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全面反映1996年以来国有工业企业的改制进程,了解国有企业改制出现的热点问题,据最近对19G6年底以来全省独立核算国有工业企业进行的关于改制情况快速凋查显示,截止到1998年3月底全省共有698户国有工业企业改制,对改制企业发出的企业家调查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6O3户,占国有改制企业的86.39%,基本代表了我省国有改制工业企业的情况。结果表明:我省国有工业企业改制进展顺利…  相似文献   

2.
崔奇 《统计教育》2005,(1):34-35
近几年来,随着国有企业纷纷改制、资产重组,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国有资产成为诱人的奶酪,不转让则不流动,象冰棍慢慢溶化;一经改制,又被硕鼠们大口吞掉。据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题为《国有资产如此缩水》的专题报道,桂林市一家资产达2.3亿元的大型国有企业被低价出售仅仅抵偿3千万元债务。巨额国有资产竟如此缩水流失,不能不让人震惊、愤慨,这不能不让人们发问:谁动了我们的奶酪?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如何搞好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关系到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在跨世纪的关键时刻.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主要目标和指导方针,提出了搞好国企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措施。我们必须不失时机地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使国有企业改革有突破性进展。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4.
5.
6.
刘兆祥 《山西统计》2001,(5):7-7,14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持续而有序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对于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 ,国企改革经历了一个从放权让利、利改税、承包经营责任制到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不断深化过程 ,这对搞活国有企业 ,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其没有能够触及到企业的根本 ,致使企业在喘息之后 ,仍然活力不足 ,经济效益不理想。我国的国有企业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产物 ,国家是唯一的经济主体。以往的改革 ,都没有能使国有企业摆脱对政府的行政隶属关系 ,企业没能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 ,企业生存与发展的…  相似文献   

7.
8.
王军 《山西统计》2002,(5):53-53
一、国企转机建制 ,职工思想空前活跃 ,思想取向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课题。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 ,面对国际环境的变化和国内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 ,我国的国企必须进行体制上的改革和机制上的转变 ,减员增效 ,下岗分流 ,再就业已成为国企改革的重头戏。由此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就成为政府和企业的燃眉之急。在这种严峻的形势面前 ,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 ,为国家稳定大局 ,为企业加快改革步伐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企业的转机建制中 ,职工的思想空前活跃 ,职…  相似文献   

9.
10.
孙焕琴 《山西统计》1997,(8):33-34,40
改革十几年,围绕着搞活国有企业,我们做了不少文章,下了很大功夫,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也不能忽视,在一些国有企业大力发展的同时,国有企业的亏损面和亏损额也在上升,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O)产权不明晰;O)管理水平低;O)负债率奇高;()资产效益差等方面。目前我们尚难以确定每一因素的负作用有多大,但值得注意的是,国有亏损企业资产质量差、效益低、企业内部难以实现代化重组,越来越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单就这一方面,展开讨论,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通过企业兼并,实现资产优化重组,降低成本,提高…  相似文献   

11.
12.
党的十五大召开之后,对不少地方在此之前已经开始的以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的企业改制措施予以充分肯定。于是,疑惑、迷雾消失后便是一哄而起的产权改革,然而,这种企业改制如何进行?可以说,企业改制行为规范与否对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改制目的是通过企业改制逐步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它涉及社会财产制度和社会各方面利益的调整。但是,由于目前企业改制的经验不足,一些措施、政策尚处于试运作阶段,特别是国家在企业改革机制、产…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的国有经济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改革中求发展,在发展中进一步改革,实现了量的迅速扩张和质的不断提高,国有资产得到了整合并优化,极大地提升了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和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控制力,走出了一条符合时代特征、具有鲜明浙江特色的国有经济的发展道路。 一、浙江国有经济发展的历史回顾 二十多年风雨兼程,浙江国有经济谱写了改革发展的壮丽篇章。  相似文献   

14.
董枫林  杨贵平 《山西统计》2000,(3):37-37,43
会计监督是依据国家财政、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运用会计的方法和手段对各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或预算执行过程所进行的监督。当前,我国正进行着一场产权制度改革的伟大革命,许多企、事业单位经过艰苦的改制过程,基本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产权改制后的会计监督,充分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作用,就成为摆在各级政府、全社会和企、事业单位面前的一个新的严峻课题。那么,为什么必须加强产权改制后的会计监督呢?首先,产权改制后的企、事业单位内部呼唤会计监督。我国《会计法》第…  相似文献   

