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言语交际是一个双向的动态过程.交际双方借助言语编码,通过信道传输,由对方解码反馈,如此往复,言语组织环环相扣,形成一条话语链。这一条话语键的表层,是显性的语言材料;而深层,则是隐性的话语含义。语言学家帕默尔说过:“语言是一连串的暗示,听话人得从这些暗示中构拟出说话人所要表达的意图,这些暗示或隐或显.各不相同。”(《语言学概论》)这种暗示.我们可称其为言语交际中的心理走向诱导,它对解码反馈起着很强的导向作用,它的形成和把握,对言语交际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聆听对方话语时,受话者的知觉反应处在…  相似文献   

2.
旷战 《江淮论坛》2014,(3):186-189
从语境要素这一语用学微观视角入手,结合话语实例,对它的认知激活贯穿于跨文化交际意图的顺应形成、有效传递、认知推理、及时反馈等整个过程进行详细剖析,并尝试构建跨文化交际意图与语境的动态互生模式;旨在挖掘交际意图所蕴含的语言、社会、文化等相关信息,彰显语境要素在跨文化交际意图推理过程中的核心地位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语境要素这一语用学微观视角入手,结合话语实例,对它的认知激活贯穿于跨文化交际意图的顺应形成、有效传递、认知推理、及时反馈等整个过程进行详细剖析,并尝试构建跨文化交际意图与语境的动态互生模式;旨在挖掘交际意图所蕴含的语言、社会、文化等相关信息,彰显语境要素在跨文化交际意图推理过程中的核心地位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交际意图的动态认知过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话语意义的理解和交际意图的认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言语交际的实质是意图的交际。从动态认知的角度探讨交际意图传递的特征,有助于促进对明示交际活动的机理的理解,加深对交际活动自身具备的关联原则的认识。从交际意图的动态认知过程角度来考察言语交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话语建构与透视研究——以儿童言语行为理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着意义即使用、儿童语言以目的为核心及所有语言交际都与语言行为有关的原则,以策略行为(以言取效行为)为基础,以目的为框架,在动态中提炼和归纳言语行为类型。探讨适宜性标准并规范行为模式的交际策略,关注"语言游戏"与"生活形式"观中的哲学思想,言语行为理论研究从西方语言哲学中汲取养分,建构与透视新儿童言语行为运作机制。同时,当代言语行为理论的建构也为语言哲学的意义理论研究及新的实证理论研究提供"界面"和"平台"。  相似文献   

