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19世纪后半期澳大利亚排华运动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宇博 《学术研究》2001,2(6):136-140
19世纪后半期,澳大利亚的排华运动由一系列白人迫害华人的社会活动所构成.华工与白人工人之间的经济利害冲突是其起因,"白澳"意识是其社会思想根源.清政府的懦弱和在澳华人的分裂又加重了在澳华人的苦难.他们的历史是海外华人辛酸史中的一章.  相似文献   

2.
19世纪中叶华人以淘金热为契机进入英国殖民地澳洲、新西兰以后,当地相继出台排华法案,对华人移民施加程度不同的限制.1887年,清政府首度就澳、新地区的排华立法向英政府提出交涉,恰在此时,发生了澳洲阻止华人移民登岸并将大部分乘客遣回香港的"阿富汗"号事件.由于中外条约的不对等性质以及中美之间草签了禁止华工入美的条约,中方在交涉中处于绝对劣势地位,清政府就"阿富汗"号事件本身以及排华立法的多次抗议毫无效果,反倒是澳、新各殖民地趁势果断决策,同时推进英国对华条约谈判与本地立法,以阻止华人向澳、新移民,且此一决策得到了英国政府的支持.中英缔约谈判失败后,澳洲和新西兰在"白澳"、"白新"的国策下迅速颁行更为严苛的华人移民限制法案.1909年中国政府向澳、新派驻外交代表以后,再度提出交涉,试图谋求放宽某些重点人群的入境限制,基本上未能如愿.晚清时期中方就澳、新排华立法的连番交涉及其失败,充分反映出中国国运沉沦年代中外关系的实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澳洲本迪戈发现的洪门会簿和其它资料入手 ,系统论述了华人秘密社会在澳洲传布发展的历史与特点。作者认为 ,洪门在澳传布发展分三个时期 :(一 ) 1851~ 1875年 ,是澳洲金矿发现 ,大批华工赴澳淘金 ,洪门在澳广泛传布时期 ;(二 ) 1875~ 190 0年 ,是澳洲排华运动不断升级 ,华工急剧减少 ,洪门在澳活动沉寂时期 ;(三 ) 190 1~ 192 1年 ,是澳洲洪门民族主义思想日益提高 ,社会政治活动高涨时期。澳洲洪门与其它海外洪门相比 ,有两个明显特点 :一是基本上未发生帮派间的械斗或堂斗 ;二是较早地走向统一并与当地社会相融合。  相似文献   

4.
厦门开埠初期华工出国人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五口通商早期,厦门曾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掠卖华工的主要口岸之一.1845年,法国率先从这里掳掠了180名华工,运往马达加斯加东岸的法属布尔邦岛.此后,西方列强纷涌而至,从厦门贩运到古巴、秘鲁和澳大利亚等地的华工人数不断增加,到1852年已高达9,211人.这一年十一月,厦门人民掀起了一场规模颇大的反对掠卖华工的斗争,给外国人口  相似文献   

5.
澳洲华人新移民的崛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由于从香港、大陆、台湾和东南亚的华人移民迅速增加,目前,澳大利亚华人总数已达40万左右,仅少于美国和新西兰人,居第三位。这支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济基础的华人新移民队伍,已日渐成长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科技文化教育领域的生力军。历史的回顾自1848年第一艘装载着120名“契约华工”的英国远洋轮从厦门驶抵悉尼后,载至1853年3月共有3685名福建华工先后到达悉尼,并分别被运往采珠场、牧羊站和建筑工地。1851年厦门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反英运动后,由于种种原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福建几乎不再有华工赴澳洲谋生。只有少…  相似文献   

