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对男女在行为、人格特征等方面的期望、要求是很不相同的,这会从大众传媒的内容中得到反映,而大众传媒又会影响人们的观念、行为方式,影响人们性别社会化的过程。文章以杂志中的男女形象的不同来分析杂志中的性别建构,尤其是对女性的性别建构,并探讨这种性别建构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受互联网影响越来越大的今天,投资人可以通过多种线上信息渠道或移动终端了解投资理财产品,这使得不同投资人对产品的风险感知有别于产品的实际风险。本文以资本市场实验室实验数据为基础,研究风险收益环境下女性投资人占比率在价格泡沫破碎过程中与价格预测、投资策略等交易行为因素的相关性。研究发现高风险感知环境与低风险感知环境相比,资产价格的变化在价格泡沫破碎时有明显不同,女性投资者参与度、资产预测准确度和不同投资策略在高感知风险影响下,对投资行为有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3.
性别失衡下社会风险与行为失范的识别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系统识别性别失衡背景下的宏观社会风险和微观行为失范.将扎根理论和内容分析方法相结合,首先从历史、国际和现实的视角出发,识别和归纳性别失衡下的宏观社会风险;其次,在对网络报道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识别性别失衡下微观层面的个体、家庭与群体的行为失范;最后,归纳总结了性别失衡下宏观风险和微观失范行为的结果。研究发现:性别失衡将刺激并加剧既有的人口、社会、经济、健康、文化等一系列风险;在性别失衡下的宏观社会风险影响下,个体与群体在婚姻、家庭、性和其他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行为失范问题;宏观社会风险与微观行为失范将威胁公共安全与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4.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妇女与艾滋病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艾滋病研究与社会性别理论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密切相关,其研究过程可以分为1998—2002年的起步阶段和2003年以来的发展阶段。社会性别视角下的艾滋病研究突出了作为主体的女性,认为社会性别不平等是艾滋病流行特别是在女性中流行的深层原因,主张在艾滋病防治与研究中实行社会性别主流化。  相似文献   

5.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女性艾滋病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艾滋病是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和社会热点问题,同时它也是关乎人口安全的重大问题之一。艾滋病问题严重地威胁到了女性的健康与发展。生理上的易感性是女性易于感染艾滋病的原因之一,但更主要的是社会地位不平等等社会原因,造成了艾滋病对女性更大的危害。在社会性别视角的框架下分析了艾滋病对女性的影响及女性感染艾滋病的社会原因,提出了相应有助于抑制艾滋病在女性中蔓延趋势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语言学领域,幽默研究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从语用学角度研究言语幽默与性别的关系是近些年才兴起的。以言语行为理论为理论依据,以美国最受欢迎的情景喜剧《老友记》为幽默素材的分析,表明了幽默言语行为在同性参与对话的男性小组、同性参与对话的女性小组、异性参与对话中的男性小组和异性参与对话中的女性小组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阶段中的性别不平等问题是当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主要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育中性别不平等的两种表现即入学机会的不平等、教育内容上的不平等进行了阐述;对产生此问题的原因从社会层面、教育层面、个体层面三个层面进行了阐释,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性别的视角下,主要通过对不同经济收入村民、不同文化程度村民和不同年龄村民的微观实证考察的结果,尝试性地概括影响生育行为和生育观中社会性别意识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因素,以及社会性别意识在生育行为和生育观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性别不平等根源的多重视角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性别不平等根源的多重视角透视,揭示出造成性别不平等的多重原因,目的是为评定现实没有社会性别等级的社会的改革奠定基础,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由于传统父权文化的根深蒂固及经济体制转型期的社会背景,社会中仍存在大量男女不平等的现象,由此引发的性别歧视、性别矛盾悖逆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严重阻碍和谐社会的建设。在分析我国两性关系不和谐的表现及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指出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实现性别平等,促进两性和谐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追求男女平等应在承认男女两性差异的基础上赋予他们同等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同时提出了实现两性平等的三点建议:以平等、和谐的先进性别文化代替传统性别文化;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完善消除性别歧视的相关政策:女性应提高自身素质,主动赢得家庭和社会的尊重。  相似文献   

