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隋时北方统一南方的原因浅探刘万云公元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这是继秦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统一活动。关于隋统一中国的原因,许多学者多有论述,诸如经济的发展、民族的融合、士族的衰落以及隋朝正确的战略战术等。但在当时为什么由北方统一南方则鲜...  相似文献   

2.
北朝时期无论是拓跋氏建立的北魏、宇文氏建立的西魏北周,还是高氏建立的东魏北齐,都能以儒家文化为重,广泛开展儒学和儒家伦理道德教育,其中对孝道的传承尤为重视,其结果是北方儒家文化渐居统治地位。这种状况带来北方少数民族整体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提高,使北方自西晋后期以来衰落不堪的儒家伦理道德重新得到振兴。北方文化复兴所带来的文教盛况是北方文化事业和社会风气的重大进步,其结果是原来落后的北方超过了南方,南方反过来向北方学习。从而带来北方民族融和的形成和隋朝对大统一的完成。  相似文献   

3.
十六国北朝时期,中国北方一直处于少数民族统治之下,政权迭更,战乱不已。与南方相较,十六国北朝文化落后、经济发展缓慢。其实,此期的北方在藏书文化方面,也有值得称道的地方,这些少数民族政权为传承中华文明,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圣殿》以生动独特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受到北方机械文明冲击的南方社会各阶层人物道德心理,尤其通过对男女两性人物的剖析赋予其象征意义,揭示美国南方这座”圣殿”已被玷污,表现了福克纳对南方现代社会道德堕落的尖锐批判。  相似文献   

5.
隋代的南方政治集团是以江南士族为骨干组成的政治团体.其发展壮大逐渐改变了隋朝的政治格局,成为隋朝后期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根据历史事实,我们研究分析了南方政治集团的构成、形成发展的状况和深层次原因以及对隋代政治格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北宋中期,是北方文化兴盛的高峰、南方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北宋后期,则是北方文化重心地位下降、南方文化重心优势不断加强的时期。从文化要素的发展状况分析,北宋中后期的文化重心主要有儒学重心位于北方、南方政治人才不断增多、文学和教育重心在南方等特色。  相似文献   

7.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主要障碍并不是资本和技术的稀缺,而是市场经济体制的缺失。南北方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同时起步,南方的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却快于北方,主要原因是在改革过程中成为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的地方政府竞争方式的不同。南方地方政府的竞争促进了需求诱致型变迁的发展,而北方地方政府的竞争处于被“锁定”的落后的计划状态,难以促进体制的创新。所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必须从改变地方政府竞争方式入手。  相似文献   

8.
南方的气候特点与北方相差很大,因此南方种植葡萄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园地的选择。南方高温多雨,要选择相对地势较高,地下水位低,排灌条件好的肥沃地方建园。平原地区需在四周开深沟排水、排渍,不要在低洼地、排水差的涝渍地以及高坡缺水的地区建园种葡萄。(二)品种的选择。(1)选择早熟品种。南方气温高,葡萄萌芽早,同样的葡萄品种,南方比北方成熟早,再  相似文献   

9.
宋代南、北厢军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差异:首先,在素质方面,北方厢军在身体素质、军事素质方面均强于南方厢军;其次,在作用方面,南方厢军在南方起着主导作用,且主要用于对内镇压,北方厢军在北方起着辅助作用.且主要用于对外防御;再次,由于作用侧重点不同,二者在社会影响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
出土唐人墓志保留着唐代珍贵的经济地理信息。由于唐人仕宦空间跨越性大、调任频繁,其墓志中往往会记述生前多个任职地的地方社会信息,经济地理信息就是其中之一。就唐代南方社会而言,出土唐人墓志留下了较多的南方地区的经济资源、经济开发的记录,同时,也披露了经济领域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唐人墓志也在一定程度上记载了唐代北方地区的山地经济、都会城市的商品经济特点,此外,墓志还折射出了唐代北方社会经济下降、衰退的某些迹象。  相似文献   

11.
试论杨坚家庭关系与隋朝的灭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杨坚家庭关系与隋朝的灭亡张承宗,陈学贵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王朝屡经更迭。隋朝国作短促,二世而亡,前后仅维持了三十七年,颇与秦朝相似。隋朝何以重蹈秦朝覆辙,如此短命,许多人已从经济、政治以及社会生活等诸方面作了有益的探讨。隋朝断送于炀帝的暴政,...  相似文献   

12.
一八五二年,美国作家斯陀夫人发表了《汤姆叔叔的小屋》一书。此书如平地一声惊雷,震撼了整个美国社会。其原因就是它所触及的正是当是美国社会最敏感的黑人奴隶制度问题,这部小说直指南方社会结构的要害,触动了南方奴隶主的根本利益,斯陀夫人的名字也因而在南方被视为洪水猛兽,她的小说也遭到攻击与底毁。但这部小说同时也揭露了奴隶制度的野蛮与残忍,激起了北方民众的满腔义愤,加速了南北战争的到来。  相似文献   

