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学界的流行观点认为,马克思早期著作的历史观是一种唯心史观性质的"人本主义历史观",其"唯心主义"、"不科学性"表现在:用抽象的人本主义、理想化的道德观念来批判社会现实,质疑社会现实的合理性。对马克思早期著作历史观的这种批评、指责是站不住脚的。首先需要指出,这种观点用以界定"唯心主义"的标准是不合理的。另外,马克思早期著作的人本主义有其具体、明确的内涵,是合理的、正义的、可实现的,用这样的人本主义及其道德观念来批判资本主义黑暗现实并无不妥之处,谈不上是"唯心主义"。最后,还需澄清:"人本主义"与"唯心主义"并无必然联系,唯物主义者同样可持有人本主义立场。马克思早期著作的历史观,不宜定性为"人本主义唯心史观",而应理解为以"人本主义"为价值取向的"唯物史观初级形态"。  相似文献   

2.
在马克思哲学研究者中,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点认为,马克思不是"重建"了"哲学",而是"终结"了"哲学"。果真如此,那么所谓"马克思哲学"或"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将丧失合法性。这种观点赖以确立的两个理由是:马克思并不谋求构建一种哲学,而是回到实践本身;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有关于哲学"终结"的明确论述。事实上,这两个理由都不能成立:马克思不是一位盲目的实践家,共产主义运动内在地包含着一个反思的层面;马克思所谓"哲学的消灭"是指"哲学的实现",它不是"哲学"的"终结",而是"哲学"的"完成"。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真正实现了对人的完整的理解 ,从而使人真正作为哲学的出发点 ,进而展开了人学的合理的理论建构。马克思哲学的实质就是人学 ,同时马克思的人学具有一种开放性和原创性品格 ,它给当代人学的深化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给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启示和实践引导  相似文献   

4.
前苏联与我国学界的流行观点认为,异化观是马克思早期的“不成熟思想”,他后来根本抛弃了这一思想及“异化”概念,用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点、科学范畴取而代之.这种流行观点不符合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实际情况.有充分的根据表明,“异化”是马克思哲学的基本概念,异化观是马克思哲学中一以贯之的基本思想.马克思“成熟著作”的异化现与其早期异化观之间并无实质性、根本性的对立关系,恰恰相反,前者对后者存在直接的理论继承关系.澄清上述事实,有助于恢复马克思早期异化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应有之历史地位,更加全面、透彻地领会马克思乃至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臧峰宇博士的《马克思政治哲学引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版)对马克思政治哲学理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解读,使读者对马克思政治哲学乃至当代政治哲学有了较为全面和清晰的理解。概言之,该书在逻辑结构、论述主题、研究方法等方面都颇具特色。  相似文献   

6.
李杰 《晋阳学刊》2011,(2):11-17
当代中国学者对于马克思人学的研究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以及中国人学的建设和发展中不断深化的。其研究历程大致有3个阶段:恢复人在马克思哲学中的重要地位,从价值观上强调尊重人;系统研究马克思的人学,从学理上说清人,从实践上塑造人;总体把握马克思人学特征,转换人学研究范式,指导当代人的生存与发展。这些研究对于马克思主义人学学说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以人为本价值理念的确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随着人的生存实践的展开,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揭示马克思人学的精神实质,实现马克思人学的中国化,从而更好地沿着马克思开辟的人学道路继续前行。  相似文献   

