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家的治是德化的治。德化之治的观念是依据于天命君权的神圣性与绝对性。以血缘宗族为基本结构的宗法社会是德化之治的现实基础,德化之治是为了保证等级制度的正常贯彻和执行。虽然现在已经不再是封建等级社会,但研究古代儒家的治国思想对现代社会治国之道和社会人的价值理念的培养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慧敏 《人才瞭望》2017,(6):254-256
《尚书》的赏罚思想受到天命观的影响,一方面强调“天之罚”,另一方面也开启了“人之罚”的治国思路.儒法两家均致力于治世,儒家主张由内而外重建人伦秩序,法家则主张以赏罚之法强力建构社会规范,从而呈现出基于不同人性论而展开的礼法角逐.  相似文献   

3.
孙琪 《人才瞭望》2015,(2):118-119
儒家管理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其形成与发展对中华文明的影响重大而深远。自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宋明时期的程朱理学。儒家思想都以其"仁爱"的核心观念为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顺应了时代和历史发展的潮流。随着时代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东西方学者开始重视对儒家管理思想的研究。笔者通过对儒家管  相似文献   

4.
一、导论法家的治国之道不同于儒家。如果说儒家的治国之道是以德治为其内容的柔性管理,那么法家则是以法、术、势为其内容的刚性管理。所谓法治,是指通过赏与罚的两种基本手段,建立与实施制度与规范来管理众人行为的治理方法;所谓术治,是指通过暗藏不露的机智方法和精巧手段来有效地控制臣下的治理方法;所谓势治,是指以权力为基础、创造帝王权威的集权管理模式。三者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所以,韩  相似文献   

5.
作为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儒家文化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他的道德教化、注重人本的思想、无论在过去还是现代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的核心思想体现为道德教化,经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分别体现其尚中、贵和、德政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用道德和礼教作为治理国家之本。完备的政治见解和卓越的政治品格是孔子孜孜追求的治国安邦的德政方针。  相似文献   

6.
悠悠五千年中国古老文明,蕴藏着无比瑰丽的智慧宝库,形成了绵延不绝、日益丰富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其中,肇始于尧舜禹时代的治政理念和治国经验,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中国儒家为官治政理念和官吏管理制度,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学者把中国古代的治国之道和官吏管理制度,称之为除指南针、火药、造纸、印刷术以外的第五大发明。  相似文献   

7.
春秋战国动荡时期,《管子》作为德法关系处理得当的重要典籍,孕育着丰富的法治思想。笔者在充分了解《管子》一书的基础上,研究探讨《管子》中具有代表意义的"以法治国"的法律观、"法天合德"的立法观、"人人平等"的执法观。  相似文献   

8.
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正在经历“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巨大变革,在这一时期下,我国古代社会思想非常活跃,各种智者、圣贤针对社会发生的急剧变化都有自己的治国思想和套路,进而形成了很多思想流派。本文旨在探讨研究春秋战国时期的各种治国思想。  相似文献   

9.
张之洞是晚清一位颇具影响力的风云人物,他既是晚清的四大名臣之一,同时又是著名的实业家和教育活动家。由于深受儒家学说"人治"思想的影响以及出于解决时代  相似文献   

10.
古琴在形制上取法天地之象,在内容上既遵从儒家的礼乐教化,又融合了道家的颐养天性。古琴在本身的形制、音色、曲调、音乐内涵、演奏风格等方面都体现出儒、道两家"礼乐教化"与"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古琴是音乐与儒道精神完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五个方面介绍了先秦时期主要的儒家政治思想,并比较了孔子、孟子、荀子在每个政治哲学模块中的思想差异性,以此探析儒家政治哲学思想在先秦时期的特征和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2.
法国大革命之后,西方的唯理自由主义思潮一直占据着世界思想界的顶峰,中国思想界自"五四"之后也被理性主义思想牢牢把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反思唯理自由主义对我国文化的传承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本文拟以历史为引,进而对自由主义的出现和发展及其内部派别进行反思,同时探讨西方的理性主义思想与我国古代儒家的思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儒家妇女观的核心理论是男尊女卑思想。在两汉时期,董仲舒、班昭等人的有关妇女的理论使儒家正统妇女观日益强化。儒家妇女观对封建社会女性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在这种传统思想的影响下,当代中国女性在社会领域和婚姻家庭领域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处于劣势地位。女性要寻求彻底解放,就社会而言,必须树立男女平等意识。就女性自身来讲,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激发创造力,以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4.
儒家思想在某种意义上是中国国学的代名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儒家美学思想传承千年,对中国美学影响颇深,但如今时代不同,社会背景和服务对象产生变化,传统的儒家美学思想势必会同现代社会产生碰撞,而这种碰撞中涌现的新质值得研究以指导现代美学的发展及设计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儒家学说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创新和解放运动中,首创于孔子,并经过孟子、苟子、董仲舒、朱熹等思想家的不断丰富和完善,最终形成一个浩瀚博大、包罗万象、精密完备的思想体系。人才思想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儒家学说中关于人才的成长、识别、选拔、考察和任用等观点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儒家的管理目的是修己安人。儒家的管理本质是顺天应人。儒家的管理方法是以“通经达权”的变易思想为特点的经权管理。儒家关于管理的总纲领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儒家对管理理论基础的认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关于人的存在的本质属性——“仁者人也”的人性可塑论;关于人的存在的方式——德礼政刑的行为规范论;关于人的存在的价值取向——修己安人的价值取向论。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思想解决了中国的“主权”问题,邓小平理论解决了中国十三亿农民的“吃饭”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累了治党治国的宝贵经验,科学发展观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8.
当今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显性化、全球化,已极大地打乱了人与自然的均衡。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儒家看到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自然界的种种生物之间是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因而主张尊重自然规律",仁"不仅是爱人,而且还要爱物。处于危机之中的人类可以从古老的传统文化中吸取必要的生态智慧思想,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而为人类社会的延续寻找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正《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一部伟大的思想总集,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教育、文学乃至立身处世之道,它对我国两千多年的思想文化、价值取向的影响,深刻而广泛。翻开《论语》,其中不乏有关官德与廉政方面的箴言,对于  相似文献   

20.
德治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部分,修己、治人是德治的两个层面,仁、礼是德治的中心内涵。德治思想贯穿我国封建社会,在我国封建社会治国安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当代中国治国实践仍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