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哲学发展是从理论哲学到实践哲学。理论哲学是用理论方式,从理论领域出发探讨哲学问题的哲学;实践哲学则是用实践方式,从社会生活实践出发探讨哲学问题并改变世界的哲学。从理论哲学转化为实践哲学是哲学发展的客观的必然趋势,实践哲学是对理论哲学的超越。实践哲学有不同的派别,总的说来有两种实践哲学:一种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另一种是实用主义的实践哲学。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是新唯物主义的实践哲学,实用主义的实践哲学是经验主义的实践哲学。以实践为核心,持实践核心论,本质上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实践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意大利的马克思主义者葛兰西提出"实践一元论",称自己的哲学为"实践的哲学",认为实践是世界万物存在的本原。南斯拉夫实践派哲学,又称为"实践主义",把实践作为其哲学的出发点和核心范畴。葛兰西的实践一元论和南斯拉夫的实践派哲学,实质上都是实践核心论,搞实践核心论或实践一元论很难与实用主义哲学划清界限。  相似文献   

2.
实践世界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是以实践思维方式和实践逻辑为根本特征的世界观,是立足于实践的本性和规律、从实践理解属人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实践世界观的自然是历史的自然、社会的自然,实践世界观的社会是自然的历史或自然的社会,实践世界观是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世界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应达到的重要教育目标。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世界观,应以主体的实践为思维的切入点、出发点和立足点,认清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实践特性;把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实践本体;以主体实践的内在本性、规律理解世界,领悟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属人性;以实践的逻辑,把世界理解为实践的对立面统一的世界。  相似文献   

3.
深入讨论实践要素的重要性随着实距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的深入讨论,学术界对实践的定义、实践的要素、实践的特征、实践的作用和实践的基本形式等问题,都做了进一步的研究,这是一件大好事。特别是对实践的要素问题的讨论是更为重要的。因为对实践要素的深入地辩证地分析,是深入认识实践的含义、实践的特征和作用等问题的关键。但有些同志却提出不必要深入讨论实践要素的问题。他们认为:实践就是实践,如果再进一步把实践区分为三要  相似文献   

4.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范畴和重要思想,实践作为可以涵盖人类全部社会生活的统一的概念,必然是随着人类社会和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的。虚拟实践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虚拟实践是否是实践的问题是探讨的焦点之一。从虚拟实践的辨析和分类入手,结合经典作家对实践的论述,通过比较实践和虚拟实践的特点,提出虚拟实践属于实践,而且是在新的历史时期迅速发展的不容忽视的实践形式;实践既包括现实实践,又包括虚拟实践,虚拟实践既包括精神实践又包括非精神实践,这些不同的实践形式共同构成人类完整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5.
实践效率论     
实践效率是人类实践活动有效性程度的比率关系,实践的本质是实践范畴的质的规定性,实践效率是实践范畴的量的规定性,在对实践的本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实践效率问题研究,不仅有利于提高人们在具体实践活动中效率,而且又有利于深化对于实践唯物主义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科学实践观是构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平台和基础。实践之主客体关系和主客观关系的关联是对立统一的,主客体对立统一是实践现象界的关系,而主客观对立统一则是实践本质界的关系。将马克思辩证法归结为实践辩证法,归结为主客体辩证法,不仅是片面的,而且是唯心的。《实践问题和矛盾问题新论》以主客体关系任意比附马克思辩证法本意的做法是片面的。作为限度的实践,只是马克思辩证法的基础,马克思辩证法是实践的,但不归结为实践辩证法。  相似文献   

7.
实践有无能动性是当前学术界讨论的问题之一。多数同志认为实践具有能动性,理由是实践包含目的这个要素在内。有的同志则认为,目的是精神的东西,实践是客观的物质的活动,目的不能包括在实践的要素之内,所以实践没有能动性。上述两种观点固然对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目的才具有能动性,能动性是精神的特性。这些问题需要认真研究。一在什么意义上讨论实践有无能动性的问题?从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相比较的意义上,研究实践活动不同于动物本能活动的根本特征。实践的能动性是指实践活动不同于动物本能活动的特殊作用、特殊功能。如何考察实践活动不同于动物本能活动的能动性特征呢?应当从实践活动的主体、手段  相似文献   