15.
对于面临日益激烈竞争的国有企业而言,通过员工公平感知提升以改进其绩效管理水平,在当下显得非常有意义。文章以组织公平理论为指导,从分配公平、程序公平、互动公平三个维度,对某大型国有企业省级分公司绩效管理中员工公平感知现状进行了考察,并提出了应对策略。案例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公平理论在国有企业绩效管理中仍然适用,但员工公平感知具有较大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17.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进入城市后,面临很大的困难,特别是在国企改革与医疗、住房、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交织进行的今天,其困难程度进一步加大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其主要原因在于农民在改革中主要是得到:经济上得到了土地的使用权和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政治上得到了村民自治和民主选举基层干部的权力。农民在改革中亲生体验到改革给自己带来的实惠,从内心拥护改革、支持改革,积极参与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农业生产的连年丰收和农民生活条件的逐年改善,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无不说明这样一个事实。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在国企改革与医疗、住房、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交织进行的过程中,国有企业的职工在改革中不是得到,而是不断地付出:收入下降、下岗、失业,自己支付更多的医疗费用,多年积蓄不得不用来购买住房,生活水平相对下降,有的职工甚至出现绝对贫困。国企改革中职工的困难是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迈向向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的阵痛。客观上讲,这种阵痛是难以避免的。但是,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尽可能减轻这种阵痛。如果放任这种阵痛蔓延和加剧的话,轻则会影响和延误我们的改革进程,重则会导致社会动荡、破坏国家的安定。国企改革中的阵痛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必然要付出的代价,这是改革的应付成本。改革的受益者应该是成本的支付者。谁受益?谁买单。这是经济生活中的基本原则。从理论上讲,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符合工人阶级的长远利益的。但是,从现实的角度而言,国企改革中付出最多的是35-50岁这个年龄段的广大职工,50岁以上的职工,因其各种原因可以办理退休,进入社会统筹,基本上能维持生活。35岁以下的职工在国企的减员增效中一般属于保留在岗的对象,而且他们就是下岗后也能参加培训,再次就业;而40-50岁这个年龄段的职工既不能输退休;又属于下岗减员的重点对象。这批人其子女多数还在各级学校读书,家庭负担较重。这批职工在国企工作了20-30年,工资水平一直很低,多年积蓄用来购买住房后,所剩无几。一旦下岗或失业后,又很难重新学习新的技能,再就业非常艰难。他们过去在国有企业工作的多年劳动积累,又无体现。他们真正是付出最多而极少收获,是改革进程中最大的牺牲者。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应该借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在改革的进程中要把广大职工、特别是国有企业的职工的利益摆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对于国企改革中给广大职工带来的损失,应该有一定的补偿。严格意义上而言,应该是对他们以前劳动积累的支付。也就是说国企改革中应建立职工利益补偿机制。国企改革中职工利益补偿机制的建立,可以在国企的股份制改造和国家逐步退出竞争性行业的过程中实现。在国企的股份制改造中应该将企业积累的资产中的一部分作为职工的劳动积累,用股份的形式,按照职工的工作年限、贡献大小分配给职工。另外在国家退出竞争性行业的过程中,不能将所持国有股完全作为国有资产出售,因为这部分资产还包括广大职工多年的劳动积累:国家通过股权补偿的方式,将这部分职工多年的劳动积累以股权的形式分配给职工,一方面对职工给予了一定的补偿,使广大职工拥护改革、支持改革,积极参与改革。另外一方面通过职工持股计划,既可以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又可以减少国有股减持对证券市场的冲击。  相似文献   

18.
杨彩平  杜骁 《山西统计》2000,(4):15-15,41
一、国有企业面临的新问题国企改革已进入关键时期、攻坚阶段──进入九十年代中期,企业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对企业影响最大的是:1、市场机制正取代计划体制;2、短缺经济正转向供需平衡或供过于求;3、中国市场对外开放的格局进一步形成。同时,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中国已进入了经济体制转轨、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并行的时期。对企业来说,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这里既充满了挑战,也有众多的机遇。国有企业普遍面临摆脱对政府的依赖、加速结构调整、实现体制转换、自主自立走向市场的考验。一批企业经营观…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脊梁,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国有企业是否具有活力和效益不仅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能否得到改善,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当前,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关键阶段,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已经确定的国有企业改革方针,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务求取得实质性进展。一、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是由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国有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经济基础,是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它掌握着关系国计民生的经济命脉,从总体上控制着生…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