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官方的定义中,歌谣是最贴近生活,直接表达“人民”思想感情和意志愿望的口头创作。而“文明愈进步,歌谣愈退化”的现状证明了歌谣不是民间文学生生不息的主力军,这场歌谣运动背后的逻辑在哪里?其内在原因,是洪长泰《到民间去》中“为生活而学术”的民间转向还是钟敬文《民俗文化学》此类“为学术而学术”的精英模式?或许,风雨如晦,国破家亡的时代因素才是歌谣研究从“民”到“国”转变的真正动因。  相似文献   

2.
多角世界     
《新闻周刊》(21/5)本期封面人物为印尼副总统梅加瓦蒂,标题是《这个女人为什么在徽笑?》。文章指出,梅加瓦蒂作为副总统,在印尼政坛一直是个低调的人物,虽然谁都承认,拥有众多支持者的她在印尼举足轻重。最近一系列的迹象表明,梅加瓦蒂将不再沉默,她将主动发力把瓦西德赶下台,让自己成为总统。本期的另一篇封面文章是《亚洲最热的工业泛亚电影》。文章介绍了亚洲电影在世界影坛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指出合作拍片正在才成为亚洲电影人的标准运作模式,只有如此,才能在好莱坞和盗版的双重打压下找到一条生路。  相似文献   

3.
2005年1月23日《波兰新闻周刊》刊登了一篇题为《伊斯兰和西方的冲突不可避免吗?》的文章,作者斯蒂文·西蒙(Steven Simon)认为“文明的冲突”在理论上并不成立,因为世界上没有纯粹的文明。亚洲人和西方社会在价值观、信仰和风俗习惯上存在差异,但在亚洲人之间、西方社会的内部同样也有这些差别。例如,印度尼西亚的穆斯林和沙特的穆斯林就迥然不同,前者建立的政党非常温和,而后者的政府却是由宗教保守主义者建立,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西蒙认为在穆斯林世界和其他文化之间并不存在一道天然的隔离墙。穆斯林和西方世界是生存在同一个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4.
新加坡《联合早报》刊文《中国应该为西方社会的大锅饭买单吗?》说,西方经济发展正面临巨大困境。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这是中国发展造成,因此要求中国采取一些人民币升值等措施来解决西方经济问题。其实西方经济问题是西方"大锅饭"造成的。如果不能挣脱不合理的社会保障模式的枷锁,西方经济难以摆脱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5.
喜欢贾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枪炮、细菌与钢铁》(Guns,Germs,and Steel)的读者,在关于为什么世界上有些地区获得政治、经济和技术上的支配地位的辩论中,或许迫切等待接下来的枪炮话题,但是洛德尼·斯塔克(Rodney Stark)的新作《理性的胜利——基督教是如何带来自由,资本主义和西方成功》(The Victory of Reason How Christianity Led to Freedom, Capitalism, and Western Success )不大可能吸引同样的读者。单单挑衅性的标题“理性的胜利——基督教是如何带来自由,资本主义和西方成功的”就可能引起当今意识形态上的两极反应,宗教保守分子可能点头赞许,而世俗的自由主义者恐怕会大发雷霆。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现代化,是在西方影响进入后被迫发生的。中国从一个奉行儒法政治模式的帝国发展为现代国家,儒教及中华帝国的遗产在现代中国继续发挥作用。民族救亡是近代历史主题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虽屡次被西方国家及日本打败,但在复制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时却拥有诸多优势。不能建立以发展为导向的强大民族国家,是许多后发国家都面临的问题。然而,中国素有强势国家(strong state)的传统,广袤的核心领土,其广大人口共有同根同源的文化,而其精英群体则具有集体认同,所有这些或多或少地归功于千年之久的儒教国家传统。  相似文献   

7.
美国《商业周刊》7月28日 眼下不少西方跨国公司正在亚洲积极寻觅下一任董事会领导人。 在当今时代,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大部分新增销售额均来自亚洲,不少欧美大公司在确定未来董事会成员人选时都将目光移向了印度、中国。  相似文献   

8.
一名西方传教士跟随红军长征,后来,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独特眼光,撰写了《一个外国传教士的自述》一书,向世人介绍这场激动人心的远征。在之后的半个多世纪,这位西方传教士和红军将领萧克还有了一段传奇般的友谊……  相似文献   

9.
《社会学家茶座》2008,(2):156-157
《亚洲时报》刊载文章《中国不只要Democracy也要Meritocracy》说,毫无疑问,中国现在正在崛起,但距离真正的现代化强国应该还有一步之遥。英文里有个词叫Meritocracy,意谓“精英管治的社会”或“能者居之的制度“或“精才教育制度”。中国在迈向“人尽其才,公平开放”的社会的路上,肯定还未完全到位。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民与阿拉伯人民的友好往来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二千多年前西汉时代,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东西方联系通道——丝绸之路之后,中国人民对亚洲西部的阿拉伯地区已有所了解,称这个地区叫“条支”。这在司马迁的《史记》及以后的《汉书》、《后汉书》中都有记载。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中叶,屹立于世界东方的清王朝在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大潮中逐渐走向没落,以满清贵族为首的封建统治阶级依然以"天朝上国"自居,而此时的西方世界,以英国为代表的欧美国家相继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为发展本国资本主义经济,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大门,对中国进行了疯狂的原料掠夺和市场倾销。积贫积弱的中国在这场侵略战争中一败再败,致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不堪屈服的中华民族在一次又一次的侵略中顽强反抗,激起了各阶级和无数爱国仁人志士的救国狂潮。  相似文献   

