入研究胡锦涛同志公平正义思想,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理论与社会科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既包含技术创新,也包含科学创新。社会科学创新是科学创新的一个方 面,它需要有深人事物本质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邓小平理论的主要特色是创新,这主要表 现在:1.思想理论上的创新,科学地回答了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的问题;2.发展战略上的创 新,正确地解决了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3.现代化模式的创新,正确选择了中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模式。邓小平的创新思维的核心,就是务实求是与创新精神相结合, 而这对推动社会科学的创新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