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营造高校内部“以人为本”的社会生态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营造高校内部"以人为本"的社会生态环境是把"以人为本"思想内化于高等教育的关键问题和具体实践.本文联系高校实际,提出了建立高校内部社会生态环境,完善"以人为本"办学体制、机制等具有可操作性的观点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分析高校共青团组织和校园文化建设相辅相成的关系,指出高校共青团在创建"文明学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提出"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建设载着精神文明建设的使命,创建"文明学校",就要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优势,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作为新阶段新的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揭示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本质联系,具有深刻的内涵.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客观上需要不同的发展理念.在我国步入发展型社会新阶段的特定背景下,进一步解放思想,不仅需要继续加快制度创新,更需要从实际出发,尽快转变改革发展理念,全面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现和改革观.本文从"以人为本"教育观着手,在深入理解其精神实质的基础上,阐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启发,并就高校体育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评价以及体育教师自身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的根本所在.高等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落实,依赖于学校始终"以教师为本",全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学校与教师"以学生为本",始终把培育人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高校软环境建设中体现"以人为本",创设和谐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5.
以和谐为旨归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校园和谐文化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是高校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仍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不和谐因素,加强高校校园和谐文化建设已成为一项紧迫任务."以人为本"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谐人际关系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依法治校、民主管理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准绳.  相似文献   

6.
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是高校教学科研高质量进行的重要保障之一.然而高校图书馆多年来一直都被束缚在传统的人事制度和资源分配制度之下,改革进度不大,严重影响了图书馆的建设.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的建设进入到一个"以人为本"的阶段,以读者为中心开展多种服务,满足多种需要;以馆员为中心,提供宽松的环境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促使高校图书馆进一步发展.而这一切都要先从图书馆的人力资源建设做起.  相似文献   

7.
高校共青团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但长期以来高校共青团的活动忽视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才能使素质教育取得实效.为此,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推行"项目化"运行模式,坚持"三个贴近",加强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的建设,加强考核和评价,来体现、强化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构建高校和谐育人环境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时期,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已经成为高校建设和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党的领导、以人为本、物质保障、依法治校成为构建和谐育人环境的必然要求.高校应当注重积淀大学的文化底蕴,大力弘扬学校独特的人文精神;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深化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应当营造"三全"育人氛围,积极推进高校和谐育人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协作完成.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机部分.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校园,对于高校来说,关键是从"人"手.具体来讲.就是要做好领导班子、教师和大学生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高校制度建设是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的需要,是高校内部管理的需要.主体理论的转变与制度的转型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现代制度要适应高校主体的要求.不同层次的制度共同构成高校管理制度的体系框架.制度建设应贯彻"以人为本",确立整体配套谋划理念,处理好自律与他律的关系,实现统一性与普遍性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后现代主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试图探讨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后现代主义。作者集中讨论了后现代生活方式的主要内涵,其中包括对虚无主义的挑战,对偏执的拒绝,对多元的尊重,对向他者开放的欣赏,对“踏实的存在”的追求,对创造性的推重,对丰赡人性的冀望,以及对勇敢地活出生命、活出风格、活出优雅、活出美的鼓励。作者认为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后现代生活方式对于疗救包括消费主义和“划一思维”在内的各种现代病,是一剂不可多得的“药石”,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在改革开放的中国它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2.
根据RodEllis对学习策略列举的几种定义,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手段和个案研究,调查有关听力理解策略的使用情况及其适合性问题,并结合建构主义认知原理,着重探讨如何进行听力理解策略训练,以期改进课堂听力教学模式,切实促进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化生产逐步代替个体生产以来 ,人与人之间协同进行物质生产并进行相应的流通、分配和消费 ,这使个人在物质利益上的孤独性发生了变化 ,个人的公益权问题发生了。个人在财富创造、财富竞争和财富享用中 ,以及在财富的创造、竞争和享用的再循环中 ,都应享有经济公益权 ,这就需要国家以法律形式来确认和保护个人的经济公益权。个人的经济公益权从根本上说是个人私益在社会化生产条件下得到快速增长、普遍和持续实现的权利。个人的这种权利主要是通过制定、实施经济法和经济程序法来保障的。  相似文献   

