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以淮安市869例老人的问卷调查数据为依据,运用Logistic模型对淮安市老年人养老模式的选择意愿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健康状况对养老方式的选择没有显著影响,而婚姻状况、家庭类型、居住地、月收入和最担心的问题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养老服务法治化建设的首要问题是界定养老服务的范围和法律性质。养老服务源自养老照料义务承担者与实际照料提供者的分离,我国养老服务的发展经历了老年福利服务—社会养老服务—养老服务的演进历程。养老服务不再是老年社会福利,而是属于社会服务。养老服务属于养老照料服务,而非老龄服务。养老服务是养老服务机构基于委托所提供的生活照料,其是养老照料义务的一种实现方式。养老照料义务应实行多元主体共担机制,家庭、社会和国家都要承担相应的养老照料义务。  相似文献   

3.
农村养老政策的实施与农村养老保障力度的加大对提升农村居民养老水平与完善中国养老保障体系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养老方式、养老金、养老设施等方面仍存在问题,使农村地区老年居民的养老需求得不到满足.解决农村养老问题,要在了解农村地区老年居民真实养老方式与养老需求的基础上,制定农村养老规划、发展农村养老产业、完善农村养老设施,使农村地区养老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4.
以我国社会现阶段存在的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为研究背景,对紧凑型概念进行诠释和相关理论研究进行解读。从传统的围合式院落和东西向住宅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紧凑型的养老居住模式,并对这种模式的整体布局、单体方案和可行性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其中服务对象的范围进行了界定。以期达到节约土地资源、改善居住环境、延续中国传统文化、提高老年人的居住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北京市居民养老意愿与需求状况调查数据,探讨居民社会化养老意愿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社区养老是受访者最希望的社会化养老方式,其次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居民的社会化养老意愿受人口学特征因素、社会经济属性因素以及政策因素的影响.居民的社会化养老意愿因性别而异,受教育程度越高,其社会化养老的意愿越强;从职业性质来看,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的社会化养老意愿更明显;对养老政策的熟知有助于居民社会化养老方式的倾向选择.  相似文献   

6.
7.
8.
文章通过对广东54个农村社区中有子女大学毕业后在城市工作的农村父母的问卷调查,探讨来自子女的高等教育回报和农村父母的养老意愿。研究发现,农村子女大学毕业后在经济和精神慰藉方面能给予农村父母不同层次的回报,但是,毕业年限不长的子女因工资待遇较低影响了对农村父母的经济回报。研究也发现,农村父母表现出有随子女到城市养老的较强意愿。因此,应逐步建构以家庭为单位的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福利政策,重视农村大学生工作后的“在职贫穷”问题,从远距离照料和异地养老两个方面关注农村父母的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9.
青岛市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严峻,文化生活单调,情感慰藉难以满足。以青岛市137位60岁以上农村老年人为调查对象,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有效数据进行频数(N)、百分比(%)、平均值(M)、标准差(SD)、相关(r)分析。结果显示:农村老年人对生活较为满意,且生活满意度与孝文化、文化生活态度呈正相关;农村老年人孝文化观念较为传统,文化生活态度积极;农村老年人更多愿参与休闲消遣和社会交往类活动,但文化生活存在需要干预的困境。据此,本研究提出要改善文化养老环境,转变全社会传统的养老观念;子女应尊重和认同老年人,支持其从事文化养老活动;政府应该增加农村文化生活设施建设,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开展符合农村老年人特点的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CLHLS)数据,运用潜在分类模型分析方法,得出: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的平均需求率基本维持在50%~60%之间,老年日常照料需求在性别、年龄、婚姻(有无配偶)、教育、出生地(城乡)和养老保障(是否享受退休或离休制度)方面差异显著,而居住地(城乡)和区域(东部、西部和中部)差异并不显著。此外,不同照料程度和照料内容的需求率差异较大,轻度照料需求比重度照料需求比重高,不过随着年龄增加,两者的比重趋于一致;身体照料和疾病照料的平均需求率均不到30%,而家务照料和心理慰藉的平均需求率介于60%~70%之间,认知护理需求介于40%~50%之间。可见,潜在分类模型得到的数值高于低需求类指标,但也低于高需求类指标,更具有稳定性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2013年北京市朝阳区老年人养老方式与服务调查数据,对老年人机构养老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大约有15%的老年人有机构养老的意愿.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教育程度、自理能力、经济条件、子女数量以及养老观念等因素对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选择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13.
养老观指人们对晚年生活的认识、看法和态度,是养老政策制定的依据。通过问卷调查发现,G市老、中、青三代人在养老态度、养老需求和养老方式三个方面均存在差异。青年一代对待老年生活的态度更加积极,青年和中年注重对老年生活的规划,养老需求更加全面,对老年阶段的生命质量要求也较高。而老年人对养老更多报以顺其自然的态度,并未考虑自己的晚年生活。在养老方式的选择上,三代人都倾向于家庭和社区养老,中、青年机构养老的倾向略有增加。今后,政府应该注重养老事业的发展,实现养老政策的升级,提供更多元化和更高质量的养老产品和服务,提高养老政策的公平性、整合性,让老人们度过一个幸福的晚年。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大致经历了三阶段。基于现实压力的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理论假设,起到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作用的同时,存在理论与现实不尽契合问题。养老服务业现实发展中结构性供需失衡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养老服务责任主体认识错位。养老需求中的物质需求影响和制约着服务需求。年轻老龄化、健康状况、具备消费条件的老人数量及有效需求不足都是影响和制约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需求因素。养老服务供给不足和需求不足同时并存。应对老龄化应该家庭的归家庭,市场的归企业,其他的归政府和社会组织。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应供给推动和需求拉动并重。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武汉市全面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养老的事宜越来越凸显,了解和掌握老年人口异地养老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将有助于政府和企业做出相关决策。依据武汉市实地调研及调查问卷数据,运用SPSS17.0软件对武汉老年人口异地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受教育程度、性别、年龄等个体特征显著影响老年人的异地养老意愿,养老基地硬件服务设施及服务水平也影响老年人的感知。并提出应加强对养老基地的建设,提升服务专业化水平,以及对养老政策的适度改变等措施来提高老年人口异地养老的意愿。  相似文献   

17.
《社区》2012,(18):21-22
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7亿,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功能退化,老年人面临包括生活照料、情感交流在内的全方位的护理、照顾,原先的"亲人照顾"这一简单模式,便不能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意  相似文献   

18.
以"成都市武侯区老年人生活质量及服务需求"调查数据为依托,对影响城市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选择的诸多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对城市老年人而言,其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选择受性别、文化程度、婚姻、居住方式、经济状况、养老意愿、子女数目等因素影响,但现阶段对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形成显著影响的主要是年龄和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9.
以微观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计划行为理论和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失地农民养老模式选择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失地农民在意愿上倾向于选择多元化的养老模式;潜变量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对失地农民养老模式选择意愿的影响显著;可观测变量保障基本生活需要、提高生活质量及抵御养老风险等诉求对失地农民的行为态度及养老模式选择意愿影响显著;可观测变量个人意见、子女意见及亲友意见对失地农民的主观规范及养老模式选择意愿影响显著;可观测变量自身条件、国家政策对失地农民的感知行为控制及养老模式选择意愿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0.
物业服务企业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有其独特优势和现实意义,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阻力。本文对浙江省物业服务企业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进行研究,并基于温州市的实证调研来分析物业服务企业在提供养老服务方面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期有效增加养老供给,并为进一步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