6.
香港开埠初期,一度成为苦力贸易的主要集散地,但在秉持人道主义、废奴主义理念的英国朝野人士的反对下,港英政府开始对苦力贸易实行严格管控,使从香港出洋的华工人数逐年递减。澳门的苦力贸易早于香港,在暴利驱使下,澳葡政府对苦力贸易采取包庇纵容态度,促成这一行业在澳门日益兴盛,并且一度引领当地经济走出萧条而达至畸形繁荣。但是,这一行业将人当作商品贩运、虐待的特性,势必不断造成死亡的惨剧,最终激起中外舆论乃至港英政府的反制,促使澳葡政府颁令取缔。港英政府与澳葡政府对于苦力贸易的态度,体现了两者所分别代表的新、老殖民资本主义对"文明"与"野蛮"的观念之争。澳门苦力贸易的兴衰,亦可视为澳门成为自由港之后,以试错汰选的方式,探求引领本地经济发展的主导行业的首次尝试。  相似文献   

7.
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中等强国”的综合国力,澳大利亚已经成为东亚合作进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影响因子。澳亚关系的发展历史表明,往往是澳要表现自己的独立性的时候,就能发挥出特有的作用;而在澳与西方国家保持一致的时候,就会被别人的影子所遮掩。如果澳大利亚能够明确自己的国家特性,彻底摆脱一味追随美国的形象,把自己作为亚太地区多样性中的一种而不是西方阵营的一员积极参与东亚合作进程,那么不仅澳亚关系可以更好地发展,澳也能够在亚太地区发挥更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全俄华侨组织──旅俄华工联合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无法接触第一手资料,学界对十月革命后形成的全俄华侨组织──旅俄华工联合会研究还十分薄弱。本文作者在俄罗斯外交部档案局查阅了原苏联外交部档案局未经公布的有关历史档案资料,以此新资料,对旅俄华工联合会的形成、职能与工作及其先于国内创建共产党组织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填补了这方面研究的空白。本文还提出旅俄华工联合会应该在中国工运史、中共党史上占有不可缺略的一章,在中国共运史及国际共运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随着档案资料的披露,旅俄华工组织在早期中国现代史中的地位和作用必将被进一步正视和肯定。  相似文献   

9.
一,关于1881年至1884年间入加华人来源地点。1880年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开始修建,因劳工奇缺,加方乃有计划地大批招募华工,故形成1881年至1884年间华人移加的高潮。一般记载均谓此四年移加华人总数为15701人。对于这些华人来源于何处的问题,陈翰笙主编《华工出国史料》第四辑有二种不同的材料记载。一日来自中国(香港)(见第191页);二日来自中国和美国(见第288页)。经分析,前说不妥,后说可信。因为,在1881年到1884年间多有华人自美入加。据加拿大官方记载,当时入加华人总数是15701人,其中10000多人直接来自中国,而另外还有很多人则来自美国,据记载,  相似文献   

10.
2000年在澳大利亚悉尼奥运会上,萨马兰奇在开幕式上的第一句话用地道的澳大利亚英语问候大家“GoodDay”,既产生了一种幽默效果,又拉近了与澳洲人的关系。澳洲英语无论从发音上还是从用法、意义上,都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英语完全不同,有着澳洲英语独有的风格。  一、语音上的风格澳大利亚英语可分为三种口音,即开阔型口音、优雅型口音和大众型口音,其中开阔型口音只占澳大利亚总人数的30%左右,称为不标准澳语。一般认为是受早年的囚犯和其子女的影响。通常是未受过正规教育的工人和农民讲的英语。大约有20%的澳大利亚人的口音是…  相似文献   

11.
刘坤一与广东同孚洋行拐招华工案─—兼论洋务派对华工出洋的态度崔运武中国的契约华工出洋,始于18世纪之后,在19世纪50年代后进入高潮,至20世纪30年代才告结束。在这前后约200年的时间里,出国的华工逾一千万人次,构成了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引人注目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第五期中、英、澳哲学暑期学院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复旦大学哲学系、英国皇家哲学学会、牛津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澳大利亚人文学院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澳大利亚人文学院联合主办。学院创办于1988年,被列入英国文化委员会对华交流项目,迄今已是第五届。本届学院澳大利亚哲学家首次加盟,于 1994年7月18日至8月5日在复旦大学举办。  相似文献   