14.
为了以具本土契合性的方式理解华人社会中新兴的高龄化议题,文章从亲子代间伦理的角度切入,在台湾社会文化与现行政策脉络下,以华人孝道概念为核心,整合西方既有研究概念及研究取向,进而建构一套适用于探究华人文化脉络下高龄福祉议题的前沿理论。孝道概念及文化在近期高龄化趋势下开始受到西方学术社群与政策单位的重视,但可惜的是,无论华人或欧美研究者往往都将孝道内涵局限于"奉养年老父母的义务",或子女在物质、劳务与情感层面上提供父母代间支持之义务,而未能掌握华人文化中各种孝道行为在个人、家庭与社会等层次上的不同功能与意涵。有鉴于此,文章特别援用华人孝道双元模型,借助其在孝道概念化方式上兼具亲子代间关系运作特征、儒家伦理展现形式之优势,完整反映出孝道在华人社会中同时涵盖私德与公德领域的运作特征,及其在个人、家庭及社会层次上的多元功能,据以深入解读台湾老人福祉议题与相关现象、政策方向背后更细微的本土特色与伦理意涵。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问题是以天人关系为基础的人生问题,具体说是在"天人合一"立场上人的价值选择问题。以"法天象地"为自我安放起点,先民找到了"天人相通"的可能性路径,这就是"天道"的"生生之德"及以此为基础人的道德价值取向。"天人合一"因此获得了仁爱道德的伦理意义。这种"天人合一"的哲学特质及其蕴含的"主客统一"的思维方式,使人与自然在文化源头上获得了内在的和谐关系。这种智慧虽产生于农业文明,却能为现代社会的环境伦理提供合理视域。  相似文献   

16.
法治是一种法律和政治上的愿望,在现代法治背景下,行政法的类型可以概括为三类:秩序法治、行政法治和回应型法治。秩序法治是以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为目的、以管制为特征,主导国家社会生活的一种法律秩序形态;行政法治是以控制行政权力为使命,政府行政行为受到正义之法约束的法治状态;回应型法治是以对当代行政法特征和规律的重新认识为基点.它是一种合作型的、积极的、动态的、自省的、“生态型”的行政,是一种全覆盖的法治状态。  相似文献   

17.
论现代管理伦理的公正理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管理伦理思想史上,公正一直就被思想家们指称为管理活动的伦理价值目标,一定社会的良好秩序的形成,都是靠公正这种道德信念进行整合才得以可能的。公正的实现依托于管理,公正可分为个体公正和社会公正,个体公正的实现有赖于个体对自身行为的道德管理,社会公正的实现依赖于人们对社会的管理。作为管理伦理的理念,公正的原则包括自由和平等原则,其有效实现有待于人们作出各种管理措施,包括制订统一的管理标准,提供均等的发展机会,实行民主的管理决策,按照贡献进行分配,建立保障机制等。  相似文献   

18.
论西部特色经济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运用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在探讨西部特色经济的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特色资源为基础、以特色产品为核心、以特色产业为龙头、以特色技术为依托的西部特色经济体系的内容,以及构建这一体系的基本思路,对于全面提高西部地区的国民收入,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才能更有效地指导中国的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历史的必然性,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它的成功与否只能由中国的实践来检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其理论基础是已经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经验基础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它的提出顺应了世界发展的主流。科学发展观是一个丰富的思想体系,也是党的执政思想的飞跃,必将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相似文献   

20.
在历史上,基于材料的微艺术随着工具的进步而发展.近年来,由于媒体终端技术日益朝着以功能需求和用户体验为前提的微型化、便携化、移动化演变,媒体艺术呈现出微化趋势,由此导致基于信息的微艺术的繁荣,其类型包括小游戏、手机动漫、手机电视剧、短信文学、微博文学,以及流行于社会化媒体的网络表情等.微艺术在接受主流文化的审视、批评和冲刷的同时,正在建构新生代的价值谱系.两类微艺术在泛网络条件下的融汇,是当前值得深入研究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