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由湖北省宜昌市科技情报研究所菌物专家组日前开发研究成功一种翡翠针苗菜与珍贵食用菌联体生产的高效生态新模式。该模式依照生态农业原理设计,融合现代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将生产完针  相似文献   

2.
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效生态农业建设是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重点,也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黄河三角洲地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具备一些有利条件,但也面临许多问题,如农民生态农业观念淡薄、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生态农业缺乏技术支撑和社会支持等。为此,应发挥农民在高效生态农业建设中的主体作用,选择适合黄河三角洲地区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思路,把农业结构调整、改善生产条件、发展无公害农业与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大力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建设。  相似文献   

3.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加强县域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生态环境意识太差,基础设施落后,土地质量不高,自然灾害频繁,生产观念和生产方式不适应等,是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制约因素。发展县域高效生态农业的基本思路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为基础;以先进科学技术为支撑;以县域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新的方式和机制来推进。以商品农业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来带动,以农业产业化项目来推动,开展县域间的项目合作,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进行合作等,是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效生态农业区划为3个不同的区域,筛选出人均耕地、森林覆盖率、秸秆综合利用率、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比重、单位耕地面积农药使用量、种植业产值比、林果业产值比、畜牧业产值比、渔业产值比、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重、油料播种面积比重和蔬菜播种面积比重12项指标构成高效生态农业区划指标体系。整理得到3个区域高效生态农业区划指标平均值,以此所反映的各区生态农业建设的基本情况为依据,结合各区生态农业自然资源特点和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要求,对3个区域的高效生态农业建设发展方向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袁震 《小康生活》2001,(5):20-21
生态农业一直是我国政府和农业部门大力提倡和推广的一种新型农业,它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高效产业,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和无限的商机。生态农业的生产模式很多,这里,仅将湖北赤壁市官塘驿镇成校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生产模式介绍给大家,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我国食用菌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却不是生产强国这一现实背景下,从分析食用菌产业现状及特征入手,科学研判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确立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提出有利于实现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和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对策建议:加强科学研究与技术改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奠定与强化食用菌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构建资源培育、环境保护和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化模式与市场运作机制;提供有利于食用菌新兴产业体系发展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河流域的农业生产资源丰富,且在建立现代生态农业模式上已做出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和尝试,但在生态环境、农业结构、科技水平和市场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与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存在一定距离。应从加强生态农业意识、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推广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积极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生态农业模式。  相似文献   

8.
由于农业生产具有脆弱性、生态农业发展具有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属性,以及生态农业比较利益仍不高的现实,仅仅从强调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难以支撑生态农业的持续发展。本文从生态农业急需财政支持的必要性入手,提出了财政支持生态农业的基本思路是运用财政资金和财政政策纠正市场在城乡间配置资源造成的不当后果,通过财政的杠杆作用,引导市场在城乡资源配置中起到更加积极和正面的效果,实现城乡经济要素的双向、合理流动,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要素保障。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黎川县推广棉籽壳替代木屑栽培食用菌和菇袋再灌水等技术,使资源节约型之路越走越宽,不仅循环利用和节约了资源,而且壮大了食用菌产业,提高了效益。去年该县生产的茶树菇、爆花菇、草菇等食用菌总量达1.2亿袋,实现产值1.6亿元,农民户均增收700多元。今年1至8月,该县食用菌产量已达8000多万袋,食用菌生产规模位居全省第。  相似文献   

