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姜洁 《决策探索》2013,(9):34-35
一名干部,如果在任上创造了很多显赫的"政绩",但一旦工作调整,原来的"政绩"多半成了"半拉子工程",这样的干部算不算好干部?与之对比,有的干部在任上虽然没有拉升太多GDP指标,但却为当地民生做了很多实事,为了保护环境阻止了重污染项目的上马,"政绩单"也许不那么炫目,这样的干部算不算好干部?答案显而易见。因此,要用好干部,就要坚持全面、历史、辩证地考察干部,注重  相似文献   

2.
执政为官,必须有政绩。碌碌无为的干部不是好干部。出政绩,是群众对干部最起码的要求,也是每位干部应有的强烈意识。然而,一个时期以来,少数领导干部在追求政绩时存在着一种不良的倾向:追求政绩不是为了给群众谋利益,而是以捞取政治资本、升官发财为目的,他们做事是为了给上级领导看,怎么显眼怎么做,怎么有利于突出个人怎么做,怎么能博得领导欢心怎么做,一切围绕头上的“乌纱帽”做文章。这样的“政绩”越多,群众怨言越多,戏称这不是政绩,是“政疾”。因此,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解决好创造什么样的政绩、怎样创造政绩的问题,不仅是每一位干部必…  相似文献   

3.
政绩是一个领导干部工作成绩的外在体现,是衡量、评价一个领导干部工作成效的重要尺度。“凭政绩用干部”,是我们党的干部工作的一条重要原则。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目前考核干部政绩的标准、方法和手段还不够科学、不够系统、不够完善,给一些搞政绩浮夸的人提供了投机钻营的机会,因而出现了一些领导干部炒作政绩的现象。尤其是一些夸大政绩、炒作政绩的人得到提拔重用,更是误导了一些干部,使他们滋生了“政绩靠炒”,“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的错误思想和做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领导干部热衷于政绩炒作的不正之风。  相似文献   

4.
政绩和政德     
政绩是指官员在任职期间的工作业绩。政绩的大小是当今提拔任用干部的主要依据,但我们在注重对干部政绩考核的同时,却在不同程度上忽视了对干部政德的考核。所谓政德,就是从政者的品德。政德有高尚和庸俗之分,不同的政德者对政绩有不同的看法和追求。政德庸俗者,把政绩作为自己升官的“阶梯”,因而偏面地追求所谓的“政缔”。  相似文献   

5.
“德”,是立身做人、成就事业的根本,也是我们干部部门考察、选拔干部应注意的重要内容。实践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作为系统而存在、作为系统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对干部的考察也是一样,如果顾其部分,不及其余,就难免会得出片面的结论。因此,对干部“德”的考察,应注重用系统的观念去分析、把握,这样才能做到全面、准确、客观。既要看政绩,更要注重在问题和失误中考察“德”的延伸性。政绩无疑能凸显一个领导干部的“德”所能达到的程度,也是我们考核、选拔领导干部的重要条件。政绩大小对评价一名干部固然重要,但并不是全部。我们在考察干部…  相似文献   

6.
城市上镜率     
保定“成本分析”干部政绩效果好河北省保定市通过借鉴生产经营活动中采用的效益分析方法,目前已在5个县推行了干部考核“成本分析”法。11月23日,《河北日报》报道了这一经验。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少数地方和干部那里,围绕政绩问题,的确还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和操作上的盲点。当前,影响客观评价干部政绩的方法,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8.
政绩四问     
以政绩优劣来考核干部的工作、决定表彰升迁,是从“相马”到“赛马”的一大进步,可以促使各级干部把更多的心思和精力用在多干实事上,而不是用在跑官要官上。但是,现行的政绩考核机制也有其不尽完善之处,对一些“官本位”意识根深蒂固的领导产生了误导,使之在追求政绩的过程中走了弯路甚至斜路。目睹数年来之怪现状,笔者对政绩考评有“四问”。一问:政绩应该算什么考核一个地区、一任领导的政绩,首要的问题是明确什么属于政绩,什么不属于政绩。或者说,要明确政府职能、领导职责,兢兢业业干好分内之事才能算作政绩,而那些超出职能范围的“越…  相似文献   

9.
第一。传统的干部考核任用机制诱导“政绩工程”。由于现在对干部的考核任用方面,往往重显性政绩,轻隐性政绩。显性政绩立竿见影,见效快,看得见.摸得着;而隐性政绩周期长,见效慢。重隐性政绩的人往往费力不讨好,有的还被上级认为缺乏开拓精神,思想保守:而急功近利、善于“做秀”、摆花架子的人却大受青睐。明明是“做秀”做出  相似文献   

