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企业改革取得了四项成果 (一)产权制度的改革,推动了企业机制的转换。我们围绕明晰产权,推进企业转机建制,为企业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全市有630家国有独资及国有控股公司退出了国有股权;46家国有工厂制企业完成了公司制改造;140家集体企业完成了股份制改造;120家股份合作制企业完成了股权的规范集中。通过明晰产权和转机建制,带来了四大变化:在责任机制上,全市有40多家企业在改制后主动聘请了职业经理人,55家企业聘请了业务顾问或独立董事,企业经营者由过去对上级负责转变为对企业、对股东负责。在管理机制上,全市90%  相似文献   

2.
我国国有固定资产投资的体系按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划分,可分为公益性、基础性和竞争性3大类,并分别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承担。目前固定资产投资按所有制划分为国有、集体、个人和外资共四大类,按投资主体(决策主体)可分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其他企业、个人、外商等6个部分。其中前3个是国有资产投资主体,使用的是国有资产,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的政府对其使用有优先决策权。后3个投资主体使用的是非国有资产,政府没有对这些资金的使用和支配权,其他企业中包括国有资产投资的股份制企业,其投资决策权归企业董事会,对国家…  相似文献   

3.
国有、集体 (主要指计划经济下形成的市、乡、村集体企业 )企业改制中 ,股权的设置与经营 ,事关改制的成败与今后的发展。是国家、集体控股 ,还是企业职工买断 ;是搞股份合作制 ,还是把整个企业推向市场 ,使经营性国有、集体企业的资产资本化、社会化和市场化 ;是股权相对集中 ,还是搞职工全员持股 ?众说纷纭。这个本来不是问题的问题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特殊历史时期 ,不仅成为争论不休的经济问题 ,而且成为贯穿整个国有、集体企业改制过程中的政治问题 ,使一个十分简单的经济问题复杂化、政治化、敏感化。回顾国有、集体企业产权…  相似文献   

4.
1978年以来,我国生产资料市场化改革逐步深化,改革深度涉及物价审批制度、货币信贷政策、国有企业产权体制,建立了新的税收、财政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通过改革,各种非经营性国有、集体资  相似文献   

5.
<正> 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关键阶段,而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战役。笔者认为推进和实现政企分开既是深化国企改革的难点,但更是突破口。 一、政企分开的难点。 1、国有企业产权主体难以明确。理论上讲国有企业的产权是清晰的,即国家是国有企业的所有者,政府可以成为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行使所有者的职能。但事实上国有企业产权主体不明确。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对国有企  相似文献   

6.
<正> 为了进一步探索企业改革的新路子,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企业新体制、从根本上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去年下半年,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省委、省政府决定在成都、自贡、绵阳、德阳、乐山、内江6市的化工、机械、电子、轻工、冶金等行业中选择20户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和2户商贸企业开展探索建立新体制的试验,并制定了《关于在二十户国有大中型企业探索建立企业新体制试验的实施意见》,即“三十三条。”明确了这次试验的目的和指导思想,是在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从理顺产权关系  相似文献   

7.
组建国有控股公司是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探索,其运行主要是依托“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国有控股公司———国有企业”三级授权经营体制来实现对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管理。相对于传统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来讲,通过国有控股公司(或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这一管理模式主要在于实现以下两个目的:一是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国有产权主体虚位问题,明确国有控股公司为国有资产的产权代表;二是在政府与企业之间筑造一个“隔离带”,避免政府对企业的直接行政干预。但是从近几年国有控股公司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以上两个目的并未完全达…  相似文献   

8.
秦广辉 《经营管理者》2012,(2X):237-237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骨干与支柱,因历史原因曾经在政府的直接干预下运转,缺乏独立自主权和自我积累,给企业经营带来了沉重的包袱。而股份制是当前深化国企改革的主要方式,有利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股权结构合理化和治理结构规范化。全面把握"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突出国有大中型企业这一重点和难点,全面推进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  相似文献   

9.
《领导决策信息》2008,(25):19-19
一场声势浩大的国资集体"激进式"改革正在合肥市铺开。这场改革由"三大战役"组成,一是解除国有(集体)职工身份,实行全员聘用竞争上岗制度;二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通过国有产权转让、引进战略投资者等形式,实现国有资本在竞争性领域全面退出;三是国有民营,建立资产经营目标责任制。  相似文献   

