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字舆情     
《领导决策信息》2013,(48):26-27
粮食产量十连增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193.5万吨,同比增长2.1%。从2004年算起,这已是中国粮食产量连续增加的第十个年头。就具体数据来看,三大主粮去年净进口总数为1900万吨左右,今年前七个月的总数也已达1143.9万吨。按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今年小麦进口总量将达650万吨,成为全球最大的进口国。  相似文献   

2.
卢峰 《决策》2001,(12):10-11
中国农业的结构与一般行业不一样,比如汽车行业,大根可以比较确切地知道关税减让多少,价格降低多少,相对的变化和它的影响知道的确定一些。但农业比较复杂,它涉及很多地区,农产品也不完全一样。总的来说,明年农产品按配额进口会有一些,但配额进口量不会太大,因为中国粮食本身的价格也比较低。配额就是说关税很低,国外的农产品能否进来,取决于国内的农产品价格是否比国外高很多。多觉得,从明年来看这种情况不会变化很大。但从长期来看,今后像粮食这样大宗农产品的进口会增加,至于像其他一类的农产品,比如蔬菜,水果和肉类等附加值高的产品,可能受到冲击会小一些,因为中国这类产品的价格也是有优势的。从农产品的角度来看,也有一些比较优势,如水产品,蔬菜,水果等以后出口也可能有利一些,至少在出现争议时可以援引多边贸易规则,这样比双边贸易解决争端要方便一些。对农业的影响就是有些关税要降低,关税降低会有一些进口的增加,比如肉类,水果和奶制品,但这些增加不会变成主流市场,相对中国市场消费量来说只是一个小的部分。  相似文献   

3.
中国粮食结构与粮食安全:基于粮食流通贸易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重点从粮食结构、粮食流通与贸易环节等方面评估国内粮食安全状况。研究发现,当前所谓"十一连增"准确的说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总量实现了"十一连增",而且是相对于粮食产量一个历史低点(2003年)粮食产量水平,主要来源于玉米产量提高,口粮增加有限,而且中国粮食进口状况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从之前调剂余缺向大规模进口转变;从粮食产品结构来看,口粮,尤其稻米,面临更大贸易风险;未来粮食不安全更多表现为粮食流通与贸易问题。因此,政府在重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同时应当更加关注粮食流通与贸易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有人口12.6亿,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4亩。预计到本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增加到16亿。人均耕地将减少到不足一亩。前些年,美国曾有人断言,中国今后粮食不能自给。需要大量进口。从而引起全球性的粮食短缺和粮价暴涨。这一言论引起了世界一阵恐慌——“未来谁来养活中国人”?袁隆平院士乐观而自信地回答:“依靠科技进步和全国人民的努力。中国人完全有能力养活自己!”袁隆平院士,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1980-1981年赴美任国际水稻研究所技术指导。1982年任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1991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71年至今任湖南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现任中国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  相似文献   

5.
中国就石油消费和进口总量来说,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石油消费增速最快的国家。2004年和2005年,中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分别为47.3%和44.5%。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与国内可供量的缺口将达2.5-4.3亿吨。如果中国的石油产量不能够大幅度增长,今后新增的石油需求量几乎要全部依靠进口。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油品进口国。  相似文献   

6.
尽管从1988年到1991年不太长的时间间,河北粮食总产上了两个台阶,但总的形势却是越来越严峻u粮食的持续增长必须基于发展战略乃至观念上的重大转变,否则从更长远的未来考虑,粮食总量提高的压力将是特别大的。一、粮食增长面临的严峻形势1.耕地资源减少,粮占耕地难有增加。耕地减少已经成为河北粮食乃至整个农业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在耕地资源不足而人口却又持续增长的总体形势下,农业形势的严峻绝不仅汉是抬粮食。河北的粮棉油需要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但目前三者的播种面积之和已占农作物总播面积的94%,除非不同年份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7.
陈锡文 《决策》2014,(1):3-3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粮食已经实现了“九连增”,但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粮食进口也在逐年增长,而且进口的增幅高于国内粮食产量的增幅。显然,我国农业现代化正处于挑战与机遇同在的十字路口。  相似文献   

8.
《领导决策信息》2012,(39):30-31
201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57121万吨,较2003年增长1.4亿多吨,总产量提高了近33%。分地区来看,2011年,包括黑龙江、河南等在内的24个地区较2003年实现增收,黑龙江、河南、内蒙古增收产量超过1000万吨,黑龙江增收更是超过3000万吨。2012年,全国粮食将迎来九连增,粮食总产量将突破5.8亿吨。  相似文献   

9.
自1985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出现率停滞、徘徊,而人口却在不断增长,需求持续增加,私有制构成了我国在今后较长时期内粮食问题的基本态势实践已经证明,在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里,粮食的波动是我国农业乃一对整个国民经济波动的基本因素。粮食短缺是我国近几年食品及与其有关的商品涨价的基本推动因素,并在较大程度上带动了整个社会商品销售价格的上升,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一难以估量的不良影响。1989年全国粮食喜获丰收,但这并不能根本缓解我国粮食供需矛盾,还应从消费方面积极寻找措施,正确引导,抑制过速的粮食消费需求增长。  相似文献   