12.
过去的半个多世纪见证了贸易自由化给美国带来的好处。当美国是自由贸易最大赢家的时候,西方主流经济学家对自由贸易政策和全球化极尽鼓吹之能事。然而,2008年开始愈演愈烈的美国次贷危机使西方学者对自由资本主义市场表现出极大的怀疑。随着美国经济不断下滑,很多美国学者和精英开始重新评估自由贸易政策,主张控制进口,扩大出口,提高关税和贸易壁垒。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有观点认为,瑞典模式走的是介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第三条道路,既克服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又区别于传统的社会主义,代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又有自己的特征。但是从其特征来看,启示是改良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14.
西方社会救助从16世纪开始制度化,典型的有英国《亨利济贫法》、《伊丽莎白济贫法》、《新济贫法》等,此后,尽管历经调整与改革,但这些救助制度仍然受到诸多的批评,如侵入调查、耻辱烙印、低效、贫困陷阱等。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救助模式出现了明显的创新转型。1948年英国《国民救助法》的副标题为“一个终结旧济贫法的法令”。  相似文献   

15.
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语出惊人:中国经济规模将在2016年首超美国,到时按货币购买力平价(PPP)计算,中国的经济规模将逾19万亿美元,而美国则为18.8万亿美元。由于IMF是一家权威国际机构,做如此激进预测,给日益升温的"中国模式"之争加了把火。IMF说的是5年以后的事,也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结束时。所见略同的是,4月20日,在本刊与清华大学国际传媒研究中心和春秋研究院共同主办的"百年清华·中国模式"高峰论坛上,"中国模式"论始倡者之一,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在发言中指出:大约5年以后,"中国模式"会变得更清晰,更为世人所了解与接受。这是美好的愿景,毕竟还有5年,一切都建立在某种假设之上。国内外持"中国崩溃"论、"不可持续"论者从没有停止忧心忡忡和提出尖锐批评。即使是对中国模式持最乐观判断的瑞士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维为也承认,中国模式还存在很多缺陷与问题急待解决。中国是否独创了自己的发展模式?其内涵与外延是什么?是不是具有普遍意义?是不是西方主流之外一种新话语力量的崛起?随着对中国模式越来越热的争议,参与的精英人士越来越多,其结论、走向如何,会越来越大地影响正在高速发展且不算稳定的中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基本面。可以说这场讨论、争议本身会对现实产生重大影响,由于它太重要,以致有可能产生"预言自我实现"的效应。因此,我们呼吁参与争论者诉诸严肃的学术规范和学术理性,在尊重事实与逻辑的基础上贡献自己的智慧。我们欣喜地看到,参与此次论坛讨论的嘉宾大多是国内学术前沿广受尊重的学者,他们展示了最新研究成果。我们希望5年后不仅能印证IMF的预言,还能印证此间学者们的大部分判断,也许5年还不够,这没关系,这场争论的意义已不言自明。  相似文献   

16.
《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态灾难与资本主义的替代选择》一书的作者是菲利普·克莱顿和贾斯廷·海因泽克。作者对当代资本主义理论和实践上存在的内在缺陷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指出导致如此严重的生态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政治模式,资本主义已无法解决生态危机。因此,资本主义需要替代选择,这种替代选择的就是有机马克思主义。有机马克思主义关注人类的共同福祉、有机的生态观、阶级不平等问题及长远的整体利益,因此是使世界免遭资本主义破坏的希望所在。本书不仅为批判资本主义提供了新视角,而且为我国有效应对全球生态灾难、发展新的文明形态提供了一定的价值视角。  相似文献   

17.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但西方社会主义相继失败.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方马克思主义在资本主义国家中产生。尽管西方马克思主义出现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间,但这并不是个完全的地域性概念。而是一个意识形态概念。西方马克思主义主张重新发现马克思的原来设计.主要表现为“左”的思潮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8.
李佳玥 《现代交际》2024,(2):19-27+121-122
新时代,全球各民族文化交流在程度和规模上实现新的突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借机推行“文化霸权”挑起激烈的意识形态斗争,给文化多元化发展及我国文化建设带来许多挑战。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从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三重维度出发,在立足唯物史观基础上,揭露资本主义文化的双重属性、批判其他非社会主义文化思想、厘清文化发展趋势,并指明文化的教化功能及共产党人的文化使命。为此,挖掘其中的文化思想对当前所面临的文化问题做出合理解释并提出可行措施十分重要,有利于帮助我们全面审视文化问题、抵制资本主义文化侵略、加强我国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近代日本的“大陆政策”,是日本为发展资本主义依靠战争手段,以对中国、朝鲜以及亚洲其它国家进行侵略战争,以求称霸亚洲,征服世界的总体政策。山县有朋于1890年抛出“利益线”理论,标志着日本大陆政策的初步形成;川岛浪速实践“满蒙独立”和松冈洋右确立的“满蒙生命线”理论是大陆政策最终形成的过渡;东方会议的召开及《田中奏折》的出现,标志着大陆政策的形成过程最后完成。  相似文献   

20.
2008年起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普通民众套上了沉重的枷锁,在这一背景下,不少西方国家的工人、群众甚至包括大量青年发起了多次社会运动,旨在表达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为自己的权益进行斗争。本文通过分析青年在"阿拉伯之春"、"占领华尔街"运动、法国"反对养老金改革"运动等社会运动中的角色,认为西方青年已经成为当代社会运动的重要参与者,并发挥着积极作用,体现了一定的先进性,具体表现为:通过合理利用网络媒体为传统左翼政党和组织进一步开展社会运动提供新的思路;反抗资本主义制度;在社会运动过程中目标明确等。此外,青年参与社会运动对资本主义社会价值观的重建也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