13.
传统观点认为,唐代前期的水利建设主要集中在北方,但中唐以后南方水利工程的数量大增,水利建设的重心移到了南方.通过对南、北方水利建设的考察,我们发现唐代前期水利建设的重点在北方,而中唐以后水利建设的高潮在南方,不过北方在中唐后仍新修了一定数量的水利工程;唐文宗以后,南方和北方水利建设的数量都大大减少.南方的水利工程大多集中在太湖流域和甬绍平原,纵深丘陵地区的工程不多.南方多为小规模的水利工程,而北方大工程较多;南方大工程的数量在中唐以后大体与北方持平.南北方的水利建设都为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有益的影响.中唐后南方大量水利工程的修建,只能说明南方农业生产的发展速度快于北方,但并没有超越北方.  相似文献   

14.
北方 南方     
生活在北方,没去过南方。想要离开北方,去南方看-看。然而没有机会,只有想,只有盼。通往南方的火车正在前行,一路上风风火火,心潮膨湃。习惯了北方的黄土,梦想着江南水乡;习惯了北方的雪山草地,梦想着南方的青山绿水;习惯了北方的四季更替,梦想着南方的艳阳高照。不喜欢北方的干燥,想去享受南方的湿润。北方的沙尘暴令人灰头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美国内战前的几次较大妥协案,分析了当时北方对南方作出几次重大妥协的历史背景,这就是:北方资产阶级在当时尚不成熟,阶级利益尚难趋于一致,表现在政治上必然显得软弱;南方奴隶主阶级由于历史造就的原因,政治上显得早熟,阶级利益趋于一致,胁迫北方资产阶级一再作出让步。  相似文献   

16.
唐五代宁绍地区的纺织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绍地区的纺织业历史悠久,隋朝时曾用野生蚕丝生产过较高水平的耀花绫。唐代前期,越州丝织业代表了南方最高水平,许多产品进贡朝廷。唐代后期至五代,在吸收北方技术的基础上,越州和明州的丝织业发展迅速,产品质量和技术已达到全国最高水准。宁绍地区的主要产品有绫、罗、纱、绮等。此外,越州大量生产麻布,但受到了丝绸业的影响,质量一般,然产量较大,而明州的麻布纺织就比较落后。  相似文献   

17.
相对南方而言 ,作为明朝政治中心所在地的北方是经济落后地区。明朝的重南轻北的区域经济发展策略及实践、北方经济开发与社会整合中不切实际的盲目作为 ,加之临灾与灾后社会控制的失措是北方灾荒频仍的症结所在。土地兼并 ,徭役繁重 ,农民极度贫困 ;生态环境恶化 ,农业生产几于崩溃 ,土地抛荒 ;灾民逃亡 ,社会组织结构趋于瓦解 ;阶级、民族矛盾激化等凡此因灾荒的社会控制失误而孳生的北方地区社会问题累及南方进而拖垮了明王朝。  相似文献   

18.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推进汉化,加之与南方社会交流的频繁与深入,以及一些南方士人入北,玄学风尚逐渐在一些北朝上层士族乃至皇族人物中得以流行,出现了类似于南方社会的一些名士群体。王昕便是这类清流名士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雅好清言,讲究容止,擅长吟咏,言行疏诞,表现出了十足的名士风流。王昕参与贵族及士人的各种交游雅集活动,一度成为这类活动的组织者和中心人物。他们的活动使得北方社会的士风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变。王昕在北齐被杀,是鲜卑化的北齐统治阶层反对汉化、抵制玄风的表现和结果。  相似文献   

19.
隋朝建立后是将河北作为新王朝的一个地区来看待的。在中央一统观念的支配下,对河北的治理成为隋朝中央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其北部因靠近游牧势力而成为御边重地,南部作为中原核心腹地而受到重视。隋朝在派官治理该地的同时,利用地方大族势力进行协助,这成为控制该地区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东晋以前,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北方,北方的文坛也比南方活跃。那时地处江南沿海的浙江,虽也有过袁康、赵晔、褚陶、孙惠诸人的文学活动,但对整个文坛影响不大。西晋末年,由于北方长期战乱,中原士族和劳动人民纷纷移居江南,北方的经济、文化也随着他们的南迁带到了江南,与江南固有的经济、文化两相结合。自东晋在江南建立政权直至南朝覆亡的二百七十多年间,与北方相比,南方所受的战争破坏较少,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同时又有较为优越的自然条件,于是南方的经济、文化就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迅速的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