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巧用校园媒体推进大学生廉洁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媒体有自己的优势,近年来传媒技术的发展使得高校媒体更新换代频繁,影响力迅速提高。高校媒体在校园宣传、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凸显。推进廉洁文化进校园工作,需要在文化内涵建设上做足工夫,需要根据高校不同群体的知识结构、思维特点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宣传方式、传播手段以增进传播效果。高校媒体在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高校媒体的积极作用,将对推进廉洁文化进校园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前,随着网络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被称为"第五媒体"的机短信,其快捷、便利、成本低廉等特点弥补了传统媒体的不足,成为当代人们日常信息传播重要渠道和载体之一。手机短信具有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双重功效,是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完美结合。当然,我们在看到短信传播巨大优势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它在传播中显示出的矛盾性和负面性。  相似文献   

3.
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手机短信的突出表现使人们开始将其视为"第五媒体"。本文在否定这一说法的同时,分析了短信传播在基本特征方面与网络传播的一致性,并提出短信传播可以被视为网络传播的有效补充与延伸。  相似文献   

4.
第五媒体对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电子媒体均有影响,它一方面把这些电子媒体传播的信息再次传播出去;另一方面,它在完成传播行为的过程中,根据自身的文本需求,重新编辑信息,对其他电子媒体的内容进行"传播增值".  相似文献   

5.
手机媒体是一种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四大媒体之后出现的、以手机为载体的媒体,手机媒体传播的特点是即时的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结合,我们可以称之为"人际大众传播"。本文认为,作为"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重要成员,手机媒体对大众传播的广泛参与,优化了传播过程,弥补了以往大众传播的缺陷,同时也打破了主流媒体原有的传播思路与格局,对主流媒体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无障碍传播就是扫除信息传播中的一切障碍,实现信息平等地"到达人人"的过程。无障碍传播不仅是一种倡导信息平权的理念,更应该被具体化为推动信息无障碍建设的理论框架。针对不同用户的特点以及所要达到的无障碍传播的效果,可以构建一个包含目标受众、实现方法、参与者、预算开支、资金来源以及运营模式等六要素的理论模型。在这一模型中确定用户群体及其特点是基础,技术方法是无障碍传播实现的支撑,参与者分析是关键,合理的预算及持续的经费来源是保障,实用有效的运行模式是保障无障碍传播持续性发展的制度性框架。此外,一个有效的激励及监管机制和包容、平等的社会环境是无障碍传播得以开展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7.
中国国家形象的跨文化建构与传播要认清当前的国际和国内的现实,应该从整体战略构建、跨文化差异研究、跨文化多重传播、特色话语体系建设、国民素质的提升、综合传播品牌打造等方面加强工作,还要避免形象虚幻化、传播形式化、认知框架传统化、交流输出意识形态化、话语表述他者化、形象打造浮躁化等方面的误区,更好地促进中国国家形象的跨文化构建与传播。  相似文献   

8.
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离不开传播,媒体融合传播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的重要机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是融媒体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新闻媒体应推进“媒体融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拓展传播渠道,充分建设和利用全媒体矩阵传递民族团结友爱能量。以讲述民族故事的方式向人们提供信息,有利于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效果,人们也更愿意分享和传播这样的民族共同体意识信息。遵循媒体融合理念,我们应该深耕基层,调动各种社会力量,汇聚多种社会资源,协同做好民族共同体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9.
电视是继书籍、报刊、广播之后的第四代传播工具 ,是当今世界传播新闻信息、普及社会知识、沟通相互关系和展示文艺、体育等活动的主要传播媒介。它具有功能齐全、传播迅速及兼容性、渗透力、震撼力强等特点。由于电视受微波线路等设备的影响 ,还存在着资料保存、思辨性差等问题。这就要求广大电视工作者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充分发挥电视优势 ,办好电视节目 ,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化的"走出去"和国际传播面临新媒介语境带来的巨大契机和挑战.YouTube是重要和典型的国际新兴媒体,具有自媒体、 视频媒体及社交媒体等多种特征,同时也是规模和流量居于全球领先的重要网络平台.通过网络挖掘、 统计分析等手段对中国文化在YouTube的传播效果进行研究,从包括内容、 传者等在内的多层面分析其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内容丰富度、 内容倾向性、 内容话题度、 内容类型、 传者影响力、 传者扩散力与中国文化在YouTube的传播效果具有显著相关性.基于实证分析的结果可为我国的国际传播实践提供优化对策支撑.  相似文献   

