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关行业作为朝阳行业,正在日渐走向成熟。近年来,在行业迅猛发展的推动下,许多高等专业院校纷纷开设了公关专业。一批受过专业公关教育的新一代公关人才开始走出校门,进入自己的公关生涯。怎样看待这些“科班出身”的公关专业新人才,如何让他们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是各公关公司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但让招聘经理们烦恼的是,这些科班出身的公关新人让他们常常难以取舍,他们有着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个性鲜明的思维方式,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可另一方面他们又缺少实战经验,而飞速发展的公关行业又实在拿不出时间和经历来培训这些新人。不经意间,这些科班出身者成了公关人才中的“鸡肋”,那么他们需要进行怎样的“加工”后才能成为公司抢手的“鸡脯”呢? 为此,本刊特约了公关公司招聘经理的文章,看看他们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又有什么好的建议。本刊记者候明廷>策划  相似文献   

2.
公关初体验     
宋淳 《国际公关》2009,(4):57-58
转眼间,进入公关行业已经近两年.从“一张白纸”变成了“中坚力量”。这些日子我尝试了很多“第一次”:第一次写新闻稿、第一次做调研、第一次头脑风暴、第一次演讲……作为公关新人,我还将面临很多个“第一次”.也正是这些不断的尝试与挑战.让我逐渐加深对这个行业的了解.也深深地爱上了这个行业。  相似文献   

3.
且行且珍惜     
王成 《国际公关》2009,(2):56-57
2009年1月11日,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公关公司工作委员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公关嘉年华公布了“2008年度新人奖”,4位来自公关公司的优秀公关新人获得了该奖项,他们分别是来自蓝色光标的朱振欢,注意力的王成,迪思的祝亚之和灵思的陆梅子。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一些国际公关奖项评选中,开始出现了本土公关公司的身影.比如蓝标、易为就先后被公关行业分析机构The Holmes Report评为“2008年度大中华区最佳公关公司”、“2009年度中国最佳公关公司”。然而,对国内公关行业来说,这些国际行业评奖机构以及各种奖项却还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5.
“三鹿百万公关费”在网络上的流传.引发人们对“网络公关”的高度关注。而最近很多媒体对“网络删帖公司”的报道.更是让“网络公关”引发舆论激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传播在公共关系行业日益红火,无论公关公司.还是企业,纷纷将网络公关作为传播的利器。然而,作为公关业内的新兴领域,网络公关还面临着很多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和行业的关注.网络传播亟需行业标准和规范。  相似文献   

6.
微言博义     
《国际公关》2013,(3):96-96
@陈晓冬Sonic 既然说公关是“以人为誉”的行业,那么作为公关人来说,自我修养的锻造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亟待进入公关行业的人采说,个人理想与行业现实如何擦碰出激情的火花,是自我修养的第一课。公关这个行业,入门并不难,真正的台阶在门里。  相似文献   

7.
对公关行业来说,不仅仅是客户利益的“保卫战”,更应该是为自身声誉而战的“公关保卫战”  相似文献   

8.
不难发现,在公关传播行业大变革的这几年,许多国内和国际公关公司高层团队中,非本土籍管理者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群熟悉中国市场,甚至是区域市场的媒体客服出身的本土人才。他们共同的特质除了土生土长之外,大多从基层做起,熟悉公关的每一个环节。“外来的和尚”不好念经了,这被称之为一种“管理去西化”现象。  相似文献   

9.
从我跟着导师入门公关,到自己带队作为公关新人的导师,这个成长过程让我对事无巨细的公关实务环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让我对培养新人、衡量发展潜质,有了更新的认识。我跳出传统以媒体关系、撰稿能力等业务角度以能力来评估公关的体系,开始以"理解力、表达力、执行力"作为公关内在基本功的衡量体系,让我在团队  相似文献   

10.
《国际公关》2011,(4):88-90
为了解公关行业薪酬福利现状,17PR策划组织了2011年公关行业薪酬水平调研。调研在2011年上半年进行,获得国内公关行业从业人员2658份有效样本数据,通过加权估算模型,大致计算出目前国内公关行业从业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按照公关行业从业人员的工作岗位、职位、所在公司类型和区域估算出了相关的平均工资水平。  相似文献   

