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刑事诉讼是根据犯罪论体系的指导对犯罪行为进行认定的过程.因此,犯罪论体系与刑事诉讼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犯罪论体系除了具有实体法性质外,还代表着刑事诉讼中犯罪认定活动的先后顺序和方式、方法.通过比较德日、英美、中国三种犯罪论体系的程序性特征,分析不同犯罪论体系蕴含的犯罪认定思维模式的不同,从而展现犯罪论体系对刑事诉讼的影响.这种实体法与程序法相结合的分析,对加深刑事诉讼程序设计实体法环境的认识以及对犯罪论体系建构中的程序法思考都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建立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又称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是指刑事被害人或其家属,对因遭受犯罪侵害而造成的损失,如果不能从犯罪侵害人处或其他途径得到赔偿或补偿时,有权请求国家予以补偿,并由国家以发放补偿基金的方式给予补偿的法律制度。一、我国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必要性  (一)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有利于加强对刑事被害人的人权保障,能够坚定人们对国家刑事司法制度的信心。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将刑事被害人规定为刑事诉讼当事人,从程序上提高了刑事被害人的地位①,并赋予了刑事被害人一定的参与刑事诉讼活动的…  相似文献   

3.
张强  李毅强 《理论界》2000,(4):45-46
依法治国必须要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现代国家最经常最普遍 ,最复杂的活动就是行政活动。行政主体如果不依法行政 ,就会给他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 ,而依法行政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依程序法行政。一、行政程序及行政程序法行政程序是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权力 ,作出行政行为的过程中所遵循的方式、步骤、顺序及时限的总和 ,是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的空间与时间的表现形式 ,它与行政行为的实体内容相对称。行政程序法是关于行政行为的方式、步骤以及实现这些方式步骤的时间、顺序的法律规范的…  相似文献   

4.
理解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有其特殊的语境限制,即必须限于刑事诉讼领域,并且与惩罚犯罪相对应.理论界对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的含义存在着三种语义上的解释,即终极意义上、实体意义上和程序意义上的人权保障.其中,只有程序意义上的人权保障完全符合语境要求,其他两种语义都不同程度地背离了语境的限定.对语义的误用或混用,会严重影响刑事诉讼领域人权问题的研究价值.应当坚持在程序意义上解释人权保障的含义.  相似文献   

5.
刑事诉讼法的修订和有效贯彻实施都离不开一些重要思想观念的指导,程序法定观念、人权保障观念、证据裁判观念、正当程序观念和诉讼效益观念居于核心地位。其中,程序法定观念反映了刑事诉讼立法和司法之间的差异;人权保障观念体现了对刑事被追诉者以及全体社会成员权益的维护;证据裁判观念决定了司法裁判的过程及其正当性根据;正当程序观念折射了刑事诉讼法的程序法本质属性;诉讼效益观念揭示了程序的正当化和司法资源之间的紧张关系及其解决路径。这些观念的树立和坚守是一个长期过程,是任何一个国家法治化进程中都无法跨越的阶段。  相似文献   

6.
杨德文 《兰州学刊》2011,(8):208-210
我国刑事诉讼实行的是二审终审制,二审对纠正一审程序中的事实和法律方面的错误,保障准确、及时地惩罚犯罪,防止无罪的人受到错误追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从我国刑事二审审理方式及主要观点和我国刑事二审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两个方面着手分析我国刑事二审审理方式,以期找得到我国刑事二审审理方式的改革之道。我国司法实践在大多数情况下都采用不开庭的审理方式进行的,这种现状极大地阻碍了刑事诉讼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的实现。二审开庭审理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普遍做法,但是笔者认为在我国刑事二审的审理方式上,应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认真贯彻执行我国“以开庭审理为原则,不开庭审理为例外”的立法宗旨。  相似文献   

7.
刑事和解基本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和解作为目前我国司法制度变革的热点问题之一,受到广泛的关注。刑事和解与我国检察机关公诉权的行使、公民自诉权的行使没有冲突。它作为一种去刑化的犯罪案件解决方案与我们对犯罪本质的认识具有一致性,完全可以在罪刑法定的原则下构建相应的制度。不应从犯罪类型的角度来划定刑事和解的案件范围,刑事和解过程中也应强调个人法益、社会法益和国家法益的协调,应建立当事人及其家属积极参与的刑事案件解决制度。  相似文献   