11.
在全国人民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之际,作为为社会服务的新闻媒体,理当充分发挥其在社会意识形态形成中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为公民道德建设服务。但是,目前传播领域确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如有偿新闻、虚假新闻、传播内容的媚俗化等,给公民道德建设带来不少负面影响。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故然很多,但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质好坏是其关键。所以,如何提高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质以提高媒体传播质量,更好地为公民道德建设服务,应是传播领域应关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兼具医学科学与人文社科的多重特殊属性,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有效载体。我国应依托"一带一路"战略平台为中医药文化传播提供的有利契机,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播,努力构建中医药诊疗服务、中医药文化交流传播、中医药文化贸易"三位一体"的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大格局。  相似文献   

13.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新时期党中央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重大战略任务。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传播已经成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强大力量。全面审视当前网络传播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面临的社会生态环境,找到制约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瓶颈"。立足于现代信息技术变革的实际,从加强党对国家意识形态的领导、红色网站的建设、话语形式的创新和专业队伍的建设等四个方面探索建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4.
手机媒体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尽管手机是作为人际语音通讯工具而诞生的,但由于与互联网的结合,使它越来越具有综合性媒体的特征。结合国内外数据和案例,梳理出目前手机媒体的应用状况,并对其传播特征和发展前景进行初步的分析。从媒体内容上看,手机应用主要包括手机小说、手机新闻、手机电视和手机学习等几类。手机是互联网的延伸,因此手机同样具有数字化、互动性和多媒体性。但手机又是一个移动终端,设备的便携性要求其传播的信息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以满足随时、随地的互动要求。随着3G手机的普及,手机媒体的功能将更加强大。手机有望成为继第四媒体之后的第五媒体,成为新一轮的研究和应用热点。  相似文献   

15.
共情传播与国家形象关系密切,良好的国家形象可以凝聚民心,激发民众对国家的热爱和忠诚.同时,共情传播也为破解国家形象存在的困境与障碍提供了情感支撑.但两者之间存在矛盾,共情极化、共情超限、"反共情"都会影响国家形象的传播与构建.社交媒体发展,为破解两者矛盾带来渠道和技术支持.通过共情融入国家形象传播平台建设、精准共情营造有利于国家形象的舆论环境、共情议题提升国家形象议程设置能力三个途径提升国家形象与共情传播的有机结合,塑造文明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16.
孔子学院是中国语言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平台.本研究通过教学实践,构建跨文化"第三空间",关注跨文化传播过程,激励学生主动挖掘和探索传统汉语言文化精髓.量化和质性评估结果表明,孔子学院"汉语+典籍"教学模式是传统汉语言文化海外传播的有效途径,也为孔子学院创新发展、当代典籍外译工作及传统汉语言文化海外传播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信息时代自媒体传播“个性化新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自媒体凭借其及时纠错性、平等互动性、广泛迅速性、自由发布性等特征,成为信息时代传播"个性化新闻"的客观需求和必然。然而,自媒体在"个性化新闻"传播中存在信息传播不完整与不准确性,存在着恶意、虚假新闻信息的传播等缺陷。因此,我们要建立自媒体"个性化新闻"传播的道德约束机制,设置自媒体对"个性化新闻"传播的监测识别系统,实现自媒体与传统主流媒体"个性化新闻"传播的"双轮驱动"等,促使其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孔子学院是中国语言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平台.本研究通过教学实践,构建跨文化"第三空间",关注跨文化传播过程,激励学生主动挖掘和探索传统汉语言文化精髓.量化和质性评估结果表明,孔子学院"汉语+典籍"教学模式是传统汉语言文化海外传播的有效途径,也为孔子学院创新发展、当代典籍外译工作及传统汉语言文化海外传播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在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中,职业的传媒人、党政组织与人民团体成员、农民工、农村大学生、农村各类工作人员甚至普通农民都有可能程度不同地传播先进文化。应解放思想,树立全新的人才建设理念,加强人才建设的领导工作,分层次、分类别、多途径、多方法地做好传播人才的选用、培育、管理工作,构建先进文化传播人才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推进农村先进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通信与传播源于英文同一单词,是技术和电信产业的发展导致了两者的分离,形成分属人文和理工的两个行业.然而两者从来就是密不可分、相互依赖和促进的.在当前网络传播环境下,通信业与传播业互相渗透,分界已趋模糊.通信和计算机(C&C)与消费电子结合为3C,又与信息内容结合而趋向4C.4C是通信本意的回归,使通信产业链趋于完整.依赖媒介的传播在网络环境下也将发生巨变,从"传播者本位"经历"受众本位"后,终将跨入"传受一体"的门槛,传统的大众传媒理论也将受到挑战.信息时代需要文理兼修的复合型网络传播从业人员,高校应响应这种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