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五八年秋季,我国广大的少数民族牧业区,也和农业区一样,普遍建立了人民公社,实现了牧业区的人民公社化。人民公社化的五年,是广大牧区发生深刻变化的五年。五年来,牧业区人民公社在发展畜牧业生产、加强牧区基本建设、增强民族团结等方面都显示了巨大的威力,给牧区各族人民带来了无限好处。牧区畜牧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是人民公  相似文献   

2.
1958年,是青海省牧业区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一年。在这一年里,牧业区發生了天翻地复的变化,群众性的社会主义革命大風暴,以雷霆万鈞之力,摧毁了千百年来統治着劳动人民的封建剝削制度,一举而基本上完成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偉大历史任务,并且一步登天,实現了人民公社化。全省牧业区共建立了人民公社一百零八个,入社戶占牧区总戶数的74.22%。牧业区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不仅为青海少数民族經济、  相似文献   

3.
农业部和民族事务委员会于四月二十五日至五月十四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联合召开了全国牧业区工作会议。这次会议主要是讨论有关牧业区发展畜牧业生产的问题。在这次会议上,各地参加会议的同志一起学习了党的有关政策,着重地讨论了牧业区和半农半牧区畜牧业生产的方针、政策、增产措施以及有关的科学技术问题,总结交流了各个地区的先进经验。毫无疑问,这次会议对于进一步建设国家的畜牧业基地,稳定、全面、大力地发展畜牧业生产,将是一个有力的推动。  相似文献   

4.
大力地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党的民族政策的一项主要内容,也是开展少数民族地区一切工作和彻底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毛主席早在1949年就指示我们:“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民族反动派,没有大批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的。”现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正在双跃进,90%以上的少数民族人口的地区在经济战线、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取得基本胜利,并实现了人民公社化,掀起了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的高潮,许多民族从封建社会、甚至奴隶社会或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从个体经济飞跃到人民公社。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5.
一内蒙古自治区一百四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六十余万平方公里是牧业区。在牧业区从事畜牧业生产的有三十五万蒙古族牧民和一部分鄂温克族牧民。解放前牧区各族人民饱受日寇及国民党反动派的长期残酷盘  相似文献   

6.
落后的游牧经济的基本改变,是我国畜牧业生产战线上的巨大胜利。改变游牧经济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实行定居游牧。我国牧业区分布很广,从大兴安岭西部往南,沿阴山、贺兰山西北的辽阔草原西上,直达祁连山东麓,包括整个青康藏高原和天山北部,基本上都是广大的游牧地带。牧业区的面积共约三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0%。从事畜牧业生产的牧业人口,90%以上都是少数民族,这是我国牧业区畜牧业生产中的主要特点之一。解放前,在我国辽阔的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在党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的指引下,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各方面的发展获得了伟大成就。除个别地区外,广大农区和牧区胜利地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并进而实现了人民公社化;许多地方开始建立起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不少地区的农牧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文教卫生工作有了新的成就,人民的觉悟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民族团结进一步巩固了。在少  相似文献   

8.
当前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的畜牧业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并有效地发挥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反作用,是牧区各少数民族人民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拟就牧区生产关系问题谈点认识与思考。  相似文献   

9.
一、少数民族教育的辉煌成就少数民族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的一部分,在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指导下,作了巨大的努力,已取得显著的辉煌的成就。1958年是社会主义建设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伟大胜利的一年,同样是少数民族教育跟上去大跃进的一年!因而在少数民族教育上出现了许多轰轰烈烈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巴彦淖尔盟是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的一个盟。全盟面积三十二万多平方公里;其中有三十一万多平方公里是牧业区。巴盟牧业区是一个干旱荒漠的草原。乌兰布和、腾格里、巴旦吉林三大沙漠和砾质戈壁占牧区总面积的百分之五十五以上。草场植被稀薄,风多雨少,河不成流,地下水位较低,气候干燥,年降雨量只有一百公厘左右,西部三个旗只有五十到七十公厘,干旱给发展畜牧业生产带来极大危害。解放前,每遇大旱年,不仅牲畜大量死亡,有的户甚至人畜死绝。解放后,在党中央和毛主席及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胜利地完成民主  相似文献   

