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唐狄公案》系列小说成型于20世纪40年代,其作者高罗佩通过以中国公案小说为母本,融合西方侦探小说的创作手法,使得该系列小说既有对传统公案小说的继承与发展,也有对其的改进与创新。高罗佩通过融合中西方同类型文学的创作模式,让《大唐狄公案》一经出版便广受海内外读者的欢迎。本文通过对比中西方公案/侦探小说的创作模式,深入探讨高罗佩笔下此系列小说的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的侠义公案小说在清末随着西方小说的译入而渐趋式微,随后双水分流,一部分摒弃侠义成为侦探,一部分摒弃公案成为武侠。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公案小说《狄公案》有着比较特殊的地位。荷兰汉学家高罗佩别具慧眼地从中国古代小说中将《狄公案》译为外文,又在此基础上创作了自己的侦探小说《狄公案》系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考察中国的公案小说与西方侦探小说之间的渊源离合的最佳案例。  相似文献   

3.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文学市场正值高速发展之时。文学市场化的出现与发展在小说《马丁·伊登》中的体现与作用可归纳为如下两个方面:杰克·伦敦创作该小说的历史背景和小说主人公马丁·伊登的职业追求与命运起伏。文学市场与作家作品之间的对立和冲突,促使读者对当今国内外文学与市场二元关系进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4.
如果那个远在盛唐时代的狄仁杰也是“七零派”的某种记忆,那么肯定是高罗佩精湛的小说技艺给他们的成长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感觉。那时候,我夜读《大唐狄公案》,常有毛骨悚然的感觉,不禁撒开书本,钻进被窝。荷兰人高罗佩在翻译中国公案小说《狄仁杰》的时候,发现传统的写法远远不能满足现代西方读者的需要,因此他利  相似文献   

5.
[摘要]荷兰高罗佩著《大唐狄公案》摒弃中国传统公案小说道貌岸然的话外之音,一改加诸涉案女性身上精神枷锁式的描写方式,以西方女性主义意识形态,揭示难堪的社会地位带给妇女的悲惨命运,并以平等的态度将涉案女性还原为有丰满心理活动和正常人生要求的社会群体,首次使中国公案小说题材混融东西方人文芬芳,令作品流传效果远超传统公案小说,在世界范围内取得卓越的文化传播影响。本文即对比中国本土《狄公案》等传统公案小说,探析高罗佩在涉案女性描写中所融入的女性主义人文色彩。  相似文献   

6.
英国硬科学小说源于19世纪20年代由雨果·根斯巴克开创的美国派硬科学小说,在50年代达到鼎盛。由于英国在二战中受到重创,其硬科学小说作品大都悲观、忧郁,描写天灾人祸。进入60年代后,随着新浪潮运动的掀起,硬科学小说宣告终结。  相似文献   

7.
德国作家台奥尔多·冯塔纳的代表作《艾菲·布里斯特》是德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之一。小说以19世纪普鲁士贵族社会的名誉观念为暗线.以女主人公艾菲·布里斯特的婚姻悲剧为结局,反映了当时社会制度下扼杀人性的虚伪名誉观念和准则。艾菲的婚姻悲剧不过是当时普鲁士贵族社会中虚伪名誉观念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8.
《高校社科动态》2004,(1):32-32
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与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及各语种文学研究会、学会联袂举办的“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2002”评选活动于2003年12月11日在京揭晓,法国作家马尔克·杜甘的《幸福得如同上帝在法国》、德国作家汉斯-乌尔里希·特莱希尔的《尘世  相似文献   

9.
《湘潭工学院学报》2005,8(3):F002-F002
斯图尔特·R·施拉姆(Stuart·R·Schram),国际最权威的毛泽东研究专家和最著名的毛泽东著作翻译家。1924年出生于美国,1944年毕业于明尼苏达大学,195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20世纪60年代在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中国问题研究。1967以后长期担任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学院政治系教授,兼任该院现代中国研究所所长。他的主要著作有《毛泽东的政治思想》(1963)、《毛泽东》(1966)、  相似文献   

10.
英国当代著名作家约翰·福尔斯的《法国中尉的女人》是20世纪最重要和最有趣的小说之一。约翰·福尔斯在此作品中运用了有限叙述角、戏仿、连续中断、对立、并置、极端六种具有后现代主义特色的写作技巧,令人拍案叫绝。  相似文献   