11.
以人口学、社会学(家庭方面)、社会心理学(认知方面)等相关理论为基础,从生育主体———农村居民的主观角度,通过大规模问卷调查,并辅以个案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考察和研究了家庭性别平等观念、生育性别意愿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依研究结论讨论了当前我国农村家庭性别平等观念的表现和变化,以及对生育性别意愿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当代农村集体资金主要有三种分配方式:第一种是分配征地补偿款,以人人共享与平均分配为主旨;第二种是集体经济的股份配置,兼顾贡献大小与人口均分;第三种是社会保障与村庄的福利分配,侧重向老人、儿童倾斜。值得关注的是,无论哪种分配方式都会遭遇性别分配不公,男娶女嫁的单一婚居模式,已经成为影响农村集体经济公平分配的深层原因。要根治性别分配不公问题,需要双轮驱动:婚居模式的变革以及村级分配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共享经济灵活就业成为数字时代新型劳动方式,其在性别平等层面带来了何种影响?虽然平台用工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与选择,但是不同性别并未平等地从中获益,尽管其匿名性与时间灵活性被认为有性别赋权作用,但劳动者匿名性可被算法画像轻易破解,时间灵活性往往意味着更多的工作时间与无偿劳动.根据实证研究显示,共享经济平台用工对女性赋权有...  相似文献   

14.
教育中的性别平等是教育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政治家和教育家的一种理性追求。但现行中小学教材中却存在着性别不平等的现象,通过教材中蕴涵的传统性别文化在无意识层面上对学生性别角色的形成和发展造成负性影响。全社会,特别是教材的编写者、审查者和使用者要在意识层面上树立正确的社会性别观念,逐步消除教材中的性别不平等。  相似文献   

15.
"性别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期间,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以及实际工作者就性别不平等态势、社会后果与挑战、公共政策与治理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交流。会议认为:在亚洲部分国家,性别不平等现象普遍存在,女性在生存和发展方面难以获得与男性同等的权利;男孩偏好、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缺乏性别视角的公共政策均会加剧性别失衡,加重婚姻挤压程度,增加被迫失婚男性的数量,进而挑战现有的婚姻家庭形式,对社会稳定形成隐患;性别平等中"性"的多元化讨论正在成为新的关注点,从性别视角关注性与公共健康成为一种趋势。会议促进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的合作,拓展了性别研究的领域与手段,为进一步开展性别失衡治理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6.
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认知与风险规避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风险认知理论为基础,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认知下的传播行为对风险规避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目前我国消费者普遍存在一种对食品安全风险担忧的情绪,食品安全风险认知下的传播行为较为活跃,且食品安全风险认知下的传播行为比风险认知本身更能预测消费者的风险规避行为。  相似文献   

17.
不论是在公民资格的历史传统中,还是在公民资格的当代理论形态中,女性都是缺席的,这种缺席不仅是一种理论逻辑,也是一种社会历史现实,那么如何在理论与历史现实的互动中赋予女性以应有的公民身份,强化其应有的公民意识,促进社会现实中的性别公正,也应纳入现阶段性别课程建设的关注重点.这种从性别平等到性别差异,以至性别公正的思考路向不仅一致于当代西方女性主义发展脉络,也一致于我国当前促进性别和谐与社会公正的本土化潮流.  相似文献   

18.
风险认知和风险行为的关系是健康行为心理学关注的热点之一。目前关于风险认知和风险行为关系的假设主要有:行为动机假设,一致性假设和风险二次评估假设。对于三种假设中矛盾关系的解释有:问题线索和记忆代表性的双加工解释;横断、纵向设计数据的数据判读解释。  相似文献   

19.
从国际和国内范围来看,目前促进妇女发展的努力都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问题:如何衡量妇女的发展状祝,如何评价各种促进妇女发展的政策,如何对各国、各地区的妇女发展状况进行比较等等。因此,构建并运用性别发展平等指标就成为解决这些问题非常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告状是幼儿常见的社会问题解决方式,幼儿不同类型和不同频率的告状行为会影响教师对幼儿的接纳程度。采用观察法和教师评定法,考察了309名幼儿自我导向、他人导向和规则导向三种告状行为的发展规律,并探讨了幼儿告状行为与教师接纳三个维度(亲密度、关联度和信任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男孩在小班时期并未出现告状行为不同导向的差异,随着年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规则导向为主的告状行为模式;女孩中,他人导向的告状行为显著高于其他导向。幼儿不同导向的告状行为与教师接纳不同维度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且受到幼儿性别的调节。该研究结果提示教育者,要从社会问题解决和社会接纳变化的视角理解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和结果,并重视性别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