13.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与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在堪培拉签署了经济伙伴协定及防卫装备合作相关协议。双方意在通过安全及经济领域的合作,推动两国战略伙伴关系。日本首相安倍定义日澳两国为"特殊关系",这种关系不仅是日澳双方国家利益的体现,同时也是出于对中国因素和美国因素的考量。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地区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日澳关系中的中国因素将越来越重要。而中国面对日澳携手制衡,应该继续秉承"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同时,充分利用两国重要贸易伙伴的身份以及国际舆论的影响力对两国实施反制。  相似文献   

14.
论澳大利亚建国初期的国家法制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国家经过社会大变动而建立起新的社会制度以后,当务之急就是全力推行国家的法制化,通过法制化来促进民主化,以此为契机推动国家全方位的进步,这是澳大利亚以及许多发达国家近代历史所反复证明了的。 澳大利亚是在1901年建国的。那时,澳国有远见的政治家们抓住大好时机,以宪法为准绳,全力进行国家法制化建设,到1914年世界大战前夕,基本上实现了国家的法制化与民主化,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本文试图论证有关澳大利亚国家法制化的一些问题,请专家指导。  相似文献   

15.
朱应平 《学术界》2006,(2):284-288
澳大利亚宪法实施既有有利条件也有不利条件。澳宪法实施路径主要有四条:对权力行使是否合宪进行审查,对明确规定的权利加以实施,从宪法中发现引申出默示性权利,运用国际人权公约保护人权等。澳宪法实施的经验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加强中、古两国间的文学交流,中国与古巴官方合作出版了首部古巴经典小说《黄色行李》,其作者是历史上首次将"契约华工"纳入创作视野的著名作家玛尔塔·罗哈斯。小说的突出价值在于,通过主人公尼古拉斯·唐克带领仆人范倪远涉重洋贩卖"契约华工"的故事题材,将苦力贸易的历史往事逐个激活,让读者切身感受到中、古两国人民交往之初的被动局面,殖民者自由诚信背后的恶劣行径,"契约华工"遭遇的凄惨生活,以及华侨华工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17.
李永昌新著《旅俄华工与十月革命》,即将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十八章,计26万言,大32开本软第装,由著名历史学家黎澎题写书名.《旅俄华工与十月革命》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介绍和研究华工旅俄历史的论著,作者运用大量中苏档案(多为首次公布)、书刊资料,向读者介绍了数十万中国  相似文献   

18.
澳大利亚电器设备能源与效率委员会新近的研究成果显示,长时间处于待机状态的家用电器不仅会耗费可观的电能,而且其释放出的二氧化碳还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该委员会在一份声明中指出,许多人习惯让家中的各种电器长时间处于待机状态,以方便使用。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要支付数额不小的“冤枉电费”、据该委员会估计,澳家庭每月因电器待机耗费的电量占他们月用电量的11.6%。在众多家电中,计算机显示器、打印机、电视机和微波炉等在待机状态下耗电量较大。 除此之外,声明还提醒,待机状态下的电器会释放大量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气候的变暖。统计表明,澳大利亚每年因这一原因排放的二氧化碳达500万吨。为此,澳电器设备能效委员会主席托尼·马克建议人们在不用电器设备的时候,将它们彻底关掉。  相似文献   

19.
日本和澳大利亚都是亚太地区的重要国家,两国在文化及价值观上都不同程度地兼具东西方特点。两国都是亚太地区合作的倡导者和积极推动者,在亚太地区这一空间背景下来考察日澳关系的变迁,不但对于这一双边关系本身,而且对于整个亚太地区的一体化走向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佛教传入西域新说吴焯在其所著的《佛教东传与中国佛教艺术》一书中,利用丝路丰富的考古材料并结合历史文献,提出了公元二世纪中期佛教传入西域的新说。作者还根据丝路南北二道佛教艺术遗存的不同类型,应用图像比较的方法,具体勾画出佛教入西域的路线。南道,亦即塔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