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珠 《当代老年》2013,(4):24-25
年近七旬的蒋继林是福建龙岩连城人,他自创的“太极悬空书法”,即用左手写反字,被称为“八闽一绝”。蒋继林从小就喜爱书法艺术,写得一手好字。1991年的一次“书友”笔会上,他看到大伙都在案台上写字,觉得没劲,就想到离了案台试试。有了这种想法,他开始练习“悬空书法”。起初,老蒋搬来两条凳子,  相似文献   

2.
我通过对学生作业观察分析,得出以下原因:学生在写字的时候多数重在速度快慢、对错与否,没有注意汉字的间架结构、笔画之间的关系,即没有注意字的细微之处要写好。于是,有部分学生的书写就不规范,有部分学生就只能把字写出来、写正确,而无法做到写工整甚至写美观了。所以。要改变学生书写不够规范的现状,老师就得改变写字教学粗糙指导的模式,从细微之处入手,认真指导,才真正能提高学生写字的实效。  相似文献   

3.
买猴儿与霓虹灯舒展文字笑话也会因书写者及其工具、字体和方法而显出不同的时代特点。甲骨文、小篆和隶书姑且不论,这里先从草书说起。有个县官写字潦草。这一天,官老爷要请客,写了一张叫差役去买猪舌的字条。谁知县太爷把这个“舌”字写得太长,分得太开,差役一看“...  相似文献   

4.
问:因患脑血栓,现在我右半身瘫痪,日常写字的右手已不听使唤。我想用不常写字的左手留一份遗嘱是否可以?因写字困难,我为少写了几个字,留一个“四言绝句”行吗?它能产生法律效力吗?  相似文献   

5.
邸振忠 《老人世界》2011,(12):27-28
我喜欢写字,尤其喜欢用毛笔写楷书,这源于50多年前上完小的时候。那时每周有一节习字课,老师要求每个学生,参照字帖,用毛笔写一篇八开纸16个5厘米见方的大字和几行蝇头小楷。写好后交给老师,老师像批试卷一样认真批阅后,还要用红笔把认为写得比较好的字或某些笔画圈起来,  相似文献   

6.
扶楠 《现代交际》2007,(5):51-53
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相似文献   

7.
这是10年前发生在一个幼儿教师家的故事:这位老师天天给不满两岁的儿子讲故事,一天,儿子问她:“妈妈,你肚里哪来那么多的故事?”她拿出一本厚厚的童话集,对儿子说:“那些故事都写在这书里。”儿子又问:“妈妈,这书是你写的吗?”她摇摇头说:“不是,书是作家们写的,妈妈写不好。”幼稚的儿子此时并不懂得关于“作家”的任何概念,也不知道写书是一件什么样的事情,便幼稚地问妈妈:“我能写这样的书吗?”她毫不犹豫地答道:“你可以啊!不过,你现在‘写书’还需要妈妈帮忙——因为你不会写字,只能用嘴说,妈妈帮你记,等你学会写字了,才可以自己完成…  相似文献   

8.
蒙师     
廖静仁 《老年人》2009,(3):32-33
最初认识的字,是“天、地、君、亲、师”。那是写在神龛里牌位上的,烫着金,辉煌得很呢。父亲常把我举过头顶,一遍复一遍地念给我听,可是我那蒙昧的童心,并不懂得其中的含义。  相似文献   

9.
我的心扑通一下,记忆如同大幕,哗啦拉开时,我清楚地看到……除了这杯酒,我再也说不出别的。10年前,我曾爱过一个人。那时候,他是杂志社的实习记者,我是刚开始尝试写字为生的撰稿人。我们像园子里尚且泛着青光的番茄,简单而青涩。他的理想是做有责任有担当敢说真话的记者,我的理想却很俗,希望写出来的字一个个能换钱。因为我当时的境况很差,赚的稿费刚够吃饭付房租。  相似文献   

10.
伏煌曙 《老年人》2013,(4):50-51
我写过这样一首《无题》小诗:“我有小车第一流,滚来滚去乐悠悠。芳名也叫‘双踏挪’,不请司机不吃油。”“双踏挪”是我对爱车的美称——双脚一踏,它就挪。湘阴方言“挪”字谐音“纳”,谐“桑塔纳”。虽谐音但不冒牌,道白了靠自身力量行进的本义,志趣兼言,带点调侃。至于“小车”故事,且容细说从头。  相似文献   

11.
“给我看看你的天书好吗?”“小朋友”说。“天书”是说我的手稿,圆滚滚的字胡乱塞在格子里,加之人名用英文字母或常用语缩写,叫人看起来有点儿费劲。当然,如果把稿纸当筛子,只要那么一筛,这些小球一样的字都会从格子里抖落下来。“小朋友”很好奇地盯着我的稿纸,稚态可掬地向我提出了请求。“小朋友”姓乔名羽,爱称叫乔老爷。我从来没想过他有多大年纪,总觉得他比我小,觉得和他在一起玩得很开心。他拿过我的手稿,笑笑地说:“看看我能不能识破你的‘米马’?”他的山东口音把“密码”念成“米马”。我不能想像,如果乔老爷蜕去了山东口音,讲一…  相似文献   

