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政时期是美国公共住房政策确立与初步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多年城市化带来的低收入住房问题与大萧条期间的住房危机,联邦政府开始大规模建设公共住房,并出台了美国历史上第一部公共住房法案.新政时期的公共住房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萧条期间的住房矛盾,具有显著的开创性政策意义,且对其后政策发展影响深远.但是,美国城市低收入住房问题是长期积累的历史问题,针对该问题的公共住房也必须是一项长期建设与完善的国家政策.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中国内地与中国香港、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和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公共住房政策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总结出公共住房的发展阶段(周期)由"起步、成长、成熟、衰退"四阶段构成,并指出中国当前公共住房处于发展周期的第二阶段.建议通过"分配+轮换"的方式提高公共住房使用效率,通过"过渡+租售"的方式缓解过剩商品房库存,通过"治理+融合"的方式消除阶层分异蔓延,通过"退出+循环"的方式解决公共住房的去留.  相似文献   

3.
香港公屋准入管理分为申请、审核、轮候和配屋等几个环节.公屋准入申请环节不仅有科学的申请程序,而且对申请者的住房状况、收入状况及资产状况等也有严格的标准;公屋审核环节,分为初审和配屋资格审查与核实阶段,配屋资格审查与核实阶段既可证实或证伪初审结果,又可根据申请者家庭状况的变化取消资格或加快配屋;在轮候和配屋环节,也分别有相应规定.借鉴香港经验,内地并轨后公共租赁住房准入管理应制定严格的准入标准,由专业部门进行专业化运营和管理;准入审核管理应科学化、周期化及常态化;准入监督管理应加强动态审查与重典处罚;同时,应实行精细化管理,体现必要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4.
公共租赁住房是我国保障房的发展方向,建设规模大、任务重,引入具有丰富住宅开发经验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是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和提高公共租赁住房供应效率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及其智囊机构——房地产咨询公司——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众数提炼房地产开发企业参建公共租赁住房的直接盈利诉求,应用重要性指数探究相应的主要间接利益驱动和阻碍因素,并提出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参建公共租赁住房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房地产开发企业参建公共租赁住房的直接和间接利益驱动因素多元,阻碍因素主要是资金回收期太长、收益率有可能比预期的回报率低、缺乏公共租赁住房成熟的盈利模式。  相似文献   

5.
对城市土地市场的政府干预由于可用于建造低收入阶层住房的公共资金极为有限,所以政策制定者的主要问题是政府部门如何通过直接干预手段来最大限度地增加城市平民的住房或降低他们的住房费用。在制定城市土地政策的时候,有一个基本点是必须牢记的:土地价格在不同用途的土地分配中发挥着重要作  相似文献   

6.
宽恕制度是反垄断法公共实施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其基本要素在于对主动与公共实施机构合作的垄断违法行为主体在满足一定条件时授予某种形式的宽恕。在美国反垄断法公共实施实践中,公司宽恕政策与个人宽恕政策,宽恕升级和处罚升级制度,以及传统的辩诉交易制度联系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相互衔接、共同作用的整套制度体系,成为实施机构开展工作极为有力的博弈武器,极大地实现了反垄断法公共实施制度在最佳威慑效用方面的价值。参考美国宽恕制度的立法和司法经验,在我国反垄断法领域以具有普遍适用效力的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方式健全与完善宽恕制度的具体规则设计,同时相应调整我国公共实施制度其他组成部分的有关规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郑明芬 《社区》2008,(3):34-35
美国的公共住房开始于大萧条时代。1937年,美国联邦政府出台了《住房法案》,授权地方政府成立公共住房委员会负责低收入家庭的公共住房建设,使得居住者只需支付较低的房租。1949年,美国修订的《住房法》批准政府建造公共住房,美国建造了大约130万套公共住房。公共住房主要是向那些当时度日艰难的工人提供过渡性住所,为广大家庭提供一个价廉的、安全的、稳定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政策和策略是做好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各高校负责住房分配职能部门的首要问题.加强高校教职工住房分配政策导向的研究,在当今住房分配由福利型无偿调拨向有偿住房、量力集资建房、自费购房;由学校办社会单位包揽职工住房逐步向住房商品化、社会化转轨的过渡时期则显得尤为必要.通过高校教职工住房分配政策导向的研究,不断注意发现新问题,制定新政策.为加快高校住房建设,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又符合各高校自身特点的住房分配和管理体系.一、摸清房源家底 政策导向有据各高校可供分配调剂的住房源始终是一个运动着的变量,住房分配政策的制定又往往受住房需求的制约.如何使住房分配政策在有限房源的前提下,满足有序分配的需要,近十几年来,高校教职工住房分配工作在经过了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建立了以“综合计分法”为主体的符合各高校自身特点的各类分房条例,是行之有效的,使住房分配工作走上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轨道.但综观各类“综合计分法”,基本上仍然是在“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有限房源的前提下制定的抑制住房需求,力求相对公平公正的住房分配办法和管理制度,事实上并不对加快高校住房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入境许可证明,包括许多种类。就探亲旅游者而言,包括允许申请者入境的旅行同意书、入境批准书、入境通知书、经济担保书等。 这些入境许可证明,是一种表示入境担保人、邀请人和前往国入境管理部门某种意向的法律手续,也是保证最终实现入境探亲旅游的必要手续。但是,它不是最终保障入境的证件。最终许可是入境签证和入境检查官的入境许可证章,可这种证明又是获得最终入境许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30年,中国住房供给体系从计划的公共住房体系转向了以市场为导向的供应体系,随着住房货币化分配及住房私有化的浪潮,中国政府鼓励城镇家庭从住房市场购买住房.为实现职工购买住房的初始资金积累,政府对新加坡中央公积金进行制度模仿,建立中国住房公积金制度.作为一种强制储蓄积累计划,中国住房公积金制度虽然在供款方式、覆盖范围等政策要素上与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具有形式上的相似性,却没有创造与新加坡中央公积金支持下组屋体系同样积极的社会与经济效果.基于Dolowitz和Marsh关于政策移植效果评价的模型框架,讨论中国住房公积金制度是否存在政策移植的失灵.研究表明,住房市场结构的不可复制性、不同的政策要素与机制,使住房公积金制度在移植过程中存在"不适当的政策转移"与"不完全的政策转移".此外,对于公积金性质的不同认识,也使政策移植形成了不同的产出效果.  相似文献   