7.
8.
对共产主义的哲学基础存在着几种传统观念。但是 ,共产主义作为理想和信念 ,其哲学基础不可能是知识论 ,而只能是价值论及其依据———人学本体论。马克思在《手稿》中对共产主义的论证和界定 ,是对这一论断的充分证明 :共产主义的价值合理性在于它是对私有财产即异化了的人的本质的扬弃 ;而正因为如此 ,它才不是简单的“共产”即对这种对象性财富的享有、拥有 ,而是人的解放 ,即“人的生活的确立”、“人向自身的还原和复归”和“自然界向人的生成”。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的社会理论常带有偶像化特征,这与信息匮乏和意识形态的限制密切相关。俄罗斯从来就没有不加区别地对待马克思,结果马克思及其理论在苏联造就了一系列神话,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理想化的马克思形象占据了统治地位,至上世纪90年代,马克思主义失去了原来的官方认可的理论地位和国家赋予的权威。近年来,在俄罗斯对马克思理论的解释分为好斗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人本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正统马克思主义、非马克思主义和好斗的马克思主义者派别。后苏联时期,研究者开始关注马克思的社会历史理论,试图以此作为解决当今俄罗斯社会问题的钥匙。现今俄罗斯对未来社会的前提和社会主义前景的研究发展了马克思及继承者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以“哲学教科书改革”为标志,中国的马克思哲学研究取得了巨大进步。进人新ill:纪,学者们越来越自觉地聚焦于马克思哲学的文本、思想及其与现实的关系问题,亦即自觉在文本解读、思想阐释和现实关怀三者的张力之中,深入展开当代马克思哲学的研究。亦唯此,当代马克思哲学研究才能取得更长足的进展。一、面向“文本”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11.
学界公认,1845年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的创立,同时也标志着马克思思想转变的完成,这个完成既是思想理论上的,也是方法论上的,即马克思在思想转变过程中,逐渐地摆脱了黑格尔思辨哲学从抽象概念出发构造思想体系的方法,吸纳了经验的、实证的方法考察社会历史,从而最终能够从人们现实的物质生产活动中发现人类社会及其历史发展的本质和规律。可以说,采纳经验的、实证的方法对于马克思的思想转变来说是极为关键的。没有这个方法,就不可能洞察以黑格尔为代表的思辨哲学从抽象概念出发来构造社会历史的性质,也不能发现抽象的经验主义的局限性,从而也就不能完成与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彻底决裂。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创造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新形态,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根本创新,我们必须正确处理文本研究与理论创新的关系,将文本研究和现实问题研究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回归马克思”与“发展马克思”的统一,开源与创新的统一。当前要把创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新形态的工作推向深入并取得实质性成果,需要重点从以下七个方面着手:回答新问题;进行新对话;开掘新源头;创造新方法;丰富新内容;建构新体系;倡导新价值。惟有将这七个方面的具体工作落到实处,才能建构一个真正体现时代精神、时代特点,充分反映当代科学、哲学和人类实践发展水平的中国化、现代化、系统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新形态,为人类文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新的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3.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寻求范式突破的过程中,各种研究范式都力图取得最为合法的地位。本文通过探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科学"、"人学"和"文本学"三种典型性研究范式,对各种研究范式的优势和缺点进行省思,体认到各种研究范式是"相竞""相生"的关系,从而力图检讨学术界研究中的一些矫枉过正的做法,为各种范式清理出平等交流与对话的平台,以期开拓新的理论空间。  相似文献   

15.
孟琦 《南方论刊》2010,(1):12-14,7
马克思哲学的诞生和出场,实现了哲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性变革。为了避免回到传统西方哲学的思维范式和基本框架之内解读马克思所导致的意义遮蔽,必须以整个西方哲学史为背景,对马克思哲学的出场路径进行深入考察。事实上,这场哲学革命的实质是对传统西方哲学思维方式的根本置换,通过对全部形而上学的终结和对传统哲学致思理路的改变,将哲学的根本视域转向现实的人和人的现实,从而实现了从思辨哲学到实践人学的根本转向。  相似文献   

16.
青年马克思对思辨哲学的批判是理解唯物史观形成过程的一个重要维度,以对思辨哲学的批判为中心对青年马克思的文本进行解读有助于深入理解唯物史观的形成过程。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强调理性的批判作用,认为物质是没有内在动力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开始批判思辨哲学,经验视阈开始绽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深入反对思辨哲学的同时陷入人与自然的本质同一;《神圣家族》以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为基础实现了现实基点与批判意识的初步融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通过实践概念奠定了唯物史观的基础;《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生产概念体现了唯物史观的成形。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批判旧世界、"商品拜物教"的同时,深刻批判了作为其合理性基础的"方法论拜物教",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具有深刻的范式意蕴。库恩对范式的理解趋向形式主义、相对主义,马克思哲学视野中,"研究范式"具有自省性、发展性、具体性、生态性。"时代问题研究"、"文本文献研究"、"理论原理研究"、"文化对话研究"等多样范式的交融对话,构成我国马克思哲学研究的"综合范式"。解答发展问题,推进社会发展,是我国马克思哲学研究多样范式的根本整合点。  相似文献   

18.
中国马克思学:马克思哲学研究范式的回归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克思哲学研究的创新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在于其研究范式的创新.在寻求范式突破的过程中,中国马克思学作为马克思哲学研究的一种新范式已经是势在必行.它借鉴了西方马克思研究的有益成果,对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进行了批判性反思,形成以文本解读为特色的研究范式.如其说它是传统文本解读范式的回归,不如说是一种以马克思本人文本解读为基础、以现实需求为目的,集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为一体的马克思哲学研究范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维特根斯坦把哲学从思辨路向转轨到语言分析路向,深度解构了传统西方哲学,实现了哲学的革命;马克思把哲学从思想世界降临到现实世界,颠覆并全面超越了传统哲学,并把哲学与无产阶级现实解放紧密结合,成功实现了哲学的革命与革命的哲学的双重变革。  相似文献   

20.
何怀远 《学术研究》2006,2(1):13-20
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及其本质的理解历来多样,其原因有多种,对马克思的文本不加分类、不作阅读价值定位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本文从文本类型学视角出发,在区分马克思的研究文本和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文本的基础上,把马克思的研究文本分为四类,分析了各类文本在求解马克思主义本真精神过程中的价值及其在阅读中的序列,以及文本思想和理解表述出现差别或矛盾时的解释学处置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