11.
《豪门春秋》是美国现代女作家伊迪丝·华顿发表于1905的一部长篇小说。以美国南北战争后纽约上层社会为主要背景,描述了一位年轻女子——丽莉·巴特的种种遭遇。犹太富商西姆·罗西德虽然只是一个次要角色,但由于其身份和民族的特殊性,在小说中却是一位不可或缺的人物。从历史、文化和社会这三个角度出发来探讨罗西德作为一个犹太人在当时的境遇,并将其与同为犹太民族的、处于16世纪末的另一个文学人物夏洛克作一比较。西姆·罗西德是继夏洛克后又一个犹太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12.
《阅读与作文》2009,(8):43-43
近日,法国教授弗朗克斯·布律纳向媒体披露了一件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意大利神父兼科学家佩莱格里诺·恩尼蒂曾在20世纪造出了一架“时间机器”,利用它能够回到过去进行时空旅行。西方媒体纷纷报道了这件事,以图揭开“时间机器”之谜。  相似文献   

13.
法国著名作家安德烈·纪德的作品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被译介到中国。并且颇受关注。但解放后30多年一直销声匿迹,直至80年代才有复苏。在纪德与中国的这种文学关系中,他的游记《访苏归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诗经周南·汉广》第二章“薪”字的探讨,指出《诗集传》的传统说法欠妥。并根据诗歌素材来源不同,论证《诗经幽风·七月》中出现两种历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西方女权运动促进了西方女性主义文学与批评的产生和发展,在众多女性主义作家当中,凯瑟琳·安·波特是其中非常有特点的一位。在安·波特的短篇小说《偷窃》中,作者将主人公置于一种相对平等的前提下,以一种自然的手法展现出了一种超越时代的女性立场,这种立场体现了女性对于社会地位的最高追求。与此同时,安-波特作为一名女性主义作家本身所体现出的独特女性主义立场也具有一定的时代先进性。这种女性主义的全新标识,超越了其所处的时代,为我们分析20世纪西方女性主义文学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切人点。  相似文献   

16.
《简·爱》是一部描述人的内心生活的世界地图和经典文本。这部带有精神自白色彩的小说再现了一个孤女在寄人篱下、饱受精神苦难与折磨的成长过程中的累累伤痕。《简·爱》既是一部关于女主人公的创伤记忆的书写,同时也渗透着夏洛蒂·勃朗特本人对自身创伤经历及情感体验的再现与表白。  相似文献   

17.
简·奥斯汀和弗吉尼亚·伍尔芙是英国两位杰出的女性作家。结合伍尔芙自己的小说批评思想以及她对夏洛蒂.勃朗特姐妹、乔治·艾略特的评论,本文从分析伍尔芙在《普通读者》中对于简.奥斯汀的评论入手,试图找出伍尔芙称奥斯汀为"最完美的女艺术家"的原因。本文作者认为主要原因包括两方面:伍尔芙对于女性写小说的深刻见解和认同以及奥斯汀的作品很全面地体现了伍尔芙自己的小说批评思想。  相似文献   

18.
《阅读与作文》2010,(7):29-31
那是个银幕上处处彰显尊贵的年代。哪怕制片商们对男主角的要求是人品高尚,他们依旧有众多的明星可以选择,比如亨利·方达,贾利·库珀,格里高利·派克和约翰·韦恩。这些人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庄重且富有男子气概,严肃却不失温柔的银幕形象。而在当代,  相似文献   

19.
王攀  张欣 《华人时刊》2005,(8):14-15
目前,中国不少企业对美国337调查仍不是很了解。针对这种情况,记者搜集整理了部分常见问题,并得到了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副主席迪安娜·蒂娜·奥昆及路·玛斯特里亚尼等五位美国专业律师的答复。  相似文献   

20.
徐刚 《今日南国》2008,(8):43-43
93岁高龄的以色列老人莎拉·罗斯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不久前。记者驱车来到耶路撒冷市郊的一栋公寓.探访了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莎拉蕾长期在中国生活,对中国以及中国人民有着特殊的感情。1949年.莎拉从上海回到以色列,此后她与丈夫埃利亚胡·罗森伯格长期负责以色列总统府的摄影工作。先后为5位以色列总统拍照。堪称是以色列历史的见证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