6.
刘澍心 《云梦学刊》2006,27(3):139-141
言语交际的过程从实质上是通过话语信息传递与理解交际意图认知过程。说话人话语与意图合作是普遍的语用原则。但由于语言本质上的不确定性以及间接言语行为的使用,话语和意图的关系经常呈现出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合作与分离。听话人在领会意图过程中自然感到的对语境的依赖程度显示着话语与意图之间的距离,也决定着话语所表达的是规约含意还是非规约含意。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两个方面论述语言中的性别差异:一是通过描写两性的语言差异分析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二是从词汇、语音、语调等结构主义的角度和话语风格、谈话策略、话题内容等言语交际方面探讨两性在言语使用中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副语言行为伴随言语交际始末是现代言语交际不可缺少的辅助手段,有时甚至比语言交际行为所起的交际作用更大。在此从副语言行为的四个类别依次举例说明不同副语言行为影响着言语交际中深层话语意义的理解。要想顺利达到交际目的,掌握一定的受特定文化制约的副语言行为知识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9.
语言认知结构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是离不开语言和交际的。因此其特征也就表现为交际主体在掌握知识、认识客观事物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 ,在自己头脑里形成的知识经验系统 ,是认识活动赖以进行的一种心理结构 ;而语言认知结构的基本特征表现如下 :从功能的角度看 ,语言认知结构具有工具性特征 ,在这种工具得到运用时无疑显示出其鲜明的过程性特征 ;从交际过程中的语境角度看 ,其具有创新性特征 ;在信息的输入时显示其相关性特征 ;从信息输出的角度看 ,语言认知结构是一种推理模式 ,因而也有明显的模式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模糊语言、模糊思维与日常言语交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从言语交际的角度谈谈模糊语言、模糊思维及其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外语测试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测试体系对于实现教学目标至关重要。它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张卫中 《北方论丛》2008,5(1):54-57
从20世纪文学语言演变史的角度看,建国后开展的"语言规范化"运动意义重大。它改变了"五四"以来汉语书面语在大量吸收翻译语体、方言和文言以后造成的那种混杂局面,对创造统一的现代文学语言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文 《北方论丛》2006,(1):59-62
克里斯蒂娃认为,词语的对话性、歧义性以及文本的互文性为探索语言的各种可能性提供了基础;诗性话语打破了语言习惯从而把言说主体从语言和社会的各种禁锢网络中解放出来;话语主体通过阅读-书写过程介入到社会历史话语之中并重新书写历史、干预资本主义社会现实。不同于交际语言所强调的清晰性、准确性、唯一性和权威性,克里斯蒂娃的诗性语言背离语言规则而强调意义的多重性、歧义性、僭越性和意义生产的潜在可能性;同时,由于互文本把社会历史纳入文本范围,文学实践与社会实践变得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是对外汉语教学的目标。要达到这一培养目标,必须实现语言知识向言语技能的转化。居于四项言语技能——听、说、读、写之首的听力技能,以其教学过程中学生认知心理的复杂性、信息接收的被动性、听力微技能的多样性而成为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李德鹏 《学术探索》2008,(6):98-101
艺术语言和科学语言在语法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试从语素、词、短语、句子和句群五级语法单位的角度,对其作了比较研究。艺术语言和科学语言相比,在词一级语法单位的差异性表现为词类的活用;在短语一级表现为变异搭配;在句子一级表现为多种修辞格的运用;在旬群一级表现为整体设喻,在特殊的句群——篇章层级就表现为童话、散文诗等不同的语体。  相似文献   

16.
浅谈儿童第一语言习得与成人第二语言习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一语言(L1)即母语或本族语;第二语言(L2),是指本民族学习者在获得第一语言(母语)之后再学会的一种语言.儿童母语习得与成年人第二语言习得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二者之间也存在着必然的联系.通过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指出成年人L2习得的有利条件.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文谈到的"第二语言"是广义的,包括"外语"和"第二语言".  相似文献   

17.
语言发展的主要内容是语言内部结构某些要素的变化、补充、消失。本文阐述语言发展的“滚动模式” :将语言发展、变化的过程视为滚动前进的球 ,即语言球 ,进而阐述语言球的三个组成部分—基本成分、新生成分、历史成分 ,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以语言发展“滚动模式”为理论依据的语言规范三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明白”与“精确”是我们在讲话或写作中所追求的标准,但是不可否认,模糊语言却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它指的是语言使用者所感到的使用某个语言符号同他所指对象之间关系的不确定性。语言模糊性的产生是由客观世界的复杂性和语言自身的有限性、交际双方背景的差异性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在交际活动中发挥着精确语言不可替代的功能与作用。它不仅可使语言更加礼貌,语言表达更加准确,幽默,还能使文学作品达到显著的艺术效果。模糊语言在现实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论教师语言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语言素养对教师有着特殊的意义。要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教师语言能力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一般来说,教师的语言应具备艺术性、准确性、亲切性和启发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语言经济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虽然已经发展起来,但是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还有待理清和深入研究,从而较好地促进语言经济学的发展和应用。从基本理论层次提出并论证的几个基本命题包括:(1)语言经济学是研究语言形成和演变及其对人们行为的影响,以及语言、语言行为和语言政策如何与人力资本、就业、工资、收入分配等相关的经济学分支学科。(2)作为人类的基本制度,语言是演化的,而文字主要是构建的。(3)语言的信息载体及传播工具功能与文化符号功能有分野的趋势,两者具有不同的演化路径或方向:作为前者,趋同和趋简;作为后者,呈现多元化或者力求保持多元化。(4)一种语言的通用程度是该语言的学习成本和相应母语国的经济文化影响力的函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