8.
实践范畴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核心范畴。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是对传统实践哲学,即道德实践的继承和超越。把握道德实践的渊源、发展及其特征,既是正确把握马克思实践范畴真正内涵的基础,也是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9.
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包含着丰富的价值诉求,呼唤着绿色实践方式。绿色实践方式是对传统实践模式的纠偏和超越,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绿色实践方式从实践效益观、实践动力观以及实践主体观等方面进行一场关于实践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是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0.
实践是物质的观点不能成立。物质是实物,其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而实践是人的能动活动。认为实践是物质,会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方面引起混乱。用"实践物质论"代替"实践活动论",实际上是用物质的属性取代人的能动性,恰恰是对实践的否定。  相似文献   

11.
实践的精神现象学解读——兼与杨春时、苏宏斌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践与实践美学到底是"新"是"后"不应该成为争论的焦点,当代社会实践中精神的缺乏应该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实践进行精神现象学解读。精神的本质是实体的自由,是实践中的人向实体的皈依与同一。实践决定和推动着精神由伦理阶段到教化阶段到道德阶段的发展。人的实践有没有精神取决于实践有没有实体的皈依。用实践的精神现象学原理对实践和实践美学中的善("目的")、自由、主体性进行反思,很容易看出当代实践和实践美学存在的诸多问题,同时也为实践和实践美学提供了一个可能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2.
不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盲目的实践是注定要失败的实践。理论指导实践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 ,既是理论指导功能展开的过程 ,又是实践主体能动参与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在实践哲学思想上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同志的实践哲学思想,在继承邓小平实践哲学思想基础上,更具有新的时代特色。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是实践哲学思想的灵魂,贯穿于整个实践哲学体系;“三个代表”的思想是对实践标准的新发展,指明了社会主义实践和党的实践的基本目标;实践主体理论的创新,是实现社会主义实践基本目标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4.
康德的“实践”主要是指道德实践,实践的唯一根据就是道德律,马克思的实践是指的感性的物质活动,最基本的就是物质生产活动;康德实践理性批判是在理性范围内的批判,实践是理性在道德领域的运用,马克思的实践批判是关于现实存在的批判,是立足于现实的物质生产过程和现实制度的批判;康德实践理性批判的目的是为道德实践寻找先天的理性的根据,普遍的道德标准,马克思是通过现实实践的批判为人的解放寻找现实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实践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意识形态有效性问题的提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日益得到重视。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是个系统工程。其中,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重要性是前提,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原则是灵魂,寻求提高实践教学实效性的着力点是中心。  相似文献   

16.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这是至理名言。然而,真理是全面的,实践标准也是全面的,只有全面地把握实践标准,才能运用得当。为此作实践标准面面观,以探玄察微。一纵横面。以下三个方面有一处失误,即使参加了实践,也难以检验出认识的真理性来。 (一)实践标准的层次与结构判别认识的正确与错误、真理与谬误,最终的检验标准是实践。然而实践标准也是有层  相似文献   

17.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价值学说的基本观点。实践是价值要素生成的基础,价值的基本要素都是在实践基础上生成的;实践是价值创造的源泉,只有实践活动才能创造出各种价值;实践还是实现人的价值的根本途径,人的客体性价值和主体性价值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8.
实践教学体系是影响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实践教学方案、实践教学平台、实践师资鉴定机制、实践教学考评机制及实践教学激励机制等五个子系统,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在以上五个方面均存在不足。解决以上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观念转变是推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科学认识是解决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难题的重点,管理完善是保障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效果的抓手。  相似文献   

19.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是新时期高校教学改革的关键。哲学专业应着力培养一种融贯形上形下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实践能力。因此,创新哲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是提高哲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实践概念的理论本质是什么,实践活动的界限应该怎样划分,这是一个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赵家祥教授认为把“精神活动”当作实践活动是“泛实践论倾向”,笔者认为这是把“思维活动”称作精神活动而产生的误解。实际上深层次的问题是,思维活动是否应该从实践去理解,这才是我们应该解决的问题。从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解来看,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是对人的活动的整体性的规定,应该包括对思维活动的规定,如果实践活动不包括思维活动,那么,只有感性活动的实践何以能够实现人的本质力量?精神产品又是怎样被生产出来?实践概念对人的活动的整体性规定与实践概念的感性活动出发点原则是完全一致的。从实践唯物主义原则出发,实践活动的界限就应是不同实践活动之间的界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