10.
<正> 产权制度的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和关键,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前提和根本。 多年来,南充城市经济形成的以农副产品加工和轻纺工业为主,决定了全市产权制度改革的重点。从1994年以来,根据有关要求和借鉴外地经验,结合南充实际,积极推进国有集体中小型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截至1997年4月底止,全市完成企业占应改制企业的60.20%,涌  相似文献   

11.
王书坚 《领导科学》2005,(16):20-21
青岛市现有国有(集体)企业1149家,经营性国有资产1844亿元。近年来,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提出的要求,以实施“五个转变”为目标,加大了国有(集体)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力度,为国有(集体)企业的改革发展和做大做强营造了沃土,从而涌现出了以张瑞敏、常德传、周厚健等为代表的优秀企业家群体,产生了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知名企业,拥有了海尔、海信、青岛啤酒、澳柯玛、双星等10个中国驰名商标,形成了知名企业家、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交相辉映的“青岛现象”,从而提升了青岛在全国的…  相似文献   

12.
<正> 难点分析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复杂的社会工程,是我国企业改革面临的一场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难度很大,从目前遇到的难点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权关系难划清。一是企业产权主体虚置:有众多的政府部门对国有资产负贵,但由于权责不清,没有谁真正有效地代表国家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营运。二是企业产权关系模糊,企业缺乏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兰是企业产权结构单一,政府是唯一的投资主体。四是企业产权封闭凝固,企业不能形成联合、兼并、嫁接、拍卖、破产等  相似文献   

13.
《领导决策信息》2008,(20):23-23
集体产权是我国广大农民的主要产权,保护农民利益的关键在于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5月9日,湖北省"三村"(城中村、城郊村、园中村)集体  相似文献   

14.
<正> 主要任务是:继续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加快改革步伐,加大改革力度,明晰产权主体转换资产经营方式,促进资产的重组与流动,全面完成县属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具体要求是:抓进度、抓完善,提高改革的质量;攻难关,抓延伸,即对特困企业要尽快拿出改革方案,并将已取得的成功经验向城乡集体企业,流通服务行业及各地、市、州属小型企业延伸;抓配套和几个结合,即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企业内部三项制度  相似文献   

15.
王军 《科学咨询》2004,(23):32-33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20年间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成效显著,但如何实现国有大中型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建立以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为标志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有大中型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增强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仍然是当前深化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难点和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6.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在保持林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实施林地经营管理制度的改革。其任务是把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户,明晰山林权属、落实经营主体、放活林业经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关键在于产权长期清晰,最终目的是让农民得实惠、生态受保护。  相似文献   

17.
十五大四中全会决定 :要继续推进政企分开 ,政府对国家出资兴办和拥有股份的企业 ,通过出资人代表行使所有者职能 ,按出资额享有资产受益 ,重大决策和选择经营管理者等权利 ,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不干预企业日常经营活动 ,对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和控股公司经营国有资产 ,要确保出资人到位。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一、分析问题1、国有企业所有者虚位造成经营者只经营上级而不经营市场国有企业的改革最根本的问题是产权改革的问题 ,而资产所有者到位是产权改革的重点与难点。针对国有企业“所有者虚位”所做的改革 ,我…  相似文献   

18.
<正> 建立现代煤炭企业制度,是国有大中型煤炭企业改革的方向。笔者认为,股份制是建立现代煤炭企业制度的有效形式。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它标志着企业最终摆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成为真正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因此,改革现行煤炭企业体制就是要建立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政企分开、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新型的  相似文献   

19.
徐明东  田素华 《管理世界》2013,(2):125-135,171
企业投资的资本成本敏感性是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的重要微观基础。本文使用1999~2007年中国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库,采用GMM动态面板方法检验了不同转型经济改革方式对国有企业投资的资本成本敏感性的差异化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政府仍然对国有企业有较强干预和保护的背景下,单纯的市场化改革对国有企业的投资冲动及其软预算约束的影响比较有限,对其投资的资本成本敏感性影响并不明显,相比之下,产权改革的影响更为明显,显著提高了其投资的资本成本敏感性。而且,产权改制后是否国有控股对企业投资行为有重要影响,仅改制为非国有控股后企业投资的资本成本敏感性才得到显著提高。本文的研究为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控和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提供了经验证据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企业安全生产:几个突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从目前企业安全生产现状看,有几个相关的突出问题迫切需要加大法治力度,切实加以解决,使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上到一个新水平。 尽快消除企业体制转换盲区,依法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近年来,随着深化企业改革与产权转换,企业经营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国有和集体所有制企业通过改制,成为股份制企业和多元化投资主体企业,通过产权出售、转让成为私营企业等。与此同时,个体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迅速发展,多种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