10.
新书推荐     
《领导文萃》2013,(12):130-131
《中国农业真相》臧云鹏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现在,中国农业门户洞开,外资凶猛来袭,大豆、棉花、玉米、猪肉、钾肥、农地、种子、农药、转基因、粮仓等农业产业链将无一幸免。我们将如何接招?在《中国农业真相》中,臧云鹏先生将自己十年来关注中国农业与外资关系的成果做了完整的汇总  相似文献   

11.
中国缺水将动摇世界粮食安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编者按:1994年,美国世界观察所所长莱斯特·布朗(LesterR.Brown)在《世界观察》杂志(WorldWatch)发表的题为“谁来养活中国”的文章在全世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事隔四年,布朗又撰文认为,在今后的几十年中,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迅速的城市化,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将急剧增加,从而挤占农业用水,最终影响中国的粮食生产,其结果仍然是中国的巨大粮食缺口及其由于经济发展而产生的强大购买力将使中国买断世界所有粮食出口,而其它贫穷而缺粮的第三世界国家的生存将受到威胁,从而动摇世界安全。本刊转发此文并不意味着我们赞同作者…  相似文献   

12.
动态     
513种商品供过于求 食用油、低档服装首当其冲 国家经贸委与中国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发布了《2003年上半年全国市场供求情况》,供求排队分析调查结果显示,600种主要商品中,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有87种,供过于求的商品有513种,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  《2003年上半年全国市场供求情况》表明,2003年上半年粮食类的商品供求基本平衡。据预测,2003年上半年,居民粮食消费将主要向小麦、大米集中,高品质需求进一步提高,将使优质小麦、大米的供应趋紧。另外,调查预测,2003年农产品的进口平均关税由18.8%降至15.8%,粮食的配额许可证管理取…  相似文献   

13.
省部声音     
韩长赋农业部部长一是增加农业投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开展农民培训,培养高素质的农业生产经营者;三是减少产后损失,提高粮食利用率;四是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促进区域粮食安全。2013年4月8日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就保障粮食安全提出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1994年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一份《谁来养活中国》的报告引起很大反响。他首度提出“中国粮食威胁论”,称中国必将出现粮食短缺,进而造成世界性的粮食危机。14年过去了,粮食短缺没有在中国出现,世界性粮食危机却在逼近,中国不可避免地被卷人漩涡。一些西方大国政要将“耗粮大户”的帽子扣向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15.
随着苏州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业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苏州市已从一个粮食丰收有余的鱼米之乡,演变成为一个粮食严重不足的典型粮食主销区,年粮食缺口高达23亿公斤以上。在粮食购销市场化的今天,粮食批发交易市场作为主销区粮食安全的第一道保障线已经无可替代,它在引导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搞活粮食流通、规范流通秩序、降低流通成本、调节市场供求、稳定粮食价格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主销区粮食批发市场今后如何发挥整体功能,值得我们不断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6.
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继续聚焦“三农”问题,“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将是下一步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点。《农民日报》2012年12月24日发表编辑文章指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已经成为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完成的时代课题和重大战略任务,“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的农业经营体系已成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本刊现将该文核心观点摘要编发如下。  相似文献   

17.
地处南阳盆地边缘的方城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种地保粮”成为历届县委、县政府的不二选择。全县一、二、三产的比重为23.4∶46.4∶30.2,看似已是二、三、一的结构,但二产和三产明显偏低。如何在不牺牲农业、确保粮食连年增产的情况下,将二产和三产两个短板补齐,成为方城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方城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集思广益,农业上以“9+1”试验为突破口,大力开展农业综合开发和信息化农业建设,确保粮食连年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工业上以产业链条的闭合运转为转机,全力培育主导产业,产业集聚态势凸显,工业效益倍增;第三产业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契机,努力构建城乡贯通的公共服务体系,城乡互动、城乡繁荣的格局正在形成,在县域经济良性发展的征途上开辟了新的篇章。本刊特予以报道,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在"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高层研讨会暨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春季预测发布会"上,专家表示,2013年财政部将大规模推进营改增,这将成为本次财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2014年财税体制改革有望全面启动。此次财税体制改  相似文献   

19.
《领导决策信息》2014,(1):28-31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194万吨,比上年增长2.1%,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十连增”。与此同时,糖棉油、肉蛋奶、果蔬茶、水产品等其他重要农产品也全面发展,成功打破了“粮经消长”的传统格局。分析称,技术进步导致粮食作物单产的增加、政策到位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育使农业产业逐渐成为“体面的职业”是实现粮食产量“十连增”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决策探索》2013,(7):9
2013年夏粮交出的喜人成绩单,再一次践行河南"不牺牲农业和粮食"的庄严承诺,也为我国粮食安全再加一道"放心锁"。"十一连增",河南粮食增产活力从何而来?政府惠农政策、农业科技进步功不可没。尤其是近两年来,河南省着力构建以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为主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粮食生产要素得到最大限度优化,农民从事粮食生产积极性持续高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