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济南有着悠久的诗歌传统。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最早的诗歌,是《诗经·小雅》中的《大东》,作者是西周谭国(今章丘县平陵城附近)的大夫,算来距今已有三千多年了。此后济南一直是文人荟萃之地,诗人辈出。到了明代由于边贡、李攀龙等人的先后崛起,更把济南的诗歌创作推向高峰,其成就和影响在全国独领风骚。由明入清,又有王渔洋取代钱谦益而执清代诗坛的牛耳。一个城市,相继出现如此众多的诗坛领袖,文学史上可谓绝无仅有。而从前、后七子,到“神韵派”,这一发展阶段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一个重要诗人,就是本文所要介绍的《齐音》的作者王象春。  相似文献   

2.
沙继春先生原为南京医科大学侨联副主席,离休干部。1960年毕业于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系,1992年离休。离休前偶然参观南京市工人文化宫剪纸展览,一下被那绚丽多彩的作品迷住了,参观后向展览负责人提出学习剪纸的要求,当即受到欢迎,从此他便成为剪纸艺坛的一名新兵。  相似文献   

3.
清范士熊编《国朝南亭诗钞》是清代武乡诗人诗歌总集。该诗钞表现上党地域风光,反映当时的民俗生活,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从该地域总集的主体分析中可见武乡程氏家族的绵延流播、当时士人的精神状态。该诗钞的纪实描写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其风格的流衍转变与其所处时代的诗风转变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有清一代,去今未远,留下的人物传记资料浩博如海,而李元度的《国朝先正事略》只是海水一杯,但却是晶莹剔透的一杯. 说清代人物传记资料浩博如海,并非随意夸饰之辞.现存于北京第一档案馆的清代档案,仅满文资料就有九百多万件,若加上辽宁和台北两处的清代档案,共达一千三百万件以上;至今保存的清代地方志有五千五百八十七种,清代修的族谱家乘约五千种;清人的诗文  相似文献   

5.
《琵琶记》不愧为“驿骝方独步,万马敢争光”的艳冠群芳的长篇戏剧巨制,它可以和《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并论相提。《琵琶记》散入各个地方剧和各种唱腔中,变化万千,各有特点,但无不以高著《琵琶记》为其兰本。几百年来,这个剧本在人民中广泛流传,广大人民都追随着张太公对蔡伯喈的气恼痛骂而气恼痛骂,更追随着他对赵五娘的同情体贴而同情体贴。 《琵琶记》并非高明独创,早在南宋初年,陆游在《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一诗中说:“斜阳古道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正唱蔡中郎”。可见这个故事早在公元十二世纪中期就在民间流传,惜无记载,细节无从推敲。南戏  相似文献   

6.
7.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河南鄢陵人苏源生用10年心血编写成的《国朝中州文征》行梓问世。这是一部反映清代前、中期河南学术概貌的历史文献,对于研究当时中州的学术史、地方史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苏源生(1807—1870),清代理学家、文献学家,字泉沂,号菊村,鄢陵小东街人。出身子书香门弟,自幼聪颖好学,喜为文辞。清道光十一年(1831)中秀才,时年24岁。道光十六年(1836)就读于开封大梁书院,从著名学者钱仪吉研经讨史。道光十七年(1837)中拔贡。  相似文献   

8.
宋朝《总类国朝会要》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宋代张从祖编修、李心传续编的《总类国朝会要》为何流传不广,著录的混乱状况,确切的书名,以及《永乐大典》所收《宋会要》的底本,《辑稿》反映的原书状况等问题进行了考论  相似文献   

9.
李元度(1821——1887年),字次青,一字芴庭,自号天岳山樵,晚年更号超然老人。湖南平江人,是晚清著名史家之一。李元度一生治军20余年,然以超人之才智,惊人之毅力,成就了《国朝先正事略》(以下简称《事略》)。在私人编撰的清代史书中,其篇帙浩繁,内容宏富,虽非第一流史学著作,但对研治清史来说,“裨益于史学甚伟,学者不可不披览之”。借迄今尚乏专文论述,本文拟对李元度与《事略》作一初浅探研,求方家斧正。  相似文献   