12.
幽默文摘     
流行病毛铭三兼收并蓄 吓煞夫婿孙以增许彭 节约 在列车上,三个人在议论某某人如何节约。其中一位说:“我认识一个人,为了节约墨水,无论写什么,字都写得像虱子一样大小。”另一个人说:“我父亲的朋友为了减少手表的磨损,天一黑就把手表给停了。”第三个人说:“你们说的都不行,我认识一位老先生,他为了节约眼镜,连报纸都不看了。” 前任 经理夫人走进办公室,问:“您是我丈夫新聘的秘书吧?” “是的,太太。” “希望您好好工作,不要像您的前任那样超越自己的工作范围。” “我的前任是谁?” “是我……” 借车 小吴有急事要…  相似文献   

13.
汉字是记录语言,表达和交流的工具。写汉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语文素养的一种体现,是中小学语文不可忽视的教学任务。字写得规范、端庄、美观大方,不仅能增强表达效果而且将会受益终身。提高汉字书写水平也是提高民族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七年级是中学的起始年级,因此写字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文化宫     
《老年人》2007,(3):42-43,33
⊙李明玉路标一位司机大雾天迷了路,隐隐约约看见路边电线杆上有一个路标,就把车停了下来。可是雾太大,怎么也看不清上面写的是什么字,于是他爬上电线杆查看,终于看清了上面写的4个字“:油漆未干”。(殷欣奎)叫花子一个男生站在女寝室楼下叫喊:“花子,花子……”管寝室的大妈问道:“你叫谁呢?”男生答道:“叫花子,308的。”于是,大妈也大声喊道:“308的叫花子,有人找!”(杨有)诡辩结婚之后,新娘发现丈夫是个瞎子,婆婆发现儿媳只有九个手指头,于是两人气呼呼地来找媒婆,问她为什么要骗她们。媒婆诡辩道:“当初我就说得很清楚,我说男方没有见…  相似文献   

15.
突厥 《老人天地》2010,(4):40-40
爷爷曾经给我讲过这样一则大清轶事:体仁阁大学士刘墉因在朝堂之上直言进谏,惹得“龙颜”大怒。乾隆皇帝当堂做了两个“纸阄”——名曰”生死阄”:两个纸阄上分别写着“生”和”死”.刘墉抽到“生阉“便可以活命,抽到“死阉”便会被处斩。其实这两张“纸阄”写的都是“死”字,这是乾隆皇帝有意难为刘墉。如果换了别人,无论抽到哪张“纸阄”,都难逃一死。  相似文献   

16.
通宵茶座     
我的左手如果一拨儿人去吃饭,碰巧用的又是方桌,我一般都非常自觉地坐在边儿上,而且是左手在外侧的边儿上,不是为了付账方便,而是为了别人吃饭方便,因为我使左手。如果用的是圆桌,那大伙儿就只好互相将就、谦让了,伸筷子之前先得“顾左右”,然后再寻机冷静出手,可有时还是要“打架”,感到不好意思的主要是我——人家都正常地使右手,而我使的是怪异的左手。不知道别的左撇子什么样儿,我基本上整个儿“左倾”,不仅手是左的,腿脚也跟着是左的,习惯用左腿做支撑腿,踢足球也是左脚为主,右脚为辅。但我不是完全“左倾”,右半边身子中,右手主管着我一辈子中极其重要的大事:写字。这是上学时老师硬给扳过来的,如果按照天性,我肯定用左手写字更舒服。为什么一定要用右手写字呢?我记得克林顿就是用左手写字的。不过,克林顿毕竟生活在外国,不太具有可比性,咱们国家喜欢整齐划一,  相似文献   

17.
如果我没记错,丁姑娘本是攻二胡的,所以我猜想,丁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这样度过的:好好学习文化,星期天背着二胡去少年宫,甚至她还练习过书法,因为她的字的确写得不错。没有理由反对什么,她是一个乖女孩,如今年龄大了,脾气也没见长,2004  相似文献   

18.
写字与交际     
古人云:“字乃人之衣冠”字是人的第二社交语言,在很多情况下,字是写给别人看的。一手好的字,就象穿了一身整洁、合身、漂亮的衣服,使人爽心悦目,得到美的享受。否则,如果写得潦潦草草、歪歪斜斜,甚至错别字百出,难认如天书,就象说里也退去见人,是不礼貌,也是令人不快的。鲁迅先生曾对这种以潦草字示人的人严肃地批评说.「这是浪费别入的生命。」所以,字写得好不好,直接反映出书写者的文化素质和情操修养,将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产生*定的影响。郭沫若同志说:「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成为书法家,但总要把字写得合…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不但诗写得好,论诗也非常精辟。陈毅1964年出访阿尔及利亚等国,次年作诗《西行》一首,请毛泽东修改。1965年7月21日,毛泽东致函陈毅,并附改后之《西行》:“万里西行急,乘风御太空。不因鹏翼展,哪得鸟途通。海酿千钟酒,山裁万仞葱。风雷驱大地,是处有亲朋。”毛泽东在信中说:“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谈到自己时,毛泽东说:“因我对五言律从来没有学习过,也没有发表过一首五言律。我偶尔写过几首七律,没有一首是我自己满意的。如…  相似文献   

20.
《老年世界》2010,(9):43-43
“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这是非常明显的常识,来不得些许马虎,必须亦步亦趋。有人把写格律诗称作“戴着脚镣跳舞”,这话说得非常的好。下边探讨一下集句成篇时需要认识和注意的一些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