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纳博科夫文学思想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谭少茹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2(1):33-38
理解纳博科夫文学思想的切入点就是他抹平了现实与虚构的界限。他认为文学作品不以反映现实为己任,因为并不存在一个独立于我们主观意识之外的现实。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作者创造的一个崭新的世界,艺术作品的吸引力就存在于对这个世界的探索当中,还存在于读者与作者较量的过程中。他的文学思想有着传统文学思想的印迹,与他的小说文本中呈现的后现代景观相矛盾。 相似文献
2.
与纳博科夫研究的炙手可热相比,《绝望》一书在学界长期受到冷遇,其研究成果数量较少。其中西方学者多从主题研究、文学文化传统研究和叙事学研究三个方面着手,相关论文的质量较高;而中国学者则主要从小说内容、虚构性、文学文化传统研究和叙事学研究四个方面切入,论文的质量与西方存在较大差距。总体而言,学者们对该书的外部研究已比较成熟,对小说自身内容和语言的研究则有待进一步发掘。 相似文献
3.
王安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70-76
纳博科夫小说中有着神秘的诺斯替主义主题,它强调彼岸与世界、世界与人的二元对立。彼岸完美自足地在人类之上存在,世界则如牢狱,充满荒诞、邪恶、黑暗与暴政。人本质上不属于世界,而是来自彼岸的异乡人。他借助神秘的灵知,摆脱黑暗世界的暴政,实现灵魂的升华,回归自由的彼岸。纳博科夫的小说表现的正是对黑暗世界的鞭挞、对彼岸的向往以及人类凭借灵知获得拯救的诺斯替主义主题。 相似文献
4.
5.
赵君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5(5):130-133
作为后现代主义文学先驱,纳博科夫对蝴蝶的痴迷及科学研究活动是其小说美学思想生发的最根本的内在动因,即他的科学活动对他的小说美学思想具有发生学意义:对蝴蝶的迷恋与研究培育出纳博科夫独特的“元学精神”,并让他发现科学与艺术之间异质同构的“审美狂喜”的特征,由此而导引出他独特的艺术本源论与艺术本质论。 相似文献
6.
高超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1,(5):31-33
纳博科夫"审美的狂喜"美学思想分为:感官的"狂喜"和理智的"狂喜".感官的"狂喜"是作者和读者都容易感受到的,是那种用"脊椎骨"所感受到的震颤;它在小说文本中的具体表现形式是:狂欢化的场景、小丑式的人物、诙谐灵动的语言等.理智的"狂喜"衍生于纳博科夫对蝴蝶"摹拟之谜"的研究,它是一种需要用大脑来思考、顿悟而产生的"狂喜";它在小说文本中的具体表现形式为:戏仿的结构、对细节的编织以及叙事的技巧等.纳博科夫提出的"审美的狂喜"美学思想,不仅赋予小说文本超凡脱俗的艺术性,而且还使得小说创作成为一场充满"审美的狂喜"的文本游戏. 相似文献
7.
纳博科夫把作品的纯艺术性放在第一位,在小说创作中大胆试验和实践新的艺术理念和写作技巧,堪称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实验派作家。纳博科夫的作品彰显游戏精神和制谜意识,具有非同一般的魔幻色彩,《梦锁危情》是纳博科夫文学游戏观的阐释和实践。论文将从语言和叙事两个层面分析这部小说中的游戏设计及其效果,探讨纳博科夫的文学游戏观在该小说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朱烨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3):115-118
纳博科夫处女作《玛丽》打破了时间的线性流动,情节由多个空间场景和虚实时空间的不断对话构成,展现了人物在时空对话中对自我的探索。《玛丽》中时空成为其设置情节、展示结构、表达人物内心思想的重要手段。体现了纳博科夫洞察时空的能力,初露其时空对话的叙事风格和文学创作理念,为其后期小说时空对话的创作方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论纳博科夫的流亡意识与纳博科夫研究的多元文化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小玲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6(6):93-97
经历了从俄罗斯到欧洲各国及美洲大陆的多年流亡之后,纳博科夫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流亡意识。文章分析了纳博科夫流亡意识的内涵,论证以俄罗斯文化及多元文化视角进行纳博科夫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11.
12.
杜新 《青春男女生.妙语》2006,(4)
挚爱使一切归于纯净,唯有心与心的凝视。祖国,透过我的瞳孔你看到了什么?是东海碧波升起的太阳,还是帕米尔高原闪烁的群星?是桂林山水的清奇秀丽,还是黄山云海的神秘莫测?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辽阔北国,还是花开三月、草长莺飞的春色南疆? 相似文献
16.
喻尧 《青春男女生.妙语》2010,(3)
春去秋来,东风割断了难以入目的秋景,缓缓到来。从桃江柳绿的柔情似水中,江南永远是个打不破的秘密。虽说秋是萧瑟的,步伐却轻盈至极,总给人以朱砂难描的意象。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 相似文献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