10.
焦竑是明代后期著名的学者,其史学著作《国朝献征录》,篇幅巨大,内容宏富,收录人物众多,对于明代史事和人物的研究,对于清修《明史》的考订、补充,有着重大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但由于清初的文化政策、《明史》的独尊地位以及四库馆臣的诋毁,《国朝献征录》流传很少,致使学人不能很好地认识和利用这部著作的学术成果和其独特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摄影集《乡情记影》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乡情记影》的作者侯文禄,以一位在基层直接从事三农工作的县委书记的独特视角,通过摄影的方式记录了他工作所在、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曾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批判地继承这份珍贵遗产,“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土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仅心的必要条件。”(毛主席《新民主主义论》)可是,万恶的“四人帮”却疯狂地践踏我们祖先的光辉创造,或全盘否定、砍尽杀绝,或横加歪曲、比附影射。这主要固然是出于他们篡党夺权的反革命阴谋的需要,此外也还由于他们同历史上任何反动的剥削阶级一样,出于本能地要“胆怯地避开和千方百计坩排斥真正标志着进步的一切”。(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因为这些进步的、富有  相似文献   

13.
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案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案的发生,不仅是爱新觉罗王朝文化专制强化的结果,也与沈德潜所秉持的“以诗存人”的编纂原则有关,诗选中诸多触讳之处均由此原则而产生。沈德潜对这一原则的坚持,对扭转清前期以来诗坛以名位交游为重的风气,大有裨益,也使《国朝诗别裁集》成为真实呈现清前期诗坛景观的重要选本。  相似文献   

14.
潘恭 《北京纪事》2011,(11):66-68
激荡一生,笔耕不辍 这几天看《旧京琐记》,有不少想法。夏老一辈子净赶上大事,1874年(同治十三年)出生,1898年后定居北京。那年,他以拔贡身份到北京,参加殿试朝考后,任七品小京官,分配到刑部学习。这年,康梁变法戊戌政变。1900年春,夏老回南京探亲,闹义和团,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人民国,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军阀混战他都亲历,还是体制内的官员。他在清朝的“学位”是:秀才、拔贡、举人。  相似文献   

15.
清代常州骈文之发达,几乎没有一地可与之相比。在实足纵横中国的骈文成就的基础上,伴随着嘉道以降骈文文体意识的高涨,晚清著名的史地学者与骈文作家屠寄纂辑了《国朝常州骈体文录》。是书以保存乡邦文献为主旨,也体现出融合骈散的理念。作为清代惟一刊行的地域性骈文选本,它有着地域与文体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孙桐生所编《国朝全蜀诗钞》为重要的地域清诗选本,在巴蜀诗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虽然目前学界已有相关研究,但尚不全面。其体例为评选结合型,阵容庞大,编排合理。选源广泛涉及已有诗选、诗集、孙氏所记及友朋所钞、诗话、笔记、方志等方面。孙氏之所以编选《诗钞》,一为保存蜀地文献,二为光大巴蜀诗学。《诗钞》既大量入选性情诗,又不废有补风化之作和试帖诗,彰显了孙氏“崇性情、重教化、尚技巧”的诗学观。孙氏于所选诗人诗作的评语,也阐发了其于诗歌方面的见解:重神味、尚雄健,要有新意,语言要清丽淡雅。《国朝全蜀诗钞》在清至近代巴蜀诗歌选本的编撰史上不仅发挥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还极具文献价值和文学价值,有利于清代巴蜀诗史和诗学史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17.
清人黄秩模编刻的<国朝闺秀诗柳絮集>比汪启淑所辑<撷芳集>晚出80年,多收诗人96家、诗2314首,实为现存规模最大的清代女性诗歌总集.但是由于<撷芳集>的序者沈初将所收诗人虚报100余家,<国朝闺秀诗柳絮集>为清代最大女性诗歌总集的地位长期得不到公认.这部总集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在汲取<撷芳集>和<正始集>编纂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了三个方面的特色:人诗并重、存没兼收的选录标准;消解流品、以韵系人的编纂体例;南方为主、群体为先的主体框架.这些特色既是其"最大"的成因,也反过来丰富了"最大"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笛福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个重要的小说家。他在 1 71 9年写的《鲁滨孙飘流记》( Robinson Crusoe)是世界文学名著中最流行的小说之一 ,在世界文坛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荒岛上的鲁滨孙”已成为一般人熟悉的典故。这是一部英国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文学巨著 ,今天我们重新解读之更不乏其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桐城派研究中,有关姚椿的研究始终较为沉寂。作为桐城派后期重要作家,姚椿不仅长于创作,还操持选政,综辑清文,积半生之力编成《国朝文录》。《国朝文录》以文体为次,承祧整合《湖海文传》与《古文辞类篹》之体例。选文以"明道"为先、"考古有得"为附;强调"纪事",要求文章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讲求"辞章之美"。此选对保存一代文献、传播桐城义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