8.
刑法中有关犯罪主观方面"明知"的规定是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表现,但在具体的诉讼实践中却出现了证明上的困难,一方面导致刑法的惩戒功能无法发挥而放纵犯罪,另一方面也加剧了程序法上刑讯逼供等侵权行为的发生,并且暴露出我国刑事实体法与程序法规定日益脱节的现状。对我国目前刑事实体法与程序法理论进行挖掘,结合国外立法实践,通过程序法寻求推定的技术性手段来解决主观"明知"的证明难题,对于长期困扰公诉机关主观方面"明知"证明困难的解决可以提供一个很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我国刑事诉讼启动程序是仿照原来苏联模式设立的,现已不能满足我国刑事诉讼法打击制约犯罪、保障人权的目的。刑事诉讼启动程序的设置决定了刑事审判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在我国立案是每个刑事案件都必须经过的启动程序。在很多情况下,未能对所接受的立案材料进行调查,无法确认其是否符合启动刑事诉讼程序的条件。有必要在现阶段重新完善我国刑事诉讼启动程序。  相似文献   

10.
我国以往对于国际刑法中罪刑法定原则内涵的界定只涉及到实体意义,不涉及程序意义,是对罪刑法定内涵的误解。从其作为宪法原则的地位、本身内涵以及国际刑法二重性的要求来看,罪刑法定都应当包括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双重含义。国际刑法中实体意义罪刑法定的主要内容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程序意义的罪刑法定的主要内容是正当程序原则,包括程序的合法性和国际刑事审判机构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1.
丰怡凯 《天府新论》2023,(2):111-124
刑事“合理解释”规范是对分布在数个刑事诉讼规范性文件中“合理解释规定”的体系性概括,其为相关诉讼方的证据解释行为提供了法定依据。已有成果未能对之从抽象、宏观层面做一般性研究,亟待理论层面的系统性阐发。合理解释规范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证据解释立法规范,承载了一系列有助于推进本土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功能期待。根据解释意图的差异,可将合理解释规范分为三种类型,即:“回应疑问型” “说明原因型” “消除矛盾型”。合理解释规范服务于证据解释活动,因而与证据法以及程序法衔接紧密。一方面,合理解释规范中蕴含了多元形态的证据法效力,具体包括免于非法证据排除、修复证据可靠性以及推定证据相互印证;另一方面,为确保上述证据法效力的实现,有必要从作出方式和审查标准两个维度对合理解释规范的程序法适用予以规制。  相似文献   

12.
现代刑事司法制度的价值目标实际上是多元与冲突共存,而且呈现出鲜明的层次性。在众多价值目标中,对自由的保障与对秩序的维护,是刑事司法制度最基本的价值目标,其他价值目标都以此为中心或基础展开。刑事司法制度的自由价值目标包含三重含义:通过刑事司法活动惩罚犯罪以保护或扩大社会绝大多数人的自由;刑事司法制度所保护或扩大的自由是法律之下的自由;刑事司法制度为国家刑罚权的实现设定法定程式,以限制国家权力保护个体自由。作为刑事司法制度价值目标的秩序亦有三重含义:维持既定的社会秩序;"修补"已为犯罪所破坏的那部分社会秩序;以程式化的方式规范国家刑罚权运作的秩序。而自由与秩序价值在刑事司法中最直接的体现,则是保障人权与控制犯罪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刑事诉讼系统作为一个社会生态系统,在惩罚犯罪与人权保障、发现真实与正当程序、控诉与辩护、解决纷争与政策实施等多个维度上遵循并体现着生态平衡原理。与世界其他国家普遍做法及刑事司法国际准则的要求相比,我国刑事诉讼体现生态平衡原理的内在要求还存在相当不足。因此,运用生态平衡理论指导我国刑事诉讼系统,推进中国司法改革与刑事程序改革,从而实现刑事诉讼生态化就成为一项重要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4.
刑事预审程序在刑事诉讼中居于重要的地位,是连接审前程序和审判程序的桥梁和纽带.由于历史传统、法律文化及诉讼价值观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更类似于大陆法系国家的刑事诉讼制度.虽然当前我国的刑事诉讼预审制度与以法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的刑事预审制度无论在性质上还是功能上都有较大差距,但并不妨碍我们在将来的刑事预审制度改革中吸收和借鉴大陆法系国家相关制度的合理之处.因此,文章通过法经济学“成本-收益”的分析方法,从司法成本和司法收益等方面对新世纪法国刑事预审制度改革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分析和论证,意在吸收和借鉴法国刑事预审制度相关改革成果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刑事预审制度提出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5.
一、行政程序法的概念和特点 行政程序法逐渐受到各国重视,是20世纪以后、尤其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事。各国行政程序立法的范围不同,对行政程序法内涵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一般认为,行政程序法是规范行政行为的方式、步骤等程序的法。这个概念虽然简单明确,但有望文生意之嫌,实不能说明行政程序法的全面含义,也与各国的行政程序立法实际内容不符。从各国行政程序立法的实际内容着眼,应将行政程序法定义为:行政程序法是规范行政管理过程中行政机关和相对人行使行政法权利(力),履行行政法义务的行为的方式、步骤的法,它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6.
刑事诉讼谦抑理念源自刑法谦抑理念,是人类谦抑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刑事诉讼谦抑理念的克制、妥协、协商等精神内涵对于预防刑事错案有着积极的意义,它有利于创造和谐的刑事诉讼环境,有利于保护被追诉者的诉讼权利,能够保护每一个公民受到公正的刑事追诉,是世界刑事诉讼的潮流所需,并被实践证明是减少错案的有效手段。在刑事诉讼谦抑理念的指引下预防刑事错案,须确立刑事程序法定原则、无罪推定原则与任何人不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并要限制和适度地适用强制措施手段,提高起诉标准。  相似文献   