11.
《地理》杂志1961年第三期上發表了兰州大学地質地理系經济地理教研組,在甘肃省甘南一带进行調查后写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以少数民族牧业区农牧业的發展为中心,論述了“以农业为基础开展牧区人民公社經济建設规划的几个問題”。文章認为:随着牧区“农业的发展,牧区人民公社必将朝向以农业为基础,农牧結合,多种經济綜合发展”的方向發展。因而,在牧业区要貫徹执行“以粮为綱,粮畜并举”的生产方針。要“根据农牧平衡原则确定牧业發展方向和規模”,以达到“以农养牧”。为达此目的,就要在牧业区大量开垦草原,“使垦荒成为一种群众性的运动”,做到“粮食自給有余,并在条件許可下,建立新  相似文献   

12.
自全国解放以来.特別是自去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来,我国各少数民族,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設总路綫和民族政策的光輝照耀下,无論在政治上和經济上都有很大的發展,随着人民的政治思想覺悟的提高和工农业生产的大跃进,少数民族的群众文化工作也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群众性的文化艺术活动,已空前地活跃繁荣。这主要地表現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群众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地区自解放以来,畜牧业生产的发展一直是稳步上升的。一九四五年解放时,全区牲畜仅有七百五十万头,一九六二年已增加到三干二百六十四万头,增长了三倍多。特别是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尽管连续遭遇了各种自然灾害,但由于有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的指引,牧业区各族人民坚决战胜了各种自然灾害,仍然使畜牧业生产取得了稳定而迅速发展的辉煌成就。在这五年间,主要牧业区的牲畜总头数,由一九五七年的一千零一十万头,增加到一九六二年的一千四百三十二万头,增长百分之四十一点八。在牲畜头数稳定发展的同时,牲畜质量也有很大提高,各种改良牲畜已由一九五七年的十五万四千八百八十头,增长到一九六二年的一百九十四万八千一百七十九头,增长了十多倍。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自治区是祖国的一个重要畜牧业基地。这里牧场广阔、水草丰美、畜牧业资源富饶。在全自治区一百四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有一半以上是宜于发展畜牧业的天然牧埸。在牧区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各民族牧民大约有五十万人,其中绝大多数是蒙古族人民。自治区的农区、半农半牧区的广大农民,也有经营畜牧业的良好传统。畜牧业生产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国家和自治区工业化与发展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经济,同时又是蒙古民族和区内一部分其他少数民族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主要经济。因此,  相似文献   

15.
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一项根本任务,也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实现各民族事实上的平等,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少数民族地区未来各项事业的大发展,不能没有今天的教育发展做基础。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边远山区和牧区,经济方式落后,生产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现在已经九年了,各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事业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成就,少数民族地区的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我国各民族已经结成了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由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飞跃的向前发展,新事物的不断出现,就要求少数民族语言使用新的词汇来确切地表达和反映这种新事物的概念。由于过去各少数民族的  相似文献   

17.
天高云淡,草丰水碧。在这畜牧业金色的季节里,笔者能有机会参加最近在哈尔滨市召开的北方畜牧工作会议,亲耳听到来自牧区和半牧区的报告,像奔驰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上……我国北方牧区和半牧区,从金色的阿勒泰到茫茫的呼伦贝尔,从巍巍的青藏高原到著名的六盘山下,大多地处少数民族地区;而畜牧业经济,又是当地少数民族经济的基础。因此,畜牧业生产不仅关系到各族人民吃、穿、用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巩固边防、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自治区有广大的牧区,也有广大的农业区和半农半牧区。畜牧业生产是蒙古族人民长期以来赖以生存的主要经济,他们有经营畜牧业生产的丰富经验。其他少数民族和住在这里的汉族人民也有经营畜牧业的习惯。自治区的牧区面积很大,约占全区面积的60%以上,有丰盛的水草,具有大量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但在解放前由于封建制度长期的摧残和反动统治残酷的压迫和掠夺,使畜牧业生产日趋衰落下降,农牧民生活非常痛苦。自从解放后和自治区成立以来,党中央、毛主席和中央人民政府对自治区畜牧业的发  相似文献   

19.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成立已经五年了。五年来,全旗各族人民在党中央、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人员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高举总路线、人民公社、大跃进三面红旗,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自治旗的政治、经济、文化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五年来,自治旗的各项生产建设事业的发展是突飞猛进的。特别是由于自治旗成立的头一年,就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因而给农业  相似文献   

20.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关系的原理,在经济文化落后的民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不断强化少数民族的社会主义意识。在当前的形势下,强化少数民族的社会主义意识,对于确保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促进少数民族发展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少数民族社会主义意识发展的现状 建国以来,随着民族地区社会主义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