10.
生态农业是一种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生产良性循环的生产方式。冀南平原物产丰富,交通发达,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基础雄厚,在此建立特色生态农业具有得天独到的优势。以邯郸市平原地区为例,探讨了在冀南平原建立特色生态农业的有利条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1.
旅游开发必须有主题才能吸引游客,形成市场。食用菌资源拥有一定的产业规模和完整的产业链条,是一种独特的主题农业旅游资源,具有广阔的旅游开发价值空间。通过分析古田县食用茵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生态环境价值、品牌规模价值、综合效益价值,利用系统动力学因果关系分析确定古田县食用菌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路和战略选择。提出古田县主题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四种模式,包括推进主题农业观光园建设、开发食用菌旅游商品系列、引导开发食用菌主题餐饮、大力发展食用茵主题会展旅游。主题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将丰富古田县农业旅游的内涵和开发方式,进一步促进古田县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常态下,驱动经济增长将主要依赖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和人力资源素质的提升。本文借鉴索洛的“余值法”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理论,实证分析了三峡库区技术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理清库区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如何为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必需的技术支撑;围绕三峡库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协调推动新型工业、高效生态农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转型发展和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技术支撑措施,促进三峡库区创新、协调、绿色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对高质量农产品需求的增加及农业发展资源环境约束的日益趋紧,农业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新的时代要求。农业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求所生产的农产品高质量,而且要求生产的环境及生产经营过程高质量。林下经济由于充分利用林地中的水、土、生物资源,在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下发展,不仅所生产的产品具有生态优质的特征,可以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而且能够纾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取得良好的生产经营效益,实现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相协调、互促进。因此,应认真研究林下经济助力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采取系列有效对策,积极开发林下经济发展,以推动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农业发展先后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近代农业和现代农业四个阶段。在不同阶段,由于资源禀赋及农业生产力水平不同,农业发展思想也大不相同,由此导致农业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截然不同。通过审视农业发展进程中农业生产状况、生态文明思想及生态环境状况的变革,指出生态文明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核心特征,生态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在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视域下,采用统计分析、逐步回归、异方差和序列相关检验等计量技术,综合分析了农业生产资源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实证分析结果证实了生产资源投入在农业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其中水资源投入、化肥使用量、农用柴油使用量对农业经济增长均呈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弹性系数依次为0.719、0.573、0.300,而土地、农药、塑料薄膜、电力、农用机械、农业劳动力、农业科技等生产资源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明显。建议通过优化生产资源投入结构、遵循科学适量原则、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与环境友好型技术的集成示范推广、提升农业从业者科技文化素质及生态环保意识以促进农业产业竞争力提升,进而实现我国现代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许多农村地区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发展形成了特色农业,然而,滥用化肥农药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基于陕西省和河南省8个县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区域品牌生态系统对特色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区域品牌生态系统建设需要强化自然资源利用、人文环境支持和种群协同成长,三者对特色农业绿色发展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在自然资源利用方面,土地和水资源利用越高效,气温变化和光照强弱掌握越好,越有利于特色农业绿色发展。(3)在人文环境支持方面,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的政策支持、技术支持、传播支持和维护支持力度越大,越有利于特色农业绿色发展。(4)在种群协同成长方面,传统小农户生态意识越高,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越强,合作组织联合生产能力越强,家庭农场示范作用发挥越好,越有利于特色农业绿色发展。因此,各方主体需要协同互动,以实现特色农业生态化和品牌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现代循环农业发展:机遇·挑战·对策——以福建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福建省发展循环农业具有良好的区域生态条件,不仅光温热水资源丰富,而且农业生物物种多样。近年来,生态强省建设卓有成效,农村基础设施初具规模,为现代循环农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与厚实的平台。剖析了循环农业面临的物质合理流动的循环性,内生增长类型的综合性,高效有序运作的自然性,整体和谐发展的持续性,促进互利共赢的统筹性等挑战。提出了节约资源、有效利用,保护生态、防灾减害,防治污染、循环利用,选育良种、提高效率,多元投入、增强实力等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云南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循环型农业就是把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农业生产。在农业产生过程中和产品生命周期中减少资源、物质的投入量和减少废物产生的排放量,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针对云南省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云南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提出云南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从农民家庭、村镇、生态园(区)、区域等四个不同层面开展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相似文献   

19.
生态农业建设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农业产业化则是经营这一物质基础的现代化手段。传统农业产业化模式与生态农业存在天然的对抗性,主要表现在:生态农业对规模农业的排斥;农业产业化对我国传统生态农业体系的破坏;当前农产品需求的严峻挑战和农民增收的压力。同时,农业资源的现状限制了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求的高度机械化、专业化。要解决这一系列矛盾,就要重视农业产业化与生态农业的关系,着力发掘传统生态农业生产方式的潜力,重视农民增收,在基本农产品供销上进一步削弱市场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