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些年来,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态势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分析其中原因,除了传统低层面的慈善意识影响以外,慈善法律制度体系的缺失恐是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在我国慈善事业中专门的慈善组织法律规范、慈善行为法律激励机制、慈善活动法律监管制度和可操作的法律规定的缺乏。为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可采用集中立法模式,建立以《慈善法》为基础的慈善事业法律体系,具体就是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关于慈善组织设立、慈善行为实施、慈善信用法律保障、慈善活动国家激励、慈善行为责任担当等内容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2.
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慈善法律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慈善事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我国慈善立法的滞后已经制约了慈善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国家应尽快建立和完善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法律体系,增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正确处理政府与慈善组织的关系,以推动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慈善事业中,政府对慈善公益组织的地位影响巨大,当前的慈善事业正处于从行政垄断型向开放市场型转变的阶段,转变的关键在于合理定位政府和慈善公益组织之间的关系.为了促进慈善公益组织的效率和透明度,一方面须明确慈善公益组织的法律地位,保证慈善公益组织平等获取慈善资源的能力;另一方面须明确和强化政府对慈善公益组织的依法监管的职能和责任,建立和完善政府对公益慈善机构指导、规范和监管的法律规则.  相似文献   

4.
文章针对我国慈善捐助理念、慈善组织建设、社会诚信体系、慈善事业相关法规的问题,提出了强化教育,更新慈善理念;发展创新,健全慈善捐助运行机制;妥善管理,开发募捐款物价值;加快立法,完善社会捐助法律体系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
慈善事业是弘扬互助友爱精神、建设积极向上的伦理道德的有效途径。然而,近年来在一片慈善繁荣背后,"慈善丑闻"层出不穷,致使慈善事业公信力大为下降。本文以反思近年来慈善事业失范现象为切入点,提出造成我国慈善事业失范现象频发的主要原因在于法律体系与监督机制的缺失、政府的全面渗透与定位不清、慈善文化与慈善公信力不足、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治理慈善事业失范现象的途径可归纳为完善法律监督体系、明确政府定位、营造慈善文化、促进信息披露。  相似文献   

6.
慈善事业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补充,具有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慈善事业制度化建设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政府职能为依据,论述了政府在慈善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我国由于政府职能发挥不当而导致慈善事业发展受阻,指出政府在我国慈善事业制度化建设中应努力构建慈善文化、完善慈善法律法规、加强慈善监管和培育民间慈善组织,从而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实现收入分配合理有序。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的缺失严重阻碍了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缺失的主要原因包括慈善组织内部的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外部的诚信监督,没有实现完全独立以及完全非营利性,社会信任危机严重.应从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缺失的原因入手,加强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促进我国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慈善机构维持垄断格局,是我国慈善事业制度缺陷的典型瓶颈,结果必然会使慈善事业依附于政府,无法变成真正的社会公益活动,也无法吸引更多财富流向公益事业造福社会.此外.因没有专门的法规条款和行政文件,慈善公益组织的财务制度、募捐善款、救助项目等都缺乏相应的法规依据,这也使得民间慈善组织难以壮大,应通过建立完善慈善法、税收优惠制度等措施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9.
保证慈善捐赠意图的实现是促进慈善捐赠的有效途径.通过对美国慈善捐赠意图实现的法律保障演进历史发现,美国慈善捐赠立法体现出实现捐赠意图的法律规则日益丰富、法律规则内容从彼此隔离到相互融合、相关权利从相互冲突到逐步平衡等趋势.我国应该借鉴美国的经验,本着程序性保障与实体性保障并重、强化立法的相互融合、强调慈善捐赠意图实现中相关权益的动态平衡等思路完善慈善立法,以保障我国慈善捐赠人捐赠意图的实现,促进慈善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慈善法主要调整捐赠人对社会弱势群体救助过程中所产生的法律关系.长期以来,"谁"具有慈善募捐资格一直是困扰慈善法学者的一道难题.将来我国制定慈善法时应将慈善募捐主体分类治理.将慈善组织划分为公募慈善组织与非公募慈善组织.慈善法应授权公募慈善组织自登记之日起取得慈善募捐资格.非公募慈善组织可以与公募慈善组织合作共同开展募捐活动.此外,为促进慈善事业的专业化发展,我国应借鉴国外立法,在慈善法中建立慈善募捐专业人士管理制度.募捐商业合作伙伴、职业劝募人、慈善募捐顾问在具备法定条件时可以参与慈善募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