11.
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居民住房条件大幅改善,但房价的过快上涨又使低收入群体陷入住房困难,从而促使国家住房保障政策的出台。相比之下,欧美发达国家的住房保障政策起步较早,相关法律制度较为完善,住房保障的资金来源渠道较广,住房保障政策发展较为成熟,在诸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据此,拟通过文献研究的方式,在分析美国住房保障政策的基础上,将中美两国的住房保障制度进行对比,从而努力探寻我国在这一方面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2.
从罗斯福新政到约翰逊的改革,是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时期。其中住房福利保障是其保障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住房政策主要涉及公共住房补贴、房租补贴、利息补贴、消除贫民窟、移民住房等。其中解决低收入者和贫困户的住房问题是美国政府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住房不仅是关乎国计民生的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居民的住房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保障性住房政策对于解决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分析我国历年出台的有关保障性住房政策,将保障性住房的发展划分为六个重要阶段,研究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全面构建与快速发展阶段的轨迹和特征。结合1997—2012年国家及政府对保障性住房的资金投入以及建设数据,对保障性住房,即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的组成结构、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得出保障性住房存在资金、立法及监管机制等方面问题,并为完善保障性住房体系提出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发挥住房保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需要从规范性角度探讨两者的内在联系。马克思的第一需要理论、福利经济学、政府干预理论和“第三条道路”的主张,为住房保障具有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住房保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能够通过影响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二次分配和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得以实现。不同的住房保障政策调节收入分配的效果不尽相同,我国需要在保障形式、配租方式、保障标准和规划建设等方面完善住房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5.
基于EV等价变换和住房市场供需数理模型,研究我国保障性住房对收入的再分配效应和对商品住房市场的挤出效应。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我国1999—2015年除上海以外的省级层面宏观数据,采取MLE估计和sys-GMM法实证检验了现实数据与模型预测的高度契合。结果表明,保障性住房供给在对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缩小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同时,也会对住房市场产生挤出效应,进一步发现,以2007年为住房制度改革转折点的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放大了这种挤出效应。研究结论表明政府住房保障制度改革要协调发展商品性住房与保障性住房,积极承担起保障低收入阶层住房需求的职责。  相似文献   

16.
在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背景下,政府的住房政策应有三大任务: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和住房保障。综观国外住房保障模式的演变,均体现出多层次动态性特征。几近来山东省在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方面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也存在住房保障体系设计缺乏前瞻性等问题,因而需要根据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水平,在住房保障体系法律地位、收入统计制度、突出动态性、建立专门运营机构、关注居住隔离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7.
公共住房体系的构建,是当前住房领域改革的重中之重.文章提出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应改变传统的住房保障观念,树立现代的公共住房观念,把公共住房与城市的发展结合起来,通过各项公共住房政策体系的建立,利用市场机制,运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当前的住房问题.这样才能在做好公共住房的基础上,更好地促进城市的发展,从而达到两者的相互促进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英国殖民当局建立了两项重要制度——新加坡改良信托局和中央公积金制度。1959年自治的新加坡政府就是在继承殖民地时期遗产的基础上形成其住房政策体系的。20世纪后半期是新加坡政府推行"居者有其屋"政策的关键时期,成立了建屋发展局以代替原有机构,统一负责住房的规划、建设、分配、管理等;同时中央公积金制度介入住房领域,有效地推动了安居工程。21世纪,新加坡政府注重的是不断提高居住水平和质量,而中央公积金制度也趋于完善。可以说,新加坡在战后能成功地解决住房问题,主要是取决于其成功、完善的住房政策。  相似文献   

19.
二战结束后,为解决严重的住房短缺问题,各国普遍把加快住房建设作为主要政策目标,重视公共住房建设.1950年到1970年前后是发达国家历史上住房建设规模最大的时期.1970年前后,随着主要发达国家户均住房达到1.0套左右,各国住房市场从供不应求进入供求基本平衡的新阶段,新建住房规模开始下降,公共住房政策开始转型,住房政策目标更加重视提升居住品质.1985年后,不同发达国家之间住房市场的差异性开始增大,一些国家还出现了房地产泡沫.发达国家住房市场发展历程表明:理清住房市场发展阶段和经济发展阶段是准确判断市场形势的前提和基础,要根据住房市场发展阶段适时调整住房政策目标,重视从长期、系统的角度解决住房市场短期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已成为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这一背景下,大量非城镇人口流入城镇也成为了必然趋势。公共住房政策能否紧跟城镇化的步伐、采取相应的改进思路、协调城镇化发展,从而满足城镇化流动人口的住房需求可谓是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核心的要求、城镇住房问题现实倒逼的情况下,我国公共住房政策应该从政策规定法律化、政策范围扩大化、政策汇集力量多元化以及政策实施体系化四个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