17.
与刑罚的观念形态、规范形态、宣告形态相比较,刑事执行作为实现国家刑罚权的一种实践形态,在程序序列上居于整个刑事诉讼的最后一环,在功能发挥上具有收官意义,是一个完整刑事诉讼程序的闭合形态.中国目前刑事执行在观念上理解偏狭,以监狱法为基干法的刑事执行法律体系暴露出刑事执行立法的壁垒性,尤其是与刑事诉讼法文本的疏离引致刑事执行实践的诸多弊病.实行刑事执行立法一体化是刑事执行社会化、文明化、法制化、科学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司法机关、当事人及其它参与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应有哪些权利、义务,应采取哪些原则、步骤和方法等,而诉讼时限又是各诉讼环节必须遵守的一项重要原则。它是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权利的一项法定原则。在讲求司法公正的今天,刑事司法程度的正义性普遍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9.
张勇 《学术论坛》2022,(3):13-24
数据安全刑事合规即为预防数据犯罪、保障数据安全,以企业为主体、多方参与的合规治理活动,与行政合规、行业合规含义不同。其正当性根据在于,企业合规是责任伦理的要求,与单位犯罪理论不相冲突,并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相融合。数据犯罪具有法定犯特征,其前置法具有“滤罪”机能。《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以数据安全法益保护为核心,在前置性法律法规中居于基本法地位,前置法的认定须坚持刑事违法性判断的相对独立性。“滤罪”以刑法为底线标准,以行政法规为一般标准,以行业规范为参照标准。从刑事实体法的角度,“滤罪”包括入罪与出罪两个方面,包含刑事立法、定罪量刑、犯罪预防、刑罚执行等阶段。从刑事程序法的角度,“滤罪”即案件过滤,涵盖刑事诉讼中侦查、起诉、审判各个环节。数据安全刑事合规的滤罪模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滤罪内容,以数据安全立法相关规定为基础,合理设置企业及其他组织、个人在数据处理活动中的数据安全保护义务,企业内外部数据安全监管,国家安全和司法执法协助义务,法律需要协调不同主体数据利益的公平分配;二是滤罪体系,明确数据安全分类分级保护的滤罪层次,将制定与实施企业数据合规计划融入刑事司法过程,并与行政部门监管...  相似文献   

20.
刑事被害人追诉功能在司法实践中表现严重不足,本文借鉴其他国家的立法,分析了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对国家公诉机关审查起诉、一审判决生效前和判决生效后三个阶段做出决定或裁判的异议.提出了被害人追诉权救济制度的具体方案,同时指出权利毖须依法行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