11.
公共关系这一行.似乎对“甲方”、“乙方”这两个词有着特殊的感情,因为它们不仅构成公关行业的每一次合作,也贯穿干每天的执行与沟通中.甚至密切关联从业者的职业去向。我虽只是公关行业的一个毛头孩子.资历尚浅,不敢对行业高谈阔论.但是我的经历与我的主题有关,我从光鲜的甲方走到了乙方:我的朋友也与我的主题有关,他从乙方走到了始料不及的甲方。  相似文献   

12.
张静 《国际公关》2011,(2):71-71
回忆是一种很玄的东西,回不来,也过不去,经历后才更值得珍惜。最近,项目组招了一批新人,让我不由得想起刚毕业就进入公关圈的自己:一路上跌跌撞撞,那股子执着而有趣的态度,实在可乐。我想当时的我在前辈们的眼中,应该就像一只刚学习飞行的“莱鸟”吧。  相似文献   

13.
江湖人称“真老顽童”或PeterPan,学院派系人称潘教授、潘老师,自称“老衲”。虽年近半百,却活得比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还年轻潇洒。不得不叫人感叹,公关行业有“老顽童”,则是行业和大家的福气。  相似文献   

14.
范红 《国际公关》2012,(3):88-89
中国公关人的最大烦恼莫过于整个社会对于公关的误解。去年“达芬奇公关事件”提及到的“公关合同”和向“公关公司”支付所谓的“公关费”,更是把“公关”这个专业概念与中国社会的腐败行贿手段相提并论.“公关”一时成了花钱找媒体清除负面报道的代名词。这无疑让公关专业工怍者蒙受了莫大屈辱。  相似文献   

15.
2011年,慧聪邓白氏研究正式推出了HC—PRE公关效果评估服务,并在行业内发起了“用统一标准进行公关效果管理是否重要”的大讨论,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慧聪邓白氏研究e—Eyes事业部副总经理刘晓霞近日做客《国际公关》“对话”栏目,一起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6.
赵晖在公关圈内扬名立万很大程度上倚仗了他于2007年在国内以关行业门户网站17PR网开写的一个帖子,《从菜鸟到总监》,他用网名“赵老工人”现身说法,把自己仅用一年时间从一名公关菜鸟成长为客户总监的经历用最平实的语言写出来,打动了公关界无数新老人士。迄今为止,该帖子被忠实粉丝回帖顶至646楼,其人气吸引了出版商的关注,有意将赵晖的奋斗历程打造成一本实战型公关均教科书。  相似文献   

17.
对于刚刚过去的2005年,中国公共关系行业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可称得上是繁荣发展的一年。这一年,我们在土耳其接过了IPRA会旗,正式筹办2008年世界公共关系大会;这一年,中美公关界北京首次高层会晤,宣布《国际公关》杂志创刊;这一年,外资公关公司和本土公关公司都积极寻求资源整合和业务开拓……本刊对这一年中的这些公关大事件都做了忠实而详尽的报道。当我们现在回头来盘点2005年公关行业的发展时,我们发现,事件本身固然有标志性的意思,但透过现象看本质,也许更有助于我们清晰地看出这个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特别策划”中重点盘点“八大现象”的原因。此外,年度“十大公关事件”代表着行业事件的最大影响力,是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对此我们亦有详述。  相似文献   

18.
从据国际传播咨询协会的全。球报告,公关行业的前五大挑战如下:人事“人才”需求成为公关行业最紧迫的问题之一。咨询公司领导人担心的是能否吸引到富有技能和工作经验的人才,以及能否在未来的工作中留住人才。一般的业务和分析技能越来越重要,但是有价无市的情况经常发生。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实现公关目标,英语在国外公关实务活动中,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并产生了一些“成品”,可称之为公关英语。引进这些公关英语“成品”是对外往来的需要,它能使我们的交际工具更具有艺术性、更接近于国际惯例。  相似文献   

20.
公关宣传的重要价值,就是改变目标受众的态度。如何才能有效改变?公关行业至今缺少过硬的方法论。事实上,针对“如何改变社会态度”命题,在社会心理学、社会认知学等学术界,已经有了50年以上的研究。社会心理学家们通过大量实验,归纳出若干要点,其中最值得公关业借鉴的有以下五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