10.
刘永同 《领导科学》2004,(22):33-34
“看政绩用干部”在今天的干部工作中似乎已经成为一条人人信服的真理,只要有政绩的干部就有可能得到提拔重用,而这个干部的德行如何、品行如何,则很少有人去关注,至于其政绩是如何取得的,则更没有人去深究。正是由于这种短视行为的存在,在我们国家的一些地方,出现了一些怪现象  相似文献   

11.
张凤有 《领导科学》2006,(14):24-25
胡锦涛同志指出:“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就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不可能落实正确的政绩观。”这一重要论断,为我们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与正确政绩观的关系提供了思想方法上的“金钥匙”。对领导干部来说,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关键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科学的干部政绩考评机制。科学的干部考评机制如同指挥棒,决定着干部政绩观的方向。如何科学地考评干部政绩,从而为各级党组织正确使用干部、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提供重要依据呢?笔者认为应着重在五个方面下功夫。一、在科学设置政绩考评指标体系上下功夫政绩考评指标…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笔者到鄂南某县采访,一位在该县当中层领导的昔日战友提出一个问题:现在的领导者还要不要重政绩、创政绩?如果要,为什么很多报刊文章宣传这里砍掉了多少政绩项目,那里拿掉了多少政绩工程呢?面对这些宣传,有些干部都不敢大胆地创政绩了;一些被赞为有政绩的干部,不但不觉得光荣,反而有些灰溜溜的。战友提出这个问题,使我觉得有必要对政绩问题作些正本清源的辩析。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同志指出:“要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包括正确看待政绩、科学衡量政绩。”这一要求指明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正确地观政绩”,另一方面要教育领导干部自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相似文献   

14.
台词     
“还债就是政绩。”——四川省委、省政府列下日程表,决心在三年内基本化解乡村不良债务,省委书记周永康就此作了重要讲话,指出要把化解不良债务列入干部政绩考核内容  相似文献   

15.
郭少峰 《决策探索》2011,(23):51-53
“郡县治,天下安”,县处级干部处在中国五个行政层级的底层。这个干部群体是怎样工作、怎样生活的?针对这样的问题,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开展了“县处级领导干部日常工作生活观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如何评价地方官员的政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强 《决策》2003,(12):34-35
浙江湖州市委书记杨仁争近日指出,以GDP为中心的政绩考核,其主要弊端是一些地方把“发展是硬道理”错误理解为“GDP增长是硬道理”,为追求一时的经济发展速度,不惜违背经济规律,盲目上项目、办企业、搞投资,结果造成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很多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更有甚者,GDP变成了可以用来“一俊遮百丑”的升迁硬指标,一些地方将其层层化解到乡镇,并与干部考核挂钩,结果导致弄虚作假等许多不良后果。而解决这些弊端的关键则是建立科学全面的地方官员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有一种现象:一些领导干部虽然工作很努力,政绩也比较突出,但由于在工作和生活中过于“自我”,致使在群众中的“口碑”很差。领导干部的功过是非总是与其思想道德修养紧密相联的。因此,领导干部要成就一番事业,并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必须下大力戒“三自”。  相似文献   

18.
祁彪 《决策探索》2004,(4):19-19
为官,理该求政绩,但不能捞政绩一以“不图虚名”为幌子,遇矛盾跑,遇困难绕,“坐镇”几年,地区面貌如故,群众生活依旧.这样的“懒官”、“庸官”,老百姓自然嗤之以鼻。相反,以“振兴经济”为招牌,不顾实际“拍脑袋”,不问民生“拍胸脯”,大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祸害一方,遗患无穷,这样的“昏官”、“乱官”,老百姓更深恶痛绝。出实绩而不留劣迹,就是要求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事儿?事儿就是工作,事儿就是困难和问题。对待事儿的态度和方式,表现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由于职业关系,一说到事儿,我们便想到干部,想到干部在事儿上应有的表现。工作上对干部的基本要求可概括为:看准事儿、能干事儿、少出事儿、不碍事儿。看准事儿,就是正确决策。一件事该不该干,对全局有什么影响,对社会和经济发展有什么好处,这是决策的依据,不能急功近利搞面子工程、政绩工程,也不能因不跳就能摘得到桃子而不努力争取。看准事儿,既反映了一个干部的为“官”宗旨,又反映了一个干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要有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  相似文献   

20.
如今骚扰电话满天飞,但对很多企业负责人和地方干部而言。“010”开头的电话对他们来说,更像是“魔咒”。一位和笔者相熟的地方干部说:“至少90%是骚扰来电。但很多不是一般的骚扰电话,接就等于接了麻烦。”部分企业老总和地方干部还称,看到来电显示是陌生的“010”号码就头疼,“我们管这叫‘010恐惧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